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来自光的连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洪永争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洪永争著的《来自光的连结》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十余年来的散文精选,主要包括一些历史类散文和对身边的文化的思索的“文化散文”,也有作者治学、读书的一些思考。这些文章发乎真心,立足大地,有根据,不妄言,有情感,不宣泄。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可见作者较好的学养和广阔的阅读面。

内容推荐

曾经走过的那些路,深深浅浅、泥泞凹凸、荆棘遍布,或者是平坦无奇,都像雾一样被吹散。未来的道路如何?我们正踩在脚下,真实,带有几分期待。所有的过往,可能清苦,可能耻辱,也可能不堪回首,但在我看来,它们和人生的大事一样值得尊敬、值得缅怀的。它们一直隐藏在我生命的角落里,各自发着光,好比你艰难走过的沙漠,你身后的脚印里的砂砾在阳光照耀下正闪着光芒;又好比你踏出碎玻璃遍布的险路后,那些碎片正在为你照耀前方的去向。洪永争著的《来自光的连结》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十余年来的散文精选。

目录

第一辑 史鉴·浩思

 另一种归途

 顿悟

 泰山的石头

 别样的涅槃

 心约

 胜似人间无数

 听帖

 未老莫还乡

 原始的慰藉

 良药

 读书万卷始通神

第二辑 世鉴·杂思

 孝亲记

 八十岁的哨兵

 忆漠阳江南岸

 蚕食

 弟弟的光荣与梦想

 补习时代

 爷爷的眼泪

 “打架”“红灯”及其他

第三辑 心鉴·随思

 在熙熙攘攘的幸福中穿行

 提前盛放

 我的心总在故乡

 新“出家”人

 心悬明灯路自宽

 在离她心房最近的地方安营扎寨

 盐步秋茄

 一种自然而然的转变

 我的自信书中来

 方寸里的周庄

 肉体·灵魂

 父亲的礼物

试读章节

我房间的案台上,摆着一本《米芾墨迹大观》,里面收集了“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几乎所有的书法作品。在米家众多字帖中,我对《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尤为倾心。两帖皆系中年米芾在同一年书写的,《苕溪诗帖》书于元佑戊辰八月八日,《蜀素帖》书于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故两帖字之结体、风格大体相同。翻开两帖,顿觉满纸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一如酷暑里饮一杯冰镇的啤酒,那种感觉一个“爽”字了得。

学书必读帖,这是常识,读帖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常读常新。我二十出头读二帖,就像谈对象时见到个内涵丰富但外表平常的大姑娘,老不来电,总觉得没有元代书家赵子昂那种娟秀的“赵体”字瞧着顺眼,可是“媒婆”和长辈老夸她如何如何好,这让我敬而远之。不过凭着我对古体诗的热爱,古帖的另一种味道——文学味吸引了我。《苕溪诗帖》开头那两句诗“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言蔽之,就是:美。因为美,我将之写成条幅,分别挂在房间和办公室里。

有一回,一位书友欣赏完我的书法后问两句诗的意思,我给他问住了。虽然我经常诵读它,可是它的含义我还真没有好好想过,书友这么一问,我有点慌乱,赶紧凑合说:“‘松竹留因夏’的意思是,松竹长得茂盛是因为夏天到了。”书友说:“第二句呢?”我按照第一句的思维理解: “‘溪山去为秋,的意思是,溪山……溪山……”我开始发现按照第一句的思维去理解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第二句不通,第一句的解释也未必对。

我刮尽脑汁,弄不出个所以然来。书友也解释不了。 《苕溪诗帖》是著名的书法帖却不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很难查找到这样的资料。可能是自己驽钝,数月的参悟,仍旧参不透其中奥妙。时日久了,便渐渐地把这事给淡忘了。

那年夏天,我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我下岗了。刚二十四岁的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情绪很低落,终日躲在父亲的果园里,逃避在满山瓜果树木、溪石冷泉之中,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叹。弟弟所任教的学校离父亲的果园不远,他每天晚上都过来跟我谈心,父亲也经常鼓动我去钓鱼,渐渐地,我的心情好起来,有了看书的闲情。一日重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便有了攀登故乡最高峰罗琴山的雄心壮志。

罗琴山离父亲的果园不远,弟弟十分赞同我的想法,找个合适的时间,我和他出发了。上山的时候,精神亢奋,爬上几百米高的罗琴山顶也不觉得累。由于阳光猛烈,下山的时候就觉得有点疲惫,看到松树树阴老想停下来休息,在一棵高大的古松下,我终于忍不住坐下来,古松修竹阴下凉风习习,松声如海,渐渐地,我恢复了精神。仰观头顶古松,俯察脚下万物,我恍然大悟,我现在其实就是“松竹留因夏”这句诗的实践者:夏天登山望远,炎热迫使我对松竹阴贪恋起来,而且一待就是大半个时辰。按照这种思维理解“溪山去为秋”,无须我饶舌,它的意境就出来了,薄荷一样的清凉,溪云一般深远。那一刻,我似乎有通透古人之心的窃喜,有行吟诗人苦苦寻章琢句、终有所得的惊喜。那一刻我的伤心失意一扫而光。

回到家里,我重捧法帖,米字突然变得耐看起来,就像原先不喜欢的内涵丰富的姑娘,日久生情,她竟成为了我眼中的西施,屡看不厌了。读米字我常卧看和坐看,卧看是每日中午或晚上就寝之际,卧在床上信手翻阅,那是一种不经意的读,如临车窗捕捉风景,佳景一扫而过,但在脑海的印象却格外地深刻。此时,我对米字的妙悟也往往在一瞬间,一瞬间,那种意韵就深深地烙在我心田,下次再由手种字时,字由心生,每行定清新脱俗,生机勃勃,个中欣喜是无法形容的。每有收益,心满意足,便合起法帖,盖在脸上美美睡去。坐看是正而八经地看,也就是临帖时坐在案台边边看边挥毫,此看似九方皋识马,一丝一毫,务求体察入微,眼睛所望之字,正是思维所到之处,此时最好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将手中狼毫植根于心田,让心中狼毫随眼睛舞动,随思维舞动,将两帖的精气神贯满心田,水到渠成之际,挥毫疾书,不必刻意追求形似,而是融前贤书帖之精气神和自己个性于一体,在似与不似之间独辟蹊径。

P6-8

序言

年岁徒增。

曾经走过的那些路,深深浅浅、泥泞凹凸、荆棘遍布,或者是平坦无奇,都像雾一样被吹散。未来的道路如何?我们正踩在脚下,真实,带有几分期待。所有的过往,可能清苦,可能耻辱,也可能不堪回首,但在我看来,它们和人生的大事一样值得尊敬、值得缅怀的。它们一直隐藏在我生命的角落里,各自发着光,好比你艰难走过的沙漠,你身后的脚印里的砂砾在阳光照耀下正闪着光芒;又好比你踏出碎玻璃遍布的险路后,那些碎片正在为你照耀前方的去向。

我记得我带着落寞的心情离开故乡,到深圳、广州等地漂泊。那一年,我二十四岁。离开了故乡那座我工作了四年多的熟悉的省际二线城市,我觉得天地之大,竟无我容身之所。但我深深知道,我不能后退,我的身后就是我人生的“莫斯科”,我无路可退。于是我四处应聘,干起了航空售票员、推销员这些短暂的营生。父亲有时打来电话,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这并不是说真的不累,这种状态和在故乡那种半死不活的工作相比,是动荡了点,但我觉得真切,也充实。那几个月,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生存是人的第一要务,没有了生存的基础,什么都是奢望。于是,我逐渐接受了这种飘零的生活。幸好,我还有师范学历,我还写得一手好字和一手好文章。这让我有机会在珠三角一所学校寻得一个职位,开始了我教师的生涯。那段经历,让我的人生定位更加清晰,那就是: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于是,我足不出户地学习,参加自考;我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写作、练字、画画……那一刻开始,我人生的方向有了真正的动力!

最难忘的还是自考的经历。为了早日拿到那张“纸”,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把大专拿下,接着又花了三年时间把本科也拿了下来。很多人知道我连本科都是自学拿到学历的,觉得惊讶。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读完大专就不读了,有的本科读到一半就放弃,或者转电大、成人高考,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了自己相信自己文笔和文学素养尚可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交不起辅导费,只好自己摸索。那些日子,为了攻克一个科目,拿到学分,我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在枯燥无味的教科书上写、画、批注,做习题,一遍又一遍。临睡觉前,把学过的知识放一次电影,才安妥入睡。第二天五点钟爬起来,又把昨天学过的再放一次电影,才开启新知识的学习。那样的日子非常苦,比我小时候在家里跟着母亲务农还要苦。因为务农再苦也是身体上的苦,第二天醒来又恢复如初。而自学考试这种苦既有身体上的苦,又有精神上的苦。当然,有时候学到自己的喜欢的科目,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科目,那种感觉甘之如饴。但总体来说,那是一种难言的压力。幸好我熬了过来,现在一直享受它带给我的好处。  不考试的时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除了和家人呆在一起,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我十分感兴趣的写小说、练书法和画画上。这个过程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十分清苦的,他们会说在单位累完一天,已经够辛苦了,你为什么不出外面喝喝啤酒,打打拖拉机,摸摸麻将,看看球,放松放松自己?他们无法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因为在这个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时代居然有人还会做这些不赚钱的蠢事!但我却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不需要别人理解。他们不知道,我已经把这种生活方式当作娱乐,当作打麻将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过得很有成就感一一尽管我还很穷。

当然,我的经历还不止这些,在当时看来是很苦,但现在再回头审视,我觉得它们成就了我。它们成了一种隐藏在生命深处的光,这样的光会让你往后的人生道路变成硬底化。

工作稍稍稳定下来后,我人也逐渐有些成熟,对很多事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一一这是那些经历发出的光对我的反照。比如,读到一部好书,感同身受,便变成文字;生活中某些让人感动的瞬间,并由此激活的情感涌泉,会自然而然地流泻在纸上;现实里那些不如人意又无可奈何的事情,让人有些话不得不说,有些心声不得不倾诉,就付诸于笔。长年累月,就有了十来万字的规模,也就是现在这本散文集子。这些文字记下了我的人生的轨迹,记录了我当时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所行所悟。它们并不讨巧,并不鸡汤,更多的是一种饱经风霜后对历史与现实的观照,自省;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呼喊;对生命真义的思索,叩问。或许,我写下的那些文字现在看来有些自我,有些倔强,甚至有些孤芳自赏,但我敢说,我的心是真诚的,纯粹的。因为真诚,所以,我拿出来分享,因为纯粹,我的心坦然。我相信,有喜欢读的人会和我一样感同身受,一样忿忿不平,一样心怀悲喜,一样心房柔软的。

我不敢说,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但我认定它们是一种光,一种能量,它们能够照耀你的前方,能够为你将来的进发提供动力。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很多愿望或许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不忘初心。苏东坡说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又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一个人生如此颠沛流离的人,尚能如此坦然、释然,何况是我们?所以只是吃过一点苦的我,将继续做一个脸上写满笑容和真诚的人。

2017年5月1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