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本书是其中的《江汉保卫战(1938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分册,由姜晓德编著。本书将从陆海空3个战场,全面揭示武汉保卫战的全过程。
| 书名 | 江汉保卫战(1938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姜晓德 |
| 出版社 | 长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本书是其中的《江汉保卫战(1938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分册,由姜晓德编著。本书将从陆海空3个战场,全面揭示武汉保卫战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姜晓德编著的这本《江汉保卫战(1938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圮述了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大会战的全过程。此役历时4个半月,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作战地域最广阔的战役,也是中国军队打得最出色的战役之一。书中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第一章 未雨绸缪 一、武汉重新布局 二、以空间换取时间 三、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四、东京,疲于争论 五、调兵遣将 第二章 前哨警笛长鸣 一、杨森治理安庆 二、第20军以攻为守 三、安庆轻失怪谁? 四、马垱的糊涂仗 五、背水摆阵战湖口 第三章 前方要地防御战 一、张鼓峰事件来去匆匆 二、蒋介石越级撤职张发奎 三、桂军战黄梅 四、反八字阵逞雄南浔路 五、瑞昌东北阻击战 第四章 武汉外围阵地战 一、自崇禧的雄心壮志 二、广济拉锯战 三、血战田家镇 四、富池口英雄变懦夫 五、半壁山上真英雄 第五章 赣北防御战 一、双方的新对垒 二、瑞阳公路苦斗 三、岷山风云 四、奋战德星公路 五、争夺幕阜山 第六章 万家岭大捷 一、领袖徇私遇尴尬 二、大军飞调万家岭 三、天皇:必须救出第106师团 四、蒋介石:必须全歼第1061师团 五、献礼双十节 第七章 平汉烽火 一、白崇禧失算 二、站在富金山上 三、潢川十日 四、平汉线危机 五、横锁,大别山 第八章 武汉上空的鹰 一、苏联雪中送炭 二、“二·一八”英魂 三、远征台北 四、“天长节”大捷 五、“纸弹”震撼大和魂 第九章 长江饮恨 一、水兵陆战敢死队 二、升级,水兵要塞炮队 三、江湖雷战 四、悲壮的谢幕 第十章 转移 一、广州不设防 二、将帅分歧 三、平汉路东西大退却 四、粤汉线北段反追击 五、不平凡的撤退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二、将帅分歧 进入10月以来,武汉外围军事形势分外紧张。在北线,信阳失守后,日军以一部继续西攻,另一部企图突破大别山与第6师团配合攻占武汉。在南线,第9战区虽然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但为挽救战局而制订的“挺进攻击计划”因种种困难无法实行,相反,日军却已逼近阳新、黄石、浠水一线。总之,日军正在从南北两线分三路逐步向武汉接近。 战局在急剧恶化,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总撤退了。但是,淞沪、南京撤退演变为溃败的往事历历在目,因此,在万家岭大捷的当天,兴奋劲儿一过,蒋介石就皱起了眉头:“敬之,尽管万家岭歼敌成功,会推迟日寇进攻武汉的速度,但毕竟扭转不了江南战局。江北的日军突破大别山和平汉线一带只是时间问题了,再坚守武汉已经没有意义了。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考虑撤退问题了……” “委座,属下也有同感,我们应及早筹划才是。”何应钦不免也有些着急。 “可是,从上海总撤退以来,我们每一次总撤退,都会有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是撤退秩序混乱。参谋总部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象。” 何应钦何尝不希望有秩序地撤退呢?但问题是,每次只要撤退命令一下,各部队便争先恐后只顾逃命,根本不听指挥,而日寇却像赶鸭子似的穷追猛打,怎么会损失不大呢? 沉吟了半晌,何应钦勉强回答:“淞沪、南京会战后期,负责掩护大军撤退的部队本身就已残缺不全,而且久战极疲,根本无力阻击日寇的追击。这是混乱的主要原因。因此,这次必须使用较精锐的部队阻击日寇的追击,使撤退各部不受压力,才能避免出现混乱。” 蒋介石点头道:“有道理。命从广州抽调一个精锐师来武汉,用于掩护大军撤退。方靖第13师也很能打,部队损失也不大,也可调回用于掩护大军撤退。但是,由谁来统率他们掩护大军撤退呢?” 何应钦担心自己被留下断后,于是推荐陈诚:“方靖乃辞修爱将,武汉卫戍部队郭忏第94军也是辞修的部队,似宜召回陈辞修坐镇武汉,这些部队在他指挥下会更努力。” 蒋介石摇头说:“不行!辞修要统率第9战区部队节节抵抗,他脱不开身呢。” 何庆钦赶紧接着说:“罗卓英总可以调回吧,他长期担任辞修副手,可以代辞修行使职权。” 蒋介石总算同意了:“好,叫罗尤青把前线指挥任务移交万耀煌。” 没想到,仅仅一天之后,吴铁城报:日军开始进攻广州了! 自然,广州的援军是指望不上了,非但如此,而且武汉的撤退也刻不容缓了。 10月14日上午,蒋介石召集何应钦、徐永昌、林蔚和刘斐等智囊商讨今后作战计划及部署。下午4时,军委会向第5、第9战区发出“14·16令一元电”,强调应“于一星期以内变更现在态势”,并重新部署两战区各部队。这就意味着放弃武汉,实行总撤退。 10月16日,李宗仁在礼山夏店接到军委会的“14·16令一元电”,要求他在一周内完成部队向平汉线以西转移的工作,在大别山区留下相当的游击力量,并抽调大量兵力转到江南地区和第1战区。对此,李宗仁持不同意见,并于当日致电蒋介石,他认为:(1)虽然日军已在华南登陆,中国军队因而被迫向南方转用一部分兵力,但目前不至于影响第五、第九两战区作战,况且武汉中心至今并未摇动。(2)信阳虽然失陷,第5战区控制着大别山脉;鄂南山地连绵,湖沼纵横,敌亦不易迅速得手,第9战区仍可继续坚持。(3)日军伤亡甚重,后勤补充和增援都极感困难,如果此时变更原来方针,放弃武汉过早,那么日军目前种种痛苦与困难都将得到缓解,因此,中国军队如能多守一日,则敌军之痛苦困难多一日,也有利于抗战胜利。据此,他判断中国军队还能坚持,建议继续维持目前态势,如果第五、第9战区战况不发生重大变化,不宜实施总撤退。 碍于情面,李宗仁仍然同意制定转移计划,但他把“14·16令一元电”与保卫武汉及持久抗战相联系,实际上反对实行总撤退的决定。 鉴于李宗仁身居要职,蒋介石比较慎重,急令军令部研究李宗仁的反对意见。10月17日,军令部第一厅仔细研究了李宗仁的上述电报,然后由刘斐、何成璞等尽快撰写“签呈”,否定了李宗仁的意见,主张“断然实施”“14·16令一元电”。 同日17时,蒋介石正式电令李宗仁将第39军、第13师和川军两个师从第5战区战斗序列调出南移。三个小时后,大概担心李宗仁拒不执行“14·16令一元电”,蒋介石再次致电李宗仁:(1)若仅就目前而论,李宗仁的意见很有道理。只是下期抗战方针重点在南,而现在长江南岸战况紧张,日军在粤登陆,兵力连日续有增加,如果转用稍有延缓,尔后将感困难。(2)第5战区按照“14·16令一元电”所令转用于江南的部队,必须按规定行动。(3)第5战区应转用于第1战区部队,或者根据原定方针勉力固守要线维持现在态势,或者抽派部队出击,具体实施可由第5战区根据适当战机决定部署,只是应事先准备。电报强调指出,为实行下期抗战“重点在南”的方针,军委会机构已大都迁至衡山方面,因此江北军队一部分需向江南转用。而敌在鄂南突进,意图截断粤汉线,且两大战区之间有长江阻隔,所以,蒋介石认为此次转用稍一迟缓,势必造成尔后被动局面。 P346-348 序言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进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的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这首由郑律成作曲、沙旅和尔东作词的《保卫大武汉》,曾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当年,就是这首歌曲,令无数中国军民热血沸腾,奋勇投身到武汉保卫战的滚滚洪流之中。 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1938年6月,日军陆海空军进攻安庆,正式拉开了进攻武汉的序幕。国民政府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亲自指挥下,调集第5、第9战区共约百万大军,以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豫赣鄂等省广阔地域奋起抗击数十万日寇的疯狂进攻,为中国人民留下了田家镇血战、富金山浴血、潢川肉搏、万家岭大捷、大别山横锁、中山舰喋血金口等万古流芳的英勇壮举。整个保卫战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 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作战地域最广阔的战役,也是中国军队打得最出色的战役之一。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同心于全面、持久的抗战;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逐渐被收复。从此,日军不得不陷入了中国军民“持久抗战”的泥沼里不能自拔,其“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因而,武汉保卫战成为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的转折点。 在保卫大武汉的斗争中,国共携手共赴国难,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的凝聚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为缅怀中国军民抗日御侮的英勇壮举,弘扬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爱国精神,本书将从陆海空3个战场,全面揭示武汉保卫战的全过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