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薛继先所著的《繁花迷眼的变奏/南阳作家自选集》一书为“南阳作家自选集”丛书之一,体裁为文学评论。本书收录作者创作的文学艺术评论三四十篇,均在报刊上发表过。所评论的文学艺术对象都是省级以上会员的作品,反映了南阳市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成就。
| 书名 | 繁花迷眼的变奏/南阳作家自选集 |
| 分类 | |
| 作者 | 薛继先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薛继先所著的《繁花迷眼的变奏/南阳作家自选集》一书为“南阳作家自选集”丛书之一,体裁为文学评论。本书收录作者创作的文学艺术评论三四十篇,均在报刊上发表过。所评论的文学艺术对象都是省级以上会员的作品,反映了南阳市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成就。 内容推荐 由薛继先所著的《繁花迷眼的变奏/南阳作家自选集》一书是一篇文学评论集,分述论辑、作家论辑、作品论辑、艺文论辑。 目录 我是如何做起文学艺术评论的(代序) 述论辑 简论南阳作家群的乡土意识 南阳三十年文学创作之盘点 南阳文化与南阳作家群的当下存在 南阳作家群可持续繁荣之思考 我所思考的南阳作家群在南阳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义 南阳的文学批评是空白还是缺席——兼与万年春商榷 繁花迷眼的变奏——2014年《躬耕》散文述评 作家论辑 政治:使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评乔典运写作的现实意义 廖华歌:执着的心灵守望者 秦俊创作情态简论 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致友人秦俊 对现世生活的理性思索——简论石丹小说的叙事视角 文学的痛苦选择——试论周熠近期创作 哲理、意象幻活灵魂——评周熠同志的诗 漫评刁仁庆小说创作的责任意识 记忆是在展现一种生活——简述刘正义小说的叙事 现实记述与小说叙事之悖谬——郝树声小说写作现象之妄说 作品论辑 观察入微 体物入神———评陈奎元诗集《蓝天白云》 周同宾的散文品质(外一篇)———评《周同宾散文自选集》 诗性的乡村话语———评周同宾散文集《桥的呼唤》 可能与不可能的叙事策略———评李天岑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 马里红:权力欲望的痴迷者———评李天岑长篇小说《人道》 故事,展示人性的舞台———评李天岑长篇新著《人伦》 写诗,纯粹的个人精神行为———评《王韵华诗集》 在迷失中探寻理想之光———评王韵华诗集《岁月风铃》 李成军的操守与品格———读《李成军作品自选集之二·走近台湾》 虚拟的事实性话语叙述文本———评周大新长篇小说《战争传说》 小说,行走在偶然性的路上———以《行者小说自选集》为例 行者的智慧———评行者小说集《大化之书》 变化在变化着,不变的东西永远不变———评行者小说集《美人市场》 山,精神宿地的象征———廖华歌散文《山》赏析 固守精神圣地的言说———评《廖华歌散文新作》 小说使历史有味———评秦俊长篇历史小说《光武帝刘秀》 洞天一方 折射世情(外一篇)———再评石丹小说集《净身》 逃亡在不可逃亡之中———评石丹长篇小说《逃亡》 向历史社会现象掘进(外一篇)———评周学忠新作《戴焕章传奇》 这都是爱欲惹的祸———评刁仁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爱欲城堡》 讲讲官场里的那些事———评郝树声长篇小说《隐形官阶》 报告文学的品质———评长篇报告文学《碧水壮歌》 写作或是一种抵御(外一篇)———评水兵新著《南阳,从你美丽的源头》 报告文学的意义———评长篇报告文学《宛城铁检———检察官杜东翔纪实》 一株唯有岩鸽栖居的冷杉———评周岩壁散文随笔集《情书指南》 在知性的感觉上写作———评周岩壁散文随笔集《读书眼》 一部真实彰显当代移民奉献精神的叙事文本———评长篇纪实小说《北进序曲》 艺文论辑 对移民精神的另一种叙述———评张思峰诗文影像集《移民魂》 选择限制,是为了写作的自由———评湉溪诗文摄影集《美哉南阳》 历史精神的当下叙述———评电视文学剧本《大秦名相》 构建在真实基础上的传记叙事———评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姚雪垠》 《和氏璧》: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剧 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现代戏———评新编曲剧《惊蛰》 试读章节 构建在真实基础上的传记叙事———评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姚雪垠》 读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姚雪垠》,我是有些敬佩郭书云的。尽管她的写作目前还不能使人为之默许,但就她写电视连续剧剧本《姚雪垠》的勇气已足以让人为之惊奇,且不说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本的艺术价值了。 电视连续剧剧本《姚雪垠》无疑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电视脚本。诚然它的传奇性不是因为剧本,而是因为传主姚雪垠这个被叙述的主体自身的传奇性。但问题的机密就在这里,传主自身的传奇性并不能代表作品的传奇性,而作品要想写出传主的传奇性,首先是在于作者能否抓住传主的传奇之神,而用他的神采之笔写出传主的传奇性。可以说,郭书云是成功的。她就是用她的如神之笔抓住了姚雪垠的传奇特征,写活了姚雪垠这个传主。 人物传记影视剧本是一个难写的文本。尤其是像姚雪垠这样既有着强烈自主意识、独立精神,不为周围事物所左右,而且又经历了复杂多变、激烈动荡的社会矛盾及意识形态斗争的传主就更难写,其个中原因是不需要解释的。对于这样的一个传主,我们的作者如何抓住他的个性特征、如何抓住他的精神主流,既准确、真实而又不人为拔高或贬低地写出传主的一生,确实是一个不易的创作实践。郭书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明知这种写作的难度,却毅然选择了她的写作目标,我在读剧本的时候,即在心里不断地追问:这是一种写作的精神,还是一种写作的责任?是一种义气的使然,还是传主的倔强性格、不屈精神感动了作者?在我合上剧本,才发现我的追问是不需要解答的,因为它们是不存在取舍和选择的,作者唯有了这些写作的品性,才能坦然地走进姚雪垠的生活、思想、精神世界,再现出姚雪垠的人生轨迹。“行为产生意义是根据它们的后果”(海登·怀特语)。我想: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姚雪垠》的存在就证明了郭书云的写作意义。 姚雪垠的一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灾难与幸运错杂交替的一生。从他的出生险遭母亲溺死到他被土匪绑票后的认为螟蛉,从他的几次险遭捕捉到他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改造,从他上学时就有文章发表到他数十载如一日孜孜创作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从他在被强制劳动改造期间偷偷摸摸写作到他给中央领导写信,寻求写作支持……可以说姚雪垠的一生是动荡不安的一生,是不断争斗、拼搏、求索的一生,是一个认准了目标不懈奋斗的一生。在他的身上既蕴含着浓厚的古之士人的高贵品质,又蕴含着桀骜不驯的铮铮浩气,他不仅有着敏锐的思维,更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行者精神;他不仅有着先知者的激进的思想,还有着严谨的求实品格。也许是因为这些,姚雪垠给人们的印象就显得有些扑朔迷离,有些传奇的神秘。面对这样的一个被叙事主体,作者选择什么样的叙述视角切入传主的人生,也就成了作者所为之深思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郭书云借助电视连续剧剧本的文本构建出姚雪垠的人生传记是一个机智的选择。它的好处,一是为姚雪垠走向荧屏奠定了文本基础;二是巧妙地完成了叙事视角的转换,作者不再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出现,也不再是以“第三人称”的旁观视角叙事,而是通过传主的画外音,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出现。这样,《姚雪垠》的述说者也就不是郭书云,而成了传主自己。这样叙事的好处在于,“当事件出现在故事的地平线上时,它们被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没有人在言说,事件好像在述说它们自己”(杰勒德·吉奈特《叙事的极限》)。而对于《姚雪垠》,则是姚雪垠自己在述说着自己。 姚雪垠画外音:“我出生在中国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原暮落的黄昏,当时军阀混战,土匪遍地,民不聊生。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八十多年过去了……” 随着第一集序幕的启动,“姚老放下毛笔,直起身来,炯炯目光放眼远望”的镜头推来,在读者的耳迹飘来姚雪垠的画外音,至此,我们谁还能想到这是作者在叙事而不是姚老自己在现身述说自己的历史? 叙事视角的选择是传记写作走进传主人生世界、精神世界、思想世界的一个决定写作成败的策略。郭书云在一部长达二十六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本里,时时地让姚雪垠站出来,以传主的第一人称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对时事的看法、对自己的思想演进、对写李自成的急切心情以及写作时的感触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它的意义,其实也就是问题的实质,要在“实在”而非“想象”的虚构里,描写一个或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真实的姚雪垠形象。实践证明,郭书云的这种叙事身份的退隐是理智的,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如何成长、如何成熟、如何成为一代文坛大家的姚雪垠,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姚雪垠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这就是传记写作所不可缺少的———不仅写出传主的成长历史,还要在这之中辅以一定的解析、表述,走进传主的内心世界。如姚雪垠对在樊钟秀部队当兵一段生活感受的画外音,关于在河大学习生活的画外音,关于文艺整风的旁白,等等,都可说是借助姚雪垠之口展示了他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的内在心理。按照康德历史叙事的观点,没有分析的历史叙事是空洞的,对于人物传记,没有心理活动、精神世界的展示和描写,那么这个传主也必定是空洞的、站立不起来的。而影视人物传记又不同于文学人物传记,前者是通过影像再现人物历史,虽然可以借助演员的面部表情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对于复杂的、真正深层的东西还是无法表现的;后者则不然,它可以不考虑传主的在场与否,可以不受表演的限制,不受人物动作的约束,自由地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进行剖析和表述。影视人物传记要想处理好它的“技术性”问题,作者隐其叙事者的身份,让传主自己走出来或旁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影视文学剧本是为人物走向荧屏提供脚本的。因此影视剧本的质量决定了影视的摄制质量。这就要求影视剧本写作者在整部影视剧情设置、故事线索构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交织、人物关系的配置上都要有一个清晰的合乎情理的安排。尤其是现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传记影视,他们作为历史的公众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比较引人重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事实,人们一般有所了解,对此,读者和观众对描写他们的影视作品的真实性要求也就更为苛刻。它要求作者必须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遵循影视剧的艺术原则进行写作。在这方面,郭书云的实践也就有其一定的价值。整个剧本故事情节按照传主成长的“时间顺序”向前推进。在推进时,作者避免了“编年史”的写法,而是抓住几个对传主成长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进行翔实的刻画和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现出传主的一生。如他的被绑票、他的南阳当兵经历、他的立志求学、他的河大被捕、他的征服病魔、他的抉择回豫、他的舍命上书等,都是姚雪垠一路走来的真实的生活足迹。这里没有虚构,没有杜撰。如有虚构,也是为了丰富一些细节,为了情节的需要而做的“真实”的塑造。应该说这部电视连续剧本虽然故事线索集中,但却不失其生活的曲折性和矛盾的激烈性;虽然是在展示现实生活的主旋律,却又不失人性 描写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作为感情线索,梁多对姚雪垠的感情是弥足珍贵的。它虽然是没有结果的,但却是纯净圣洁高贵的,是诗性的。这是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爱。虽然这个“爱”字一生都没有点破,也许正是没有道破,才使这个“爱”字富有了惊人的力量,才显得更加震慑人心。我不知道梁多是作者虚构的还是真有其人,现在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给我们描写这个人的意义。我真该写一篇祭文,为这真实而又圣洁的爱做一首挽歌。 总之,郭书云创作的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本《姚雪垠》是我近年所读到的电视连续剧本中一部比较成功的电视连续剧本,愿它早日走上荧屏,在影视剧之林再塑造一个真实的南阳人的形象。(P248-252) 序言 总序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理清南阳文化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探寻南阳文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通过这几年对南阳的了解与感受。我认为文化是南阳最突出的城市符号,是南阳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 南阳是汉文化的昌盛之地,其标志性无可取代。早在战国时期.南阳就是全国的冶铁中心,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昌盛。两汉三国时期南阳名人荟萃:张衡的科学成就举世称誉,因而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汉代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南阳的文学、乐舞、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在整个汉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最能反映汉代艺术水平的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粗疏,被世人称为“东方艺术宝库”。 南阳是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的荟萃之地,其多样性特色鲜明。南阳文化既有河洛文化的典重质实,又有荆楚文化的清奇灵巧.还有秦巴文化的苍凉豪放。这是南阳自古以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南阳境内山川秀丽,河流纵横.分属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南阳郡为秦、楚等国与中原各国的交通枢纽,由关中向江淮此乃孔道,由伊洛向荆襄此乃要)中,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西北通往东南的必由之路。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为南阳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阳是文脉相承的兴旺之地,其稳定性十分罕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并且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自古以来南阳文化都十分发达,兼容并包,千姿百态。兴旺的文脉如长河奔流滔滔不息,从未中断。自两千多年前到现在,南阳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这四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二十四史”里有记载的南阳历史文化名人超过800人。到了现当代,南阳名人仍然层出不穷。目前,仅南阳籍两院院士就有19人,占河南籍两院院士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以姚雪垠、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等。 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在传承和保护南阳厚重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南阳城市发展的终极竞争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人类前行到今天,“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的共识更有力地彰显出文化本来应有的鲜明印记。如果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一个国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肯定是文而化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无疑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民族精神最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而且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毫无疑问,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阳现有国家级作协会员30人、省级作协会员340人、市级作协会员450人,其中在全国知名或有相当影响的就有十数人。南阳作家群以整齐的阵容、众多的人数、独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南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和南阳人的骄傲,堪称南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南阳作家群的发展。为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文学新人,南阳成立了南阳文学院,加强了《躬耕》杂志、《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文学阵地的建设,为南阳的文学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这次我们从南阳老中青三代作家中遴选出35位代表,将其优秀作品以“南阳青年作家丛书”和“南阳作家自选集”两套丛书的形式结集出版。这是南阳文学发展史上空前的举措,旨在助推南阳文学创作,全面系统地展示南阳当代作家的整体实力,为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希望这种助推能够成为南阳作家投身文学创作的新动力,期盼各位作家在个性化的文学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新会 2015年11月19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