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想录(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傅国涌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知名学者傅国涌先生以充满现代思想的视角重审转型时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给我们讲述政治人物、企业家、报人、文学家与思想家,乃至无名小卒的故事,探讨转型时代个人成长与抉择的可能性,对我们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史想录(精)》集中体现了作者数十年来读史与阅世的思考成果,史学与思想交融于一体,展现了坦荡真诚的学人情怀,堪称一部独特的史学《随想录》。

内容推荐

《史想录(精)》为傅国涌的系列演讲稿,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关键问题:辛亥革命、“五四”、知识分子及商人阶层、百年言论史和企业史等,重构了百年中国内在的历史脉络,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历史的丰富面貌,对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

目录

第一辑

 清朝是如何脱轨的

 辛亥百年变局

 谈出来的民国

 20世纪中国两次转型的机会

 回眸“五四”九十年

 从“五四”出发寻找真与美

第二辑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几个章节

 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阶层的光荣与梦想

 百年现代化进程的两个推动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

 企业家阶层在转型时代的选择

 思想不败:近代中国转型的思想脉络

第三辑

 宋教仁的百年之问

 史量才与上海民间社会——“九·一八”事变之后

 从绍兴出发寻找现代中国之路

 站在鲁迅的起点上,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后记

试读章节

清朝是如何脱轨的

一百年前,那些掌握着权力资源、经济资源,支配着国家命脉的人,如庆亲王奕勖、镇国公载泽、协理大臣那桐等人似乎整天都忙于一件事,就是赶生日。这些有权有势的人不是到别人家送礼吃饭,就是在自己家请客吃饭。为什么要请客吃饭?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这样的寿辰,有权的人一般都有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孩子,有那么多的孩子和那么多老婆,那么多的姻亲裙带关系,生日还断得了吗?几乎天天都有无数的生日,北京城每天成千上万的生日,大家几乎三天两头都在赶生日。

进入1911年,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完蛋了。我看到那个时代掌握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还有他们的回忆,他们的书信,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号之前想过大清朝快完蛋了,从上到下都没有。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看上去似乎真是繁华的“盛世”,街上到处是灯红酒绿,胡同里的生意好极了,澡堂里的生意好极了。香港今年出版的英国爵士巴恪思尘封了六十八年的《太后与我》中说,当时不少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搞同性恋。这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巴恪思告诉我们晚清最后十年王公大臣和将军们的私生活,由于缺乏旁证,他的回忆录当然不能完全当作信史来看待,但是也不能完全当作八卦来看待。八卦中有信史,信史中有八卦,历史就是这样复杂,穿透历史要有眼光,要有判断,如果拘泥于某些成见,就永远看不到真正的历史。王公大臣们的私生活是高度保密的,像巴恪思爵士这样进入他们生活核心的人,才有可能看到他们的真实生活。晚清当然是一个败坏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结束了,大家会拍手称快,没有人会为它惋惜,所以大清朝脱轨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不在掌权人的意料之中。

历史不是一根直线,从来不是笔直前行,而是变幻莫测,充满了变数,它完全不是人按照主观意愿就可以完全操控的。它有很多的意外,你本来想走进这个房间,一不小心被一块小石子绊了一跤,就跌到隔壁房间去了。一百年前发生的这场革命,一场改变历史的革命,因为参与的多方力量都有相对的人性底线,流血相对较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辛亥革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次和平转型。

在《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的序篇,我讲到“神秘预兆”,在大清朝垮台之前,出现了很多神秘的预兆,比如说老百姓纷纷传说天上将会出现一颗彗星,所谓彗星现,朝代变。中国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浙江富阳的少年郁达夫每天半夜起床,跟着大人到富春江边看彗星,彗星出现就是天下要动刀兵,朝代要更迭,他说连续起了好多次都没有看到,但是有人看到了。有个人叫郭廷以。他后来成了有名的历史学家,少年时代生活在河南息县,他看到彗星了。另外一个人,政治学家萨孟武在福州读小学,亲眼看到了彗星滑落。当时只有九岁的丁玲在湖南常德也看到了。还有其他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他们的身份是官员、学生或士绅,在日记里分别记录了在三个不同地方看到彗星的情况。综合起来,可以证明彗星的滑落对那个时代的民心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到处都有这样的想象,这种想象其实不是从1911年开始的,从1908年就开始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在一天内先后离世,当我看到当时中国的朝廷命官、地方士绅和普通读书人的日记,他们都在日记中写下了他们内心的震惊,中国怎么一夜之间失去两个领导人?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电视、网络,消息仍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北京城飞到了广州城,这太可怕了,举国上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接下来怎么办呢?选新君,这一点慈禧在临死之前已经安排好了,1908年慈禧太后在死之前二十四小时内安排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个三岁的、还在吃奶的小溥仪。溥仪非常不愿意,哭哭啼啼的;最不愿意的就是溥仪的妈妈;溥仪的爸爸载沣也只有二十六岁,抱着儿子进宫,简直就是一次诚惶诚恐的进宫之旅,太可怕了。

做君王是最危险的职业,中国人民却乐此不疲,两千年来为了这个高风险的职业不知牺牲了多少生命,尤其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文武精英,为了争夺皇位,牺牲了许多宝贵的生命。当溥仪登基时,三岁的小孩是要哭闹的,所以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小皇帝在太和殿登基的那一刻大声痛哭,不肯坐上去,怎么劝都不行,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他爸把他按住,有一个站在他面前的人上前来说:“皇上龙体不能损伤,这么哭下去对龙体不利,能不能让他不哭?”下面的大臣跪得满地都是,但是皇帝一直在哭闹,所以行礼还没有完毕,太监就把他背走了,背的时候说:“完了,回去罢。”在中国人听来,这是很不吉利的话。这些话进入了一些当事人的日记,也进入了当事人后来的一些回忆,可以相互参证,基本上是可靠的。这个事传到民间,大家纷纷议论,大清朝要完了,要回家了。“宣统”年号一公布,“宣”跟“完”字很接近,“统”跟“结”很接近,从1908年到1911年,短短的两三年间,民间到处传言大清朝要完了。P3-6

后记

这不是一本写出来的书,而是讲出来的书。十余年来,我陆续在各地的学校、书店、电视台及其他公众场合做过一些讲座,讲过鲁迅、胡适,也讲过史量才、黄兴、宋教仁、金庸等人,讲过百年言论史、企业史,也讲过百年以来许多转型的关键时代,比如辛亥、“五四”、1949年……话题容或不同,却大致围绕着本民族的政治、教育、知识分子和企业的历史,围绕着阅读和思想,卑之无甚高论,不过是我日常读史的一些思考、一些感想而已,我称之为《史想录》,心中所念所想的无非是寻找现代中国的起点。

这些讲座一概没有文字稿,有的留下了录音,有许多连录音都没有留下,讲过之后也就随风而散了,收集在这里的是我部分讲座的录音记录稿。感谢我的妻子曹丽蓉,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她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她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心力。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这本《史想录》,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我们夫妇共同的作品。我想起《旧约》的《箴言》所说:“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她如可爱的扈鹿,可喜的母鹿。”

在我的记忆深处,她永远都是广场上的那个大一女生。回想我们初识之日……北京的槐树叶子透着清香的日子,可是那一天我们都没有留意过这一切,那一年她十九岁,在北师大教育系读一年级。她来自富春江畔,那是郁达夫的故乡,我的少年时代被郁达夫的文字深深吸引,他笔下的富春江和沿岸的种种风物曾一次次在我梦中出现。这一见注定了一生。1993年我们结婚时,她大学毕业才一年,我一无所有,生活无着,她陪伴我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那些岁月,期间曲曲折折,包括许多风雨如磐、水深浪阔的日子,她都一一挨过来了,对她我只有愧负。感谢神的恩典,拣选了我们全家,我们终于在基督里找到了永恒的归宿,尽管我们在地的日子仍将持续。

日复一日,我在地的生命将在读史阅世中渐渐老去。我之所以关注晚清民国史,内在的动力来自二十六年前与妻子在广场初识的那个春天。我的青春、我的梦早已在无比冷酷的漫长时光中化成碎片,如同没有收割的庄稼融入了这片大地。而我从那时起,在日日夜夜的煎熬与盼望中,开始回首历史,试图从那里寻找一个现代中国的起点。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但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这是二十六年前那个春天在山海关卧轨的诗人海子1984年写下的诗句。面对历史,我大约就是那个“举手敲门”的人,但我不相信记录历史的象形文字会纷纷扬扬,撒落一地,最终归于无有。我深信,在历史中埋藏着新的生命。《史想录》留下了我二三十年来读史的一些心得和我思考的痕迹,如果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这块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的土地有所助益,我将深感欣慰。我再一次想到西湖边宝石山一块石头上镌刻的那句话:在天的荣耀归上帝,在地的喜悦平安归人。我愿以这句话送给读到此书的读者朋友。

感谢流沙河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

傅国涌

2011年11月1、3日初稿.2015年5月6日修改于杭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