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缔造全新的作战兵种“装甲兵”,创建空前大胆的作战理念“闪击战”。继承普鲁士军魂的古德里安与一战后因循守旧的欧洲军界的较量!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闪击战之父的创新思维实战课。风云变幻之际,首先拥抱新技术、新思维并大胆用于实践的,才能立于时代之巅。
任正非推荐阅读的战略思维经典。
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有三位德军著名将领、元帅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第二本:隆美尔的《战时日记》,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
让听到炮火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直接决策!
《闪击英雄》是二战德军装甲兵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战争回忆录。
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第一章 我的家庭与青年时代
第二章 德国装甲兵的建立
第三章 希特勒独揽大权
吞并奥地利
吞并苏台德区
形势再趋紧张
第四章 灾祸开始
走向战争
波兰战局
两次战局之间
第五章 西线战局
作战准备
向海峡方向突破
占领海峡港口
希特勒下达后果严重的停止命令
向瑞士边境突击
停战
第六章 1941年的俄国战局
战前形势
战争准备
初战
强渡第聂伯河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罗斯拉夫尔
莫斯科还是基辅?
基辅会战
奥廖尔和布良斯克会战
突击图拉和莫斯科
我首次被免职
第七章 退职
第八章 1942年1月至1943年2月装甲兵的发展
第九章 装甲兵总监
任命和初步措施
格德勒博士的来访
“堡垒”行动
1943年下半年的争论
决定性的一年
第十章 1944年7月20日事件及其后果
第十一章 总参谋长
东线的作战
阿登攻势
东线的防御准备
俄军的突击
第十二章 最后的崩溃
第十三章 第三帝国的领导人物
希特勒
党
中央党部领导和省党部头目
希特勒的亲信
政府
第十四章 德国总参谋部
现在的问题是,有所为还是不作为?
附录:
1.我的经历
2.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1944)
运动
有人说过:“胜利只能来源于运动。”我们同意这一说法,而且想利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辅助手段来说明这一思想。运动的目的是将己方的部队调向敌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利用人和马的腿脚以及铁路,或近期出现的载重汽车和飞机。一旦靠近敌人,一般会在敌人火力下被迫停止运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敌人消灭,或将其压制,或迫使敌人放弃其阵地。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利用己方的火力优势,将敌人的炮兵和机枪火力压制,或使其丧失抵抗能力。从坚固阵地发射出的火力,可以达到大部分火器肉眼所及的距离,步兵可以在这一距离内利用火力掩护实施攻击,一旦超出这一距离,重型武器和炮兵必须转移阵地,以便重新利用火力为步兵运动提供掩护。如以这种方式作战,就需要大量武器和弹药。而准备这样的攻击,需要很长时间,且难以伪装。因此,作为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突袭,就难以达成。即使达成突袭,在进攻之初进攻者的意图就会暴露无遗,防御者的预备队可以源源不断地开向攻击点,阻止其攻击。自从预备队实施摩托化以后,构筑新的防线已经比过去容易许多。因此说,步兵和炮兵这种在时间上需要密切协同的进攻,其成功概率比上次世界大战还要小。
因此,关键的是,要以比现在更快的速度运动,在运动中不顾忌敌人的防御火力,这样才有望阻止敌人构筑新防线,一直突入防御者的纵深。支持装甲兵器的人相信,在有利的前提下,装甲兵器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而怀疑论者则认为,在1918年战争中曾经使用过的突袭战法,“对于今天的坦克攻击来说已不再是可能的事”。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那么坦克攻击是不是就不再能对防御者达成突袭了?可是,为什么在以往的战争中无论使用新兵器还是旧兵器,都曾取得突袭胜利呢?步兵上将冯·库尔曾于1916年向最高统帅部建议,在实施突破进攻时必须对突袭给予极大重视,尽管突然袭击已不算新的进攻手段。1918年的迈克尔攻势就是因突袭成功而取得胜利,尽管没有使用新型武器。如果除了运用通常能达成突袭的措施之外,再加上新型作战手段,那么取胜的可能性会更大。但并不是说,新型武器是达成突袭的先决条件。我们相信,利用坦克实施进攻可以达到比现在更高的运动速度——更重要的是,在突破成功之后,它依然能够保持高速运动。我们还相信,只要具备一定前提,高速运动是完全可以保持的。所谓的前提就是目前坦克攻击取胜所依据的条件:在适合的地形上集中使用兵力;敌人的防御不完善;敌方坦克居于劣势,只有屈指可数的几辆。如果有人指责我们说,我们不可能无条件地保证每一次进攻都能取得胜利,利用装备机枪的坦克也不可能突破要塞防御。那么,我们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大量实例证明其他兵种的进攻能力更加不如人意。而且我还要说,谁都不可能是万能的。
有人曾说,任何一种武器只有在它刚刚出现之时,以及在不惧怕其他防御兵器期间,才会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炮兵有多可怜啊!因为它已有百年历史了。空军多么可怜啊!因为它飞翔在防空火力之上,按说早就开始衰退了。我们认为,一种武器效能的大小取决于当时与之对抗的武器的水平。如果坦克遇到优势之敌——敌坦克或反坦克炮,坦克也会被摧毁,此时坦克的效能也就变小了;但是如果反过来,它就会具有毁灭性的效能。如果把防御者的强与弱先放到一边不谈,那么每一件武器的威力还取决于人的意志的发挥程度。人的意志能使技术成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永远站在你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从这个角度说,坦克是不会被其他武器超过的。有人说:“防御者炮兵的炮弹要比坦克的炮弹飞得快得多。”对此,迄今还没有人表示过怀疑。然而,早在1917年和1918年,在步兵线之后就已经有过配置数百辆坦克的先例,数百辆坦克冒着敌拦阻火力向前开进,同时有几十个步兵师甚至是骑兵师紧随其后,而且这种进攻还是在未实施炮火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防御者的炮兵尚未受到任何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敌人的炮兵只有在特别有利的情况下才能阻止坦克的运动。坦克一旦突破成功并攻击到敌炮兵阵地,敌炮兵很快就会变哑,己方步兵也不会再遭受敌炮火的伤害。而这种僵化的炮兵战术,以及“在受威胁地点前方纵向不间断地实施火力封锁”的理论,早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销声匿迹了。地面建筑、尘土、蒸气以及防御者炮火造成的烟雾,可能会局限坦克的视野,但这种局限并没有到达坦克不可忍受的地步。我们在和平时期就已经学会了如何克服这种障碍。坦克可以依靠罗盘在夜间和浓雾天行驶。
在依靠装甲兵取胜的进攻作战中,“决定性角色”不是步兵。而是装甲兵。因为,装甲兵的进攻一旦失利,也意味着全部进攻失利;而装甲兵进攻的成功,就会带来全局的成功。
P34-36
本书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主要将领之一,被誉为“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创造历史的人”,他的建军、作战思想是“闪击战”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在“闪击战”思想指导下,驰突沙场,横扫欧洲,世界为之瞠目,一时无以应对。可以说,如果没有古德里安,二战史的某些章节或许会是另一个写法。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军人兼地主家庭,不满13岁便被送入候补军官学校。他在此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作风、纪律的养成教育,学习了基本的文化课程,为其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07年11月,他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候补军官学校。学校给他的评语是:“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十分优秀”,“才华出众,积极进取,忠于职守”,“性格坚强,和蔼可亲,热爱本职”。他被德国总参谋部的军事学院录取,成为最年轻的学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历任电台台长、参谋和营长等职,参加过凡尔登和索姆河等战役。自1922年4月,他开始接触并研究坦克作战理论与实践。自1931年至1934年,历任国防部运输兵监察司参谋长、机动作战部队参谋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参与研制新型坦克和创建德军、也是世界上首批装甲师。1938年3月和10月,奉命率部参加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行动。11月,晋升装甲兵上将,任快速部队长官,主管陆军的摩托化和装甲兵、反坦克兵、装甲侦察兵、摩托化步兵和骑兵的技战术训练。1939年9月率第19军参加侵波战争,首次实践“闪击战”理论。1940年5月,率部参加入侵西欧作战,经卢森堡、比利时,横扫法国北部,创日推进速度90余公里的记录。6月1日,古德里安就任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司令。7月19日晋升大将。1941年6月,率部参加侵苏战争,在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基辅合围战役中接连获胜。10月升任第2装甲集团军总司令,后在莫斯科会战中受挫,遂被希特勒解职。1943年3月,出任装甲兵总监。1944年7月,代理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德军败降前夕,因在作战问题上与希特勒发生矛盾,被再次免职,5月被美军俘虏,1948年6月获释。1954年5月病逝,终年65岁。
古德里安不仅戎马一生,勇猛善战,而且勤于笔耕,著述颇丰。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接连发表许多有价值的军事学术论文。战争期间因军务繁忙暂时搁笔,战后又重新写作。他的主要著作有:《装甲部队以及与其他兵种的协同》(1937)、《注意!坦克!》(1937)、《西欧守得住吗?》(1950)、《一个士兵的回忆》(1950)、《决不会这样!》(1951)、《坦克—前进!》(遗作,由奥斯卡·蒙策尔少将编辑出版,1956)等著作;发表了《机动部队》、《装甲车辆及其防御》、《汽车行军中的侦察与防护》、《行进间和敌火下的坦克进攻》、《装甲战》、《装甲兵在未来战争中的角色》等20余篇军事学术文章。
《闪击英雄》(原书名为《一个士兵的回忆》)是古德里安的代表作。作者在这本战争回忆录中,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领率机关进行了评论。该书问世后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在奥地利、英国、美国、巴西、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芬兰、南斯拉夫、波兰、俄罗斯和中国等国以各种文字出版。
在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的古德里安来说,忠实执行希特勒的政策是其应尽的义务,他因此也就成了希特勒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得力干将,尽管在作战的方式方法上与希特勒存有诸多分歧,但作为希特勒的帮凶难辞其咎。因此,我们所说的“闪击英雄”绝非这个意义上的英雄。我们认为,古德里安值得称道和值得借鉴之处在于,他的有关“闪击战”的建军、作战思想对丰富世界军事思想宝库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思维方式、思想境界及其作风给予后人的多方面的启示。
“闪击战”德文为Blitzkrieg,即“闪电式战争”,是二战初期西方国家对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德国作战方法的一种形象表述。德国利用这种“闪电式战争”,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将波兰击倒,用1个半月先后击败荷、比、卢,继而降伏法国,四天突入俄国纵深200公里……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希特勒的卐字旗几乎插遍整个欧洲大陆。
“闪击战”理论是在大量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武器装备的条件下,赋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突然袭击、出奇制胜、快速机动、速战速决等作战原则以崭新内容的一种作战思想。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主力隐蔽集中和展开于主要突击方向上;不宣而战,集中强大的装甲兵团,在强大的航空兵支援下,突然、迅速地突破敌方防御,分割并围歼敌军集团,向敌方纵深快速推进;与此同时,空军对敌方飞机场、交通枢纽、防御工事、军队集结地域、重要政治中心进行猛烈空袭,瘫痪敌人指挥、运输及作战能力,给敌方以强大的心理震撼。“闪击战”的核心是构成兵力兵器、尤其是装甲兵和航空兵的巨大优势,以及行动的突然性和快速性。
“闪击战”理论自出现至今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作为一种理论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消失,而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完善和变革。在未来战争中,全新的技术将为“闪击战”提供更加淋漓尽致表现的物质条件。古德里安之所以能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闪击战”思想,不仅是因为经过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正统培训的他,继承了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的传统思想和作风:“多做实事,少出风头,多些实在,少些虚假”,以及每个普鲁士-德意志参谋部军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质:“品行端正,聪明机智,谦虚朴实,先公后私,自信自强”,“决断力,责任心,应变能力,健壮体魄,忍耐力,以及勤奋上进”;更是因为他承袭了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创始人老毛奇的精髓,即以一个永远年轻、具有超前思维的头脑和敏锐眼光,先于他人捕捉到世界最新技术可能会给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的蛛丝马迹,并能根据准确的预测,结合本国实际,对过时的作战原则加以大胆革新,不畏反动保守势力的种种嘲讽和压制,目标坚定地加以贯彻。正是这种能力和品质,使古德里安脱颖而出,使他的军事思想带有明显的超前性。当欧洲大国仍将呆板的阵地战奉为基本作战模式的时候,领先于世界、疾风暴雨式的“闪击战”,顷刻间冲破传统的牢笼,给战争注入无限活力,使战争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闪击英雄》德文版自问世已过去60多年。我们今天站在21世纪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翻译和出版这本书,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本书不仅可以为军事研究工作者提供研究二战史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使读者管中窥豹,从古德里安身上体察德意志民族的特质和优长,从其经历中寻觅到整个德意志民族成功的密码和钥匙。读者可以从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的严谨、务实、超前、创新的传统中,从古德里安那种永远站在时代前沿的思维境界和创造性的幻想力,以及将这种幻想力与科学务实、百折不挠精神紧密结合的作风中,汲取启示和激励。
其次,这本书向世人展示了一场由德日意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由发生、发展及其结局的全部轨迹,同时也再次验证了一条历史规律和真理——以战争起家,横行于世,最终必将葬身于战争的火海。它一方面告诫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时刻警惕新的军国主义的抬头,团结一致,捍卫二战的胜利成果,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另一方面也向企图称霸地区和世界的黩武好战分子发出警告:玩火必自焚。战争从未给好战者带来任何利益和光彩,留下的只有千古骂名,万年遗臭。从这个角度说,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本书更具深远的意义。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古德里安虽在军事思想上称得上卓而不群,但其世界观却与希特勒一脉相承。古德里安不仅至死也没有对这场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空前劫难表示过任何愧疚和反省,反而在书中为法西斯德军的侵略罪行进行开脱和辩解。就此而论,古德里安理应受到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公判。
本书译自《一个士兵的回忆》1979年德文版。除原书附录(21份作战指令及两份编制体制图)外,译者将全文译出,补齐了其他中译本删节的许多饶有趣味的部分。
译文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我曾推荐看三本书。有三位德军的著名将领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对如何用新技术改变战争模式以及德国进攻苏联的战略有细致的思考和讨论;第二本:隆美尔的《战时日记》,这个日记是英国大战略家李德·哈特亲手整理的,看这些内容才能琢磨出如何在运动中集中兵力,在点上突破进而取得全局胜利,以及领会当将军的真谛;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要领悟他决战欧洲大陆的战略是怎么构想出来的,马奇诺防线是怎么被废掉的,他构想这个战略所依据的战略原则是什么。
——华为总裁 任正非
蒋百里先生曾经说过:参谋总长是一定要有三分疯狂的气质,不怕他偏,偏到极点也就是正了。古德里安正是这样一个有偏见,有疯狂气质的名将。他的偏见也就是他的特点,这一本书最令人欣赏的地方也是在这里。
——军事史学家、中西方战略研究学者 钮先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