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大的难题(梅桑榆杂文自选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梅桑榆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梅桑榆编著的《天大的难题(梅桑榆杂文自选集)(精)》文笔流畅,感性且感人。读来有见识,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市场前景广阔,读者面广。全书文字整洁,条理分明,形象生动。本书包含了《人民不答应又怎样?》、《“成功人士”的标杆》、《我们怎样看伟人》、《家中有宝自不识》、《作家的生前与身后》、《选才与择偶之比较》等文章。

内容推荐

《天大的难题(梅桑榆杂文自选集)(精)》精选了梅桑榆近百篇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其中收录的这些文章,除具有内在的思想性和真实情感外,于嬉笑怒骂中,针砭时弊,让人清醒。让人读之称快又可以振聋发聩,且有所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朱铁志

阅世知味

 掣肘

 追随

 杂文家与跳蚤

 人民不答应又怎样?

 说真话的环境如何?

 随意炮制“真理”

 论权威

 论崇拜

 说“忠心”

 读洋书的联想

 沉默的时机

 农民怨

 “成功人士”的标杆

 拿什么“荫及子孙”

 说“同而不和”

 都市陷阱

 无形的“金箍”

 我们怎样看伟人

 装穷与炫富

 被颠倒的爱国

 雕像

 天大的难题

 哀荣

 伸冤得靠好运气?

 怎样谋杀杂文家?

 成功掩盖一切

 你“喝汤了没有”?

 历史是否可以随意抹去?

鉴官知风

 “敲门砖”的变迁

 “功德碑”工程

 人才与奴才

 反视察六大妙法

 示儿

 官书不愁销

 骗子的乐土

 选才与择偶之比较

 “迎合”之害

 五硬与五软

 索贿六大秘法

 官骄吏横的根源

 只对自己负责

 土皇帝

 “谁是谁的人”

 势力圈

 家中有宝自不识

 此人必无“凝聚力”

 我得官心我怕谁?

 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求官八大妙招

 “官场定律”评释

 个个都是金口玉言

 官场三十六计

 小朝廷

观文知品

 借光与瞎捧

 马屁文章写作真经

 读书人四型

 文场快事

 求名六字真言

 作家的生前与身后

 出名之后怎么办?

 文人之妒

 “大师”辈出

 作家的良知是怎样丧失的?

 坐台小姐与坐台××

 “跪着写”的效果

 康熙脸上有几个麻子?

看人知类

 “弄潮儿”简历

 一字师

 忙人

 假人

 小报告世家

 万金油先生传

 主人与仆人

 炒作大师

 做戏大师

 尸位素餐的人

 皮条客

 虚伪的人

 奴颜媚骨的人

 官太太

 精明的史学家

 假大空先生传

 名记

 闲人

 贿托儿

 跟屁虫

 假无神论者

 双重标准的人

 沉湎于过去的人

察古知今

 江山是个大家当

 千载之下有遗风

 竞媚之风缘何起?

 内定选官法

 扇子的“寓意”

 明成祖的“阳谋”

 吕蒙正的直言与雅量

 谁是篡改历史的元凶?

 孟子不老

 发现式用人

 从明堂到暗室

 只能巴望“好皇帝”

 黑白朱元璋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帝王的“克隆”术

 皇帝们爱不爱国?

试读章节

追随

人们之所以追随某人,大约出于如下几种动机:一是为了某种信仰,如一些人追随宗教领袖或兜售某种信仰的人;二是为了求知学艺,如一些人追随博学多才、技艺出众的人;三是为了得到某种利益,如一些人追随权贵或是富豪。

而今,为了信仰而追随他人者,大约只限于宗教界;为了求知学艺而追随他人者,大约只限于学界或某些行业;为了某种利益而追随他人者则遍布各个角落,而且大多是心为利益所惑,眼为利益所迷,不论是何等货色,只要他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便奋勇追随之。

黑道头目有人追随。那些追随者之所以能甘冒坐牢甚至杀头之险,对头目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并非都是佩服头目的功夫,或仰慕头目的人品。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误上“贼船”之后下不了“船”,不得不追随之。而更多的人则是由于尝到了敲诈勒索、打家劫舍的甜头,追随其后,可以享受坐地分赃之乐。

手段高明的骗子有人追随。一类人是为了做骗子的帮凶,他们与骗子上下其手,共同行骗,不是佩服骗子足智多谋,而是看其行骗有术,追随其后,可以分一份红,得一份利。一类人是听信骗子的谎言,被骗子的骗术所惑,相信他真可以为自己谋利益,认为追随其后,便会吉星高照,鸿运当头。直到他们受骗上当之后,才发现自己受了骗子的愚弄。

黑道头目的追随者或是骗子的帮凶,都知自己为法律和社会舆论所不容,故多躲躲藏藏,活动于暗地。而有一类追随者,虽为百姓所唾骂,为正直之士所不齿,但他们却无所顾忌,堂皇行事,并且以自己有追随的资格为荣。这便是那些随处可见的权势的追随者。他们认权不认人,那乌纱之下是人是鬼,他们一概不管,是狼是虎,他们一概不问,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便将其奉为主子,甘愿为奴。他们终13追随于主子的脸前腚后,主子要敛财,他们为其充当帮手;主子要渔色,他们为其充当帮办;主子要整人,他们为其充当帮凶;主子要歌颂,他们为其大写马屁文章;主子要玩乐,他们甘愿舍身相陪;主子要弄虚作假,欺上蒙下,他们乐于为其出谋划策……一言以蔽之,只要能讨得主子的欢心,他们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人格,为虎作伥,舔痈吮痔,无所不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从主子手里乞得一点权与利的施舍。

权势的追随者,也许不比大盗的追随者凶残,但却要比骗子的追随者丑恶。而其依傍门户之心,仰人鼻息之念,均为前两种人所不及。梁启超在《国民十大元气论》之《独立论》一章中,对权势的追随者有一段极精彩的描述:“今夫畜犬见其主人,前趋后蹑者,为求食也;今夫游妓遇其所欢,涂脂抹粉,目挑心招者,为缠头也……试观今日所谓士大夫者,其于求富贵利达之事,与彼畜犬、游妓之所异者能几何也?……夫彼求富贵利达者,必出于畜犬、游妓之行何也?以有所仰庇也。此一种仰庇于人之心,习之成性,积数千年铭刻于脑筋而莫或以为怪,稍有倡异议者,不以为大逆不道,则以为丧心病狂也。”

《独立论》于1899年发表在梁启超自办的《清议报》上,我今天读来,仍为之震动,慨叹此文未朽,人心很古。真不知此类以畜犬、游妓之行求富贵利达者,而今是否也在雄心勃勃地高喊跨世纪、再跨一个世纪!

原载《中国文化报》1999年8月20日P4-6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朱铁志

选编一套全面反映当代中国杂文创作概貌的大型丛书,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的愿望。

现代意义的杂文创作,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先生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经历了前后两个三十年的不同阶段。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三十年,由于“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影响,杂文创作就整体而言比较萧条,只有前后三个阶段短暂的“繁荣”期,出现了《“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长短录》等代表性作品,就时间而言,累计不超过两年。

杂文真正的繁荣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1976年打倒“四人帮”为标志,伴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新时期文学开启了狂飙突进的新时代。在文学大军浩荡前行的队伍里,杂文与小说、诗歌一道,成为引领思想解放的光荣一翼。它以睿智的眼光、坚韧的意志、不屈的姿态,傲然挺立在新时期乍暖还寒的土地上。仿佛报晓的雄鸡,又像滚动的春雷,将蛰伏的生灵唤醒,把冰冻的土地融化。于是,无数思索的目光透过“花边文学”窥见时代风云变幻,无数焦渴的灵魂在震撼中开始寻找失落的尊严。由鲁迅先生开启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杂文传统,在这一刻焕发出特殊的力量,启发群伦,激励民众,推动社会变革。

如果说新时期以思想解放为发端,那么完全可以说,新时期文学的苏醒、奋起、繁荣,既有以“天安门诗抄”为代表的诗歌的功绩,有以《伤痕》、《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贡献,同时也有以《鬣狗的风格》、《江东子弟今犹在》、《东方红这首歌》、《切不可巴望“好皇帝”》、《华表的沧桑》、《语录考》、《万岁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杂文的贡献。思想解放运动作为新时期的发动机,是杂文复兴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推动力量;新时期杂文的繁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逻辑延伸。

作为时代精神的特殊反映,新时期杂文以最敏感的神经感应世事变迁,以最锋利的武器对腐朽势力发起有效进攻。时代进步有它的助力,社会发展有它的功绩。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历史进步的先声,新时期杂文以其宏大的创作群体、优异的创作实绩、广泛的社会影响,彪炳文学史,笑对时代潮,成为杂文家足堪自豪的美好记忆。这当中,有以严秀、秦牧、何满子、章明、林放、牧惠、邵燕祥、王春瑜等为代表的前辈作家,有以陈四益、陈泽群、符号、李下、鄢烈山、王乾荣、李乔、甲乙等为代表的中年作家,有以张心阳、陆春祥、潘多拉、杨学武、杨庆春、刘洪波等为代表的青年作家。1989年《人民日报》“风华杯”杂文征文标志着新时期杂文创作的顶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艺术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新时期杂文创作的标志性事件。  集中反映新时期杂文创作成就的文集数量庞大,规模不等,目前被普遍关注的主要有七种,一是曾彦修(严秀)、秦牧、陶白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1976-1982)》,198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二是严秀、牧惠主编的《中国当代杂文选粹》,四辑共40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是张华、蓝翎、姚春树、牧惠、朱铁志主编的《中国杂文大观》,1989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四是刘成信主编的《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1997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五是朱大路主编的《杂文300篇》和《世纪末杂文200篇》,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六是刘成信主编的《中国杂文》(百部),2013年起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七是朱铁志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200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在协助牧惠先生主编《中国杂文大观》第四卷过程中,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时期以来的杂文作品,搜集了大量杂文集和其他杂文资料。2006年,承蒙王蒙、王元化二位先生的邀请,由王充闾先生和我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王充闾先生后因健康原因退出),再次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时期的杂文作品。两次经历使我突出感到,新时期杂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最为宽松、创作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厚的时期。两个大型选本虽然以时间为序,各自选编了五六十万字的杂文佳作,但限于篇幅,远不能全面反映这一时期杂文创作的全貌,迫切需要在适当时候以杂文家为线索,选编一套全景式展现新时期杂文创作整体水平的大型丛书。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1949-2013)》就是这个设想的产物。

我们拟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选编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权威、更加开放、更大规模的选本。该丛书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作者为纬,每人精选一本本人迄今为止全部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史料性,力争为后人留下一份基本能够反映当代杂文创作水平、可资信赖和检索的翔实资料。选本的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13年,但其重点如前所述,毫无疑问是新时期以来的杂文创作。选本不存门户之见,不论名气大小,不搞亲疏远近,不做成封闭体系,力争客观、公允、理性、包容。人选数量将从创作实际出发随时增减。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何满子、冯英子、黄秋耘、老烈、牧惠、谢云、舒展、蓝翎、李汝伦、陈泽群、王大海等杂文宿将先后离我们而去;严秀、方成、章明、刘征、虞丹、周修睦、邵燕祥、黄一龙等前辈已逾耄耋之年;而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王春瑜、陈四益、李下、鄢烈山、王乾荣、李乔、阮直等,也已跨越退休年龄;即便是安立志、杨学武、张心阳、陆春祥等中坚力量,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年轻如刘洪波、徐迅雷、杨庆春、潘多拉诸位,其实也已年逾“不惑”。由此看来,杂文实实在在面临一个“传”与“承”的问题。“传”,是把前辈优秀的作品整理出来,传之后世;“承”,是通过我们的选编出版,让后人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中国还有杂文这样一种古已有之并由鲁迅先生完善的独特文体,还有一群为之殚精竭力、焚膏继晷的辛勤作者,还有生生不息、佳作迭出的杂文作品。杂文之火不灭,乃是思想解放的灯塔不灭,“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优良传统不灭,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不灭。从这个意义上讲,选编这套丛书无论怎样繁难艰苦,都是值得的。

感谢金城出版社以足够的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接受并全力支持本丛书出版。说老实话,在这个把“物”与“利”作为万物尺度的世界上,并不是随便哪个出版家都有这样的眼光,都愿意为此承担可能的风险。不过我相信,本书即便不能成为出版商所期盼的“畅销书”,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长销书”;本书的编者和出版者很快都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套丛书一定会留在时间深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小事”。毋宁说,“大发展大繁荣”恰恰有赖于“小作为”,选编这套丛书,庶几近之。

感谢所有入选本丛书的杂文作者,没有他们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中国的文化园地无疑会缺少一种冷静、理性的声音。他们是“雅典的牛虻”,是“中国的良心”,是值得关注和记住的一群。

2014年惊蛰于北京沙滩

书评(媒体评论)

杂文之火不灭,乃是思想解放的灯塔不灭,“社会批评”、“文明批评”的优良传统不灭,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不灭。——朱铁志

崇尚正义,秉承良知,识人不因尊卑而障目,论事不因利害而违心,保持民间立场,拒写献媚文章,为我写作杂文坚守之信条。——梅桑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