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虞夏、商周文化文化的总汇,《尚书》是上古时期圣君贤臣智慧的荟萃,国人研读之后,必然因此而大开心量,所见必然深远。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今日的国人应当感到无比庆幸,更要思考如何将如此优秀的思想发扬光大,以利今日世界之需。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尚书/谦德国学文库》从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注释和白话翻译,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普及性的读本。
| 书名 | 尚书/谦德国学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虞夏、商周文化文化的总汇,《尚书》是上古时期圣君贤臣智慧的荟萃,国人研读之后,必然因此而大开心量,所见必然深远。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今日的国人应当感到无比庆幸,更要思考如何将如此优秀的思想发扬光大,以利今日世界之需。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尚书/谦德国学文库》从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注释和白话翻译,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普及性的读本。 内容推荐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尚书》。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尚书/谦德国学文库》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虞 书 尧典第一 舜典第二 大禹谟第三 皐陶谟第四 益稷第五 夏 书 禹贡第一 甘誓第二 五子之歌第三 胤征第四 商 书 汤誓第一 仲虺之诰第二 汤诰第三 伊训第四 太甲上第五 太甲中第六 太甲下第七 咸有一德第八 盘庚上第九 盘庚中第十 盘庚下第十一 说命上第十二 说命中第十三 说命下第十四 高宗肜日第十五 微子第十七 周 书 泰誓上第一 泰誓中第二 泰誓下第三 牧誓第四 武成第五 洪范第六 旅獒第七 金縢第八 大诰第九 微子之命第十 康诰第十一 酒诰第十二 梓材第十三 召诰第十四 洛诰第十五 多士第十六 无逸第十七 君奭第十八 蔡仲之命第十九 多方第二十 立政第二十一 周官第二十二 君陈第二十三 顾命第二十四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毕命第二十六 君牙第二十七 冏命第二十八 吕刑第二十九 文侯之命第三十 秦誓第三十二 试读章节 【注释】①协于帝:协,相同,相合。②浚哲文明:浚,深邃。哲,智慧。文明,孔疏:“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③温恭允塞:恭,谦逊。允,确实,信实。塞,塞满。④玄:潜修。⑤命:任命,授予。 【译文】考察古代传说,舜帝名叫重华,他的圣明与尧帝相合。他智慧深邃、温和谦逊,浩大圣德充塞天地之间。他潜修道德,声名远播,朝廷内外,众所周知,于是,他被任以官职。 慎徽五典①,五典克从⑦。纳于百揆③,百揆时叙④。宾于四门⑤,四门穆穆⑥。纳于大麓⑦,烈风雷雨弗迷⑧。 【注释】①慎微五典:慎,慎重,谨慎。徽,美善。五典,即五教,《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言:“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②克:能。从:顺从,遵从。③纳于百揆:纳,入,引申为赐予职务。百揆,百官,这里指总管一切事务,后世称宰相为首揆。④时:通“是”。叙:整齐,就序。《经义述闻》:“时叙,犹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⑤宾于四门:宾,通“傧”,以礼相待。孔疏:“以诸侯为宾,舜主其礼迎而待之。”四门:指明堂四方的门。古代君主在明堂宣明政教,接受诸侯朝觐。⑥穆穆:端庄恭敬、肃穆盛美的样子。⑦大麓:山麓。⑧烈:暴,疾。迷:迷惑。 【译文】舜恭敬谨慎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常礼教,臣民都能顺从。然后,尧帝又命舜管理百官,总揽部落联盟一切政务,他把各种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接着又命舜在明堂四门礼待前来觐见的四方诸侯。四方诸侯全都肃然起敬、仪容端庄。后来又让舜深入大山丛林中,去主持祭祀山川之事,即使在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下。他也不迷失道路。 帝日:“格①!汝舜。询事考言②,乃言底可绩③,三载,汝陟帝位④。”舜让于德⑤,弗嗣。 【注释】①格:来,呼语。②询事考言:询,谋仪。考,考核。③乃言底可绩:乃,汝,你,指舜。乃言,即言乃,认为你。底[zhi]可绩:为“可底绩”的倒装。“厩绩”是当时的成语,即致功之谓。底,致,求得。绩,功绩。④汝陟帝位:陟,登,升。帝位,指尧帝的部落联盟首领职位。⑤德:指有圣明之德的人。 【译文】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我认为你可以取得功业。经过了三年的考验,你现在可以登上帝位了。”舜要把帝位谦让给更有圣德的人,不肯继承帝位。 正月上日①,受终于文祖③。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④。肆类于上帝⑤,裎于六宗⑤,望于山川⑦,偏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③,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④。 【注释】①上日:马融谓朔日,即初一。《尚书大传》谓元日。王引之曰:“上旬之善日,非谓朔日也。”今从马说,正义曰:月之始目谓之朔日,每月皆有朔曰,此是正月之朔,故云‘【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郑玄云:“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②受终于文祖:受终,接受帝尧终结的帝位。文祖,帝尧始祖之庙。意谓尧禅让帝位于舜而用礼于祖庙。③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玉衡是杓,璇玑是魁。齐,排列整齐。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④肆类于上帝:肆,遂,于是。类,古代因特殊事情祭祀上天,通“裰”,《说文》:“裰,以事类祭天也。”这里指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⑤棰于六宗:棰,古代一种精诚洁敬之祭礼。 P14-15 序言 《尚书》又叫作《书经》,为“五经”之_,相传为孔子所删定。由于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导致后来《尚书》有今古文之分。 汉朝的时候,汉文帝求《尚书》。由于《尚书》在秦朝时被焚烧,没有传下来。济南伏生已经九十余岁了,书虽然烧掉了,但是伏生把这部《尚书》背了下来,由于他年岁已大,行走不便,汉文帝就让掌故臣晁错前往,经由伏生口授,得到《尚书》二十九篇,这就是《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则源自汉武帝的时候,当时的鲁恭王好治宫室,把孔子的旧宅给毁了,想扩充为他的宫室之地,结果在墙壁当中发现了古文虞夏商周之书,以及《论语》《孝经》等书,都是科斗文,没有人认识。因为有伏生所传的《尚书》,因此才知道这些应该是《尚书》的内容,便用竹简写了下来。后来经过孔子的后人孔安国辨认整理。并承武帝之诏,为经作传,也就是注解书经,名为孔传。完成后,因武帝宫廷发生“巫蛊”事变,这部书没有献上去,只好留在家中。孔安国有一篇尚书序,将孔壁古文经的原委说得很详细。 东晋元帝的时候,豫章内史梅赜获得古文经传,由他献出,《古文尚书》才始行于世。唐朝孔颖达依据孔传作疏,名为正义。现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正义就是这一部古文尚书。 清儒阎若璩与惠栋等人考据,认为古文尚书除与今文经相同者外,其余的经文与孔传是王肃或梅赜伪造。因此称之为“伪古文尚书”,“伪孔传”。但是古文经学家们认为阎惠诸儒的考证不足以否定古文尚书,姑且不论孔传,单说那些估屈聱牙的经文,不应该是王肃或梅赜之人能够伪作得出来的。 历史上研究《尚书》的人很多。最著名的,汉朝有孔安国、贾逵、马融、郑玄等,晋代有皇甫谧、梅赜等,唐代有孔颖达作的《尚书正义》,宋有蔡沈的《书经集传》等,清初则有孙星衍、王鸣盛等。 《尚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五经”中最难读的一本,唐代的韩愈就说它“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读起来很不顺口。有人认为,这大概是由于《尚书》是虞夏商周四代的史官所作,并不是一个人写的,而且时间跨度差不多有一千多年,所以书中文辞意义的浅深,每一篇都不一样。然而,《尚书》虽然各篇迥异,但是典谟训诰誓命的文辞和义理无不典雅而深奥,均为圣贤之教,值得万世效法,实在不是后世一般文人雅士所能写得出来的。 《尚书》五十六篇,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文体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尧舜时期是禅让制,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君臣咨俞和谐,民众逍遥击坏,所以文体是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从大禹的儿子夏启继承父位,开始为家天下的时代。于是,夏有甘誓,商有汤誓,周有泰誓,牧誓。誓就是誓师杀伐。等而下之,有吕刑、文侯之命等。这是家天下的产物。春秋时代,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是希望回到三代的圣王之治,最终以实现大同为终极理想。 《尚书》的内容,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但其中的内容,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尚书》,一般人读这部书,也能学到很多修身、齐家的道理。《礼记·经解篇》就以“疏通知远”称颂书经的教化之功。《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这都足以说明书经的重要性,为孔门弟子必修的学问。由于《尚书》阐述的是治国的大道,历史上,《尚书》一直为古代的帝王和大臣所必读,同时也是古代读书人必读的经典。 作为虞夏、商周文化文化的总汇,《尚书》是上古时期圣君贤臣智慧的荟萃,国人研读之后,必然因此而大开心量,所见必然深远。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今日的国人应当感到无比庆幸,更要思考如何将如此优秀的思想发扬光大,以利今日世界之需。 我们所作的这本《尚书》注译本,参考了多种《尚书》的古注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虽然学识有限,但确实也是花了不少心力和功夫。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读者阅读《尚书》打开一扇方便之门。其中的不妥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指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