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问佛》
方式,简单地说,有两层含义。
第一,指的是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指的是可用以规定或认可的形式和方法。
但不论从哪一种层面上讲,方式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人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技术发展水平,包括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管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本书要谈的,是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思路。简单说,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心有灵犀一点通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德国语言学家、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威廉冯洪堡特说过:“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观。”这一论断说明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世界观,反映认识现实的不同思维方式。
威廉冯洪堡特不仅是语言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卓有成就的哲学家以及外交官。他一生研究过多种语言,包括巴斯克语、爪哇语,还有汉语,其“语言左右思想”之论,自然不为妄言。
林语堂先生《吾国与吾民》一书,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认识一个伟大的国家。其论“语言与思想”,与洪堡特颇有近似之处:
“中国文学手段,即中国语言之语格,实为决定中国文学特殊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欧洲语言一加比较,很可以循索出中国思想与文学之特殊性,乃单纯地受所谓单音语言的影响,其程度至深。”(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第七章第二节)
1.“如来拈花,迦叶微笑”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具象思维。这是一种诗意的思维方式,凭借其诗意的混沌性和模糊性,在“物我两忘”中进入“天人合一”的视野和境界。具象思维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崇尚整体印象,标举和谐之美,强调直觉感悟,通过内在的体味,以达到某种悟境。
所以,“如来拈花,迦叶微笑”传为佳话。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五灯会元》卷一)
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于释迦牟尼,并请其说法。释迦牟尼只是手拈菠萝花遍示大众,却安然不语。大众不解其意,惟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法门付与迦叶,以承衣钵。
2.天使的翅膀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抽象思维,它试图从物象的类别中提出该类物象的共相,再抽象概括,将各类物象的共相归在一起。抽象思维强调逻辑,注重自然,崇尚科学,偏重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条分缕析,以达到理性的认识。
所以,“理念世界”被奉为圭臬。
为了说明仙女在飞,中国人会在仙女旁边画上几朵白云;为了说明天使在飞,西方人就在天使背后加上一双翅膀。
其实,其实恰恰是因为翅膀,西方人才得出了“鸟是会飞的动物”的结论。
当然,西方人不仅凭借经验得出了“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食的植物”的结论,而且也根据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提出了科学概念和理论。
要把“牛、草、猴子”三件事物凭第一感觉,迅速分成两个小组,中国人倾向于选择“牛、草”一组,原因是“牛会吃草”;西方人则更加倾向与选择“牛、猴子”一组,原因是“都是动物”。
与东方人更加关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同,西方人更加关注事物的属性。
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从属性上看,天使是神的使者,居住在天上,自然要有翅膀。
天使有翅膀,意义正在于此。
3.老虎与猴子
阎润涛先生有一篇奇文,从老虎与猴子的天性之差异,以及驯化方法之区别,来探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其结论,笔者不敢苟同,但其思考角度及行文笔法,倒是非常有趣。其中说:
其实在西方人看来,老虎也应该怕打。棍棒交加,肯定能把老虎打怕,然后打服。只要服了,因循利导就能驯化成乖猫。大棒加牛肉,久而久之就找到了驯虎的门路。直到把虎驯的肯让美女把头放入虎口。相反,中国人谈虎色变,从未有人敢想过能把那见人就一口咬死的猛虎驯服。第一次看到西方人让老虎把嘴张开把美女的头放入虎口以为那虎肯定是假虎。所以,中国人没有玩虎的。P3-5
基层公务员是政治生态网络中的经和纬,是和百姓最接近的管理者,基层公务员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决定了他的晋升过程。看过这本书你会受益匪浅。
——学习与思考编辑部
从事组织工作的那些年,我打交道的对象主要是工作在基层的科级干部和科员级干部。那些年,我经历和体验着自己的成长,更关注着那些辛苦工作的基层干部,那些处在组织金字塔的最低端、政治生态链条里最弱势的群体、和老百姓距离最近的管理者。
拙著《做人·沩官·治事·养心》2011年出版之后,于2012年修订再版。然而,不论是各类培训班的学员,还是社会上的热心读者,包括我本人,都觉得似乎意犹未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讲诚信、守纪律、懂规矩,基层公务员还要讲求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方向。心力是隐形的翅膀,理性对待工作中的困惑,才能分清层次,明辨泾渭。于是,有了写作《理性的力量——基层公务员自我管理手册》这本小书的萌动。
这本书写得很慢。从2012年五一假期着手,到最终定稿,用了整整一年。
慢,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忙。工作忙不说,主要是各类培训班的课太多,包括一些企业的员工培训。
二是因为难。主要是难在“案例剖析”部分。本书的主体部分在2012年国庆节前已经基本做完,我计划在国庆节长假期间写完三个案例。但是一下手,才发觉不是那么容易,一个假期仅仅是完成了“水泊梁山的二把手”一篇。2013年春节假期,加上清明节假期,才勉强写完了第二篇“阴谋序曲中的老实人”。到咬着牙写好第三篇“大观园里的cEO”,已经是过了2013年的五一假期。前后用了七个多月。
但是,慢有慢的益处。在整整一年的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我本人和一些对这个专题抱有浓厚兴趣的朋友,都愈发感觉到了我们在责任心、信任度、胜任力方面的严峻现实和窘迫境况,也使得我们在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前进方向等方面,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了提高、提升和提纯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有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昔年未知其深意,不意竞为今日心境之写照。
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翻过这座山,便是“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
书稿成后,搁置了一年半之久。我之本意,乃是为有沉淀之期,以求更好。
特别感谢本书策划闫书会先生,我们从《(韩非子》组织管理的“权”与“谋”》一书开始合作,至今不曾间断。闫先生器宇宏阔,办事谨细,对我而言,不惟是惺惺之意,更多具奖掖之诚,实为良师益友之属。
书中引用和选录了一些相关文章,在此一并向作者致谢。
张凤池
2015年元月
前言
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之后,我到一个基层党校任副校长,负责教学工作。那一年,我四十岁。
从那时起,我开始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我后半生的事业定位。在我的心里,基层干部培训,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其实,一个干部,或者放大到每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渴望达成(工作)目标,追求(事业)成功,或者叫做取得(个人)进步,实现(人生)价值。当然,这首先需要一个施展自己能力和才华的平台。而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个平台之上的,一个干部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三根支柱: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前进方向。
任何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权利,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每个人都想正确的认识事物,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选择正确的认识方法。
任谁人都在奋力前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握住正确的前进方向。
2005年6月28日,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发表谈话,其中有言:“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窃以为,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选择正确的认识方法、把握住正确的前进方向,也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要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也要首先补长自己的短板。只有补长了短板,才能达到“问题最小化”。“问题最小化”也就是“效益最大化”。
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把握正确的认识方法,掌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就能让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奋斗的事业“问题最小化”,也就是让我们的人生“效益最大化”。
张凤池
2015年
张风池编写的《理性的力量(基层公务员自我管理手册)》主要引导基层公务员如何找到实现自己才能与梦想的平台,这个平台由三根支柱: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前进方向支撑,这三根支柱是基层公务员与上级交往,为群众办事的基本原则。本书旁征博引,用典准确,非常适合基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干部阅读。
基层公务员是和百姓最接近的政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群众的关注。然而,他们也需要心灵的抚慰,需要高人为他们指点迷津。
张风池编写的《理性的力量(基层公务员自我管理手册)》主要引导基层公务员如何找到实现自己才能与梦想的平台,这个平台由三根支柱: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前进方向支撑,这三根支柱是基层公务员与上级交往,为群众办事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