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韬三略(典藏版)(精)/万卷楼国学经典
分类
作者 (周)太公望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六韬》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周朝的姜尚著。它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

太公望等著的《六韬三略(典藏版)(精)》将《六韬》和《三略》合二为一,从中选取更适合当代读者阅读优秀篇章,通过翔实准确的白话译文,辅以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现代语言、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内容推荐

《六韬》通过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开;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票,也被视为一部重要的败怡谋略著作。《鬼谷子》是一部由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怡理论著作。《孙膑兵法》提出“宫国”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诸葛壳兵法》则是治国治军的一些原则和方法,集中体现了诸葛壳对治理国家和整治军队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仍具有借鉴意义。

太公望等著的《六韬三略(典藏版)(精)》内容完整、排版精致,并配以详细的注音、题解、注释、译文和精美的插图,方便读者的阅读。

目录

六韬

 文韬

文师

盈虚

国务

大礼

明传

六守

守土

守国

上贤

举贤

赏罚

兵道

 武韬

发启

文启

文伐

顺启

三疑

 龙韬

王翼

论将

选将

立将

将威

励军

阴符

阴书

军势

奇兵

五音

兵征

农器

 虎韬

军用

三陈

疾战

必出

军略

临境

动静

金鼓

 豹韬

绝道

略地

火战

垒虚

林战

突战

敌强

敌武

鸟云山兵

鸟云泽兵

少众

分险

 犬韬

分合

武锋

练士

教战

均兵

武车士

武骑士

战车

战骑

战步

三略

 上略

任贤擒敌之学

 中略

御将统众之计

 下略

以防不测之略

鬼谷子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楗第三

 抵巇第四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

 中经

孙膑兵法

 擒庞涓

 见威王

 威王问

 陈忌问垒

 篡卒

 月战

 八阵

 地葆

 势备

 兵情

 行选

 杀士

 延气

 官一

 强兵

 五教法

 十阵

 十问

 略甲

 客主人分

 善者

 五名五恭

 兵失

 将义

 将德

 将败

 将失

 雄牝城

 五度九夺

 积疏

 奇正

将苑

 兵权

 逐恶

 知人性

 将材

 将器

 将弊

 将志

 将善

 将刚

 将骄

 将强

 出师

 择材

 智用

 不陈

 将诫

 戒备

 习练

 军蠹

 腹心

 谨候

 机形

 重刑

 善将

 审因

 兵势

 胜败

 假权

 哀死

 三宾

 后应

 便利

 应机

 揣能

 轻战

 地势

 情势

 击势

 整师

 厉士

 自勉

 战道

 和人

 察情

 将情

 威令

 东夷

 南蛮

 西戎

 北狄

试读章节

积疏

原文

……(积)胜疏,盈胜虚,径胜行①,疾胜徐,众胜寡,佚胜劳。

积故积之②,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虚(故虚之,径故径)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徐故徐之,众故众]之,寡故寡之,佚故佚之,劳故劳之。

积疏相为变③,盈虚[相为变,径行相为变],疾徐相为变,众寡相[为变,佚劳相]为变。

毋以积当积④,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佚当佚,毋以劳当劳。

积疏相当⑤,盈虚相[当,径行相当,疾徐相当,众寡]相当,佚劳相当。

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径故可行,疾[故可徐,众故可寡,佚故可劳]……

注释

①径:小路,指捷径。行:大道。②积故积之:集聚的就使它集聚。③积疏相为变:集聚与分散互相变化。④毋以积当积:不要用集聚对集聚。⑤积疏相当:集聚和分散相对。

译文

……兵力集中月牛讨兵力分散,实力雄厚胜讨实力薄弱,走捷径胜过走大路,行动迅速胜过行动迟缓,兵力多胜过兵力少,部队安逸胜过部队疲劳。

能集中兵力就集中兵力,该分散兵力就分散兵力,能充实军力就充实军力,该削减军力(就削减兵力,能轻兵奇袭就轻兵奇袭),该循规蹈矩就循规蹈矩,能行动快速就行动快速(该行动迟缓就行动迟缓,能人多势众就人多势众),该兵弱将寡就兵弱将寡,能轻松自在就轻松自在,该疲于奔命就疲于奔命。

集中与分散可以互相转化,充实与薄弱(可以互相转换,轻兵奇袭和循规蹈矩可以互相转换),迅捷与迟缓可以互相转换,强大与弱小可以(互相转换,轻松和疲累可以)互相转换。

不要甩集中的兵力去对付敌人的集中兵力,不要用分散的兵力去对付分散的兵力,不要用充实的军力去对付充实的军力,不要用薄弱的力量去对付薄弱的力量,不要用迅捷的快速去对付快速的行动,不要用迟缓的行动去对付迟缓的行动,不要用强大的兵力去对付强大的兵力,不要用弱小的兵力去对付弱小的敌人,不要用轻松的部队对付轻松的部队,不要用疲惫的部队去对付疲惫的部队。

集中与分散交相对应,充实与空虚交相对应,(出奇兵与行常道交相对应,快速与迟重交相对应,人多和势微交相对应),轻松和疲累交相对应。

敌方集中就要使其分散,敌方充实强大就要使它空虚,敌方出奇兵就要把它变成常规行动,敌方迅捷(就要阻碍使它延缓,敌军强大就要使它削弱,敌方轻松自在就要使它疲劳)……  奇正

原文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口口是也。代兴代废①,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②。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③。

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④。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注释

①代:更替。②万生:各种生物。③屈:穷尽。④敞:尽。意谓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现象和天地共始终而无穷无尽。

译文

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演进的道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朝代的兴衰替代,就如同一年四季的变化交替一般,是正常而必然的现象。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有胜过别人、能取胜的一面,也有不如别人,不能取胜的一面,就如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一样,有生就有死,世间万物都是一样。有能做到的,也有不能做到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条件具备而有余的,也有条件不足的情形,形势发展变化就是如此。因此,只要是有阵形显露的军队,就没有不能识别的;而只要是能识别的军队,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所以,圣人会运用万物的长处去制胜万物,而且能不断取胜。

用兵作战的人,是靠阵形相互取胜的。阵形没有不能战胜的,只是有人不知道用以战胜的阵形而已。以阵形取胜的变化,就如同天和地相互遮蔽一样是永无穷尽的。以阵形取胜的办法,用尽楚、越两地的竹子也是写不完的。阵形是用其长处去取胜的。用一种阵形的长处去胜过万种阵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可以给阵形规定一定的式样,但是取胜的阵形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P295-297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读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做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对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熟悉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着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进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部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估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入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做了一些删节,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间开始都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再次,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蕴的深意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插图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都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维诺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自我的方式进入经典。做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拥有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