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著的《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福特自传)》介绍:他不是汽车的发明人,但他是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他创建的汽车王国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知道如何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亨利·福特推出的廉价、高度统一的T型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国的城市面貌。他所创立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则为现代商业带来了革命。
| 书名 | 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福特自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美国)福特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福特著的《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福特自传)》介绍:他不是汽车的发明人,但他是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他创建的汽车王国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知道如何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亨利·福特推出的廉价、高度统一的T型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国的城市面貌。他所创立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则为现代商业带来了革命。 内容推荐 福特著的《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福特自传)》从一个密歇根州的农民,爱鼓捣机械的小男孩到成为全球闻名的“汽车大王”,美国汽车界第一个亿万富翁,亨利·福特个人奋斗的历史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他给后人留下的,也不仅仅是有关于汽车的东西,还有更多。他所取得的成绩辉煌无比,他的思想与独到见解更闪耀着夺目光彩。在中国汽车界,福特的管理方法被看作是学习管理的入门教材。这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的自传。从本书中,你便可对他的经历和思想获得充分的了解,并对人生与成功的理念有更清楚明白的认识。 目录 序言:我的理念 第一章 梦开始的地方 第二章 商业的真相 第三章 创业之路 第四章 生产与服务的秘诀 第五章 成就辉煌的产品 第六章 人与机器(上) 第七章 人与机器(下) 第八章 工资 第九章 如何摆脱不景气? 第十章 降价才是王道 第十一章 资金从哪儿来? 第十二章 金钱——主人还是仆役? 第十三章 贫穷的根源 第十四章 拖拉机和机械化耕作 第十五章 对慈善说不 第十六章 铁路 第十七章 区区之心 第十八章 民主与工业 第十九章 前路漫漫 试读章节 第二章商业的真相 我的“汽油马车”是底特律的第一辆汽车,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唯一的一辆。不过这个新玩意却不怎么招人待见,因为它动静太大,时不时让路过的马儿饱受惊吓。而且,它还会造成交通拥堵,不管我把车开到城里哪个地方,只要一熄火,就会引来许多人驻足围观,直到我重新发动才会散去。如果我把车停在某处,不消一分钟,就会有好事之徒爬上车想一试身手。最后,我只好拿条锁链把车子拴在路边的灯柱上。警察也没闲着。在我印象里,那时应该还没有颁布什么限速令,所以我想破了脑袋也搞不明白,我车开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有警察来找我的麻烦。后来,我总算从市长那里获得了行车特许,这样说来,我可是当时全美境内唯一一个拥有驾照的司机。从1895年到1896年,这辆车带着我跑了约莫有一千英里,之后,我以2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底特律的查尔斯·安斯利(Charles Ainsley)。这是我成交的第一笔买卖。当然,我造这辆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实验。安斯利看上了它,而当时我也正盘算着动手造第二辆车,卖车的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在价格方面也是一谈即拢。 然而,小打小闹非我所愿,我的终极目标就是大批量投入生产。不过在此之前,你总得有像样的产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1896年我开始了第二辆汽车的制造。它比第一辆车略轻一些,依旧使用传动皮带,后来我放弃了这个设计,因为传动皮带虽然很好用,但天热时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我之后用齿轮取而代之的原因。从第二辆车的研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时,国内外都有人在造车。1895年,我听说纽约的梅西百货商店(Macy’s)正在展览一辆德国的奔驰车(Benz),于是我专程赶去那里一睹为快,不过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那辆车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亮点,它使用的也是传动皮带,但要比我的车重许多。车辆越轻越好,这是我研发汽车的主攻方向之一,可是国外的制造商却似乎认为重量根本就无关紧要。我在家庭工作间里一共制造了三辆汽车,每一辆都在底特律的大街小巷行驶了好几个年头。现在,我依旧拥有我的第一辆汽车。安斯利先生购入后把它转手卖给了其他人,数年之后我从那个买主手里又把它买了回来。我花了100美元,“汽油马车”终于物归原主。 在那段时间里,我依然为底特律电力公司工作,不过职务已晋升为总工程师,工资也加到了每月125美元。不过就像当年爸爸不同意我入机械行当一样,公司的老板也不再继续支持内燃机实验。他并不是反对我做实验,但内燃机不在其列。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话:“只要是电力实验,你尽管放手去做,未来的世界是电力的世界。但燃气实验不行,那玩意毫无前途!” 他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就他当时的态度而言,“怀疑”算是最温和的字眼了。事实上,在电力发展即将达到质的飞跃前夕,没有哪个人能高瞻远瞩到一眼洞见内燃机的未来。就像对待其他任何一个新事物一样,我们对电力寄予了太多期望,一厢情愿地相信它能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多到远远超出了它实际能做的事。但我看不出电力能为我的汽车做些什么。就算滑接线的造价没那么昂贵,汽车也不可能靠触轮获得动力。而蓄电池的重量也决定了它不可能被用到汽车上。电动汽车的活动范围有限,而且为了获得足够的动力,车上还得装上一个体积庞大的供电装置以提供与其大小成正比的动力。我并没有低估看轻电力的意思,只是还没到使用电力的时候。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电力有电力的用处,内燃机有内燃机的功效,两者不能互相取代——真是万幸。 我还保留着当年在底特律爱迪生公司工作时掌管的那台发电机。它曾被转卖到另一家公司,在筹建加拿大发电厂的时候,我从那家公司的办公楼里把它搬了回来。经过几处改装,它在加拿大发电厂出色地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因为业务扩大,我们需要建一个新的发电厂,那台发电机终于功成身退,被送到了迪尔伯恩那个保存着我无数机械宝贝的私人博物馆。P35-37 序言 我的理念 我们国家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那些成天被我们挂在嘴边的伟大成就其实不过只是发轫而已。虽然进展一日千里,但相较于尚未实现的辽阔远景,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一切成绩仅为沧海一粟。目前,我们用于全国工业建设的能源总量尚不如农耕这一项的能源使用量,只要看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国家的发展前景是多么不可限量。当今世界局势风云迭起,各个强国蓄势待发,从过往经验和已经取得的成绩来看,这必将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 每每谈及增加能源投入、研发生产机器,以及推进工业化发展时,人们的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冰冷无趣的画面:铺天盖地的厂房强占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林地,了无生气的金属机械和麻木不仁的人力机器占领了整个世界。然而,对于上述观点,恕我不能苟同。在我看来,只有当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机器的构造及其用途,只有当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机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将发挥的巨大作用时,我们才可能拥有一份闲情逸致在芳草如茵的绿地上追逐嬉戏,在鸟儿的欢唱和花儿的芬芳中陶醉不已。 将生活与为生活谋福利的手段对立起来,这种偏执的观念已经让我们错失了许多生活乐趣。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故而已经无暇体验和享受生活中那份优游不迫的闲适与从容了。 无论是能源、机器,还是金钱、商品,只有不被其所捆绑束缚时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是的,它们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比方说,我从不认为那些以福特家族姓氏冠名的汽车就只是一堆由金属、螺丝组合而成的机器,倘若真是如此,那我早就另谋出路了。在我的眼里,福特汽车就是脱胎于先进商业理念的活生生的例证,同时我希望它们证明的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理念,而且还是一种能够期待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适合人类安居乐业的理念。福特公司在业界异军突起,取得了颠覆性的成功,而认识这一事实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直截了当地告知世人,上文中所提及的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无比正确。也正是基于同一原因,作为一个在对抗制衡中未被击垮打倒的幸存者,我想我有资格对现有的行业规则、通货体系以及整个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如果只顾念一己私利,我没有必要探求变革,因为现行的制度给我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它完全能满足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单纯愿望。然而,赚钱不是唯一,我更加看重的是服务。可是,目前推行的制度却在为每一种形式的浪费大开方便之门,它无法提供最好的服务,而人们也无法从中获得最丰厚的回报。这样的制度只能走向穷途末路。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细致入微的规划。 任何新观点、新思路在发端之初,人们大都会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对于那些冷嘲热讽之人,我并不想与他们展开口舌之争。毕竟,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并坚持要论证它是否有益,这总好过糊里糊涂地盲目跟风。所谓怀疑主义,如果我们取其慎思笃行之意,那么它就能为文明之舟保驾护航。当今的世界面临诸多难题,其中绝大部分都源于我们自身太过急功近利,即在全盘采纳新观念之前未经反复调研、缜密论证,从而确定其究竟是菁华还是糟粕。衡量一个观点好坏与否并非看它是新是陈。如果一个旧理念行之有效,那么无数的实例都自然会站在它的身后为其摇旗助威。所有的观点究其本质而言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然而观点毕竟只是观点。但凡是个人都能冒出一两个念头,关键在于能否将纸上谈兵落实到实战演练,能否将一个虚无缥缈的想法运用在生产实践中,并且创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为人们带来福音的产品。 现在,我想全方位地证明我们运用于实践中的理念在任何领域都能大放异彩,换而言之,这一理念并不只适用于汽车生产或拖拉制造,事实上,它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本书的各个章节将抽丝剥茧,彻底而全面地加以证明,从而使它作为一条宏观的自然规律而非一个灵光一现的观点被人们接受。有一把现成的利刃能轻而易举地削铁如泥,那么何必非得找把钝刀大费周章地千锻万炼呢?刀是用来切割的,不是用来捶打的,即便用来捶打,那也只是偶尔为之。换句话说,既然我们想做好一件事,那么为什么不去找一个最好、最快捷的方式来完成这件事呢?锋利的刀刃之于营销就是受到客户肯定和青睐的优质商品,如果无法达到消费者的要求,那么这件产品就是一把钝刀,要想把它再打磨成一柄利刃,那就得投入比原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也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工厂而言,锋刃就是人和机器。如果工人技艺不精,那么拥有再先进的机器也是白搭;如果机器不给力,那么技术再精湛纯熟的工人也只能落得一个巧妇难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超过了实际所需,那就是浪费。 综上所述,我的核心观点即为:导致我们无法提供真正服务的罪魁祸首就是浪费和贪婪,而两者其实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浪费主要源于人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或是过于随心所欲,而贪婪则纯粹是由于短视所致。在生产过程中,我尽一切可能杜绝物力、人力上的浪费,在销售过程中我通过贯彻薄利多销的原则来累积利润。我支付员工最高额的薪酬,其实这就让他们拥有了最大的购买力。同时,又因为我们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最低利润进行销售,故而我们为产品制定的价格是与公众购买力相一致的。这样一来,所有和我们相关的人——无论是公司主管、工人,还是消费者——都会因为我们和我们的产品受益良多。福特公司的经营理念就是竭尽全力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下便是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的服务原则: (1)不惧未来,以史为鉴。害怕未来、害怕失败的人往往会瞻前顾后,并因此变得束手束脚。失败其实是为人们提供了接受教训、从头来过的机会。承认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惧怕失败。当曾经的失败为将来探明方向,指明出路,那么过去就是有价值的。 (2)反对恶性竞争。无论是谁,只要他能把某件事做到最好,那他就是担当此任的不二人选。如果有人在生意场上依仗强权而不是智慧“横刀夺爱”,那就等同于犯罪,因为他干的是损人利己的勾当。 (3)服务第一,利润第二。没有利润,企业难以发展。谋取利益本身并没有错。诚信为本、经营得当的企业不愁得不到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是利润必定是作为优质服务的酬劳自然产生的。获得利润不应成为提供服务的前提,它只是提供服务的必然结果。 (4)反对低买高卖。以公道的价格购入原材料,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将这些原材料转化成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投机倒把、坑蒙拐骗只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关于这些原则初露雏形的契机、逐渐明确的过程,以及广为应用的具体情况我将在之后的章节中进行阐述。 书评(媒体评论) 他不是汽车的发明人,但他是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他创建的汽车王国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知道如何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财富》 亨利·福特推出的廉价、高度统一的T型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国的城市面貌。他所创立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则为现代商业带来了革命。 ——《福布斯》 当他来到人世时,这个世界还是马车时代。当他离开人世时,这个世界已经成了汽车世界。 ——美国《纽约时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