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晗著的《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涵盖了明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全面解读了有明一代的历史真相,真实展现了明代历史的面貌和发展脉络。本书是极具可读性的明史知识普及读本。
| 书名 | 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吴晗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吴晗著的《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涵盖了明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全面解读了有明一代的历史真相,真实展现了明代历史的面貌和发展脉络。本书是极具可读性的明史知识普及读本。 内容推荐 《吴晗论明史(上中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为历史学家吴晗的经典之作,全书涵盖了明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全面解读了有明一代的历史真相,真实展现了明代历史的面貌和发展脉络。而且经常与我们现在的很多事实联系起来,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是明史研究的权威之作,也是极具可读性的明史知识普及读本。 目录 明太祖的建国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胡惟庸党案考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 北“虏”南倭问题 东林党之争 论晚明“流寇” 建州女真问题 明代的军兵 明初的学校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明代的殉葬制度 明初卫所制度之崩溃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郑和下西洋 明代之农民 明代的奴隶和奴变 记大明通行宝钞 《明史》小评 《明史》中的小说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海瑞的故事 论海瑞 况钟和周忱 戚继光练兵 衍圣公和张天师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谈迁和《国榷》 关于魏忠贤 “社会贤达”钱牧斋 阮圆海 爱国学者顾炎武 试读章节 刘福通起兵之后,声势很大,得到了各个地方的响应。在江苏萧县有芝麻李起兵响应;安徽凤阳有郭子兴起兵响应,一下子就发展到几十万军队。他们从山里把韩林儿找出来,让他做了皇帝,建立了统治机构。同时分路出兵攻打元朝:一支由华北打到内蒙,以后东占辽阳,转入高丽;另一支打到西北;还有一支打到四川。 以上讲的是东部红军的情况。 西部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叫彭莹玉,他是一个和尚,原来在江西袁州组织过一次武装起义,失败以后,就跑到淮水、汉水流域,秘密传教,组织力量。后来他找到徐寿辉,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反元斗争。徐寿辉被他的部下陈友谅杀掉以后,西部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就是陈友谅。此外,徐寿辉的另一个部将明玉珍跑到四川,在那里也建立了政权。 从二十年的长期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种基本情况: 第一,不管是东边韩林儿这一支,还是西边陈友谅这一支,他们遇到的最坚强的敌人不是元朝的军队。这时元朝军队已经失去了建国初期那种勇敢、剽悍的特征,无论是军官也罢,还是士兵也罢,都腐化了,不能打仗了,在与红军作战时,往往是一触即溃。既然元朝军队不能打仗,为什么战争还能延续二十年呢?原因就在于坚决抵抗红军的是一些地主阶级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元朝政府把它称为“义军”。这些力量很强大,最强的有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父子所领导的这一支;此外,李思齐、张思道、张良弼、张良臣等也都很有实力。至于小的地主武装,就举不胜举了。这些地主武装为什么这样坚决地反对农民起义呢?因为红军坚决反对阶级压迫。应该说当时的农民革命领袖并没有消灭地主阶级的思想,若要把现代人的意识强加于古人,那是错误的。那个时代的人不可能有消灭地主阶级的思想,但是,他们恨地主阶级,因为他们世代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现在他们自己有了武装力量,就要对这些地主阶级进行报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地主阶级都组织力量来抵抗红军。其中最强的是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这两支力量。所以,红军在几路出兵的千里转战中,所遇到的主要敌人不是元朝的正规军,而是这些地主阶级的武装。在红军遭到这些地主武装的顽强阻击而受到损失之后,元朝政府就承认这些地主武装,封给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张良弼、张良臣及其部队以官位和名号。 一方面是红军,他们要改变“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局面;另一方面,顽强抵抗红军的主要是地主阶级的武装力量,其中主要的数量最多的是汉人地主的武装力量。这就是从1348年到1368年二十年战争中的第一个基本情况。 第二,在二十年的斗争中,尽管起义的面很广,战争区域很大,军事力量发展得很快,但是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不管是刘福通这个系统,还是徐寿辉这个系统,都是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尽管在战争的过程中,东边的胜利可以支持西边,西边的胜利可以支持东边,可是战略上没有统一的部署,缺乏统一的领导。不只是东边这一支和西边这一支二者之间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在刘福通领导下的军事力量也是这样。军队从几路分兵出发,不能采取通盘的步骤,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尽管他们也有根据地(刘福通建都今开封,陈友谅建都今武汉),但是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前方和后方的联系很差,这支军队和那支军队之间的情况互不了解。尽管他们的军事力量都很强大,一打起仗来往往是几百里、几千里的远征,所到的地方都能把敌人打败,所消灭的敌人也很多,可是并不能把所占领的地方安定下来,没能建立起各个地方的政权。因此红军走了之后,原来的蒙古人和汉人地主的联合政权又恢复了。最后,这几支军队都由于得不到后方的接济,得不到友军的配合而逐个被消灭了。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在历史记载上很少发现有投降元朝的,绝大多数都是战斗到最后.相反,不属于红军系统的那些反元力量,像浙江东部的方国珍(佃户出身)、以苏州为中心的张士诚(贩私盐的江湖好汉出身),他们也是反抗元朝的,也都有自己的政权,建号称王,可是在顶不住元朝军事压迫的时候,就投降元朝,接受元朝的指挥。过一个时期看到元朝军事力量不行了,又起来反对元朝。方国珍也罢,张士诚也罢,都这样经常反复。 P6-P8 书评(媒体评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现在要找能够与那个时代的明史学者如吴晗、郑天挺、孟森并驾齐驱的人很难。 一一樊树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