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无障碍阅读青少版)》是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它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人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于纸上,动人心魂。
作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带给你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爱的感觉!它叙述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使得本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
埃·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无障碍阅读青少版)》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一部分是安利柯的父母亲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章;还有一部分是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后两部分交叉在前一部分当中。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作品饱含了作家对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切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这种洋溢着的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于平凡中寓崇高。
巴杜亚的爱国少年
(每月故事)
我一定不做“胆小的逃兵”!不,决不做!可是,如果老师每天都给我们讲一个像今天早晨讲的那样精彩的故事,那么我一定会更加喜欢到学校去的!老师说他每月只讲一次那样的故事,并让我们记下来,而且,故事大多是讲述少年美好的、高尚的行为的!今天早晨的故事名字叫做《巴杜亚的爱国少年》。下面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的巴赛洛起航,准备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的乘客当中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少年非常引人注目:他大约十一二岁的模样,身体瘦弱,衣衫褴褛。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像一只野兽一般远离人群,用憎恶的眼光瞧着周围的一切。
他之所以用这样阴沉沉的目光看周围的人们,是因为他有着自身痛苦的遭遇。他的父母是巴杜亚郊外的农民,两年前,把他卖给了一个杂技团的师傅。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着他去了法兰西、西班牙等地。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常挨打,从未吃过一顿饱饭。
到达巴赛洛以后,他的处境更加悲惨了。因为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挨打挨饿的生活了,这个孩子就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跑到意大利领事那里请求保护。领事觉得他很可怜,就让他带着一封写给热那亚警察署长的信件,乘上了这艘轮船。那封信把少年的情况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并请求把这个孩子送回到他父母身边——那对把自己的儿子像牲畜一样卖掉的狠心父母身边去!
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简直像一个病人一样,因此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这个孩子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一样。迄今为止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这个孩子的心灵布满了累累的伤痕。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使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不标准的威尼西亚语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加上手势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这三位乘客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这个孩子的话,也许是出于同情,也许是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椎搡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
正在这时,两三位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位乘客为了显摆,又给了孩子更多的钱,叫嚷着:“把这个拿去吧!””把这些也都拿去吧!”他们故意把钱扔在桌子上,弄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这个孩子尽管仍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把钱币一个接一个地装进了口袋里,但是他的跟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了微笑的爱意。
然后,这个孩子爬上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思考着自己今后要做的事情。他想,自己这两年来,连面包也吃不饱,现在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钱,在船中就可以买许多好吃的东西吃个饱了;两年来,自己一直穿着破烂的衣服走遍了各地,现在,等船到热那亚一靠岸,他就可以买件新上衣了,而且拿着这些钱回家,一定会比空着两手回去更受父母的欢迎。这笔钱对这个孩子来说,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这个孩子在自己床铺的帘子里面,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想象着各种美妙的事情。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喋喋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当中发生的事以及看到的一些外国的事情,话题逐渐转移,最后谈到了意大利的种种情况。
开始的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不好,另外一个人则说意大利铁路的坏话,后来,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意大利简直什么都不好。一个人说,与其到意大利旅行,还不如去拉普兰更好;另外一个人则说意大利只有骗子与强盗;第三个人说在意大利,就连官吏都不识字。
“愚昧的国民!”最先开始说话的男人重复着。
“肮脏的国民!”第二个男人附和着。
……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