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格努斯·林奎斯特为全球知名未来学家、TED演讲人,在运用创新思维看懂未来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小宣言(那些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力量)(精)》中关于艺术、电影、音乐、动画、发明创造领域的创意小故事可读性非常强,适合休闲阅读。书中图文并茂,立体呈现小想法对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 书名 | 小宣言(那些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力量)(精) |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作者 | (瑞典)马格努斯·林奎斯特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马格努斯·林奎斯特为全球知名未来学家、TED演讲人,在运用创新思维看懂未来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小宣言(那些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力量)(精)》中关于艺术、电影、音乐、动画、发明创造领域的创意小故事可读性非常强,适合休闲阅读。书中图文并茂,立体呈现小想法对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内容推荐 全球打榜歌曲《我吻了一个女孩》的创作来自凯蒂?佩里的一个梦 昆汀·塔伦蒂诺在拍摄《无耻混蛋》之前本想将它拍成电影 忍者神龟的动漫形象的创作源于两个年轻人逆反的想法 拳击赛事报幕员迈克尔·巴佛因为一句话赚了5亿美元 汉堡王品牌的诞生来自一次公路之旅 …… 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举动随时随地都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马格努斯·林奎斯特著的这本《小宣言(那些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力量)(精)》是一本帮助读者如何形成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指导手册。书中,全球知名未来学家马格努斯?林奎斯特认为,我们不该是他人未来理念的奴隶,而是要不断发掘来自生活周遭的创新源泉。那些改变世界趋势的大宣言、大创见固然值得我们称颂,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都无疑证明了在即将来临的宏伟计划前,人类有多么的渺小。小宣言则是逆向行为,是需要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由下至上的自由呐喊。在我们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时,那些好奇、怀疑、顿悟的瞬间能激发出无数的创意灵感,而这些灵感又将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 如果说宣言是禁锢人类思想的牢笼,那么小宣言则将无限创意释放出来,并时刻提醒我们:追求大创见的同时,不要丢失小想法。 目录 卷首语 “魔山” 前言 未来从何而来 第一章 饱受信息轰炸的社会 第二章 欢迎来到“脱社”时代 第三章 创造的时刻 第四章 想法的不同 第五章 灵感地带 第六章 来自成功彼岸的礼物 第七章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八章 众人的创意 第九章 无知的幸福 第十章 未知的世界 后记 译后记 注释 试读章节 第一章饱受信息轰炸的社会 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斥着危机与不确定性,也满是影响深远的伟大想法。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各种文明和宗教不断碰撞,西方文明逐渐衰落,而另一些文明不断崛起。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毁灭的时代,机器人会窃取我们的工作,中产阶级自然而然地走向没落。我们生活的时代,到处充斥着关于全球变暖的激烈争议。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平等、不公平随处可见,这会给22世纪,甚至下个千禧年留下重大隐患。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大迁徙的时代,是大转换的时代。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充满巨变和奇迹的时代。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史无前例的时代。正因如此,谁会在乎它到底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时代? 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很多人喜欢这样说:“我们生活的时代……” 各种嘈杂的声音掩盖了客观事实,这些声音愈演愈烈、相互排斥。博客(网络日志)、推文、专栏、脱口秀、政治演说、YouTube(视频网站)等,在向我们咆哮着:这个独特的想法对人类极其重要,值得所有人注意。 为什么这些声音变得如此嘈杂,如此激烈?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006年2月,回到那场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举行的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Design)科技、娱乐、设计]大会,你们就会知道我是何时发现人们越来越关注伟大创见的。 “精彩理念,值得传播” 很长一段时间,TED并不为大众所知,只有几百位加利福尼亚的极客a和企业家才会参与其中,互相启发。起初,大会创始人理查德·索尔·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想要创建轻松自在的无讲台会议,以快速演讲为核心,达到启迪和启蒙的效果。21世纪早期,他把这个理念卖给了英国出生的世界公民—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安德森把这个在蒙特雷只有300个代表参加的会议,发展成一个有数千人参加、网上点击量达数百万次的全球性大会。2005年,我开始参加TED大会,那时TED刚开始壮大,大会仍然只是地方盛事的规模,其中不乏独创的观点和怪才。我爱上了这样的大会,置身于如此充满智慧和灵感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炫目。 很快,TED大会的精神发生了变化。我在加利福尼亚第一次参加TED大会时产生的那种轻松、愉快之感很快随风而逝。那次会议中,各种各样的理念—大的、小的、奇特的乃至愚蠢的理念都以一种幽默、温和的方式在会场传播。而2006年,TED大会出现了重大的、严肃的主题。阿尔·戈尔(Al Grore)打破了18 分钟的演讲时限,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气候的变化。随后,这个主题让他赢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诺贝尔和平奖。随着对各种疾病、贫困和自然毁灭等话题的讨论增多,“猛地吸一口气”的会议主题可能更适合换成“猛地接纳死亡”。如果说2005年的TED大会是自下而上的,是为了让你从各种支离破碎的理念中找到你想要的,那么2006年的TED大会则是自上而下的,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列中。 TED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而在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将愈演愈烈。当TED对全世界开放视频库时,主讲嘉宾成了明星,而其中备受关注的视频播放量更高达数百万次。会议组织者创立了一个奖项,用来奖励世界上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思想者们。只要有可能,他们会随时随地宣传他们的口号:“精彩理念,值得传播”。不仅如此,TED还设立了一个全球议程,无论是通过银行的电视商业广告,还是通过流行歌手发送推文,TED将“拯救世界”的理念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2013年,TED由自下而上的独创观点分享大会变成自上而下的意见领袖大会,我发现这其中有一个特殊原因。P3-7 序言 前言 未来从何而来 我儿子5岁时,突发疾病。当时我们正在车上,他有些困,看似醒着,却呆呆地毫无反应,然后开始磨牙。 我和妻子不知如何是好,差不多那一年我们都在逃避现实。“谷歌医生”说这可能只是单纯的梦游症,不必担心,恰好我岳母也有梦游的习惯,所以这个解释看起来合情合理。为人父母,不就是为孩子牵肠挂肚,又不愿接受不好的结果吗? 之后,他又犯过4次病,我们这才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带他去看医生,结果确诊为癫痫。脑磁共振显示,我儿子的大脑没有损伤或病变,所以无法解释病因,这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多方求医,却没人知道这病是怎么得的,也没人知道这病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 针对儿子的病情,除了专业医生,也不乏外行人士、宗教信徒、“热心”的陌生人等向我们提出他们自己的推测。有自诩“谷蛋白斗士”人声称这都是吃小麦惹的祸;我也从一些缺乏调研的书中看到,这或许是过度使用iPad(苹果平板电脑)的结果。在未知的挫折面前,阴谋论可谓一个好帮手。 我一直认为,医疗机构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巅峰所在,是闪烁的启蒙之光。而未知之谜,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黑洞,把我引向另一个世界,或者引向另一个审视这个世界的角度。 黑暗时代从未完全毁灭,我们身边仍然充满未知事物。 我有一位密友死于一种癌症,这种癌症的癌细胞扩散速度很快,没有专家知道诱因,也不知该如何治疗。在药学研究领域,21 世纪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所有药物中,只有1/3 是按照目标计划而研究生产的,剩下的药物都是偶然问世。而发现这些药物的药剂师们最初并不知道这些药物针对的病症是什么,也不清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跳出医疗范畴,来看看伟大的发明都是如何问世的。我们不难发现,未知、机遇和巧合功不可没。 即便是酒后驾车,也有可能酝酿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创意。 即便是周五午后在实验室随意捣鼓,也可能成就一个跻身诺贝尔奖的伟大发现。 即便是即兴弹奏,看似随意,也可能弹出惊世之作。 即便是毒药,有时也可以救人一命。 失败乃成功之母,两者并非死对头。 在自家厨房进行一个小实验,都有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过去几十年里,与日益普及的未来设想相比,这些发现可谓一种鲜明对比。政客、专家、企业家、思想家总是督促我们提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创见。随处可见人们用“大”字来描述各种事物,从计算机领域到与社会相关的“大数据”“老大哥”“大社会”“五大人格”等。在这个全球化的大世界里,我们似乎只有谈论大创见,解决大危机,应对大挑战才合乎情理,譬如改善气候变化,解决贫困问题。毫无疑问,领导者敦促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也无可厚非。 然而,我所知道的许多新发明、新发现都与团队努力、立场分化及大创见无关,它们只是某个人在某个时刻屡经失败,最终从怀疑、不确定和多次试验中找到的答案。 于是,一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中:在追求大创见的同时,我们是否丢失了小想法? 在启蒙运动之前,世界由未解之谜、炼金术和魔法统治,现在我们是否已不再具有那个时代的独特洞察力? 在宏大叙事盛行的世界里,小想法是否仍有一席之地? 这些问题让我坐立不安。 这些问题,启发我写下这本书。 于斯德哥尔摩 2016年2月 后记 《小宣言》是我第一次受中信出版社之托翻译的图书,激动之情自然无以言表。更让我激动的不是翻译完成后的行行文字,而是作者马格努斯的独特见解。 的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如马格努斯所说,似乎只有谈论大创见,解决大危机,应对大挑战才合乎情理。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跟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时,常常听到“别想那些没用的,又不能成名”,又或“靠点儿谱行不行,整天净瞎想”。似乎除非是伟大壮举,否则我们的小想法就会被贴上“瞎想”“不靠谱’’的标签。殊不知,世上诸多伟大创举,溯其根源,正是一些“不靠谱”的小想法。正所谓大道理人人都懂,所以这本书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说得简单一点儿,这本书没有让读者喝“鸡汤”,而是讲述大量真实的故事,阅读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所有运动中,我最喜欢瑜伽,因为瑜伽能让人静下来,而《小宣言》就如同心灵瑜伽。读着《小宣言》,从字里行间想象马格努斯所讲述的故事画面,思绪似乎也跟着静下来了。所有工作中,我最喜欢翻译,因为可以增长很多见识。而正是在翻译《小宣言》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卢云堡啤酒的前世今生,了解了希曼公仔诞生的过往;我下载了U2乐队的热门单曲《One》想要感受灵感来袭的强大力量,跑到汉堡王吃了汉堡并尝试体会詹姆斯·麦克拉摩开车时小酌一杯后吃到美味汉堡时的“飘飘欲仙”之感。在钦佩艾米·怀恩豪斯惊人写歌能力之余,我更明白她创作背后是多年情感的积蓄。因为《小宣言》,我眼界大开,原来救命药尼替西农的成功研制,是得益于农药除草剂研发的失败;火柴的现世也并非呕心沥血的研究,而是胡乱捣鼓的偶然发现。因为《小宣言》,我豁然开朗,祸福从来相依相随,所以布莱恩·伊诺因车祸卧床静养时,也收获了新的音乐想法,进而掀起一场音乐变革。因为《小宣言》,我不再固执己见,不再以为理科生都是书呆子,毕竟安德烈_海姆的实验是如此趣味横生,嬉笑打闹中也可以发明石墨烯。因为《小宣言》,我不再求福禳灾,不再以为好运必是从天而降,要知道看似理查德·詹姆斯偶然发现的玩具“机灵鬼”,背后实则是他的细心观察与持之以恒。因为《小宣言》,我不再以为错误不可原谅,如果不是健身教练阿尔贝托.佩雷斯上课迟到且忘带专用磁带,又怎会有风靡全球的尊巴?如果不是车载音响故障,爱斯基地乐队的最热单曲或许会夭折在丹尼斯·波普的嘲笑声中吧?人人都说知错就改,可认为性欲有害身体健康的美国医生偏偏知错不改,虽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全民禁欲之梦,却意外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早餐麦片。人人都说脚踏实地,但瑞典郊区扫地的企业家偏偏好高骛远,从创立清洁公司到运营实体物流公司,再到打造网络信息平台,最终成为亿万富翁。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一切未知并非不可知,所有神秘的故事其实并不神秘。如果问我,说了这么多,重点是什么?我会回答:是从这本书开始,我学会随手记录自己各种渺小、平凡的“胡思乱想”。最后,借用马格努斯对《小宣言》的定位做个定义:如果宣言满是包装好的想法和观点,只等你接受消化,那么《小宣言》就是一本帮助你形成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指导手册。 写到此,原有的激动之情渐渐消逝,只剩下忐忑不安,因为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甚至担心自己文字拙劣,无法如实传达作者的真知灼见。故而在此提前恳请各位读者的原谅,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后,感谢中信出版社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2017年10日于丽江 书评(媒体评论) 马格努斯,林奎斯特是全球知名的趋势研究专家、未来学家,对未来事物洞察力超凡;他更是一位想法独到的思想家。在《小宣言》中,他整合诸多发人深省、与众不同的思想,为那些看似渺小实则意义重大的想法慷慨陈词。对有关未来的夸夸其谈及华而不实的设想,本书进行了有力反击,让人耳目一新。此外,林奎斯特号召我们保持谦卑,不断创新,以此应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对心系未来者,此书值得一读。 ——阿尔夫·雷恩,创新思想领袖 这本书不难读,却也不易读。对于无法洞察未来,又想了解未来是如何塑造的企业家而言,此书值得一读。本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书中内容,而是读过此书的所思所想。要从中获得更多,可以几周以后再读一遍。我就是这么做的。建议在航程8小时的航班上阅读此书,2个小时来阅读,剩下的6个小时,就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上漫想。 ——迈克尔·塞特达尔,纽柯钢铁公司前总裁 林奎斯特耗时多年完成此书,煞费苦心。《小宣言》探讨了人类历史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是如何转变成影响深远的创意的。当下,“信噪比”势不可当,要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此书不读不可。 ——丹尼尔·西贝格,谷歌销售主管 林奎斯特的想法绝不渺小,我的书评却很简短:非常棒。在林奎斯特的宏伟想法面前,我的评论很渺小:这本书太棒了!在《小宣言》中,马格努斯,林奎斯特带领我们踏上一段未知之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活琐事也能启发探索创造未来的伟大创见。 ——本·哈莫斯利,全球知名互联网评论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