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祥编著的这本《中国式相亲》是史上第一部中国相亲文化教典。书中,作者全面、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与相亲相关的前前后后的问题。书稿从相亲的历史、相亲与恋爱、相亲的内容、相亲进行式、相亲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亲形式的创新、相亲与风物、相亲不忘优生、相亲与理智型婚姻十个角度对相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书中观点切合现实情况,并且有很多实例,并且切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是一本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 书名 | 中国式相亲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徐清祥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清祥编著的这本《中国式相亲》是史上第一部中国相亲文化教典。书中,作者全面、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与相亲相关的前前后后的问题。书稿从相亲的历史、相亲与恋爱、相亲的内容、相亲进行式、相亲所要达到的目标、相亲形式的创新、相亲与风物、相亲不忘优生、相亲与理智型婚姻十个角度对相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书中观点切合现实情况,并且有很多实例,并且切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是一本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内容推荐 徐清祥编著的这本《中国式相亲》主要介绍了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相亲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相亲的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相亲与恋爱的关系,相亲的内容、形式、礼仪以及相亲与婚姻以及优生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相亲。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相亲的实用手册,将相亲过程前前后后的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也是相亲文化的通俗教科书。 目录 为《中国式相亲》序 第一章 相亲与婚姻发展概述 第一节 婚姻老大难,相亲就不难 第二节 媒,古代相亲的代名词 第三节 近现代相亲和婚姻轶闻 第四节 当代相亲会热 第二章 相亲与恋爱 第一节 从相亲导入恋爱 第二节 在交往中促成相亲 第三节 被动相亲和被蒙蔽相亲 第四节 相亲不成情谊在 第三章 相亲的内容 第一节 相人品第一 第二节 相才貌第二 第三节 相家境第三 第四节 相家族史第四 第四章 相亲进行式 第一节 本人相亲 第二节 家长或亲友代相亲 第三节 陪同相亲的宜与忌 第四节 天外飞来说相亲 第五章 相亲的礼仪 第一节 见面、称呼及举止 第二节 相亲注意衣着 第三节 礼物、礼金的送及迎 第六章 相亲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节 第一印象与一见钟情 第二节 相亲时您想过共患难吗? 第三节 为对方相亲行吗? 第四节 别态婚姻的相亲 第七章 相亲形式的创新 第一节 驴友形式 第二节 从后台到前台的电视相亲 第三节 舞会形式 第四节 形态各异的蒙面相亲 第八章 相亲与风物 第一节 恋爱角话题的通信 第二节 月老祠文化 第三节 情人节和相亲 第四节 相亲服务机构 第九章 相亲不忘优生 第一节 了解一点优生信息 第二节 相亲不忘优生访谈录 第三节 优生的思路 第四节 优生的选项 第十章 相亲与理智型婚姻 第一节 为相亲和婚姻调适习性 第二节 念好婚姻这本经 第三节 奔三女子别愁嫁 跋 试读章节 一桩老大难的婚姻,伴随着一个离奇的相亲故事,“难”字竟一点点被化解,最后喜结连理。对于这段相亲经历,我不知道该用“缘”字来解释,或是由偶然性因素促成。用“缘”字来解释,属于东方文明,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用偶然性作注脚,它归属西方文化范畴,就是碰巧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不过,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这朱某的婚姻难题,因为男方勇敢招亲,女方主动相亲,最后结成一对幸福夫妻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河南省商丘市焦作矿务局,有个矿工朱某,憨厚、勤劳、诚实;早先是农民,家境贫困,后来加入矿工队伍,每月收入80元,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中上工资水平,但家境仍不富裕;且个人并不出挑。这就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找对象难!不过,“男大当婚”是一般人都有的基本要求。到了27岁那年,不仅他急,朋友和组织上也为他着急。他的同事兼朋友王好义,看到死挨下去不是办法,就鼓励朱某打开思路,去登征婚启事。这个主意矿上也支持,说是要开什么证明之类,矿上立马照办。 朱某起初有顾虑,用他的话来说:“俺这样的人,能有女人看上吗?”但是,要解决终身大事,在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试一试也无不可。为此,在王好义的多次劝说后,他终于打消了顾虑,拣了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准备了15元广告费,并在矿工会的帮助下,以朴素的语言,草拟了一则要求不高的征婚启事,盖上了公章,寄往北京的《中国妇女》杂志社。 广告用语如下: 朱某,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高小文化,无疾病,身高1.64米,父母已故,兄弟4人,有房8间,月收入80元,有哪位丧夫之妇,或娘家需劳动力的,俺愿到她家去落户。通信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冯营矿北宿舍1号楼002室。 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报章杂志登征婚启事是件新鲜事。不过,杂志社很支持一个基层煤矿工人的要求,很快将启事刊登出来。 与此同时,一个在东北幼儿园工作的上海小姑娘李林(化名),由于家里逼婚,出走在外,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这则启事,感到很新鲜,便想探个究竟。再一想自己孤身一人,在外漂泊,何不去看一看。就这样,小姑娘根据启事的线索,踏上了去河南相亲的路。 但她到了开封后,却有些迟疑起来:我一个大姑娘,主动上门去相亲,这合适吗,会不会被人讪笑?但转而一想,既然来了,总得有个结果才好。她打听到矿上离开封市区不远,且所住旅馆有人去矿上,就写了封短信,内容是:“我叫李林,为应征而来,已经来到开封,希望来见一见。”以下是发信地及房间号码。 话分两头。在朱某这方,接到短信后,真是太高兴了。他在矿上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将李林接到矿上。见面后更是喜出望外,一则,对方是个教师,比工人文化程度高;二则对方年轻且皮肤白皙,在农村绝对找不到这样的美人儿。但是,他也因以上两条,担心女方看不上自己而扭头走人。 事情确如所料。当李林看到的朱某根本没有照片上年轻英俊后,就想打退堂鼓。可李林也有温和、柔情的一面,想想自己千里迢迢来相亲,这样一见面就走,好吗?加上矿上和朱某的真诚挽留——说是“谈得成谈不成都不碍事”,“谈不成也会将她送回开封”。就这样,李林作出暂留几天的决定。 事情就在这几天中出现转机。经过几天的相处,李林发觉这朱某虽然看相老一些,但他的诚恳、热心、人缘、勤劳等方面很是突出,比她想象的要好,足可以抵消他在相貌方面的欠缺;还有他的收入大致是自己的一倍。人品、经济等条件,竟然让李林慢慢处出了感情,再后来谈上了朋友,最后结成了婚姻! P3-5 序言 这部讲述婚姻文化的书稿摆在我的面前。作者是杭州吴越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清祥先生。他让我写个序言。这使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徐先生又要出新书,可喜可贺;忧的是:我有什么资格为资深文化学者作序呢?然而去年拙著《闲庭信步》的出版,得到徐先生的关注,我心存感激,他的要求我不能拒绝,故虽有惶恐之感,我还是提起了笔。 尽管天气寒冷,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天才看完,一页一页翻过,好像有股春风徐徐吹来,感觉清新惬意,有时乃至有“顿悟”之感,我想这是一部好书,值得人们关注和阅读。 从知识角度讲,这是一部相亲文化的教科书,也可作为文化史书来读。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引证有据,案例丰富,富有情趣。以二则相亲故事开篇,一节一节地述说相亲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在讲述相亲方式时,他摆出“唐伯虎点秋香”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后,指出历史上本无其事,只是传说后,接着笔锋一转,作为本人相亲的分析资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以论述“一箭式”相亲的前因后果。我看完这部书稿,感觉增加了不少新知识。 从文化角度讲,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文化著作。单凭《中国式相亲》这个书名,就知道这是一门新学科。好像过去没人研究过,徐先生无疑是首创者。书中所述,不是泛泛地作理论分析,而是举出实例,提出问题,阐明己见,有据有论。且有许多论据为他亲自调查所得。这些论述材料,外似故事,内含逻辑,深入浅出。如辑自《清代名人逸事辑览》的《周栎园奇遇记》,写了贵为太守的周栎园,在走马上任之际,以他仪表堂堂的面貌和帅气,让一个银匠女儿看得眼都直了,并产生强烈的爱恋之情。但是两人地位相差太大。为此,面貌姣好的银匠女子患上相思病,茶不思来饭不吃。如果没有适当的人传言,结果可能会是一条生命的消失。后来竟然因为一位医生的穿针引线,促成了这桩姻缘。作者以此阐述双向相亲的重要性。读来清新、自然、贴切、流畅,令人信服,启人智慧。 婚姻的成败及其结果,牵涉到方方面面。诸如婚姻会产生生育,而生育的良好与否,又和所结成的婚姻及组建的家庭是否幸福有关。为此,相亲不仅要促其成,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之般配。只有婚姻般配,才可能有如意、幸福、美满的婚姻,才能称为成功婚姻。为此,相亲的成功就是婚姻及家庭的成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知道相亲的重要,从而更加重视相亲。 书中还谈到相亲的方式方法、目标要求、注意事项、内容与礼仪、相亲与物质条件及家庭的关系等等,可以说是一部相亲文化的百科全书。 这里我想提一下本书的四个启迪性的观点。 一是强调相亲坚韧性对于成功的重要。 相亲为了什么,应该是为了婚姻。相亲的成功固然与当事人的条件有关,但亦和相亲人的努力,即追求有关。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一个矿工因为外形不出众,文化也不高,十次相亲十次吹。在同事的鼓励下,他并未灰心,并在当时的《中国妇女》登出征婚启事,引来不少应征者,其中有个还是做过幼儿园老师的城市女性。在谈了几次后,女方亲眼看到男方的诚实和人缘,结成婚姻。这一事例说明,相亲固然要讲条件,但也要坚韧,加上其他因素,成功的概率就大一些。 二是将现代相亲定性为促成理智型婚姻的前奏。 婚姻是一对青年男女走到一起后,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结合体,也是构成社会细胞的一个原子。重感情是第一元素但不是全部因素。因为相亲是为了婚姻,婚姻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要求和条件;离开物质条件,只讲精神恋爱,是激情性质的相亲,是书中所说的一箭式相亲的一种,相亲还有更多的方式。而其他相亲方式促成的婚姻,大多和物质条件密切相关。如在城市离不开婚房和经济地位,在乡村离不开文化习俗和结婚费用,因为这些都是社会文化的要求。为此,书中强调相亲重爱情外,亦要考虑性格平和、物质保障及家庭因素。讲究这些,不是不要爱情,而是认识到浪漫激情有时间特征。 三是强调本人相亲的决定性作用和时代性特征。 一般说,相亲只是本人的事,而本人相亲较重直观感觉,情感的触发为主要因素。就理智型婚姻来说,物质条件、亲缘因素作为考量相亲成败的重要条件。不过,婚姻毕竟以个性化的因素居多。如书中举到的偷窥式相亲的例子,是作者在黄龙洞目睹。女方本人在初步看对的情况下,向父母示意索取对方的联系方式,就是本人相亲决定性因素和时代性特征的体现。 四是提出对相亲成功与否应有的态度。 现代相亲大多由婚介牵线。男女双方不太知情,和经熟人介绍的相亲不同,也即包含许多未知数。且相亲者对于对象往往有一定要求,如气质好,面貌英俊、秀丽等。常规是先通过照片进行筛选。但照片和实际可能有距离。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相亲就可能不成功。那么相亲不成怎么办呢?作者提出二点,一为韧,二为宽容,他以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苦苦追求中国纤夫未成功来说明“相亲不成情谊在”是相亲者风度的体现。 “中国式相亲”是一块处女地,历史上有关相亲的资料散处在各种文献中,现代相亲文化的材料,大多浮现在各个相亲会、婚介或深藏在每个相亲人的心中。徐先生在这一领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写出了二十余万言的《中国式相亲》,殊为可贵,为中国相亲文化作出贡献。我在此谨表示祝贺,亦向大家推荐此书。 是为序。 2015年3月8日 后记 完成书稿后,首先要感谢好友张纪昌、史如赓、顾成子二三位先生。我的书稿经过他们的审读并提出宝贵意见。他们都做过编辑,有家室子女,换句话说,社会阅历丰富且文化素养高,不仅给我的书稿提了意见,还对错别字乃至标点作了改正。 书稿完成后请谁作序比较合适呢?这需要几个条件:一是作序者须有正确的婚姻观;二是必须是家庭关系的楷模;三是社会阅历丰富且是正道中人;四是必须是我请得动的人。这样一来,我就有些犯难了。请谁? 那段时间我正在学习陈颖光先生的《闲庭信步》。书中的一个细节——他在一次家庭会餐时和回家“作客”的儿子谈了入党问题——突然点亮了我的思维。陈先生这样的楷模不是最合适吗。何况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友谊。经顾成子先生代为转求,陈先生慨然答应,这让我喜出望外。就这样这篇金光闪闪的序列在书的前面,使《中国式相亲》增色不少。因此,我不仅十分尊敬陈先生道德文章,更心存感激之心。 感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张纯总编辑对书稿的赏识和对出版的支持,感谢相关编辑的精心编辑及装帧设计的辛勤劳动。最后,祝每一位渎者幸福、安康,祝每一位相亲人或相亲相关人顺利、成功、快乐。 杭州徐清祥于东园书屋 公元2015年3月5日 作者邮箱:xqx355555@163.com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