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无障碍精读版)/爱阅读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战国)庄子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杰出、深刻、优美的哲学散文集,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庄子用波诡云谲的奇特想象、汪洋恣肆的文笔,将自己对人生、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全部融入这部著作里,让后人能够在诗意盎然的阅读享受中,感知人生智慧、生存哲理。

立人主编的这本《庄子(无障碍精读版)》注译了这部国学经典。

内容推荐

庄子著的《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悉心呵护,再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目录

阅读准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节选)

骈拇

马蹄

胠箧

天道

刻意

缮性

渔父

列御寇

阅读总结

试读章节

有大智慧的人率性而豁达,有小智慧的人精细而褊狭,大言气势盛大,小言论辩不休。辩士睡时也心神交错烦乱,他们醒时形体也不得安宁,整天钩心斗角。争辩之人,有的显得漫不经心,有的却冥思苦想,有的则小心谨慎。对小的恐惧提心吊胆,对大的恐惧垂头丧气。他们的心计就像箭在弦上,伺机搬弄是非;他们闭口犹如盟誓过,意在以守取胜。他们衰败起来就好像秋冬天的草木一样,一天天地消散殆尽。他们沉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再无法使他们恢复原状。他们把心灵关闭起来,就像用绳索绑住了一样,表明他们衰老颓败,再也没有办法使他们恢复生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忧虑感叹,变化无常,心身不动,浮躁放纵,装模作样——好像是空虚的乐器中产生出来的,又像菌类从地上的蒸气中产生出来一样。这种心态、情态交互更替在眼前,而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萌发出来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了这些情态发生的道理,也就懂得了它们所以发生的根由了!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没法找寻到它的影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虽然看不见它的形体,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众多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以及心肺肝肾等六脏,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上,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亲近呢?你对它们都一样喜欢,还是对其中一个格外青睐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能够相互支配吗?还是让它们交替做君臣呢?难道真的有“真君”存在吗?无论是否寻求到真君,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人一旦禀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认为躯体是常驻不变的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环境相互斗杀,互相摩擦、驰骋追逐其中而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一辈子劳劳碌碌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这样的人虽然说他不死,但是又有什么益处呢?人的形体逐渐枯竭衰老,人的精神和感情也随着这变化而逐渐地消失,这能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是如此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如果把自己的成见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那么谁会没有标准呢?何必一定是能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智者才有呢?愚昧的人也有标准。如果还没有自己的成见就已经先有了是非,就好像是说今天要去越国但是昨天已经到达了一样。这就是把没有当作了有。即使是身为神明的大禹都不能够通晓,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P23-25

序言

阅读准备

·作家生平·

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为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庄子的祖上是楚国的公族,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曾做过漆园吏,因向往自由、鄙弃荣华富贵,最后毅然弃官归隐,过起了清贫的生活。

庄子与老子合称“老庄”,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儒家等流派共同促成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创作背景·

在庄子所生活的战国中晚期,周朝已经名存实亡,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臣子弑君之事接连发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文化思想礼崩乐坏,逐渐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实力强劲的诸侯国。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庄子因此对政治产生了强烈的憎恶感,开始反对这些不正义的兼并战争,同情起百姓的悲惨遭遇来。他提出的“无为适己”的主张就是对当时政治局面的直接反映。他开始思考在苦难的现实中如何度过短促的一生,如何摆脱束缚,找到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路。

·作品速览·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学生所著,唐以后又被称为《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庄子》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该书记载‘《庄子》五十二篇”。然而现在流传的《庄子》一书只有三十三篇,为晋代郭象的注本,书中收录的内篇共七篇、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

关于《庄子》一书的辨伪,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为庄子和学生共同完成,而杂篇情况复杂,有一些文章与庄子毫无关系,为后人伪托其名而作。宋代的苏轼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学者,他在《庄子祠堂记》中指出《让王》《说剑》《盗跖》《渔夫》四篇可能并非出自庄子之手。后世不少学者或从文风,或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各篇的归属,大部分学者认同《说剑》一篇确实不是庄子所作,因其与庄子生活的年代不符,且内容为纵横家言,与庄学无关。

·文学特色·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杰出、深刻、优美的哲学散文集,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庄子用波诡云谲的奇特想象、汪洋恣肆的文笔,将自己对人生、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全部融入这部著作里,让后人能够在诗意盎然的阅读享受中,感知人生智慧、生存哲理。当然,《庄子》的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在阅读与研究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批判继承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于《庄子》的艺术特色,下面从哲学思想和创作手法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

哲学思想

1、继承了老子的学说,秉承“道法自然”这一道家的基本美学思想。庄子认为万物以“道”为本体,“通乎道,合乎德”“天地大美即为道”。人处于自然之中,自然就是美的,人类无须对它进行改造。以“自然为宗”“复归于朴”,其中包含了庄子的无为思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庄子》中的篇目基本上都暗含了庄子对自由之路的探寻,而在《逍遥游》中表达得比较明确。庄子认为想要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要通过“心斋”和“坐忘”,摒弃一切人为的束缚和功利欲望,诸如生死、功名、利禄、得失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正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只有这样,才能“无所待游于无穷”,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

3、创立了“相对论”学说。老子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庄子发展了这一认识论。他认为“道”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绝对存在,其他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庄子的这一相对论认识推动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给人们观察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4、认为万物齐一。在庄子看来,世界上一切对立的事物之间没有差别:生与死、荣与辱、大与小、成与败是“齐一”的。齐生死、等万物,否定了人类的自我中心,认为世上万物平等,无尊卑贵贱之别。

创作手法

1、庄子善用讽刺的腔调、幽默的笔法揭露当权者的残暴虚伪、趋炎附势之人的无耻和世上的丑恶现象。《列御寇》中记叙了小人曹商为王办事有功受到奖赏,转而向庄子炫耀:“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其巴结奉承的可怜相跃然纸上。

2、行文中叙事、议论、比喻、描绘等手法交叉运用,使文章富于变化、曲折生动。这也是庄子笔下刻画的人物、山水、动物惟妙惟肖的原因之一。

3、庄子的散文气势恢宏雄奇、意境怪诞壮阔。《逍遥游》描述鲲鹏展翅高飞时写道:“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如此宏大的场面恐怕只有庄子能够写得出来。《人间世》中描写栎社树大得能遮蔽数千条牛,树身高得超过旁边的山十余丈才分出树权至于怪诞的描写,在《人间世》《德充符》中都有体现,里面塑造的肢体不全、奇丑无比的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4、庄子的语言凝练传神、词汇丰富,很多成语都是从《庄子》里流传下来的,比如“东施效颦”“望洋兴叹”“邯郸学步”“朝三暮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等。

后记

阅读总结

名家心得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

——唐·白居易

《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下上星辰而莫测其所之,诚有未易及者。

——明·宋濂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明·徐渭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读者感悟

我眼中的庄子

北京赵文方

庄子是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人,早在两千四百年前,这个穿着破旧的补丁衣服、不屑进入帝阏的人,敢于向王侯亮出宝剑,这是一种游侠隐士才有的情怀。他会在池塘前喃喃自语,与鱼对话;会在墓道里,与惊悚的骷髅争辩;会在梦里化身为翩翩的蝴蝶,飞临他梦想超脱的自然世界;会在文章中发挥恣肆的想象,如大鹏般翱翔于天际之外……这样的人生实在壮阔。

他又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对世界的看法超出了同时代的很多人,甚至让今人为之汗颜。当他的妻子在他的臂弯中死去,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哭泣,虽然他们感情很好,虽然在几个小时之前,她还在劝告儿子要勤奋读书。庄子放下妻子,坐在中堂敲着盆大声歌唱。朋友过来吊唁,询问他:“你为什么而高歌?”他轻描淡写地说:“我的妻子去世了。”接着,继续歌唱。

庄子望向天空,天上云朵不停变幻,太阳散发着自然的光芒,他知道妻子正在渐渐地融于自然,变成云,化为土,成为阳光,甚至是每天包围着他的空气。因此,他并不悲伤,也不会哭泣,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他看轻生死,他知道,妻子将从此远离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也是所有人的归宿。因此,他要庆贺,而不是哭泣。

这便是庄子心中的哲学,也是他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态度。他豪迈豁达,淡泊名利,悲天悯人,对生命严肃而幽默,对道孜孜以求。他始终忠诚地对待自

阅读拓展

老子与《道德经》

庄子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因此,渎《庄子》,不能不知道老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学识渊博,与孔子同时代,孔子曾问礼于他。老子曾担任周朝史官,后见周王室日益衰落,便辞官隐居,骑青牛,过函谷关。关令尹喜知道他是圣人,怕他一去不返,便请求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便写下五千余言,这就是传诵至今的《道德经》。《道德经》一书,言辞简约,内容博大,哲思玄妙。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对后世影响至深。

书评(媒体评论)

好的阅读就如一缕阳光。当我们打开这套书,就会发现和阳光撞了个满怀,你会发现它表达了我们对过往生活的梳理和怀恋。“爱阅读”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语言,都焕发着纯粹的理想的光辉,将成为你受益一生的人生财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

在轻松的阅读中,使读者扩展知识、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价值、领会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正是这套名著所要给予读者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让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是无可替代的。每一本好书,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灯塔。这些名篇佳作,以自己优美的文字滋养着孩子的童年时光,陪伴着孩子的成长之路,照亮着孩子的未来。

——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长、编审柳萌

王国维说人生三大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来说阅读的三境界也是恰如其分的。阅读的至高境界便是读懂人生。

——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于润琦

若说阅读给我带来了什么,那便是每当伏案写作时,那些涌入脑海的词章顺着手中之笔倾泻而下的时候,我体会到:那些从古至今的大家们对我们这一辈的影响也许早已经深入骨髓了。那么,我也希望这套书能给青少年这样的影响。

——中国散文协会副会长、高级编辑韩小蕙

阅读使人变得阳光,阅读能让生活变得美好,既然阅读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不看“爱阅读”呢?

——现代教育报资深编辑、《法治与校园》杂志执行主编解淑平

“爱阅读”选好书,中外名著,佳作精选。童话、故事、名人传记,适合青少年阅读。“爱阅读”值得天天读。

——教育部国培专家、人大附中特级教师靳忠良

阅读是一把通灵的钥匙,睹之使人顿生光彩,赏之使人开智增慧,咏之使人一生幸福。“爱阅读”无疑就是这样一把引领我们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十佳班主任郑立平

一本好书犹如良师益友。我们选取这些世界文学史上一流的作品,以帮助家长和老师解决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重大课题;在学生轻松阅读的同时,助其提高阅读水平、扩展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通过阅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这便是我们编辑出版本丛书的初衷。

——丛书主编立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