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姓如牧羊
汉武帝认为卜式是个人才,想让他入朝做官。但卜式却非常有个性,说“我的爱好是耕田牧羊,对做官不感兴趣”,给拒绝了。汉武帝低声下气地说:“你看,我的上林苑中有一群羊,你去管理它们正合适。”卜式这才接受中郎官职,身着布衣、脚穿草鞋去牧羊。
一年以后,羊长得又肥又大,繁殖得也快。汉武帝看到后,大加赞许。卜式说:“其实不只是牧羊,管理百姓也是如此。让他们按时作息,发现坏人,及时铲除,不能让坏人危害大家。”
等到时机成熟了,汉武帝就让卜式做缑氏县令,缑氏人认为他治理得很好。后来汉武帝又调他做成皋县令,兼管漕运,成绩卓著。最后他青云直上,做了齐王太傅。
用人如积薪
汲黯在朝廷当九卿的时候,公孙弘和张汤只是小吏,这相当于部级干部和县委书记的差距。后来,公孙弘和张汤渐渐显贵,和汲黯并列九卿,开始平起平坐了。接下来,公孙弘任相封侯,张汤也当上御史大夫,高居汲黯之上。一直没有晋升的汲黯开始幽怨起来,他对汉武帝说:“陛下用人就像堆木材(积薪),越是后来的越在上面(后来者居上)。”
汉元帝不知廷尉为何物
萧望之是汉元帝的师傅,也是汉宣帝选定的托孤辅政重臣,担任前将军一职。他因不满宦官中书令弘恭、石显把持朝政,许、史后族横行京师,屡屡裁抑,也因此触犯众怒。弘恭、石显捏造萧望之和周堪、刘更生三人罪状,趁萧望之休假时让别人呈报元帝。元帝不信,又向弘恭、石显求证。二人也说萧望之污蔑同僚意欲把持朝政,有不忠之心,请令“谒者召致廷尉”。元帝初即位,竟然不知“谒者召致廷尉”就是逮捕入狱,还以为只是让人调查一下,也就批准了。过后他召见周堪、刘更生,才知道已被抓入狱,他大惊道:“不只是让廷尉问问啊?”
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刘秀建国初年,钟离意任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东北)令。当时,县内有小吏檀建,因为偷盗而触犯刑律。钟离意私下召见檀建,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惩罚他,便让他辞官永远不得再入仕。檀建的父亲听说此事,给檀建摆了一桌酒席,说:“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孩子你有罪该死,这是命呀!说完让檀建喝毒药自尽了。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东汉明帝性格偏急,以察察为明,喜好用身边的人监视大臣的动向,小不如意则严惩立至,近臣尚书以下的经常被提来拽去。一次他对一个郎官药崧发怒,自己抡起手杖打去,药崧躲进床下,明帝大怒,连声道:“郎官出来,郎官出来!”郎官在床下说:“天子雍雍穆穆,诸侯堂堂皇皇,没听说过人主自己动手打一个郎官的。”明帝一笑,赦免了他。
当官不能搞花架子
汉章帝时,有些庸俗官吏,矫饰外貌,办事华而不实,似是而非,有伤教化,令人厌恶。章帝在元和二年(85年)正月的诏书中,对俗吏加以斥责,对稳健守法的官吏予以表扬,并说:“安静之吏,悃愊无华。(平稳守法的官吏,办事至诚而不浮夸,不搞花架子。)”
此语精妙之处,说明观察人,考核官吏,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会搞花架子的并不能办实事,而办实事的人,并不张扬浮夸。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汉顺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专权,多树党羽,残害忠良,贪赃枉法,贿赂公行。汉安元年(142年),顺帝派出8名使者分赴各地察巡风俗,对地方官有赃罪者上奏,政绩清勤忠惠者,也上报朝廷。8名使者多身历显职,当世名儒,唯张纲年少,官级最低。其他使者受命后即行赴任,只有张纲埋车轮于洛阳都亭,表示不去巡察的决心,并说了“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句话,意思是说大将军梁冀当政,惑乱朝纲,不去追查,反而要去外地抓小狐狸。他不干,并上疏顺帝,揭露梁冀罪恶及叛逆之事15条。顺帝虽然知道张纲所奏之事属实,也不敢过问。(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