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在同一个时问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去?如果有的话,你就知道兔子彼得在美好的春天到来时的感受了。要知道,每时每刻,每个不同的地方都发生着不同的新故事。无论兔子彼得听过多少故事,见过多少事情,他还是会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事实上,他的确会错过很多。
但也应该相信,兔子彼得已经尽最大可能不错过任何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了——当然,那些他实在无能为力的除外。他一会儿蹦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一会儿又跳到别处。他总是这儿看看,那儿听听,还时不时地问些问题,给大家惹了不少麻烦。有一段时间,老果园和格林牧场里来了不少新朋友,长着翅膀的朋友从阳光明媚的南方飞回来了,他们开始急急忙忙地收拾自己的住所。另外,还来了一些他们在回家途中遇到的陌生人。这些事都让兔子彼得好奇不已,于是他就忘记了关心格林森林里发生的新鲜事。
一个明亮的月夜,兔子彼得想起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河狸帕迪了。从去年初冬河狸帕迪的池塘结冰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兔子彼得心想:“我必须去拜访他一下,这样才比较有礼貌。春姑娘回来了,我猜他现在应该和我们其他人一样,也正开心着呢。”想到这儿,兔子彼得一蹦一跳地穿过格林森林。他很快就能到达河狸帕迪的池塘。
现在,要让路程最短,就得穿过熊妈妈在自己家里挂起的那条大大的挡风帘子。一开始,兔子彼得没记起那里有个挡风帘。直到看见那帘子,兔子彼得才想起来。帘子已经挂在那里很长时间了。兔子彼得在帘子附近待了一会儿。他想起了熊妈妈的模样,想起了听别人说过熊妈妈好像隐藏着一个秘密。他对这个秘密十分好奇,就想要打探一下,完全忘记了自己还要去拜访河狸帕迪。
兔子彼得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连看带听地待了好一会儿。兔子彼得没有听到熊妈妈的一丁点儿动静。她是在挡风帘后面的卧室里休息呢,还是到别的地方去了?他希望能知道答案。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他猜测熊妈妈肯定是出去玩儿了。兔子彼得就一蹦一跳地朝着挡风帘过去了。每蹦一下,他都要看看四周‘有没有人。他慢慢地接近挡风帘,但还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听到。
兔子彼得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他一步一步接近挡风帘,到了熊妈妈家对面才停下来。踩到地上的干树叶会发出沙沙声,所以兔子彼得就在挡风帘不远处走来走去,没有再走近。随后,他就发现了熊妈妈最常用的一个入口,但他还是看不见一个人。兔子彼得--深呼吸了一下,跳得更近了一些。他觉得自己特别勇敢。要知道,一旦嗅到任何危险的信号,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逃跑的。
兔子彼得在那儿坐了很长时间,一直盯着门口,他想把脑袋伸进去一探究竟。如果熊妈妈真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一定就藏在里面。不管怎么说,这事是狐狸奶奶说的。他鼓足勇气往门里面匆匆地瞥了一眼,长长的耳朵听到了挡风帘下面微弱的呼呼声。
P3-6
为了使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这套动物小说,特作如下说明。
关于作者:桑顿·W.伯吉斯(1874—1965)是美国国宝级儿童文学大师,世界三大动物小说大师之一。另外两位动物小说大师是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和亚瑟·贝雷。
桑顿·W.伯吉斯的动物小说主打“温情”,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动物小说主打“悲情”,亚瑟·贝雷的动物小说主打“恩情”。三种动物小说风格各异,蔚为大观,共同构成了20世纪前半叶世界动物小说的美丽画卷,促成了20世纪50年代后动物小说流派的开枝散叶和开花结果。动物小说创作的兴起和发展,赖此三子;动物小说的受欢迎和热销,亦赖此三子!
1874年2月14日,桑顿·W.伯吉斯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桑威奇。同年,他的父亲病逝。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二人生活清苦。童年时,他就放牛,摘野草莓,收野浆果,从池塘里运水莲,卖糖果,抓麝鼠……
桑顿·W.伯吉斯的第一位雇主是威廉·C.奇普曼。威廉·C.奇普曼的居住地遍布森林和沼泽,是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印在小伯吉斯的脑海里,后来激发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中的许多地点,譬如哈哈溪、微笑池塘、格林森林、格林牧场、蔷薇丛等,莫不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关。
1891年,桑顿·W.伯吉斯毕业于桑威奇高中。1892年到1893年,他在波士顿一所商科学校短暂学习过一段时间。不过,他对商科不感兴趣,一心想成为作家。最后,他选择了菲尔普斯出版公司(PhelpsPublishingCompany),担任编辑助理。
1905年,桑顿·W.伯吉斯与妮娜·奥斯本喜结连理。遗憾的是,一年后,妮娜·奥斯本去世了,留下一子。据说,桑顿·W.伯吉斯之所以创作动物小说,是因为他想通过给儿子讲故事,陪儿子长大。1911年,桑顿·W.伯吉斯再婚。他的妻子叫范妮。范妮结过一次婚,嫁给桑顿·W.伯吉斯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1925年,夫妇二人在马萨诸塞州的汉普登买了一所房子。桑顿·W.伯吉斯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十二年,直到1957年。其间,他常回桑威奇。他经常说,桑威奇是他的精神家园。桑威奇的经历,桑威奇的熟人,都强化了他的创作志趣,促进了他的文学风格的形成。五十年来,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中出版的动物小说就达一百七十种,为日报专栏写的动物小说故事就更多了,超过了一万五千篇。1960年,桑顿·W.伯吉斯最后一本书《业余自然主义者自传》(Autobiography of an AiIlateur Namralist)面世,讲述了他从懵懂顽童走向文学生涯巅峰的故事。1965年6月5日,桑顿·W.伯吉斯病逝,享寿九十一岁。
关于作品:本次出版桑顿·W.伯吉斯的作品共十二册,分别是《快乐的松鼠杰克》、《兔子彼得夫人》、《狐狸奶奶》、《猎犬鲍泽》、《大熊巴斯特的双胞胎》、《麝鼠杰里在微笑池塘》、《乌鸦布雷奇》、《水貂比利》、《小水獭乔》、《森林鼠怀特富特》、《长腿苍鹭》和《鹿菜特富特》。每本书都以一个小动物为主题,讲述了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演绎了“温情”这个主旋律。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向往“公平”和“友好”。大自然母亲,西风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快乐的小微风,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北风哥哥和冰霜杰克等配角莫不如此,更不用说快乐的松鼠杰克等主角了。此外,伯吉斯将“环保理念”融入了小说。随着伯吉斯动物小说影响的不断扩大,“环保理念”进入干家万户,积极地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后环保主义、自然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主义的兴起。
关于版本:本书依据纽约格罗塞&邓拉普(GROSSET&DUNLAP)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而成。
关于丛书的影响:(一)多语种出版,全欧美畅销。桑顿·W.伯吉斯生前及去世后,其作品被翻译成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盖尔语等十多个语种,据说,总销量已经超过一亿册。(二)桑顿·W.伯吉斯的作品中的主角“兔子彼得”(由哈里森·卡迪创作)与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创作的“彼得兔”一争高下。桑顿·W.伯吉斯说:“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创作的‘彼得兔’形象名扬全世界,而我和哈里森·卡迪创作的‘兔子彼得’同样深入人心。”(三)自然广播联盟近五十年大力推荐,美国三十个州数千万人受益匪浅。从1912年开始,桑顿·W.伯吉斯通过自然广播联盟播出他的动物小说,美国三十个州数千万人收听,深受父母和老师们好评。(四)推进动物小说在美国的普及,桑顿·W.伯吉斯荣膺“世界三大动物小说大师之一”的美誉。五十年辛苦不寻常,他的“温情”动物小说与世界另外两位动物小说大师西顿和贝雷的作品分庭抗礼,不分伯仲。(五)促进了环保理念在美国上下的普及。《迁徙性野生动物保护法》诞生,桑顿·W.伯吉斯功不可没。以保护土壤为目标的“格林森林俱乐部”(The GreenMeadow Club)和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目标的“睡前故事俱乐部”(The Bedtime Stories Club)的成立,离不开桑顿·W.伯吉斯的努力。(六)荣获波士顿科学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Boston)金奖和永久性野生动物保护(PermanentWildlifeProtection Fund)特殊贡献奖两项大奖。
关于译者:本书译者为西安科技大学李黎老师与王立言老师、兰州交通大学的王宝老师与赵娟丽老师、陇东学院的韩晓老师以及资深翻译王清老师。其中,李黎老师翻译了《快乐的松鼠杰克》《兔子彼得夫人》,赵娟丽老师翻译了《水貂比利》《麝鼠杰里在微笑池塘》《长腿苍鹭》,王宝老师翻译了《乌鸦布雷奇》《大熊巴斯特的双胞胎》《森林鼠怀特富特》《鹿莱特富特》,王立言老师翻译了《猎犬鲍泽》,韩晓老师翻译了《小水獭乔》,王清老师翻译了《狐狸奶奶》……各位老师治学严谨,译笔优美,为确保本书的质量奉献良多。在此,深表敬意。
尽管出版前我们做了许多工作,然而不足之处实难避免,欢迎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桑顿·W.伯吉斯著的《大熊巴斯特的双胞胎/伯吉斯至爱温暖动物小说》讲述的是大熊巴斯特的双胞胎是一对性格不同的兄妹。哥哥鲍克斯冲动又调皮,妹妹沃弗就听话多了。他们跟着妈妈接触格林森林时,兔子彼得吓唬他们,红松鼠查特尔也欺负他们。有一天,鲍克斯因为不听话受到妈妈的训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系列来自生活的挑战,让他迅速成长起来。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
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环保主义在美国的兴起,一股以“环保理念”为主题的儿童文学思潮风靡了整个美国儿童文学界和童书市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桑顿·沃尔多·伯吉斯。他创作了一系列以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为宗旨的童话。如果用一个字来凝缩童话主题的话,那就是“爱”!
桑顿·W.伯吉斯著的《大熊巴斯特的双胞胎/伯吉斯至爱温暖动物小说》围绕大熊巴斯特的双胞胎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的小故事,将其描写得活灵活现。作品生动流畅,言语温暖,很适合中低年级的小朋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