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中/王庄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浦子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浦子著的《大中》一书,分别描述以王德青、婴婴为代表的一家,以王德勋、王跃进为代表的一家,以王传本、王德行父子为代表的一家,在历史社会发展变迁中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作品艺术手法娴熟,笔触直接剖析人的灵魂,书写人性在面对历史的挑战时的反抗和无奈,贴近历史和人性的本真,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内容推荐

浦子著的《大中》描写王庄的三个家族从建国初到当代的恩恩怨怨。

目录

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试读章节

穿着袈裟的僧人走远了,连一些气息也没有留下。这个没穿衣裳,全身白花花滑溜溜的男人,像是一条硕大的泥鳅,泼刺刺就从九龙桥下不远的溪水中跳出来,乒的一下就如倾倒的炉火溅满了九龙溪,就要把两岸的茅草烧起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男人。婴婴头一眼看时就认定了。这世上的幻觉多了,云里雾里的多了,把萝卜当香肠的多了,而眼前的不是。婴婴的这个断定,决定了她这一辈子的人生轨迹。

趁着最后一束夕阳的光芒,她头一眼看的就是他那里,黑黑的,壮壮的,像是关公舞天舞地舞日月的那把青龙偃月刀的刀柄,那些毛发被溪水打湿了,那上面缀着的晶晶亮的水珠也是十分的神气。

婴婴听得说书人说起青龙偃月刀的来历: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下一千七百八十滴鲜血。术士分析,那是青龙的血。所以,有了“青龙偃月刀”之名,要杀一千七百八十人之说。

没救了,没救了,婴婴呸呸吐着,我是一个淫荡透顶了的女人呢。

那人从水中溅起只是很短的时间,转眼就被溪水再次吞没。婴婴不顾一切下了桥,往溪的下游冲过去。

“别过来,别过来。”那人在水中说。婴婴看不到那人,就说:“别怕,我救你来了。”

“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脱,脱衣裳了。”

婴婴一边跑,一边笑起来:“你早就脱光了,还脱?”

说这句话时,婴婴身子前倾,像是要飞起来一样,脚下恰被茅草根所绊,猛地跌倒在地,头脸直愣愣往溪水中钻。入水时,她的眼睛还来不及闭上,鼻子嘴巴大张着,那些混账的水,哗地闯进来。

“坏蛋,”婴婴破口就骂,“我救你来了!”

婴婴是在溪水里听到自己的骂声的。

“别怕,我救你来了!”这是那人的声音。话音未落,婴婴觉得自己的胸口和颈项已经被什么缠住。这是她一辈子从未有过的感觉——缠住问身体却被腾起。

哗哗地往外吐水后,婴婴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溪岸上,头脸上方被什么遮住了。婴婴不讨厌这遮住,反而像是在屋宇下躲避风雨似的有些庆幸。中午,她爷爷王传达的死讯,让她开始有了这种渴望。

遮住的是茅草,那些飘逸灵动的茅草,是溪坑两边最恒久的存在。茅草上还有肉色的物体,将大部分的天都遮住了。那肉色的物体上,有一个伟硕的柱形东西,从天到地,没经别人同意,不可一世地垂了下来。

这就是天地。

婴婴说:“我救人来了,这是哪里?”  “这里就是这里,就我们两个人。”

婴婴说:“我要起来,你别压着我。”

话刚说过,那上面的遮掩就不见了。他说:“你刚才喝了好多水,身上湿了。”

“你刚才在于什么?”

“脱了你衣裳,好拧干呵,否则要生病的。”

“不要你脱,我自己会脱。”婴婴说着,就脱了自己的衣裳,那些纽扣早被他解开了。

在夕阳的最后一束光芒中,婴婴觉得自己把一切都打开了,没有任何的束缚。她用手支着头,半躺在地上。她看着自己的手臂、肚子和大腿,仿佛从大地间长出来的活物,浸淫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晶莹剔透,微微放光。

循着自己的身子,她看见旁边是一双大腿,那腿比牛马的腿壮硕多了,两胯间那东西在晚风中抖啊抖,那平坦的肚子,团着肌肉的胸,那下巴长的胡子与那东西旁边的毛发一般乌黑油亮。婴婴看看自己,再看看那身子,没有觉得半点异样呵,就如溪旁边的两棵树,一棵是斜着长的,一棵是直着长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晚风吹着,溪水流着,茅草摇着,一切,都好像这样的和谐幸福。

随着衣裳上最后一滴水被拧干,那人盯着双手的眼睛,转到了婴婴身上。那眼睛本来没有什么,静静的,冷冷的,像灶膛里的死灰。渐渐地,有两道红光闪了一下,就如灶膛里拨开死灰后残剩的火种,就有些暖意出来了。

P1-2

后记

从小我就是个有野心的孩子。大了些,碰了壁,就老实本分了。

从小的野心就是饥饿造成的。我打小想,待以后长大了,天天吃白米饭和麻糍。

上了学,发奋读书,也是奔这个目标去的。

遭遇“文化大革命”,就看不见读书能吃饱饭的前途。于是家里大人说,学一门手艺吧,就能吃饱饭了。我的外祖父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虽然过世很早,却也为家庭挣了一个小康资产。亲戚和乡邻有手艺的,确实有稳定收入。1974年1月高中毕业时,我父亲曾提议我去县剧团拉琴,这也是一个手艺。

后来手艺没学成,就在生产队做农民。少青薄力,挣不了多少工分,看来还填不饱肚子。恰巧村里有一个比较有名气的业余剧团,我凭着中学时曾经的学校宣传队乐手的身份,在剧团操持起二胡、笛子、月琴等民族乐器。县里调演需要剧本,我说我来。狂得很哪,白天参加生产队抢割早稻抢种晚稻秧的“双抢”,晚上通宵就写就一个小戏剧本,后来居然在县里获奖。小有名气后,村外的沙石路面要改建成黑色硬路面,县公路段专门指挥部的人让我脱产去做了宣传干事,天天编写简报,在墙上写大字标语。有一天,公社要成立电影放映队,在全公社招放映员,我也被选上了。母亲说,好好干。我明白母亲的意思,这个手艺能吃饱饭的。至于母亲为什么只说一句,不说得更详细,是她知道她这个儿子打小听话,是为了吃饱饭的有野心而执着的儿子。我说了一句让母亲听不懂的话。

“我要做一个作家,写一本书。”

这与母亲的要求和希望有些远了。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全国文坛在批判冰心的“一本书主义”。母亲自然不关心这些事,她只是希望我有口饱饭吃。但父母亲的眼神告诉我,这事千万含糊不得。因为不干好,这饭碗就丢了。饭碗就是儿子的天啊。

终于能写作后,我想极力将父母亲的嘱托化为一种行为准则。也即干好,吃饱饭。干好是为了生存。生存也为干好奠定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但这只是“鱼与熊掌兼得”的梦想而已。

这就与这三部曲有关了。

最早的构思是在2001年,后陆续出版,直到整体重新出版,时间过去了十六年还多。我成了拥有写作手艺的工匠。

自然而然,这可与古代的工匠代表庖丁联系在一起。庖丁解牛的高超在于:目无全牛的神知——牛在他眼里只是由一个个构件组成,游刃有余的刀法——十九年不换刀那锋刃却依然如新磨的一样;踌躇满志的自负——像是征服了全世界。自是不同一般。

庖丁肯定吃了苦的。世界上好的工匠都吃苦的。比如居里夫人,明知研究的物质对人体有害,她还是坚持钻研,终于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是她指导下实现的。她一个人得过两次诺贝尔奖。最后,她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染白血病逝世。写过小说和剧本的诺贝尔更是如此。他一辈子没有妻儿,弟弟在研发过程中被炸身亡,巨大的痛苦也没有阻止他的探索精神,终于他发明了炸药,且死后用所得资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让全世界的作家、科学家在他的感召下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我是无法与庖丁、居里夫人、诺贝尔相比拟的,可是,心中有太阳,总比一团黑暗要好得多。把手艺当成一回事,这些人就是我的楷模。

如何当成一回事?靠的就是自己的行动了。这十六年间,是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最为繁忙的阶段。开始三年,在一个报道组工作,后来的这些年,大部分时间在一个部门任副职。工作状态可以用旋转的陀螺来形容,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这个阶段也是最为考验我的意志和毅力的时刻。

有个世界名人说:“这里没有大师,我只是将别人喝红酒的时间都用来做我的研究。”确实如此,这十六年间,我将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进行我的写作。在随作家访问团去俄罗斯的飞翔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在台湾高雄高铁站嘈杂的候车大厅,在医院陪护患病父母的病床边,所有的节假日,都是我的写作时间。

写作三部曲的起始在于2001年在北京故宫看到那些防火用的铜铸龙缸,进而想起家乡的龙窑受的启发。在创作了长篇小说《龙窑》前两章约二万字后,突然停顿,是由于自己觉得笔下无味。半年后,重新审视,又觉得文字凌厉飞扬,老辣坦然,是自己喜欢的叙事状态,遂又继续。三部曲的设想是在创作《龙窑》中完成的。也没有想到整部书用了这么长时间。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所耗时长,可能也会被吓倒。当然,这段时间里,还出版了一个散文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还另写了两部长篇。整整七部书,都是业余完成。

在写作《独山》的第一年中的一天,也就是2010年的6月14日中午11时,母亲去世,6月20日举行葬礼,享年77岁。《大中》完成初稿正处修改润色阶段的2014年9月17日晚,父亲逝世,同月21日举行葬礼,享年85岁。这三部曲同样含有父母的生活经验。谨以此书纪念父母,纪念生命。

在为母亲父亲守灵和筹备葬礼的过程中,我经历人生最大的痛苦。之后,各有长达三四个月时间,寝难安,食无味,整个身子一直空空荡荡的。

空荡不是空白。人生的觉悟由此进入了一个境界,如同新生。又想起父母多年前讲过的“认真”二字。觉得这二字一直如聚沙成塔的沙,集腋成裘的腋。之后,塔托举着我,裘给我以温暖。我的人生,因此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的作品,因此与以往有了较大改变。

最难熬的是孤独。这些年中,为了创作离群索居而孤独,有了对人和事物独到见解也孤独。说是在孤独中学会了享受孤独,那是骗人的。千万别学作家这个手艺,不骗你的。

记得十六年间给我文学创作帮助的人和事。感谢湖南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管筱明先生在自由来稿中发现我的《龙窑》的打印初稿,接到他用稿电话是参加在县里影都举行的一次会议中。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龙窑》和《独山》,浙江文艺出版社接力出版了《大中》。宁波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将后两部书列入精品工程给予经费支持。由于三部书相隔几年出版,难免瑕瑜共存,急需修订。浙江文艺出版社又倾全力重新包装整体出版三部曲。从总编到责任编辑奋力不止,使得这部作品以完整和全新形象呈现至读者眼前。恩厚如山,我当永世铭记。

有些遗憾的是,把这门手艺做精后,却是吃不饱饭的。鲁迅时代仅凭报纸上的豆腐干似的杂文得来的稿费就可以在酒店里请文友们撮一顿,几年下来就可置办一座北京的四合院的时代早过去了。纯文学式微,没有别的职业,养家糊口也难。

因此,做了作家连童年少年时的野心也实现不了。还有,手艺的技术是可以学习的,创新是无法学的,作品的灵魂更是无法学的。由于这些原因,就有了崇高,就有了序文中所说的想法。有了崇高和想法,那些孩提时代的野心也没了,本分了,且不悔,不愧。作品的灵魂和创新问题也迎刃而解。

我长大了,变得成熟了。

2017年3月1日宁海南书房

书评(媒体评论)

小说是浦子真正卧到底层的观察与叙事。其奋力凿穿生活的岩层,用几乎是赤裸的、原始的直接书写,不事雕琢地描绘出其所熟悉的色彩斑驳的乡村生活面卷,让读者看到的是其为种种历史所缠绕,又充满强悍生命冲动,人性裸露、质朴野性、自在真实的原生形态。

——汪守德(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原总政文艺局局长)

《大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可与经典浪漫主义作家在词语的梦境中遁世、放纵、逸乐不同,作者虽然同样营造了一种词语的梦境,但透过这词语的梦境,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作者的遁世、放纵、逸乐,反而看到了一张比平时更急切的面孔,看到了一颗比平时更热切的心,看到了一种更为迫切的现实情怀。

——鲁太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评论家、《长篇小说选刊》原副主编)

《大中》展示了浙东人在历史激流中刚硬生猛、隐忍敦厚的生命表现,其中有冲撞、有磨难,有漩涡、有险滩,有苦闷、有欢愉,但其血性刚猛、慈善仁爱的生命意志则是浙东土地生生不息的命脉所系。

——朱首献(浙江省作家协会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副教授、青年评论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