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人文梅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游本凤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人文梅陇丛书》中,梅陇人写下了自己难忘的历程,找出了曾经用镜头记录下的珍藏的老照片,以历史画面、感人场景和生活写真,结合生动的文字,见证生活中发生的巨变,见证人们工作、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习俗的变迁,以及一个家庭变化的故事等。

游本凤著的《比一千个太阳还亮》为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作者游本凤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以及火箭、卫星、导弹等新闻宣传报道,参与了时任国家主要领导人视察航天的宣传报道,参与了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的发射活动。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是他的文章汇编——神秘的航天,冰山的一角,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相信广大读者能通过这本书了解航天,走进航天,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点赞。

目录

总序

自序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

与钱学森密切相关的风暴一号火箭

老港,不该被遗忘

感受钱老

一位老航天眼中的钱学森

永远的“东方红”情怀

长征火箭大扫描

在神舟飞船升起的地方

中国载人航天那些事

神舟,航天人放飞的天梦之船

一群以国为重的人

给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写信

伴随“神舟”过国庆

向“神舟人”敬礼

长征火箭是最棒的

壮哉,国庆阅兵式上的航天导弹

难忘戈壁

回响在金鸡山麓的轰鸣

这里曾是航天的摇篮

神秘的长征机械厂

闵行,上海航天的发祥地

鲜为人知的铁路军运

家书抵万金

戈壁滩上幸福村

别了,外滩15号

两个“长征”有缘

怪树林

航天“军”缘

向甘草致歉

戈壁遇到沙尘暴

可怜的骆驼

怀念加加林

英魂永驻蓝天

忆长天

笛音袅袅活跃社区

热心社教的老革命

著书立说绘晚霞

航天梦与足球梦

人道主义丰碑

“长城神话”的是是非非

向火星进军

中国第一个登上“火星”者

招募火星移民不靠谱

火星改造只能是“镜花缘”

一生做好一件事

浓浓航天科普情

歌吟航天散文诗(共18章)

试读章节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钱学森从归国的那天起,就被党中央委以研制发展导弹火箭的重任,受命开创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中国航天事业。在毛主席伟大号召的引领下,钱学森怀着“贡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宏大理想,经过深思熟虑,高屋建瓴地绘制了一幅适合中国国情的宏伟的航天发展蓝图。同年5月29日,钱学森在参加由聂荣臻主持召开的部分航委会委员的会议上,代表国防部五院和中科院就发射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洲际导弹的设想意见进行了汇报。汇报中,钱学森提出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是发射重型火箭、探空火箭和地球物理火箭;第二步是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人造卫星;第三步是发射一吨以上的卫星。

1958年8月,中科院决定将卫星发射作为当年该院的头号重点任务,成立了代号为“581”的工作组,由钱学森任组长。同时还决定建立了第一设计院(代号为1001设计院),承担发射人造卫星所需运载火箭的研制任务。确实,在那个“大跃进”火红的年代,整个社会上上下下思想激进、情绪亢奋,好像赶超英国、美国轻而易举、唾手可得。中科院也难免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浮夸风,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高指标”,不切合实际地把目标定得太高,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搞出发射人造卫星的二级火箭,毕其功于一役,实现快速“放卫星”的目标。中科院把当时的主要任务归结为“上天”、“入地”、“下海”。所谓“上天”,就是研制出能把卫星送上天的运载火箭。在高涨情绪的推动下,第一设计院的科技人员经过日夜加班,很快设计出了一个叫T-3的运载火箭模型。这是一种发动机以液氟和甲醇为推进剂的火箭。该产品作为向建国9周年的献礼,于10月中旬在科学院自然科学跃进成果展览会的保密展室展出。其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钱学森的陪同下莅临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赞赏。

但模型产品毕竟是纸上谈兵,真正要将模型产品变成能够发射卫星的实物火箭谈何容易?他们在实践中碰到了高能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和试车问题、进行空气动力试验的超声速风洞实验室的建设问题等,一下子均难以实施和突破。再加上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国力很弱,财力支持不足、基础工业薄弱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发射卫星的目标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而钱学森对这一现实情况非常清楚,因此他坚持第一步还是搞探空火箭为宜,以探空火箭的研制作为起步和探路,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摸索出实践经验后再向大型运载火箭进军。而发射卫星的工作应采取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方针,在实践中积累工程经验。为此,他提出以施放小火箭探测作为练兵的策略,打好基础,为以后发射卫星做好准备。后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探空火箭这条工程之路,适合当时的国情,方向是正确的,很容易突破并取得成效。  同年11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了充分利用上海地区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科研生产条件,决定第一设计院迁往上海,命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

P2-3

序言

人生是一条长河,有浪花飞溅,有激流拍岸。但更多的是缓缓流水、波澜不惊。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生大致如此,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到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顺其自然。

但我们这一代人很悲摧。该读书时没书读,该做工时不务正业,那个特殊年代,使人浑浑噩噩。正当大好年华,却遇阴霾时光。

好在“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已过而立之年仍是工人的我,为了一纸文凭,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一路走来,身心疲惫。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仍然很值得,如果没有学历和文凭,如果没有追求和梦想,也不可能有今天。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人生的后三十年喜欢上舞文弄笔。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爱上了诗歌,与许多文学青年一起拥挤在一条文学小道上,像是着了魔。“经常痛苦地煎熬一根颤动着诗韵的神经,我的缪斯是诗歌真谛燧石上的绚丽火光。”这就是当时的我。那时,社会是单元的,分配是计划的,生活是无趣的,既没有party,也没有KTV。哪像今天的社会丰富多彩、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因而在那样的生态环境中,你不写作又能干啥?但我要从心底里感谢写作。正是甘于“眼前的苟且”,才拥有了“诗和远方”。同时还要感谢航天,为我提供了一个人生的舞台。这个舞台既神秘广阔,又与富国强军紧密相连。伴随着航天的一次次发射,伴随着航天的一台台惊天大戏,使我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职场上从不懈怠,文场上游刃有佘,赏识者提携有加。小有成绩后,各种好事自然接踵而至,职务提升为总编,职称由副高转为正高……

荣归故里,退出“江湖”。犹如抖落一身征尘,欲享“结庐在人境”之闲云野鹤般生活。然而真让你进入“退思园”,却又感到浑身不自在。适逢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相聘,给了我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在那里感受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崇高和伟大,同时钱老又成为我的人生楷模和精神动力。令人心仪的是,钱馆又是一个写作富矿,那里有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

这次应我所居住的梅陇镇社区的刘辛培老师所邀,将我的文章汇编成书,这仿佛给我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促使我一段时期每天如约坐在电脑前,没日没夜地倾情编书。作为一个老航天,我的看家本领就是写航天。因此,我的这本书所有内容都与航天密切相关。神秘的航天,冰山的一角,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广大读者如能通过这本书了解航天,走进航天,那就足矣。

当这本书杀青,落笔写“自序”时,我感觉舒松和惬意。能为文化重镇——梅陇镇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是我的荣幸。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