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一个企业、一个职能部门尤是如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管理者管理企业或职能部门的实质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管理。
杰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善于识人、长于用人、精于管人。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曾道:“作为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识人、用人的能力,不断提高管人的技巧。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管理者,既需要有‘才智’,又需要有‘直觉’;既需要有‘理性’,又需要有‘感情’;既要善于在办公室中分析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掌握识人、用人和管人这三大艺术,学会如何辨识人才、运用人才、管理人才的技巧,懂得辩证识人、唯贤用人和科学管人。
本书为梁素娟编著的《图解识人用人管人的艺术(全彩图解典藏版)》。
梁素娟编著的《图解识人用人管人的艺术(全彩图解典藏版)》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经典管理智慧书。书中借鉴和吸收了现代企业和职能部门中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从实际出发,结合大量鲜活案例,与时俱进地从不同方面将识人、用人、管人这三大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力图帮助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最切合实际的人力管理方法,使其在企业或部门管理上少走弯路,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以促使事业的稳步发展。
本书适合于从事备类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阅读,对于各类企业管理人员、经商管理者、备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其他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雄不怕出身低。纵观历史,诸多英雄豪杰,大都来自民间。秦末,作为刘邦重臣的韩信,曾建议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争夺关中之地不难,进而夺取天下也不难”,为刘邦后来夺取天下做出巨大贡献。可是韩信并非出身于什么豪门大户,也无高贵身份,甚至还受过“胯下之辱”。
同时代的刘敬,曾向刘邦建议定都关中,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当时他只是一个赶车的马夫,汉高祖决定召见他时,引见的官员特别为他准备了一套新衣服,而他说:“我本身穿的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去,用不着再换了。”于是穿着破旧衣服去见了刘邦,刘邦欣赏他的才华,就把他收下了。
对待人才要做到不计前嫌。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开明君主,“玄武门之变”后,他对太子李建成集团的“同谋太宗数百人”均予留用,并说这些人当时都各为其主,都是“忠义之士”。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要杀死太宗,后来也被太宗重用。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之所以能宽待、重用曾经与自己作对的人,原因和目的只有一个:爱惜人才,获得人心。
人才是人类之精华,因此,人才是难得的,尤其是在社会人才不足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但是,只有组织者爱人才,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人才,才能聚集起一支人才队伍。中国浙江省有一家由农民创办的公司,该公司下属的塑料厂花了30多万元购进了3台多功能吹塑机。设备进厂后全厂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图纸,更没有人能安装试车。总经理几经打听,获知一家塑料厂有一位姓吕的工程师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亲自去这家工厂拜访聘请,可是一连四五次,都没找到他。后来,总经理又多方打听,弄清了他家的住址,前去登门拜访,但一连几次都被他以身体不好为由而婉言谢绝了。
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夜晚,总经理再次叩响了吕工程师的家门。当看到满身白雪、不辞辛苦的总经理又一次站在家门口时,工程师被深深地感动了,终于表示愿意为这家工厂的发展助一臂之力。总经理以诚求贤,10次登门,一时传为佳话。在吕工程师的帮助下,新设备很快投入生产,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招聘人才需要多方考核。小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外资企业应聘,主持面试的是该公司的总经理查理先生。当他走进面试室时,查理先生站了起来,一脸惊喜地握着小王的手,向在座的其他几位面试主考官说道:“来,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几年前救我儿子的年轻人。”
小王觉得奇怪,正要开口说话,查理先生抢着说:“那次车祸,要不是你抢救及时,我早就没儿子了。”小王更觉得莫名其妙,连连说:“可能是您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的儿子。”查理先生拉小王到沙发上坐下,说:“你不要不好意思嘛,我还记得你脸上的这颗痣,你当时还不肯留下姓名和地址呢。”
小王站起来说道:“查理先生,您肯定搞错了,我确实没有救过您的儿子。”查理先生也站起来对小王说:“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宣布你被录取了。”诚实使小王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假如小王贪图虚荣,自作聪明,顺杆子爬,那就完蛋了。作为管理者,在聘用前,一定要多方考核人才的德与才,这样,方可保证人才的质量。
P3-4
领导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一个企业、一个职能部门尤是如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管理者管理企业或职能部门的实质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管理。
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曾道:“作为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识人、用人的能力,不断提高管人的技巧。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管理者,既需要有‘才智”又需要有‘直觉’;既需要有‘理性’,又需要有‘感情’;既要善于在办公室中分析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掌握识人、用人和管人这三大艺术,学会如何辨识人才、运用人才、管理人才的技巧,懂得辩证识人、唯贤用人和科学管人。
识人是用人的基础,要有技巧。用人必先识人,知人方能善任。人才是根本,宏伟的事业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这就决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学会慧眼识人,为企业或职能部门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过:“管理者必须学会慧眼识人,人才不仅要有才干,更要品德好。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当然,选拔人才应当不拘一格,如果是金子.就该让他发光;如果是人才,就该使他才尽其用。创造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就只招募最优秀的人才,即使每年接到全球12万份之多的求职申请,他仍认为还有许多令人满意的人才没有注意到微软,因而会使微软漏掉一些最优秀的人才。辨识人才,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一项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做的首要工作。
用人是识人的目的,要讲方法。用人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其关键在于抓住人性的优点,摸透人性的弱点,长短并用,方圆互补,从而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在企业经营或组织管理中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需要人来执行。这就决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要会善用人才,为岗位找到最合适的人才。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用人时应用全面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根据其各自的性情特质、潜在能力,让人才各就其位、各得其所。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人事决策必须经过仔细的考虑、认真的讨论,并集中组织中各种人的经验才做出。”人事决策之所以需要如此慎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事决策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和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在用人的时候不仅要选择到合适的人才进企业或部门效力,更要把优秀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要量才而用。所以,在选好、选对人才之后,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让人才能够发挥最大的能量,为本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为本部门创造最强的效应。用好人才,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不会用人,就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
管人是用人的手段,要重谋略。管人重在掌控人心,即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调动员工和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利益,促进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进步和发展。市场的竞争、职能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动态的,管理必须应需而变。这就决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要会管理人才,学会在工作中造就人才。IBM前总裁郭士纳说过:“公司是人办的,管理公司就是管人。”一个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仅要学会识人、善于用人,更要懂得如何管人。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管是企业还是职能部门内部,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员工和下属,所以我们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对待所有的人。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对其下的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合理掌控,适当引导,对待不同类型的员工和下属采取不同的管理谋略,才能使其为企业或组织发挥最大的效应和能量。
管理人才,是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验。是用制度管人,还是用人管人,要根据企业或部门本身的情况善加抉择,必要时应双管齐下。一个团队要想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因为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但规章制度的执行稍不留意就会伤人,因此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时,应贯穿一些理性和情感因素,刚柔并济,恩威并举,让员工和下属心悦诚服。
杰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善于识人、长于用人、精于管人。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经典管理智慧书。书中借鉴和吸收了现代企业和职能部门中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从实际出发,结合大量鲜活案例,与时俱进地从不同方面将识人、用人、管人这三大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力图帮助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最切合实际的人力管理方法,使其在企业或部门管理上少走弯路,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以促使事业的稳步发展。
本书适合于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阅读,对于各类企业管理人员、经商管理者、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其他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