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族兴衰史,一部时代的百年写照;口语化的叙述,听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坐在身边娓娓道来;历经风云变幻,浓郁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感人至深。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杨先让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
| 书名 | 我是岛里人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作者 | 杨先让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家族兴衰史,一部时代的百年写照;口语化的叙述,听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坐在身边娓娓道来;历经风云变幻,浓郁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感人至深。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杨先让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 内容推荐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杨先让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第一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目录 作者的话 养马岛、秦始皇、李斯们 我是岛里人 我生活道路上的里程碑 我的老师魏廉 木刻 我没有当大画家的欲望 梅花寄亲人 童年伙伴 订婚 童年往事 我的二哥杨云 我的几何老师 反满抗日烈士杨子平的冤案 心里的大白话 美院四年 我学书法的经历 玩一把艺术 我的造型艺术脚步 抗摔踹的我 永远的忏悔 迁坟记 悼念学芹妹 忆著名油画家武德祖 悼家树兄 宋广训和我 人民美术出版社之初建 一件与擦炭画有关的小事 年画、连环画系成立始末 挚友培森 裴大哥 海外晚年 总裁孙德汉 我写徐悲鸿 海蜇丰收的年月 蛇年话蛇 与木刻刀结缘五十年 会师大庆 不感动我的我决不画 永远不能忘记 回国这几年 向我招手的小伙子 重访京郊斜河涧村 我写徐悲鸿之后 《黄河十四走》二十一年后的再版 附录 杨先让艺术简历 试读章节 当时我正在组织课余剧团活动,并为初三一个班的几位女同学排“红莓草))歌舞。我选择了曹禺的“雷雨)),在全校招请演员。八个角色的选择并不理想,也不顺利,尤其鲁妈一角缺席了很久。一位初三年级的女同学曾在伪满时有过点舞台经验,主动扮演繁漪,而且排戏认真又很入戏。担任周萍大少爷一角的同学拿腔拿调、自我感觉良好。我负责导演并兼演二少爷周冲。四风由初三一位女同学担任,她的戏总放不开,羞羞答答,说重了就耍小性子。就这样,利用课余时问一幕幕地排了下去。后来赶上救济难民活动,我们想把戏拿出去作为募捐演出。大家劲头更高了,报社记者前来采访,看了我们的排练。记得第三幕我和四凤一段长篇台词,我又必须靠提词才能勉强排下去,显得很不流畅,我也演得别别扭扭,结果却获得一些人的赞扬。有人说:“在大后方看过“雷雨))演出,饰周冲的演员大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一”是的,我演周冲就是演自己,那时我是个不满十八岁的小青年,又富于同情心,小布尔乔亚的乌托邦意识颇浓,本身又是个少爷出身。 过了几天,报纸上报道了我们要演“雷雨))的消息,这对我们是个极大的鼓舞,学生会也对我们很关注。正当加紧准备时,当地政府却颁布了禁演令,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事后我想:我们的水平及布景台务工作都有不少困难,如果真上演了,很可能丢丑。但是无论如何也还是遗憾,这件事又使我增添了对当局的憎恨。 高三一个进步社团决定赶排袁俊的“万世师表)),记得这是描写一位老教授一家在大后方流亡执教的故事。他们很快地排练出来了,决定在校内礼堂上演。我是热情地支持,并将自己的一件毛巾睡衣借去做道具。 我参加义卖入场券的募捐工作,像上次一样地满街跑,收益不多。最后我回家请求父亲支援。我尚未向他解释完,父亲就申斥我不好好读书而瞎闹,使我蒙受了极大委屈。父亲一贯是威严的,我在仁川小时候因读书不好没有少挨他的打。这次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向他大声诉说难民不公平的待遇。他像打发乞丐似地拿出两张票子让我拿走。这更刺伤了我的自尊心,同时也为自己的父亲感到丢脸。我拒绝了他的恩赐,因为我是代表那些正义的广大同学和有家不能归的同胞兄弟姐妹们,我伤心地哭了a这时父亲又拿出两沓钞票递到我的手里,而且善意地安慰了我。当我看到那数目不少的钱币时,我感激地笑了。我的感激不只是代表我个人。父亲对我所表达的这种慈祥态度是少见的。后来父亲还特意到我住校的“静宁斋”宿舍里看我,因为我不在,他将一沓钞票放在我的被子下面,并请同学转告我。从此,我对父亲改变了看法。不久,父亲要去北平,然后由天津回仁川。我去机场送他,当我看着他没人人流登机的背影时,真正体会到了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的含义了。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从此我们一别近四十年,待到我五十三岁去美国与他相见时,他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 那次募捐演出“万世师表)),还有一件事使我不忘:我遇到一位政府职员,显然他是从大后方回乡的知识分子,是当年抗日而流亡关内的,我们的募捐精神唤起了他的同情心,也唤起他年轻时参加学生运动的热情。演出那天他早早地来到学校,我们的心好像离得很近。 戏演得很顺利,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过去我在北平、天津、沈阳看过不少名演员的话剧演出,好像都没有这次看同学的演出动人,我感到剧中的教授、师母、老仆人演得很精彩,可能是这些高年级同学都曾跟着父母在大后方生活过,对剧情有体会的原因,尤其演老教授的同学嗓音低沉而洪亮,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记得语文老师还亲自为演员化装。P14-15 序言 2008年从美国带了一部分文稿回北京,准备出我的第四本文集,那些稿子大都是在当地的《侨报》《世界日报》《美南新闻》和《华夏时报》上发表过的。 后来在国内这几年又陆续写了些东西,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艺术报》《美术》《美术研究》和《南方周末》上。 张杰建议我将前三本文集加上后来的文稿,放在一起,重新编排出四本文集,经过一番整理,列了四个书目: 第一本:《我是岛里人》——以我的经历和家庭风云为内容: 第二本:《三人行》——写文艺界的人与事; 第三本:《梦底波涛》——关于民间美术的一系列文章; 第四本:《我为主》——写在国外的十几年经历。 我自己细心阅读每篇文字,从1954年我写第一篇介绍董希文油画《春到西藏》开始到现在,写了我所经历的八十多年人生印记,和我在中国当代文艺界接触到的人与事,写对人的怀念,是责任更是情谊,以及我在国内外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奔走,还有在海外所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文字都是有感而发、情之所至的。 当然,我要感谢张杰的协助和王丽娜、渠魁、李玮、张昊等的耐心编辑,此书方能面世。 书评(媒体评论) 连部派我和先让去拉萝卜,大约来回要一天时间,回来的路上,四顾无人,我说,告诉你一件大事,你要保密!他说好。我说:这事全国全世界都知道,如果你现在先说出去,咱俩都玩儿完!他不笑了,他说什么大事有这么严重?我说:你发誓保证,我就告诉你,要不然,只当我没提起。他好奇心切:我保证,你说吧!我告诉他林彪叛逃全家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他扔下车子,靠着路边青杨树,眼看着天,三两分钟才说,你什么也没说,我什么也没听。一路上他再也没有说话,交了差,回到宿舍,他也没有说话。 ——黄永玉 杨先让先生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这几部内容庞杂的文集应该是他一生的总结。我们这些后代的人很难有他那样丰富的人生阅历,那样的家国情怀。读他的文字,我特别偏爱文中那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我们没有机会知道的具体的细节叙述。例如文中描绘的李桦先生,得知杨先让先生要离开版画系的不舍:“一天,我推着自行车进学校大门,正遇上李桦下课出校门回家。他看到我便走了过来,手扶着我的车把,像有事要对我说。我等着,他看着我,然后又将目光转移到他把着我的车上的手,半晌无语,后竟没说一句话地慢慢离开了。” 这段生动的描述非常像我熟悉的李桦先生:平和真挚的人品,一生无私通达,善良可爱的老前辈。文字淡淡的,却让我好感动。 ——陈文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