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热土》是颜真源继《溪水弯弯》后的又一部反映西双版纳农垦人、农垦事、农垦精神的新书。该书弘扬了农垦人忘我劳动、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敢创大业的农垦精神。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散文辑“激情走笔”、通讯辑“真情纪实”和散文诗辑“纵情放歌”。
| 书名 | 情满热土 |
| 分类 | |
| 作者 | 颜真源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情满热土》是颜真源继《溪水弯弯》后的又一部反映西双版纳农垦人、农垦事、农垦精神的新书。该书弘扬了农垦人忘我劳动、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敢创大业的农垦精神。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散文辑“激情走笔”、通讯辑“真情纪实”和散文诗辑“纵情放歌”。 内容推荐 颜真源著的《情满热土》由三部分构成:(一)“激情走笔”收录4篇散文,倾诉了“敢闯‘禁区’的开拓者”在“中秋月圆时”的“千丝万缕西双版纳情”,文中抒发的垦荒豪情、认同深情和家人亲情。(二)“真情纪实”收录了9篇通讯作品。这些通讯所描写的人物,全都是从溢绿流翠的橡胶林中走出来的各方各面的英模才俊,通过作者的神来之笔,这些英模才俊对祖国、对边疆、对农垦事业、对各族乡亲、对亲人朋友的热爱、眷恋之情得于表现。(三)“纵情放歌”收录的是散文诗,作者以广阔的创作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记写真人、描述真事、抒发真情。 目录 激情走笔(散文) 敢闯“禁区”的拓荒者——纪念湖南青壮年支边五十周年 千丝万缕西双版纳情 又是中秋月圆时 赞“人拉犁”精神 真情纪实(通讯) “老豹子”的故事 青春在胶林中闪光——访云南省劳模付跃云 米凉粉传奇 守望妻子健康的丈夫 敢立潮头创伟业——记省劳模、原国营勐捧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周兵生 平民外交“官”——记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原民族外事科干事李登科 幸福伴随我一生——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原保卫科长周开火 一个平凡人的传奇 奋进中的西双版纳州湖南商会 纵情放歌(散文诗) 为群众谋幸福一辈子不变的情怀——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的感悟 独龙江畔擎旗人——学习“模范践行群众路线‘老县长’高德荣”体会 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学习岩嫩先进事迹有感 赞“反腐零容忍” 西双版纳一祁东县两地情,一家亲——看祁东慰问团演出有感(三章) 不忘国耻,振奋未来——纪念“七七事变” 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抨击“3.01”暴恐事件三章 人民利益大于天学习中央“两会”精神的体会(三章) 永远的丰碑——怀念“云岭楷模”召存信老州长 后记 试读章节 本地世居民族尚且如此,何况水土不服的外乡人。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曾有个不怕死不信邪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为了使蜀国边境安宁,为了收服孟获,曾率大军到了西南边疆,虽带了许多高明医生,他的军队在瘴区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最后依靠当地百姓,战胜了各种“瘴气”,令后人肃然起敬。不仅汉族,连南蛮之地的“夷民”也是这样。你看,傣族的干栏式房子,盖得像孔明的帽子,勐腊境内的一座茶山起名“孔明山”。当年闯“瘴疠”之地的诸葛亮成了各族人民心中的大英雄。看似柔弱的文明,竟有如此强大的历史穿透力。 今天,这支大军竟然从祖国腹地,鱼米之乡的三湘大地而来。难道他们不怕死?难道他们是一群文人笔下虚幻小说中,那些“抢夺金子的亡命之徒?”“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难道这就是他们命运的归宿?不!不! 他们是响应站在历史和时代之巅的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来的伟大号召:“开发云南边疆,屯垦戍边”“开发云南热区资源,建设祖国第二个橡胶基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就是温暖和煦的阳光,就是战胜“瘴区”各种可怕“疫情”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周围到处是怀疑甚至仇恨的目光,重重经济封锁,让人透不过气来。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强者,随时都想出拳击倒这个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的不屈东方巨人。为了让中国拥有石油、煤炭、钢铁、橡胶,圆自力更生的强国梦。有勇气的中国人豁出去了,有骨气的潇湘人民豁出去了,他们昂着头,挺着胸,双目发出平和而刚毅的光芒。 他们是一群英雄吗?还不是。他们是一群感情朴实、思想淳厚的农民。他们中间有中共党员,有共青团员,有生产能手,有技术骨干,更多是血气方刚敢于在一张白纸上写出“最新最美文字”,画出“最新最美图画”的青年人。在衡阳地委,祁东县委的正确领导组织下,他们按照连队的编制,设置团、营、连、排、班。每个人都是这个组织中随时可以冲锋陷阵,敢于英勇牺牲,向祖国做出贡献的士兵。 在千里迢迢的支边路上,他们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克服新环境带来的种种不适。在火车货运铁皮车厢的稻草上,他们静静地躺着、坐着,默默地承受着单调与寂寞;在长途奔波的敞篷大卡汽车上,忍受着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和黄尘终日笼罩的苦楚。下车时,人的头发是黄的,皮肤是黄的,衣服是黄的,连鼻涕、唾沫都是黄色的,变成了一尊尊泥塑的“金人”,只有两只咕噜噜转动的眼睛,才显示是个活人。一些柔弱的女人,这时却显示出她们的刚强。有些人一上车就吐,一连几天,天天吐。吐完了胃里刚吃下的东西,就吐酸水、吐胃液,还是硬挺着往前走,不埋怨,不后悔。 这支拖家带口的队伍,就像象棋中过河的卒子,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他们以压倒一切困难的气概,冲向目的地。1960年11月,他们与湖南醴陵青壮年支边队伍会合了。 他们住进了泥挂墙的简易茅草房后,立即组建了民兵队伍。山上有毒虫,夜晚闻虎啸。这些拓荒者整理完自己的简单行李,调整了自己的思绪,就向荒山野岭开战了。哪里管得了什么“瘴气”,顾得了什么“瘴疠之区”。男女工人手提长把砍刀,挥向灌木丛,砍向野竹林。 当时,我在打洛农场六队任文书兼统计员。这里,离边镇打洛只有十多公里。没几天,边境一线的疟疾传进来了,我队及附近生产队的少数工人到边疆不到七天,就被传染疟疾,热一阵冷一阵地打摆子。 山上的青蚵子、牛虻、马鹿虱、马蜂、旱蚂蟥、黑蚂蚁像魔鬼一样,不断地向新来的开拓者进攻。 活跃在中缅边境的敌特,不断威胁中缅边境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企图阻止开拓者前进的脚步。 各种困难也接踵而来,缺油少菜,肉类与各种物资匮乏,人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后,身体得不到必要的补充,出现了水肿病。昔日红润的脸上,像涂了一层防冻的蜡。 火灾也乘隙施暴,无情地烧毁了打洛六队职工赖以生存的茅草房和不能再简单的行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帮助下,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这些开拓者以英勇顽强的精神,走出了困境。 党中央和湖南、云南省委一直关注着这支队伍。1960年底,湖南省委派来了支边慰问团,带来了中央歌舞团,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曲,激励着湖南支边青壮年的火热情怀,决心扎根边疆,为祖国多做贡献。 P3-4 序言 2016年国庆节期间,颜真源兄给我送来了他的又一本集著《情满热土》的打印稿,嘱我审改并作序。真源兄与我的夫人系云南师范大学的同学。早年间,他们这群“函大”同学时常聚会,因为我与他们中的好几位不仅熟识,而且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便被当作“不是同学的同学”多次受邀参加活动,与真源兄也就多有过从。兄长之命,理当遵从,“审改”不敢当,“作序”则难以推托了,遂应承了下来。 在我的印象中,真源兄可谓是笔耕甚勤、成果颇丰的农垦文化人,之前曾有集著《溪水弯弯》问世,他曾签名赠我一册。我捧读再三,很受启迪。2012年至2014年,我主持国家教育部的科研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外来移民的地域认同和国家认同》,其中一类重要的外来移民,即“毛主席的故乡人”——湖南支边青壮年。我将真源兄作为这类移民的代表进行了深度访谈,并请他撰写了移民家庭史,即收入《情满热土》的《千丝万缕西双版纳情》。真源兄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而我也对他的勤于笔耕和出众的文采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真源兄的新著《情满热土》的打印稿摆在了我的案头,再次印证了他的勤奋和文采。翻阅数遍后,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全书贯穿着一个大写的“情”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我的理解,无论是优秀的作家还是精美的诗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绘景描物,都应该做到“情满于山”,“情溢于海”,情倾于人,情注于事。我认为,真源兄的《情满热土》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激情走笔”收录的是真源兄新近所写的4篇散文,倾诉了“敢闯‘禁区’的开拓者”在“中秋月圆时”的“千丝万缕西双版纳情”,文中抒发的垦荒豪情、认同深情和家人亲情,可谓激情四溢,当会深深地打动和影响读者。 “真情纪实”收录了真源兄的9篇通讯作品。我个人的意见,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新闻写作,突出一个“情”字是必须的。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些通讯所描写的人物,全都是从溢绿流翠的橡胶林中走出来的各方各面的英模才俊,其中有被称为“豹子阿姨”的农垦工人陈秀英,有“青春在胶林中闪光”的省劳模付跃云,有深度融入西双版纳的湖南移民后代俊平(见《米凉粉传奇》),有“守望妻子健康的丈夫”彭汝明,有“敢立潮头创伟业”的场长周兵生,有“平民外交‘官’”李登科……可以说,真源兄在记写这些人物时倾注了一腔感佩敬仰的深情。情动于中,自然溢于文辞。应该说,真源兄较好地表现了这些英模才俊对祖国、对边疆、对农垦事业、对各族乡亲、对亲人朋友的热爱、眷恋之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我们应该为有情的作家、有情的作品和有情的人物形象点赞! “纵情放歌”收录的是真源兄创作的散文诗,读者可以从中体察真源兄广阔的创作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涉及的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模范践行群众路线的老县长”高德荣、“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岩嫩、德高望重的老州长召存信……我认为,散文诗应该也必须追求意境的深远、韵味的悠长、构思的精巧。真源兄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比皆是;而且,这些散文诗记写的是真人(忠诚干净担当之人),描述的是真事(为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之事),抒发的是真情(热爱、敬仰、歌颂之情)。毫无疑问,这些记写真人、描述真事、抒发真情的散文诗,是值得读者反复诵读、细心品味的! 《情满热土》出版在即,应真源兄之嘱拉拉杂杂写了如上这些话权以为序。热烈祝贺真源兄新著问世,衷心祝愿真源兄身笔两健! 2016年10月18日于两不斋 后记 写农垦人,记农垦事,是我这个老农垦一直以来的情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湖南醴陵、祁东县青壮年坚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为开发热区资源,建设祖国第二个橡胶基地,来到西双版纳艰苦创业。我也是那时来支边的年轻人之一。 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听到许多老农垦及第二代农垦人忘我劳动、拼命工作,或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或勇挑大梁、敢创大业,或勤奋工作、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 我多么想用手中的笔,将他们的故事一个个生动地再现。让他们艰苦创业的农垦精神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让他们的崇高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印记。也许我做不到,但我愿做出努力。 我六十岁以后,终于有时间闲下来。除外出旅游外,有时间看看书,写点小文章,偶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我开始留意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发现我的朋友圈里,好些农垦人身上有闪光的宝贵东西,有动人的故事,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崇高精神。 于是,我去采访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将那些让我感动得闪动泪花的故事写出来,通过书、刊、杂志等渠道进行发表。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基础。 在这五十多年的光阴里,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处处涌现惊人的奇迹,让人目不暇接,令我常常惊叹! 而这奇迹的创造者,许多人艰苦奋斗,毕生追求事业,为了民族的崛起,为了人民的幸福而鞠躬尽瘁。 我深深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动。我要用一支流淌真情的笔,为他们点赞,为时代高歌。 几十年的工作与生活,使我深深爱上第二故乡——西双版纳。但我是湘江边来的人,对潇湘大地的家人、山水、文化总有挥之不去、割舍不断的浓浓的乡音、乡情与乡愁。它必然在我平日的话语里、文章中流露出来,这是我激情走笔的缘由。 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愈来愈雄浑、激越。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反腐倡廉永无止境。产业转型,低碳环保。精准扶贫,同奔小康。立政为民,永远勤政。航空航天,提升国力。多元外交,富国强兵。共圆中国梦,华夏再腾飞。 在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因为精力、笔力有限,我只能采撷一二。用十分的虔诚,十二分的崇敬,真情放歌。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章中难免有意未达,理未穷,笔墨粗糙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这里,我要感谢老朋友鄢家骏先生、刘云湘先生和王军健教授,他们对这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和具体的指导。真挚地感谢西双版纳州湖南商会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这本书出版的领导与同志。 作者 2017年7月30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