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旧日文事(精)/开卷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龚明德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瞿秋白“负责总编”的《文学》

在上海前后共出第一至第六十号的四开报章《文艺新闻》,其后期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外围刊物之一。一九三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出版的《文艺新闻》第三版“文艺战线”有两条消息,第二条题为《文学——大众化》。细读这条消息全文,题目中的“文学”其实是一份杂志的名称。这条消息的全文是:“最近闻有新进作家多人,组织一文学杂志社,将出版半月刊一种,定名为《文学》。性质专载理论文字,提出文艺运动上的种种新问题,尤其注重‘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第一期现已付印,一星期内即可出版。”

因为这份《文学》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属于当年舆论认定的“革命文学刊物”,所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连同其他几十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办的报刊一起享有了影印出版的机会。即使是影印本《文学》,如今也难得一见,已是被视为珍贵印品的刊物了。

只出了一期的《文学》是一册正三十二开本,连目录和版权登记页一共才六十个页码,所收文章也只有三篇,即署名“同人”的三千字类似社论的《上海战争和战争文学》、署名“史铁儿”的瞿秋白的一万三千字长文《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署名“洛扬”的冯雪峰七千字报告稿《论文学的大众化》。

即便只把这三篇文章通读一遍,也可以凭直觉判断这份小刊物其实“大有来头”。果然,查阅一九三二年三月九日巾国左翼作家联盟秘书处的扩大会议纪要《关于左联理论指导机关杂志(文学)的决议》是如此“决议”的:《文学》“必须负起建立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的任务”,“必须时时刻刻的检查各派反动文艺理论和作品,严格的指出那反动的本质”,“也必须在自己的机关杂志上毫不放松的发展一切方面的自我批评”,“必须负起传达文艺斗争的国际路线(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一切决议及指示)于中国的一切革命文学者及普洛文学者的责任”,“必须每一篇文章都针对着当前的左联的工作”,“文字必须做到斗争的,简洁而明确的”。

也就是说,以“第三共产国际”为名的苏联文艺政策乃至具体手段甚或命令式的表述语气,在这个时候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所有文字中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无论是三十三四岁的瞿秋白还是刚近三十岁的冯雪峰,都无法在他们的文字中不留下这个深深的印记。看一看瞿秋白文章中甚至直白地写有“苏联党的中央委员会”怎么怎么的句子,所以刊物一问世,就遭到当时中国国民政府的查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了。

上引《文学》创刊的专门的“秘书处扩大会议”的纪要用七条指示性文字登在一九三二年三月十五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秘书处编印的《秘书处消息》第一期上。这个纪要总共七百个字,却有十一个“必须”,足见文风之刚烈,这也是苏联左翼文坛上的习气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之影响所致。

至于《文学》的编者,刚才提及的左联秘书处扩大会议纪要第六条规定:“为工作便利起见,暂时不特别组成编辑委员会,由秘书处指定一人负责总编,他参加秘书处扩大会议,即以此扩大会议为编辑会议。”根据这一条规定,《文学》上署名“同人”的《上海战争和战争文学》一文应该是一九三二年三月九日所谓“秘书处扩大会议”与会人员的集体意见,由指定的“负责总编”的人执笔写就。查一九五九年四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瞿秋白选集》,这篇署名“同人”的《上海战争和战争文学》已收人此卷,题注专门写道:“本文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三月左联出版的小册子《文学》上,署名‘同人’,系作为社论性质的文章发表的。”那么,这本仅出了一期的《文学》是瞿秋白“负责总编”,也可以确定下来。

《上海战争和战争文学》一文有三千字,占了开头六七页的篇幅。这是一篇激烈的号召性文字,比如文中写道:“中国一切反动的文学,更自然的站在白军的战线上,用一切无耻的卑劣的谣言和咒骂帮着白军的枪炮来攻打民众,攻打工人,攻打农民,攻打已经建设着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要知道,这是写于一九三二年三月的文字,中间已有了如此鲜明的政治派别用语。该文最后颁布号令:“因此,革命文艺的大众化,尤其是革命的大众文艺的创造,更加是最迫切的任务,——要创造极广大的劳动群众能够懂得的文艺,群众自己现在能够参加并且创作的文艺。劳动民众和兵士现在需要自己的战争文学,需要正确的反映革命战争的文学,需要用劳动民众自己的言语来写的革命战争的文学。中国的革命普洛文学,应当调动自己的队伍,深入广大的群众,来执行这个任务。”

瞿秋白的文章和冯雪峰的报告所谈到的内容,都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声音,像号召一个大的运动一样地论说文艺,是自“太阳社”等左派文学工作者们开始的。

冯雪峰在“中国妇女文艺研究会”的报告,仔细阅读,会知道这不像原始“报告”的文字面貌,而是一篇道地的论文。冯雪峰作“报告”的“中国妇女文艺研究会”,在一开始就引述的那份同一天的报章《文艺新闻》中也有记载,就是这一天《文艺新闻》第三版“文艺战线”两条消息的第一条的《女作家新集团》中报道的。

P47-52

后记

这本小书中《艾芜等十二人“座谈”周扬文章在哪一天?》一文末尾,我破例发了我此类文章少有的四十个字的“议论”,排为两个自然段,如下:

稍微动点儿考证的劳作,也就是多翻几册相关的书刊,便可以让历史活起来。

——历史,本来就是活的。

因为在一个小范围的园地劳作得太久了,圈内同行和相关读者,无论熟悉我还是不熟悉我这个人的,几乎都知道我是搞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证的。在上引这两个自然段的“议论”里,我把我自己的“考证”全部“家底”都和盘兜出来公开了——“考证”,其实“就是多翻几册相关的书刊”,是重体力劳动加上长时间磨泡,才华还在其次。

大学毕业后我这三十多年,无论在出版界苦读书稿校样还是在大学“卖嘴”干人之患,干完本职活路之后,我几乎都在弄“考证”。版本研究、文本勘订这类文案实质上也全是考证,也就是不停地把研究材料弄齐了反反复复对照比较,而后写出结果。

如此苦差,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值不值得?或者说,我所效劳的这门学科需不需要我这种劳作?

有时不免想到这个让我不寒而栗的尘俗问题。

现实处境的切身经历,我还一次都没有碰到过同行对我的专业劳作当面称赞。有几次,长我十多岁的同行向一群学生介绍我,都不约而同地指着我说:“这位龚老师是搞资料的。”最近的一次,老家武汉的一位关系还算好的同行长兄又当着我校某专业的一群研究生,介绍我“是搞资料的”,把我弄“毛”了,我立即反抗:“你们不太熟悉的龚老师是搞中国现代文学实证研究的,就是不作空洞的议论,用实实在在的确凿证据对文学现象和史实进行考察。”这位老乡兄长见我一脸严谨,本来就苍老的脸更黑了,当晚他本来想邀请我陪他们夫妇吃一顿我校一位“副院长”的宴请,我说“这种饭我从来不吃的”,弄得老兄一脸尴尬。

这一回,算是阿Q式地为我的研究挽回了一点儿面子。

不管别人怎么议论,事实上这三十多年我都是一如既往地弄我的“实证研究”。收录在这本《旧日文事》的近二十篇文章,读者只要耐着性子读完其中任何一篇文章,你就会忍不住找时间再读其他的文章。因为我真是把我遇到的问题,尽力地甚至是吃力地解决了的。你读一篇,就会有一篇的收获。虽然我的考证,不是惊天动地,但毕竟会让你欣赏正常或者人为的“史实死结”被我的努力解密而打开之后的豁然开朗之美。

本书最后一篇谈《艾芜全集》“书信”卷的长文章,不是说点儿好话加点儿指责的所谓廉价书评,是我花费了两三个月弄出来的具有建设性质的研究。我在文章中把编辑作家全集的书信卷的内在原则和具体操作程序用我的实证予以表达。当我全文完工,发送给上海的一家声名颇佳的学术刊物的执行主编,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实证研究的著名学人读完全稿马上决定立即编入他们的刊物公开发表。

本书中好几篇文章都是在《中华读书报》和《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的。这两家读书类好报,对于我的考证类文章,也是鼓励的。

本书有幸进入上海辞书出版社近几年已经出版了三辑共三十本的名牌丛书《开卷书坊》,也是让我高兴的事情。《开卷书坊》主持人宁文是老朋友,这里就不说见外的感谢的话了。

我三十多年的考证实践证明:弄研究,一定要按照特定学科的客观需要去主动地为该学科效劳,自说白话、空对空对谁都毫无益处。学术研究,永远只是接力劳作。不尽可能多地细读研究课题的相关材料,只用泛泛的议论、发挥和抒情等机巧痴迷于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无论谁,都注定是徒劳的。

实实在在的研读成果,不管多么微小,于学术大厦均功莫大焉。

目录

鲁迅《一件小事》二题

鲁迅日记和《野草》两则注文欠确

两个《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特辑》

瞿秋白“负责总编”的《文学》

《<邻二>佚文》袭自《<邻二>的佚文》

偷摘纸型盗印的《浣衣母》

左联后期的“林矛”自捧

老川大的《工作》和《半月文艺》

叶圣陶与《笔阵》

张爱玲《传奇》小说集的篇目

谢冰莹《一个女兵的自传》续集

何其芳“文生”版《夜歌》的出版月份

刘盛亚《再生记》讨论会上艾芜的发言

艾芜的一天记事兼说《人民文学(专页)》

艾芜等十二人“座谈”周扬文章在哪一天?

尚待完善的《艾芜全集》“书信”卷

编后

内容推荐

《旧日文事》以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相关史实考证的内容为主,作者龚明德藏书丰富,又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功底,在细密的文字爬梳间不断抽丝剥茧,索隐钩沉,带领读者解开文学史上的一个个“死结”。

编辑推荐

“开卷书坊第四辑”作者既有知名学者,又有藏书家、资深出版人,为读者带来一套饶有意味的文化随笔小丛书。

“开卷书坊第四辑”共七种,包括汤炳正《渊研楼杂忆》、钱伯城《回忆中的师友群像》、周退密《退密文存》、龚明德《旧日文事》、陈尚君《转益多师》、石湾《文坛逸话》、子聪《开卷闲话九编》。

《旧日文事》是“开卷书坊第四辑”之一种,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具,由小掘大,有所创见,亦有辩证,于史料研究有补益之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