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主编,精心遴选、编译,让中国孩子阅读最适合自己的世界名著。
《金银岛》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代表作。故事围绕一份神秘的藏宝图展开,通过少年吉姆·霍金斯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惊险曲折的冒险故事。为了夺取老海盗弗林特藏在金银岛上的财宝,吉姆和他的伙伴们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机智与海盗们周旋,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最终挫败了海盗们的阴谋,得到了宝藏,平安返航。小说以主人公吉姆的口吻记述,极富亲切感和真实感,故事情节悬念丛生,高潮迭起。《金银岛》开创了探宝小说的先河,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投宿在自家旅馆里的海盗死了以后,少年吉姆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地图。那是一张藏宝图,它标示出了海盗船的船长福林特埋藏宝藏的小岛的位置。
于是,吉姆和特利劳尼乡绅、李甫西医生决定去岛上寻宝。
吉姆一行准备了一艘大船“西斯潘尼奥拉”号,聘斯摩莱特为船长并召集了一批水手,然后他们意气风发地向金银岛出发了。
在航行过程中,吉姆和船上的厨师——只有一条腿的西尔弗的关系日益亲密,后来他知道了原来是海盗的西尔弗正在预谋发动叛变,抢走宝藏。
于是,吉姆一行制订了与海盗们作战的计划。但是,船靠岸以后,在岛上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完全出乎他们意料的事情。他们与以西尔弗为首的海盗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后,他们打败了海盗,并在已被放逐在金银岛上三年的本·葛恩的帮助下得到了宝藏。
能充分激发起读者想象力和冒险热情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著的《金银岛》能够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也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活力。深思熟虑的随船医生李甫西,让人信得过却又有点顽固的船长斯摩莱特,能言善辩的特利劳尼乡绅,海盗头子约翰·西尔弗,舵手汉兹,被放逐在荒岛上三年、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悔不已的本·葛恩等人物的个性都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
吉姆在这次航海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冒险,并用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重重困难。这一经历使他加深了对人生的理解,获得了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
走出吉姆的冒险之旅,我们可以尽情地回味自由翱翔于幻想世界中的快乐。
老海盗
在李甫西医生和他的朋友的邀请下,我记录下了1728年发生的有关那个神秘的金银岛的一切详细情况——除了那个岛的地理位置,因为至今小岛的某处一定还埋藏着不计其数的宝藏。这个故事要从我父亲经营“本鲍将军”旅馆的时候说起。
有一天,一个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刀疤的船员来到我们的旅馆。我对他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他如同一头老海豹一般慢吞吞地走过来,后面的搬运工把他手里提着的一个箱子用手推车推了进来。他个子很高,看起来很健壮,原本蓝色的大衣上沾满了灰尘,紧紧扎着的头发已垂到了肩膀。
他古铜色的皮肤上深陷的皱纹和脸颊上令人打寒战的刀疤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使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向旅馆里看了一下之后就哼起了悲伤的水手歌谣:
十五个人站在死人的箱子上,呦嗬嗬,一瓶朗姆酒!
然后,他嘭嘭地敲起了门,父亲刚走到门口他就无理地问道:“有朗姆酒吗?”说着就进来扑通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满满一杯酒一口气喝了下去,喝完后像个鉴赏家一样仔细品味着。
“好酒,好酒。”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环视旅馆内部,然后全神贯注地观望着海上巨大的岩石。波涛正在不停地拍打着暗礁。
“真是个好地方!”他这样自言自语着,然后问父亲,“这儿客人多吗?”
“多什么呀,今年的生意别提有多差了。虽然有时候客人也挺多的,但现在干脆就没有人。”
“这正合我意。”他无理地答道。然后对推着手推车紧跟进来的人说:“快把我的行李放在这儿!”说完,又看着父亲说,“我这个人很好伺候,只要有几个鸡蛋、培根、好朗姆酒,加上一点儿吃的我就满足了。你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吗?叫我‘船长’就行。这是住宿费,用完了和我说一声。”说着扔给父亲三四个金币。
其实,尽管他不修边幅,言语粗鲁,但看起来还是不同于一般的船员,从他习惯于命令别人这一点上来看,他可能是一个船长或大副。
听他的随从说,他昨天乘邮车到“皇家乔治”旅馆后,就开始四处打听旅馆,听说我们旅馆名声很好且地处偏僻,就说这是个好地方并且马上赶过来投宿。
他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总是整天坐在海岸边的岩石上,用一架铜制的望远镜观察大海,傍晚时就坐在火炉旁边的角落里大口大口地喝朗姆酒。有时父亲或进出的客人和他搭话他也全然不理会,只是用可怕的目光盯着他们,哼几声而已。这样,没过多久,人们就不再去关心他了。不知为什么,他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而且每天傍晚回来都不忘问一句:“今天这儿没有船员来过吗?”
我们开始还以为他是怀念过去那些萍水相逢的人才这样问的,但时间长了我们才明白,他不仅不希望见到船员们,甚至还想避开他们。
有时有船员来到“本鲍将军”旅馆,他就在火炉旁边的角落里全神贯注地观察,无论那个人的口才多么好,与他搭话时他也只是一直保持沉默。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增加了我们对他的疑问。
一天傍晚,他对我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
“过来,孩子。”他把我叫到他身旁,对我说,“吉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看到一个只有一条腿的船员能不能通知我?如果你能做到,我每个月给你一块四便士的银币,怎么样?”
每个月四个便士!简直像做梦一般。我答应了他。从那天开始,我每天留意着独腿船员。就这样,关于独腿人的事情在我的脑海中再也抹不去了,我的梦中开始出现各种奇怪的人,他们的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只有一条腿,总是在海岸边、岩壁上或者树丛里追赶我。我就这样在被独腿人追赶的梦中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夜晚,艰难地赚着这四便士。
船长不能及时付钱时我就大胆地提醒他要遵守约定。这时他会瞪大眼睛,用凶恶的眼神盯着我,我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即使这样,第二天他还是会把四个便士及时给我,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留心独腿船员。无论如何,我应该算是船长周围所有人中唯一不怕他的了。一天傍晚,他比平时多喝了很多酒后又唱起了那首悲伤的水手歌谣:
呦嗬嗬,一瓶朗姆酒!
P1-4
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赫然屹立着一座座绵延不绝而又轮廓清晰的文学的山峰,它们就是由一部一部文学名著构筑而成的人类文明的文学史山峦。对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来说,它们是我们文学阅读中长久的膜拜对象,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文学支撑力量。
什么是文学名著?
曾有人对文学名著提出了六条标准。它们是:
一、名著是读者最多的。它们不一定是一两年内最畅销的,但一定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飘》、莎士比亚作品或《堂吉诃德》。据估计,荷马的《伊利亚特》在3000年中至少有2500万个读者。因而一本好书不一定是它那个时代最走俏的,它需要时间来汇集最多的读者。
二、名著是通俗的,不是学儒式的。它们不是专业作家写给专业人员的专业书,不是给教授看的,而是写给大众的。
三、名著是不会因为时代更迭而被遗忘的。它们永远不会随思想、原则、舆论的变迁而过时。
四、名著言近旨远。它不会使你望而却步,你会一遍遍地读,但其内涵却不能穷尽。它们能以不同理解层次去读。明显的例子是《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等,孩子们读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却体会不到成人所发现的美和意义。
五、名著是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它们已对人类思想做出基本贡献。它们是具有影响力的。
六、名著论及人类生活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世上有使人类认识和思维困惑不已的许多谜。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老老实实承认这些谜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人的智慧,使其不被摧毁。
参考这样的说法,我们从中外儿童文学史的历史长河来看,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正是那些曾被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阅读、处于世界儿童文学史顶峰、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作品。
每一部文学名著,事实上都浓缩着或隐含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所形成的最基本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审美经验和心智成果。同时,名著又是经过了人类审关的随机拣选和时间长河的无情淘汰,才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最终固定在人类文学创造的历史坐标上的。
因此,对于名著、经典的某种尊崇和信赖,也就成了人类长久以来最基本的精神生活态度之一。
儿童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一大批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智发育和成长的经典。回顾整个儿童文学史,从历史的厚重帷幕后浮现出来的,首先不就是安徒生、格林兄弟、卡洛尔、科洛迪、林格伦等人整理或创作的童话,还有凡尔纳、狄更斯、马克·吐温、史蒂文森等人的小说那样的名著吗?安徒生童话对于社会和人生真相的有力揭示,卡洛尔童话对于荒诞艺术的绝妙呈现,凡尔纳小说在科学知识、幻想与小说艺术的结合方面所做的空前的创造性工作,都是文学史上突出而典型的例子。正是这样一些作品,构成了一份值得文学史,特别是儿童文学史骄傲的文学清单。提起它们,许多人就会有一种重新打开童年的心灵履历的难忘和激动。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甚至,在他们后来的阅读记忆中,这些作品都曾经那么深刻地参与并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建设,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宝贵的“精神的底子”(钱理群先生语)。
让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少儿时代就亲近名著、亲近经典,这是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儿童文化工作从业者的心愿。明天出版社精心组织翻译、策划出版的这一套“世界文学名著少年版”丛书,收入了《八十天环游地球》《爱丽丝漫游仙境》《白鲸》《丛林故事》《福尔摩斯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海蒂》《金银岛》《鲁滨孙漂流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三个火枪手》《所罗门王的宝藏》《汤姆·索亚历险记》《堂吉诃德》《王子与乞丐》《雾都孤儿》《侠盗罗宾汉》《小妇人》等20部外国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在题材、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在文学创作史和文学阅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和贡献。我相信,让孩子们在他们的少儿时代就亲近这样的作品,正是一项为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建设“打底”的事业。
2017年9月10日 于丽泽湖畔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