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唐权鉴(李氏王朝家国天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世化编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渊便在隋制的基础上使各项制度得到发展,到了贞观时期,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在中央和地方的机构改革方面,更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改善了国家机器的职能,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皇权。

唐承隋制,中央实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尚书省主管行政,长官称尚书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下统六尚书,凡庶务,都聚在一起商议决定,设左、右仆射一人,是尚书令的副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不是决策机构,但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中书省掌军国政令,辅佐皇帝而执大政;长官称中书令,下设中书侍郎,是中书令的副职。门下省,掌管出纳王命,总典吏职,辅佐皇帝而统大政;长官为侍中,门下侍郎,是侍中的副职。唐朝初年尚书令、侍中、中书令同为宰相。在这其中又以尚书令的地位最高,权力也最大。唐太宗时期,三省长官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时唐太宗起用一些资历较浅、品位较低的官员来参与朝政,不常设,人数也不做限制,名目也没有统一,也没有形成制度。此后,以其他官职任宰相的名称逐渐趋于一致。贞观八年(634年),任尚书仆射的李靖因病辞职,唐太宗下诏令命李靖病情如果稍有好转就两三日到“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隔两三日去中书门下执行宰相职权,参与朝政决策。“平章事”的名字从这里就叫开了。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又诏令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中书令、侍中官居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说与中书令侍中一样参与朝政。“同三品”之名也因此而叫开了。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便成为用其他官职任宰相的固定名称了。唐太宗采取这样的措施委任朝官有三点好处:第一,原有三省长官的人数有限,以各种名目增多了参政决策的人数以后,在议政时可以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第二,任用一些品位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一起决策,这些人地位低,势力弱,便于驾驭和控制,既有利于任,也有利于罢;第三,参与决策的人员增加,使宰相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制约,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权臣专权的现象,有利于加强皇权。

随着唐太宗这一任官措施的实施,尚书、左、右仆射的独尊地位自贞观末年起便开始动摇。为了达到兼听博采的目的,充分发挥各级官员的作用,唐太宗还改革了许多制度。他诏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以便自己随时召见;军国大事和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都要先由宰相讨论议决,然后由皇帝批准执行;在一般政事的处理上,要求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要充分发挥互相检查的作用;凡军国大事,负责起草文告的中书舍人要各抒己见,诏旨写成后,要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交门下省审定,有不合适的地方都要据理力争,不能马虎从事。这些措施避免了权臣专权和皇帝独断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各项政策法令制定的正确和恰当,有利于李氏家族统治地位的稳固。

唐太宗用人既注重才能,也十分重视德行。特别是地方官的选拔,尤其重视德才兼备。他认为这些人是亲民之官,掌握着百姓的安乐。唐太宗下诏规定,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官推荐,刺史则由他自己亲自选任。为做好选任刺史的工作,唐太宗把全国各州刺史的姓名写在卧室内的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的善恶事迹,以备迁和赏罚。同时还规定,地方官每年年终要进京汇报一次工作,由吏部负责考评,依据政绩来论定品级、决定升降。

唐太宗通过对吏制的改革,使朝政清明,国事顺利,这些都有利于政令上传下达的贯彻执行。吏制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李唐江山出现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盛世景象。

P37-38

目录

第一章 乱世英杰 太祖赵匡胤

1.出身将门,善于把握机遇的赵匡胤 (2)

2.上演陈桥兵变,建立赵宋政权 (7)

3.皇权集中:杯酒释兵权 (10)

4.卧榻情节:未完成的统一心愿 (15)

5.重文轻武的赵氏集权统治 (21)

6.兄友弟悌,身死成谜 (25)

第二章  崇尚文治 太宗赵光义

1.烛影斧声中代侄继位 (29)

2.守内虚外的统治策略 (32)

3.吸取教训,以文治国 (36)

4.贬抑祖系,确立宗嗣 (39)

第三章  好大喜功 真宗赵恒

1.勤修内政现太平盛世 (44)

2.澶渊之盟:以屈辱换和平 (47)

3.粉饰太平,抑直任佞 (50)

第四章  偃武修文 仁宗赵祯

1.少小继位,太后秉政 (55)

2.景佑亲政,不值称道 (62)

3.国母之争,生死两皇后 (66)

4.重新上演的“澶渊之盟” (69)

5.半途而废的庆历新政 (71)

6.宫廷惊变,无奈立储 (74)

第五章  锐意改革 英宗赵曙、神宗赵顼

1.养子继嗣,解怨两宫 (78)

2.“濮议”论战:追赠生父名分 (81)

3.病榻立储:英宗大志难酬的短暂一生 (83)

4.受命即位的宋神宗赵顼 (87)

5.踌躇满志:锐意进取的少年天子 (90)

6.熙丰变法:矢志变法图强的宋神宗 (92)

7.雄心未酬,抑郁而终 (95)

第六章  无力回天 哲宗赵煦

1.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和影子皇帝 (99)

2.元佑更化:改革背后的朝廷 (104)

3.蜀、洛、朔党争,不见硝烟的战场 (107)

4.影子皇帝的复仇始末 (110)

5.哲宗孟皇后的悲喜一生 (114)

第七章  任人宰割 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1.浪子当朝:从建中到崇宁的执政过程 (119)

2.雅好艺术,崇信道教 (123)

3.粉饰太平,镇压起义 (126)

4.“光复”燕云:长久的梦想与短暂的辉煌 (129)

5.被迫禅位,异邦偷生 (132)

6.强披龙袍的宋钦宗 (135)

7.柔弱寡谋怎能救国 (138)

8.靖康之耻,亡国遗恨 (140)

第八章  偏安江东 高宗赵构

1.求和使者,患难皇帝 (144)

2.无意抗敌,有心偏安 (147)

3.苗、刘之变:宠信奸佞的后果 (150)

4.宋高宗的“杯酒释兵权” (153)

5.绍兴和议 (156)

6.甘当附庸,无奈退位 (159)

7.深明大义吴皇后 (162)

第九章  壮志难酬 孝宗赵昚

1.皇权重回太祖脉 (166)

2.隆兴北伐与隆兴和议 (169)

3.得与失:孝宗重振皇权的努力 (172)

第十章  庸碌无道 光宗赵惇

1.绍熙初政,不孝子登基 (178)

2.跋扈善妒的李皇后 (181)

3.偏执疯皇帝,儿夺父位得人心 (184)

第十一章  傀儡皇帝 宁宗赵扩

1.理政无方,有德无才 (188)

2.庆元党禁下的傀儡皇帝 (192)

3.嘉定议和:草草收场的开禧北伐 (195)

4.重臣弄权,矫诏立嗣 (197)

第十二章  志大才疏 理宗赵昀

1.废立阴谋:从平民到皇帝的奇旅 (201)

2.端平更化:有名无实的中兴之梦 (204)

3.端平入洛:收复故都梦想的破灭 (207)

4.蒙军南进,宋朝岌岌可危 (211)

5.荒贻晚年,委政佞臣 (214)

第十三章  无能丧国 度宗赵禥

1.十年天子:先天不足的皇帝 (218)

2.蟋蟀宰相:欺君误国的权臣 (221)

第十四章 破国亡家 恭帝赵显、端宗赵昰、末帝赵昺

1.孤儿寡母:赵氏王朝的穷途末路 (226)

2.吐蕃高僧:恭帝的最后岁月 (230)

3.抗元英雄:永照汗青的文天祥 (232)

4.亡命天涯的宋端宗赵昰 (235)

5.崖海大战:赵氏家族的悲壮末路 (238)

6.宋陵大浩劫 (241)

序言

大唐王朝(618—907年)是中华民族封建时期的中兴时代,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唐高祖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的统治,李唐王朝得以建立,历经289年,并且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期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大唐王朝一直向前蓬勃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外交、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唐高祖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中,力克群雄,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夺取了皇位。之后,为了一统天下,李渊率部先后与河北窦建德、领导瓦岗寨起义军的李密,以及刘武周、杜伏威等势力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在唐太宗李世民初期实现了天下统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尽管他的皇位是通过在“玄武门”兵变的刀光剑影中胜出而获得的,但是他登基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从各方面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大臣的选用方面,唐太宗李世民摒除偏见,将秦王府幕僚与唐高祖旧臣及原太子的部属统一起来,为自己所用,使他们在朝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君臣齐心协力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唐高宗李治在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之中,不算是最出色的。他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舅舅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在太子之争中,李治坐收渔利,而他的治国之策,完全沿着其父的道路前行,成为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守成之君”。但他仁弱的个性,给了他的皇后武则天以一展身手的机会,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一位“千古女皇帝”。

武则天通过掌控唐高宗进而一步步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进行控制,最终夺取了李唐政权。为了稳固武氏家族的统治,她不惜打击唐高宗时的旧臣,又采取了包括任用酷吏、鼓励告密等在内的多种手段来维持强权政治。在武则天时期,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员与武则天的男宠们都仗势而兴风作浪。最后,武氏家族大势已去,加之民心所向,又将皇权还予李氏家族。

……

正所谓“历史是鲜血写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君主,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要千方百计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与自己相抗衡的势力作殊死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有时则悄无声迹,暗中较量。但无论怎样,其结果必将是二虎相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你死我活……

《大唐权鉴──李家王朝家国天下》,旨在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王朝那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

内容推荐

大唐王朝是中华民族封建时期的中兴时代,其政治复杂多变,经济繁荣昌盛,文化光耀千古,不但有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还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更代表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瑰丽与华贵,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

由李世化编著的《大唐权鉴(李氏王朝家国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

编辑推荐

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丰碑,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和疑问。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铁血时代,这是一段群雄纷争的传奇历史。

由李世化编著的《大唐权鉴(李氏王朝家国天下)》旨在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王朝那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从不同侧面勾勒出“盛唐气象”的概貌,使读者在愉悦中了解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与瞬间,从而再现大唐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