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帅著的《活在大清(历史旅行指南)》是一本有关清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读物,然而本书一改之前“沉重讲史”的风格,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具体细腻的描写,丰富详尽的内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为读者介绍了有关于清朝社会的方方面面,铺陈出一幅异彩纷呈的清代生活全景图,从衣帽服饰到社会生活;从宫廷饮宴到游艺娱乐;从皇子教育到康乾盛世;作者用戏谑而又不失文采的语言,带领读者一起重回大清,开启一场有关于清朝的历史旅行,对大清地界的历史、文化、经济与军事进行深入的了解。穿插于书中的妙趣横生的专题板块,以及好玩儿有趣的花絮,轻松幽默的Q版历史插图都有助于让读者更加深刻而具体的了解大清。
毛帅著的《活在大清(历史旅行指南)》讲述了生活在大清朝,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宫廷朝堂到市井民间,都得懂得这其中的门道儿才行。男子的辫子可不像你在清官戏看到的那般乌黑粗壮,而是被局限在铜钱方孔大小的区域之内,名日“金钱鼠尾”;满族女子的旗装也没有你想象中凹凸有致、婀娜多姿,宽大平直才是它的主打风格。说到吃,你就充满期待,可惜满汉全席纯属虚构,不过香喷喷的“黄金肉”和乾隆皇帝挚爱的“如意菜”倒是可以让你一饱口福。皇位继承是个大事,“九子夺嫡”事件就让你全方位地感受皇位继承背后的权谋与风云。想和皇帝说点小秘密,奏折制度一准儿帮你达成愿望……
清朝的娱乐生活也颇为多姿多彩,皇族成员可以去畅音阁听听曲,或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冰嬉”;民间百姓可以趁着举办花会的时候踢踢毽子、拔拔河,中秋时节在月下“偷个菜”,对着心上人表个白。可见,没有手机电脑,没有微博微信,清朝人也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玩转大清,就从此刻开始吧!
固伦、和硕,都是公主
关于风流天子乾隆帝,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乾隆帝前往江南巡视期间,在大明湖畔与一位美丽的女子夏雨荷发生了一段露水姻缘并珠胎暗结生下女儿紫薇。若干年后,紫薇带着亲生父亲当年留下的信物前往京城寻亲,最终被封为了明珠格格。而京城中一名本来和皇室血统毫无关系的女飞贼小燕子,也阴差阳错成了还珠格格。民间女子华丽转身为高贵格格的故事满足了万千少女秒变白富美的美丽梦想,因而大受欢迎。不过,如果您当真是皇帝流落在民间的女儿,恐怕这辈子无缘做“格格”了,只能在认亲后继续当历代都有的“公主”。
《清史稿》里记载: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人还只是一个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骑马打猎生活的游牧部族,族人之间没有细致烦琐的身份讲究,首领、贵族的女儿跟平民家的闺女在称呼上没什么区别,所有的父亲都叫阿玛,母亲为额涅或额娘,儿子是阿哥,只要还没有出嫁,年轻小姑娘都可以被人称呼一句“格格”,相当于汉语中的姑娘、小姐。那时候压根就不存在公主、郡主的名号,努尔哈赤的长女就叫“东果格格”,次女则叫“嫩哲格格”。
可入关以后,当皇帝就得有天子的威严,皇亲国戚也得有贵族的气派,怎么才能表现出尊贵优越的身份呢?于是皇太极在既参考汉族礼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清朝的封号系统。
皇帝的女儿小时候可以按照满族惯例被称为“格格”,但成年后就要进行特定的册封仪式,由此获得正式封号,从此,奴婢或者外人进宫觐见时,就要改口称“公主”了。公主也是有等级的:皇后乃是后宫正主,她所生的女儿可以获得“固伦公主”的封号,“固伦”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帝是天子,他的女儿自然也配得上“天下”二字;妃子的女儿和皇帝的养女按规定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和硕”为“一方”之意,相比于“天下”,代表的地理范围稍微小一点,但也尊贵一方,气势非凡。
当然,女儿的封号最终还是由皇阿玛拍板钦定,如果您跟父皇关系搞得好,特别受宠爱,体制也完全不是什么问题,照样有妃子所生女儿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的例子。比如乾隆帝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是乾隆帝65岁时的“老来女”,她出生的时候,姐姐们甲.就成年出嫁甚至一大把年纪了,和孝公主自然成了掌上明珠。据说这位公主不但长相酷似乾隆帝,而且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副标.准的女汉子形象,经常女扮男装跟随皇阿玛骑马打猎、拉弓射箭,这在讲究女子温柔贤惠的古代,实属少见。虽然她的母亲悖妃汪氏不是皇后,理论上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这一级别,但她13岁时就破格成了固伦公主,后来下嫁给了当朝大红人和坤的长子丰绅殷德。
所以,当一大清早奴婢们毕恭毕敬地向您打千行礼“给××格格请安”时,千万不要梦幻般地以为自己身处皇宫之中,还是老老实实待在王府里享受自己“格格”的身份吧。
格格也分市、县、乡三级
清朝仍是父系社会,女子的身份一般是由男子的地位来决定的,所以有“母凭子贵”“女凭父贵”的说法。贵族之家的长女在成年后会由中央政府根据其父亲爵位而统一颁发正式封号,作为对其贵族身份的权威认证,“格格”共分五级:和硕亲王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多罗郡王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固山贝子的女儿称为“固山格格”,汉名为“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没有前缀,直接称“格格”,汉名为“乡君”。
主大于君,郡大于县大于乡,根据地域面积大小对号入座,就很容易区分身份了。不过要是再往下册封,整些个“村主”“村君”的名号出来就完全不能体现皇家的高贵气质,所以镇国公、辅国公以下的女子一律不授封号,统一称“宗女”,目的是报上名号能够让人清楚自己好歹也是跟皇帝沾亲带故的宗室之女,在接待规格上和普通人有所区别。虽说其中的皇族血统其实很淡很淡,但有一点也是有,因此含糊不得。P3-5
请注意!前方乃是清朝地界。
初来乍到,安全起见,你先得表现出坚决拥护朝廷的鲜明政治立常该如何表现?肯定从外在的发型、服饰开始入乡随俗埃赶紧的,换身马褂长袍再露面吧。如果你满心期待着欣赏满大街穿着艳丽旗袍、婀娜多姿的美女,只能非常抱歉地回复:你来错地方了,宽大平直才是本朝旗装的主打风格。迎面走来个官老爷,别废话,立马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安就对了。不清楚对方的官衔,唯恐在称呼上出了差错惹恼对方?不用紧张,只需用眼睛扫一扫他们胸前自带的“二维码”就可以了——官服上不同的纹饰代表的正是大清官员们的不同品级。
另外还得叮嘱两句:等一下自由活动时,请你务必遵守各项法令,免得惹上官司,大清法度森严,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舞文弄墨、抒情写意时也需格外注意分寸,免得犯了忌讳。
接着为你介绍一些最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且慢?哦,你已经计划好了,先去紫禁城走走看看?额,这个嘛,恐怕不太方便。不过,尽管清朝皇帝大多是宅男,待在皇宫被护卫们守着一辈子不出门,但你在康熙、乾隆年间还是有机会在五湖四海邂逅天子的,尤其是江南。说到这里还得提醒一句,要是在江南真的遇到乾隆爷,你可千万不要听信“天子此行是来寻欢作乐”这样的荒谬流言,他可是正儿八经来考察地方工作的!
要说在街上感受龙旗招展、人山人海的热闹,本朝在人气方面属于历代最佳,绝对包你满意。要知道,清朝人口突破4亿大关,去哪儿都是人挤人,基本不用担心形单影只走夜路,要提防的反而是摩肩接踵之下被挤掉了鞋子,那就有点难堪了。
看得尽兴之后,一定走累了吧?那就在街边找一家小店,尝尝当代特色菜肴。你可以尝到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亲手创制的“黄金肉”,色泽金黄但并不金贵,价格完全平民化;也可以放开肚子把乾隆最爱的“如意菜”吃得酸辣爽,辣椒你随意加,绝不额外收费……酒足饭饱,突然想起:好不容易来了,是不是要淘点瓷器、字画之类的奇珍异宝,好发个大财?至少你得确定手里的这款珐琅彩是真品才行吧。别看“珐琅”听上去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它源于西洋先进的“搪瓷”工艺。不过你不要惊讶,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比如,景德镇官窑在乾隆六年就批量生产了42700件瓷器胚胎,一共花费9880两白银,平均一件只要0.23两……什么,瓶底还刻了“顺治五年制造”?劝你还是趁早放下这个赝品。
行走在清朝,就让我们用心去看看这个别具特色的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