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收录李求实、皮定均、赖经邦、孙津川、王尔琢等17位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 书名 |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收录李求实、皮定均、赖经邦、孙津川、王尔琢等17位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共收17篇传记。包括李求实、皮定均、赖经邦、孙津川、王尔琢、宛希先、胡少海、龙超清、王德三、余贲民、段德昌、沈泽民、马立峰、梁柏台、蔡会文、郑义斋、贺炳炎。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目录 李求实 皮定均 赖经邦 孙津川 王尔琢 宛希先 胡少海 龙超清 王德三 余贲民 张炽 段德昌 沈泽民 马立峰 梁柏台 蔡会文 郑义斋 贺炳炎 试读章节 李求实,原名国纬,字北平,乳名伟生,笔名伟森,求实是他参加革命后取的名字。1903年生于湖北武昌金口镇一个日趋潦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秉之,虽为晚清秀才,但屡次乡试不中,在求实出生不久,举家迁居武昌,以教书为生。母亲赵氏,于1918年去世,家务由继母主持。李求实有兄弟姐妹九人。大哥李国纲客死他乡,二哥李国纪不幸溺死,三哥李国经因婚姻失意自杀,大姐李国梅出阁不久病故,二姐李国兰因对婚姻不满和生活艰辛,服毒自尽,还有一个妹妹早丧。①家庭经济的艰难和兄弟姐妹中的不幸,曾在李求实的心里烙下痛苦的印记。因此,他从小就懂得艰苦,爱惜衣物,以减轻母亲的劳累。他每天上学,总是将稻草裹在布鞋上,不使鞋底磨损。散学归家后,又将稻草藏好,以便明天再用。后来母亲知道此事,曾流着泪对人说:“我的几个孩子里,只有这个小儿子最懂事,最能体谅人。”② 李求实求学勤奋,为师生所称道。他无钱买书,常于课余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武昌出售部博览群书。14岁小学毕业后,即报考武昌高等商业专科学校,有人笑他“不自量力”,但揭榜时却名列前茅。他的领悟力特强,一年竟把高商三年的课程全部学完。一位曾被他请来教数学的老师看到他一学就会,十分惊叹道:“像你这样的学生,我怎能教你,你还可以当我的老师呢!”③ 这时,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正荡涤神州大地,李求实也深受其影响。他反对学校在学生中鼓吹孔孟之道;愤怒谴责封建礼教使他的二姐李国兰成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并画了一个披着长发的女子跪在地上作祈求状的画,以表示对二姐的同情。他经常鼓励幺妹李国楀应该自立,敢于做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并投入到争取妇女解放的运动中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武汉后,李求实和高商的同学们,同恽代英、林育南一起,积极行动起来,投入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他们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参加集会游行,足迹遍阅马场、司门口、黄鹤楼等处。特别是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发生后,面对湖北督军王占元的血腥镇压,李求实和恽代英、林育南等进步青年,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各校学生,背着铺盖,夜卧街头,将湖北督军署团团围住。要求惩办凶手,释放被捕学生,终于迫使王占元做出让步,答应释放被捕学生。随后,他们又发动武汉商界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进一步迫使王占元致电北京政府,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后,李求实受到恽代英计划组织青年在一起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尽所能,各取所需”①的新生活的影响,也想脱离学校,去寻求新的生活之路。他在一封给高商校长的信中,尖锐地抨击旧教育制度是“腐败透顶,贻误青年”,表示以弃学来与旧教育制度彻底决裂。他写道:“全部讲义原封退还,幸好我未沾染它的一点气味!”②不久,在恽代英的帮助下,他离家到湖北黄陂县北乡木兰山余家大湾正谊小学教书。离家时,他给父亲写了一封近万言的长信。“信中痛诋旧社会的罪恶,罄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军阀欺压人民的事实,分析多数中国人贫困的原因,明白地提出改革旧家庭的具体意见。”①这封信情真意切,真挚感人,以至他父亲将孩子们召集一起,反复朗读,舍不得放手;邻里、师友闻讯,也“踵门索取,争相阅诵”②,无不为之动容。 同年秋,李求实去湖南活动。他先到常宁水口山铅矿调查,写了《水口山铅矿调查记》,发表在《湖南》第一卷第三期上。这篇调查,详细介绍了该矿的组织、历史、近况以及工人工资等情况,并“尽情而吐,无所忌讳”地提出了对该矿的改进意见。 1920年2月,湖南长沙学生开展没收和焚毁日货的斗争,遭到军阀张敬尧兄弟的镇压。李求实目击此事,胸中极为愤慨。他针对张氏兄弟说什么“没有对不起湖南人民的地方”的虚伪表白,撰文讥讽这种演说是当众撒谎,“尤为可笑”;并痛诋张敬尧之所谓“仁慈礼让”、“爱护学生”、“积极筹办教育”,不过是用以掩盖他搜刮民财的“手段”而已③。 张敬尧被驱出湖南后,李求实一面继续揭露其“搜刮民财,以充个人的欲望”的罪行,一面为湖南的善后提出意见。他在撰写的《湖南善后问题》一文中,认为湖南经过张敬尧的历年搜刮,“真可谓民穷财尽矣”。而医创伤的方法,只有从开源节流、整理财政人手,如:“裁减军队”;“裁并厘金关卡”,“增加出口”;“整理湖南银行,以巩固金融之基础”;“整理田赋”等。当然,他并不认为这些都是能做到的好方法,所以他在文章最后提出,要谋求湖南“今后之解放,亦在湖南人自身”④去求解决。 P2-4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