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范曾说十二生肖(图文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范曾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范曾说十二生肖》收录了范曾先生近年来对中国生肖文化的精心研究,诗词歌赋、论文书画,以丰富的艺术形态生动地了作为艺术大家和国学家的范曾先生回归自然的仁爱之心。范曾先生的文章有奇特的运思方式,他“用诗人之心观物,用诗人之舌言情”,置驿中西文化的畛域,穿透文史哲艺的壁垒,使诸学科磨砺互证,建构了一个色彩瑰丽、气势恢弘的思想圣境。

内容推荐

《范曾说十二生肖》荟萃范曾先生近年来对中国生肖文化的研究成果。作者或用训诂之法详察天干地支的起源与演变,稽考陈说,拨云驱雾;或以优美之笔道说人类与众牛和谐共处之大义,诙谐自然,妙趣天成。时而款款叙事,时而严谨考证,时而阔论杂谈,时而优雅抒情,诗词歌赋,论文写画,丰富的艺术形态展现了文化人家的学问修养和他回归自然的仁爱之心。

目录

再拨迷雾(代序)

干支与生肖的迷雾

说鼠

说牛

说虎

说兔

说龙

说蛇

说马

说羊

说猴

说鸡

说狗

说猪

十二生肖动物组图

试读章节

和人类争夺生存空间而迄今绝对无法对付的动物至少有两种,一曰鼠,一曰蟑螂。它们不仅因繁殖奇速,而又兼之生命力极顽强,成了人类的天敌。

鼠,就其本身而言,绝无审美价值。“獐头鼠目”成了形容那些行止不雅、卑下鬼祟的人的代名词。鼠类除去在科学实验中有用外,对大自然和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凡是啮齿科的生命的繁衍,绝对以破坏森林和农田、毁损书籍和家具为目标。

老鼠的数目已超过人类很多倍,据说在通都大邑、繁华之市如纽约、东京等地,家鼠竟有人口的一至二倍。人类的惶恐不止于此,当鼠的群体繁殖达至极限时,鼠群就会因激素的异常分泌而产生恐怖与紧张感。数百、千万的老鼠会大迁徙,那简直像一片无边无际的黑色的地毯席卷而来,所至之处丛林战栗、山川震怖,杉林和桧林一夜之间树皮被啃尽,而已望丰稔的田禾也会被扫荡殆尽。而老鼠又是疾病的最迅捷的传播者。在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莫过于十四五世纪黑死病亦即鼠疫弥漫欧洲,几乎每隔十年至十五年周期性地蔓延一次,致使欧洲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当时欧洲人口总计五千万,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千七百万人死于鼠疫。当然中世纪社会的危机和没落有种种历史的原因,而鼠疫之为患,可谓助纣为虐。

当然,老鼠也有天敌,譬如猫头鹰。然而猫头鹰的繁殖力不及鼠的百之一,千之一,那真是令英雄气短的不可克服的事。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把老鼠化为另一种有灵性的向善的生命,那或是无奈中的期望。诗经中的《相鼠》篇,“相鼠有皮”一语把人类中“人而无仪”的小人比下去了。老鼠总会有廉耻之心吧,这是诗人善良的猜测,当然,现实并非如此。

上古之世的术数家将十二种动物配合十二地支之说,王充《论衡》则又将动物与五行相克之说结合,这些与十二生肖殊无关系。此后当人们将这十二种动物与某年生人必肖此物的谬说和十二地支结合起来的时候,十二生肖才真正诞生。谬说于人类倘无大害,则或能一直延续,成为一个民族的众所公认的习惯说法,十二生肖即是也。有趣的倒是王充在《物势篇》中表述的一种观点,即:天生万物“本当令其相亲爱,不当令之相贼害”。然而万物却含五行之气,五行之气本相胜,于是形成了“贼害相成”的链条。天生万物相亲爱的理想只在佛家的众生平等中止于言说而不可能实现,也许,只能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体现,这幅《相鼠》,不正是如此吗?

此幅《小鼠红果图》题“仿八大山人”,其实和八大山人的《瓜鼠图》大异其趣。《瓜鼠图》淋漓酣畅为大泼墨;《小鼠红果图》则清新俊逸为小写意。“仿”在立意,“仿”在对空间的处理。

中国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前人述之备矣。近人黄宾虹则探奥发微,反其意而用之,谓密可走马,疏不透风。意谓疏朗处有严密之法度在,而周密处则有空灵之气韵在。疏至极则为白,密至极则为黑。中国画之“计白当黑”,谓画面空白处亦不可不计,空白处也是文章所在。虽笔墨未到,而整体画面结构、黑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如此。“计白当黑”一说,窃以为尚停留于与表面之依存。而“知白守黑”则深入于道,请略陈于下。

《老子·第二十八章》中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段话的原意指知阳守阴、知刚守柔,则可为天下楷模。这不是论艺术,而是老子一贯的居卑处微、蓄势的雌伏状态。我们衍为艺术哲学,不妨认为光明之所在即画面空白,正是笔墨蓄势待发的无极空间。我们不仅仅把“白”作为“黑”的依存,而且把“白”作为与“黑”相生发的必要条件。于是我们可进一步接近老子哲学“有无相生”的命题。老子曾形象地述及“有无相生”的道理,揉捏黏土做成陶器,称“有”,而器皿包含的空间,称“无”;把开凿门窗、建造房屋,称“有”,而门窗四壁的空间,称“无”。因此,我们可据此理解画面之空白——“无”和画面之笔墨——“有”之间具有相互同时生发、无生有有生无的性质。当我们挥毫作画时,岂止在创造描画对象之形神,也同时在创造物象后的空间,而这空间正是光明之所在,无穷极的天宇所在。

P21-27

序言

再拨迷雾

王引之(1766—1834)的《经义述闻》,是迄今为止对“太岁”一词考证最详的一本古代训诂研究著述。他认为:“太岁所以纪岁也,其名有六:太岁一也,太阴二也,岁阴三也,天一四也,摄提五也,青龙六也。”据他说《淮南子·天文训》称“青龙”“天一”“太阴”皆有赞颂“天神之贵者”之意;《尔雅》谓之“太岁”;《史记·天官书》谓之“岁阴”;《甘石星经》谓之“摄提”。至此,太岁的六种名称之出处一一陈明。我们讲屈原的《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这“摄提”正是指的太岁。而王引之的综论古籍,指出太岁作为星名,称谓有异而实一,厥功至巨,也为我们研究天干地支提供了精审的法门。

王引之又进一步提出:“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在地”,这就是天干与地支的发轫。而许慎《淮南鸿烈解诂》则称,岁星在天为雄,太岁所以名太阴者,“正取在地之义,安得谓太阴非太岁乎?”则于前人“太阴非太岁”之伪说,彻底颠覆之。以纪年者,在天为岁星,在地为太岁之义遂彰明于世。

我们知道岁星在天,而太岁在地。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运转,所谓“右行于天”。而太岁则是人类为应和岁星岁行三十又十六分之七度,十二岁为周所虚拟的“左行在地”的星辰,由东而西运转。至此,仅以岁星在天体中运行一周约十二年的岁星纪年,则转化为六十年一轮回的干支纪年,它的一切优点在我的《干支与生肖的迷雾》一文中有所阐述。

天干与地支的原始岁阳和岁名(岁阳以记十天干,而岁名则记十二地支)的怪诞奇谲,成了一个不解之谜。而南宋渊博的学者洪迈(1123—1202)在《容斋随笔》中,则有一段精辟之说:“岁阳、岁名之说,始于《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在癸曰昭阳,谓之岁阳(范按:即指木星——岁星‘右行于天’的十个称谓)。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日敦群,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谓之岁名(范按:即指人类虚拟之太岁星‘左行在地’的十二个称谓)。”以我之见,今人所惯用的“岁在”二字,是包含着岁阳之“岁”(天干)和岁名之“岁”(地支)这双重意义的。

因了这名称的奇谲不测,加上后来的使用者如司马迁之《史记·历书》,又有种种的变异,如阏逢为焉逢(范批:《史记·历书》载:“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汉书》又载作“阏逢”。下述名称之变异,皆类此),旃蒙为端蒙,柔兆为游兆,强圉为强梧,著雍为徒雍,屠维为祝犁,上章为商横,重光为昭阳,玄为横艾,昭阳为尚章,大荒落为大芒骆,协洽为汁洽,滩乃为赤奋若,作噩为作鄂,阉茂为淹茂,大渊献、困敦更互,赤奋若乃为汭汉,由于和《尔雅》所开列之名称有的音近而司马迁似有所意蕴寄托,因之,译方言之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以洪迈之博闻强记,大感一头雾水,乃有“此盖年祀久远,传写为讹,不必深辨”之喟叹,并斥之为“强解事者所作”,非无由也。

由于近人与古代语言之阻隔,误以太岁即木星,又误以为太岁非太阴,实是不知道“岁在”二字中的“岁”字,代表着“岁阳”和“岁名”两词,即天地俱在其中,这是本人纵览古今诸家之说后的结论,并不迁就辞书之解释(如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之《辞海》第2050页“太岁”条之解释即大错),也许,本文所陈是迄今关于干支纪年的一个最通达的讲法。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对自己的卑微处境是深有所感的,古代的天文历法,不是一般人可以言说的,因之带有卜巫的神秘性。明代学者杨升庵以为“汉世术学(范按:此处称‘术学’,有贬义)创为此名,藏用隐字,以神其说”,汉人又多迷谶纬之学,于仰天俯地之际,则更易“神其说”。

由于岁阳、岁名的怪异,古人已有种种的疑窦和种种“神其说”,而今人不甘落后,更有郭沫若之巴比伦说,竺可桢的印度说和岑仲勉的伊朗说,类皆瞽者摸象,殊难圆其创说。自司马迁至今二千多年,破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少,我们当然寄希望于来者。然而,我想本文的解释,已然可称再拨迷雾矣。

其实本人画十二生肖,并无意于研究十二生肖之起源,更无意于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研讨,只是感到学术一事,终不可人云亦云,草草了事,故尔生发了稍稍言述之愿望,由此看到了一些颇有趣的学术现象,免不了略考其事,综其始终,写了两篇短文。关于干支已是不胜其繁,而关于生肖则更是谜中之谜、五里之雾。这生肖不止汉族所独有,如彝族亦有之,且不同地区的彝族有不同的十二生肖:深山老林中的彝族,生肖中有蚂蚁和穿山甲,靠近汉人的川滇黔彝族和蒙古族则与汉族的十二生肖全同。海南黎族,则改虎为虫,倒也和《水浒传》中称虎为大虫相类。傣族则有象庞然而在。维吾尔族则改龙为鱼,“鱼龙”二字倒是时时连用,几乎成联绵词者,有趣的是柯尔克孜族有以狐狸为生肖者。总之凡属约定俗成的东西,是说不清太大的道理的,在此领域中的“神其说”不会少于干支纪年。因为民俗学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领域,与本人作画、写诗时爽籁发而清风生的状态大异其趣。必欲写之,亦未尝不可,然则自己写来索然,以飨读者,读者必食之如鸡肋。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请住笔。

范曾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