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泰、王琳涵主编的这本《大家美文》主要收录了我国现当代散文、杂文大家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具体收录了《当汉人面对音乐》、《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坚定服从节气的指挥》、《洗澡时想到了什么》、《另一只眼看贫富分化》、《优秀的孩子善倾听》、《我的语文为什么比数学好》等文章。
全书包括谈古论今、抒情写意、明理悟道、东西南北、评左议右、斟短酌长6部分。
| 书名 | 大家美文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荣泰、王琳涵主编的这本《大家美文》主要收录了我国现当代散文、杂文大家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具体收录了《当汉人面对音乐》、《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坚定服从节气的指挥》、《洗澡时想到了什么》、《另一只眼看贫富分化》、《优秀的孩子善倾听》、《我的语文为什么比数学好》等文章。 全书包括谈古论今、抒情写意、明理悟道、东西南北、评左议右、斟短酌长6部分。 内容推荐 王荣泰、王琳涵主编的这本《大家美文》主要收录了我国现当代散文、杂文大家近几年发表的文章。这些大家中,既有成名已久的老作家,也有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作家。文章内容涉及历史回忆、社会百态、地域文化、亲情友情等。全书包括谈古论今、抒情写意、明理悟道、东西南北、评左议右、斟短酌长6部分。 目录 谈古论今 当汉人面对音乐 奇才难用 常常忘记历史的痛 傲然筋骨颜真卿 御膳房的“阴谋” 书生与江湖 可笑的忠诚 真正的历史是有趣的 李遣眼中的法律 故国之思 宋朝的雨 瘦马 “无能”之能 抒情写意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女儿的嫁妆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一生偶然 娘妻落水先救谁 为人父母劳碌命 花甲之年懂爱情 尽孝不再拖 姑姑命好 带笤帚的小鸟 厨房里的看客 天涯海角招之即来 有女儿的爸爸像块宝 重逢 懒汉也能娶好妻 幸福在深处 爱的悖论 我不是个好儿子 一世得体 父亲的死 我替母亲写“情书” 病妻 多年父子成兄弟 保姆成了最亲的人 女有三丑 用遗嘱给儿子上最后一课 送娘远行 腌渍着情爱的小鱼 不孝的儿子 明理悟道 心凉不觉热 坚定服从节气的指挥 朋友没有绝对的 “活着”已经够难 苦夏 夏天 不要把黄连掰碎 不死的婚姻 日历与日子 平和什么意思 小病是福 做人七品 婚姻鞋 给每一个自己 镜子阿蒙 不知不觉拖下水 一天个小幸福 先小人,后君子 老农赢了古董商 严父慈母相得益彰 动物早就这样干了 谁说动物喜欢大自然 青春还债期 与其有钱,不如值钱 我不怕鬼 留有余地 那点痛算什么 租来的人生 “天敌”出没需注意 削骨熬成理想汤 把刀插在朋友肋上 女人这样过生 跟保姆学大道理 解开身上的绳子 人到中年 鱼在哪儿,熊掌在哪儿 父与子 东西南北 洗澡时想到了什么 东西方骑士对比 不过如此 不是落后一百年的问题 不受欢迎的游客 看美国思中国 华盛顿比北京矮半截 迟到与车位 求婚 黑夹白 把事业当菜做 细节才重要 上海的格调 京沪“文化”对对碰 别把自己当根葱 三考家厨 恭敬面对一茶一饭 盐和雪 辣行其道 香港饭没有局 家乡 上海“小”闲话 京二两海半两 二锅头的性格 中国的成人礼 民间处处有智慧 望美人 南货店 三十年前的手表行业 宁波女人,苏北女人 吃酒 评左议右 尊严与常识 另一只眼看贫富分化 搜狗敲不出的语言 丢了根本之教育 微博上有些什么人 富人的钱早晚是大家的 不要活在新闻里 人人想当诸葛亮 中文其实更重要 我的城 社会关系像根藤 李嘉诚的软实力 本科出身论 我们经常忘记 微博改变中国饭局 企业不能只有一个“大厨” 消费时代出宠儿 换个角度看医生 混哪个团伙最有出息 罗纳尔多后遗症 犬儒时代的信任 孩子一定比我强 用心领悟中国话 民众在哪里 书要捧着读 别指望全世界的人都学中文 保护中国男人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谁斩断了传统文化的根 斟短酌长 唇间,那一抹红 我眉飞扬 那些美丽,无关金钱 优秀的孩子善倾听 手指 少年醉 老态 土包子好炫名牌 “大实话”中浮世绘 有效地爱 五寸长的“长舌男” 一道金光 一个巴掌拍得响 人富心穷 光头大流行 没见识的知识分子 人为什么不肯死 规矩只管规矩人 生活的艺术 我的语文为什么比数学好 安全感永无止境 牙好胃口就好 “没意思”先生传 马屁这些事儿 做好分内事就够了 美人不是人 说话是一件难事 我不是古文控 赞美代沟 后记 试读章节 故国之思 孟宪实 国破家亡之后才想起故国的种种好处,魂牵梦萦,这样的文学主题经常会举证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君,必有可恨之处,没有荒政害民,怎么会有如此下场。但是,李煜用自己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故国之思的主题创作.赢来了赎罪的效果,以至于王国维先生认为李煜的词作中,充满了佛祖的慈悲。人间已经没有欢乐,纵然是春花春水,触目皆是哀愁。人生已经如此这般,后来又因此而死,后人如何还能不原谅? 但是故国主题的开创人却不是李后主。我认为,这个主题的创始人应该是箕子。 箕子是殷末三大忠臣之一,此外两位是微子启和比干。微子启是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兄弟,见纣王暴政害民,多次进谏不听,微子启只好逃亡。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也是多次进谏,纣王依然不听,箕子披发装疯,成为别人的奴隶,以躲避可能遭遇的危险。比干也是纣王亲戚.性格最强悍,他认为逃亡和扮奴都于事无补,只有以死相争,才能影响纣王,才能拯救百姓。没有想到,纣王更凶猛,说你这样的圣人应该有一颗不同寻常的心,让我们领略一下吧,结果比干被剖心而死。 周武王灭商,给殷商旧部划了一块地方居住,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统领。没有想到,武王逝世,成王继位,周朝的管叔、蔡叔联合武庚造反,被周公击败。武庚和管叔被诛杀,蔡叔也被流放,周公请出微子启继续统领殷商旧部,这就是宋国。 武王灭商完成,曾经面见箕子,而箕子给武王狠狠地上了一堂政治课,告诉他如何治国安民。武王好像很受用,决定不让箕子成为自己的臣下.特别分封他到了朝鲜。这就是后来史书一提朝鲜,就说是箕子之后的缘故。 箕子被分封,也要朝见周朝。一次箕子来中原朝见周天子,路过殷墟(《史记》写作“殷虚”),看到原来宫殿颓废毁坏,连禾苗都长了出来,故国之思油然而生。《史记》说,箕子触景心伤,不能自已,想大哭,不符合身份,想偷偷流泪,又太像女人,于是作诗一首抒怀。 箕子的诗题目是《麦秀之诗》:“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狡童,意思是美少年。《史记》解释道,所谓狡童,意指商纣王。麦苗茁壮,谷苗悠悠,那位美少年,却与我分道扬镳。纣王已经死了,商朝不复存在,往日宫殿旧址,长满绿油油的庄稼。过去的主人呢?更是无影无踪。 比起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来,箕子所面对的场景更加凄惨。李后主的“朱颜改”表达物是人非的感受,而箕子这里是物非人亡。对于已经死去的故人,即使生前有千种恩怨,死亡都会对此打上决然句号。所以在箕子的眼中,仿佛又看到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那是早年的商纣王。对于亡故,不会再有怨恨,因为他为此已经付出了最大的代价。箕子再次想起了纣王曾经有过的好处,比如美少年的形象,不再提起他的过错。而历史的事实,正是因为纣王的独断专横、一意孤行才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才导致了箕子面对的景象:旧日宫殿,残垣断壁。对于自己与商纣王的分歧——商朝灭亡的原因,箕子不愿多说,甚至刻意回避,他用少年友谊的断裂来描写这个问题,两个要好的少年不再保持友谊,对于饱经风霜的过来人,谁还会去认真追究?哪里还有追究的价值呢? 箕子的轻描淡写,进一步折射出内心的巨大痛苦。太多的往事,太多的情感,都压抑在故国的意念之中,无法多说,没有必要深说,然而又不能不说。箕子的这首诗歌,流传很广,殷商的遗民听了,无不泪流满面。 历史不可更改,故国已然不再,这仅仅是一种怀旧情绪,并不代表复辟行动。周天子对于箕子没有采取行动,而宋太宗却对李煜下了手。时间流逝如故,政治家的胸怀并没有因此变得宽广。P20-21 序言 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看,是一个思维过程。广义地说,人有六个阅读层次,前三个是信息、刺激、娱乐,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的精神需求,后三个是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阅读生态。“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遍观周遭,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盛行,深阅读、慢阅读成为稀见之事。物质的繁荣替代不了精神的丰富,浅阅读也构建不起基础牢固的精神世界。人要多一些含英咀华来涵养自己。读文学,可以陶冶情操,滋养情怀;读历史,可以鉴古知今,明得失,知兴衰;读哲学,可以把握规律,增长见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养成,需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的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还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持续释放出个人潜在的极大力量。 《中国剪报》创办30年的历程,记录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变迁,也是30年来社会阅读精神史的记录。 《中国剪报》经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于1991年元旦创刊,在全国率先开发报刊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次年5月,《中国剪报》编辑部迁至北京。 三十年来,《中国剪报》始终坚持“集千家精华,成一家风骨”的办报宗旨,立足主流媒体,把握正确导向,传递有效信息,传播适用知识,面向中老年读者。共刊发文章30万篇,文字总量1.5亿,发行总数达16亿份。为了适应中青年读者的需要,中国剪报社在2005年又创办了面向全国发行的《特别文摘》杂志。 《中国剪报》和《特别文摘》十分重视与读者互动,广泛征求读者对报刊的意见建议,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3届读者节活动,共投入资金240万元,参与人数达45万人次,获奖人数达3.4万,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中国剪报社还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先后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纪念馆竖立“觅渡、觅渡、渡何处”的巨石文碑,在江西井冈山和云南大理捐建希望小学,向灾区捐款献爱心等,受到各界人士好评。社长王荣泰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中国杰出报人奖”,报社荣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 今年适逢《中国剪报》创办30周年。30年来我一直是这张报纸的读者、作者和朋友,见证了她的成长。现在,报社从《中国剪报》和《特别文摘》中精选出了近3000篇文章,编辑两套丛书共16本,既有经典美文,也有平凡故事;既有读史新见,也有百科揭秘;还有生活之道,健康智慧,等等。作为编辑部回报读者的礼物,也是向社会上所有关心过本报的人们的汇报。目前,“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正方兴未艾。期望这两套丛书能为每个人的精神成长、社会文明增添新助力,贡献正能量。 后记 《中国剪报》创刊已届而立之年,为了感恩广大读者三十年来的相伴与厚爱,我们编发了两套十六册精选丛书,其中,《中国剪报》精选八册,《特别文摘》精选八册。丛书所编文章全部源自《中国剪报》报纸和《特别文摘》杂志,并按专题分类编辑,一书一专题,与报纸杂志专题栏目相对应,以方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三十年来,我们已编辑出版《中国剪报》《特别文摘》一报一刊的文字总量约1.8亿,本书从中精选出400余万字与读者分享。当下,浏览式、碎片化阅读方式流行,我们编撰丛书旨在倡导纸质阅读,引导数字阅读,让梦想与阅读相伴,激情与沉思交替。读书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有助于养成沉静、豁达的气质。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必会有一个向上向善的文明生态。俄裔美籍作家布罗茨基有一句名言:“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应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培养竞争能力而行走的必要途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正是缘于这份责任和担当,剪报人三十年如一日,朝乾夕惕,孜孜不怠地编好报、出好刊,让报刊更多散发着知识魅力、学养魅力和品格魅力,涵养着读书种子生生不息。 丛书编罢,掩卷感恩。首要感恩读者朋友,是你们成就了《中国剪报》三十年辉煌;还要感恩作者,是你们的神来之笔,诠释了生活的真谛,让过往的岁月留下深刻的印记;还要感恩编者,《中国剪报》《特别文摘》的编辑队伍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团队,其中多数同志受过新闻或中文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多年来,他们选编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还要感恩新华通讯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原主任、高级记者杨继刚先生为全书的编辑给予了悉心指导;还要感恩新华出版社总编辑要力石先生为丛书的选编、版式、装帧等给予了热忱帮助;还要感恩著名散文大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精关的序言;还要感恩梁霄羽先生为丛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 丛书付梓,值此,谨向三十年来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剪报》《特别文摘》事业发展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尚有疏漏之处,恳请批评、教正;尚有部分原作者未及告之,恳请见谅并联系我们,以便寄付稿酬。 阅读有爱,传书有情。当您手里摩挲着这套丛书时,愿您喜爱她,让书香怀袖,含英咀华,滋养浩然之气! 编者 2015年5月4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