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日军四处攻掠,中国军民损失惨重,但日军的凶狠并没有吓倒中国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苦撑危局。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开始并肩对日作战,中国广袤的战略腹地为盟军有效攻击日军提供了重要前提。战争进行到1942年,美军已经初步扭转了对日作战的不利局面,但打击日本本土的能力仍嫌不足。为打击日本军心士气,美军策划了一次针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行动。1942年4月18日,美军16架B-25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美军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横须贺、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城市后,按照预定计划飞往位于我国浙江省的空军机场降落……
汪玉明、车志慧编写的《拼杀浙赣线(1942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2年浙赣会战的全过程。
蒋介石一直等待美国加入战局,但是美国迟迟不动手。
终于,日本的野心让他们把炸弹投向了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美国再也不能置身事外。
蒋介石立刻意识到,期待已久的战争转折点即将到来。
有了美国这个有力的盟友,中国战场的困局即将找到出路。
日军河野旅团和第15师团争功,猛烈进攻衢州。
部下劝陈颐鼎突围。他犹豫之际,忽然来了一个信使,促使他做了一个决断。
日军的欲盖弥彰之计,初期迷惑了中国决策层,蒋介石以为日军要进攻长沙。
直至8月19日,多处日军开始撤退,其行迹再也无法掩饰,中国统帅部和第3战区才恍然大悟。
顾祝同下令各部追击。一座座城市陆续被中国军队收复,浙赣会战临近尾声。
汪玉明、车志慧编写的《拼杀浙赣线(1942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42年浙赣会战的全过程。
日军此役目的为摧毁中国军队浙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
书中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耆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地球的另一端,中国战时首都重庆。
蒋介石又是一夜没合眼。抗日战争的局面已经让他倍感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用空间换取时间,到底能否实现,他心中有些不自信了。焦虑和疲惫,让他此刻显得有些恍惚。
“叮零零”办公桌上的电话机突兀的响了起来。
蒋介石被吓了一下。
“又是电话!”他不太想去接,电话的另一端能带来的好消息不多。
但他终究还是拿起了听筒。
“委座,我是董显光。”电话里传出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的声音。那声音有些颤抖,似乎打电话的人很激动,但在努力克制着自己。
“哦,显光呀……”蒋介石的声音似乎比他本人还要疲惫。
董显光显然不想等蒋介石1曼条斯理的问询了,他抢着说:“日本……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你说什么?”蒋介石突然来了精神。这次电话里传来的不只是好消息,而是天大的好消息。
“卑职刚才说,日军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千真万确!”
蒋介石神经又一次紧绷起来,不过这次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兴奋。“显光,你简要地汇报一下。”
随着董显光的汇报,蒋介石的脸上1曼慢浮现出了笑容。
日本人,你们终于还是把美国人也拉进这潭浑水了。你们人心不足的战争计划,让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我们现在有了强有力的盟友。
战争局势,马上就要逆转了。
挂断电话后,蒋介石立即赶赴市内。上午8时,他主持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特别会议开幕,会议通过了如下决定:“一、太平洋反侵略各国,应即成立正式同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国联军总司令。二、要求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三、联盟各国应相互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以前,不对日本单独媾和。”
当天下午,蒋介石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将上午会议决定的内容向他们做了通报。同时,蒋介石还约见各国使馆武官,表示中国军队已准备对香港、越南、缅甸采取行动,配合各国友军共同作战。12月9日晚7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文告,正式对日宣战。在蒋介石的积极建议下,12月23日,有中、美、英三国参加的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1942年元旦,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相约,“加盟诸国,应各尽其兵力和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这个精神与蒋介石的提议相符合,中国至少在名义上获得世界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1月3日,根据罗斯福提议,蒋介石被正式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肩负中国及泰国、越南地区盟军部队的指挥任务。
此时的蒋介石可谓是志得意满,中国战区统帅的帽子使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他急切地想指挥盟军展开对日军的反击,但随后他的美国籍参谋长史迪威屡屡抗命,让这一愿望成了泡影。在美国人眼里,中国的四强地位只是一种对中国的安慰,没有实际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已把支援中国的持久抗战作为遏制日本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逐渐把中国的抗战作为其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人认为,如果中国的抗战停止了,驻扎在中国大陆的上百万日军就可以抽身攻击东南亚甚至澳洲,这是美国人所不愿面对的。因此利用中国战场牵制、消耗日本陆军,最大限度地减轻美军在亚太战场的压力,成为罗斯福决定厚遇蒋介石的重要原因。1942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明确说道:“我们在同英勇的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千百万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里顶住了轰炸和饥饿,在日本武器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军。”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国民政府表示了想获得美国贷款的意愿,美国政府当即决定满足。2月21日,两国政府签署协议,美国提供给中国5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作用,罗斯福私下曾说了这么一段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的这番话说得很实在,如果这种情形真的发生了,要取得二战的胜利,恐怕是无比艰难而漫长的。
当然,在中国战场,蒋介石也有自己的考虑。自从卢沟桥事变以来,他在各方压力之下,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在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同时,蒋介石心里也一直很不如意,自己的上百万精锐部队先后被消耗,也没能阻止日军的南下和西进,再这样打下去,恐怕自己赖以生存的本钱就要打光了。在蒋介石看来,他的地位是最痛苦尴尬的,不打吧,不仅国人不同意,连美国人也不乐意,打吧,自己的部队消耗太快,吃了败仗又招人骂,还要提防其他地方实力派蚕食自己的势力。因此,他眼巴巴地盯住美国,恨不得美国人能立即参战,可苦等了好几年,美国人就是不表态。这次倒好,日本人竟然利令智昏地先对美国人下手了,难怪蒋介石接到董显光的电话后如此兴奋,他当即判定,美国人这么傲慢,怎可容忍日本的放肆,罗斯福很快就会对日本宣战。P5-7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5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