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去高来(一个广告大叔的环球随想)》作者高东凯游历印度、尼泊尔、不丹、日本、柬埔寨、朝鲜、英国、意大利、梵蒂冈、法国、瑞士、俄罗斯、芬兰、波罗的海三国、冰岛等地。在本书中,作者将旅途之中所思所感加以记录,揉进个人四十年人生的五味杂陈,通过散文式的笔触,记录下那些鲜有旅行者到达的地方,让人从点滴的描述中找到有价值的旅行地,同时可让读者深深感受到深厚的异域文化风情。
| 书名 | 高去高来(一个广告大叔的环球随想)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高东凯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去高来(一个广告大叔的环球随想)》作者高东凯游历印度、尼泊尔、不丹、日本、柬埔寨、朝鲜、英国、意大利、梵蒂冈、法国、瑞士、俄罗斯、芬兰、波罗的海三国、冰岛等地。在本书中,作者将旅途之中所思所感加以记录,揉进个人四十年人生的五味杂陈,通过散文式的笔触,记录下那些鲜有旅行者到达的地方,让人从点滴的描述中找到有价值的旅行地,同时可让读者深深感受到深厚的异域文化风情。 内容推荐 五十多个国家的足迹和四十年的日子,让作者高东凯对生活有了一些特殊、复杂而又清晰的感受:其实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旅途中,倾听自己,倾听世界。所以,《高去高来(一个广告大叔的环球随想)》不是导游手册,不是游记攻略,不是论述旅行意义和历史的常识文本;它是生命与空间、时间的对话,这些对话涉及人文、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甚至科学,它诠释了行走的深层意义。 目录 印度/ 一双凉鞋引起的讨论 寻找印度的西游神 尼泊尔/ 尼泊尔的哈姆雷特 柬埔寨/ 谜 朝鲜/ 盗梦空间 韩国/ 身土不二 日本/ 三国杀 飞刀,又见飞刀 不丹/ 幸福 英国/ 英格兰魅力 君子情怀与绅士气度 咂砸酒背后的那点东西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法国/ 传奇夏奈尔 瑞士/ 瑞士的好与不好 意大利/ 达芬奇的密码 梵蒂冈/ 从梵蒂冈看欧洲的撕裂和困惑 冰岛/ 简说冰岛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的爱恨 俄罗斯/ 二战,我们应该纪念什么 美国/ 黑色梦想 聊聊老美 中产之路 阿根廷/ 阿根廷的灵魂舞步 等待与希望 埃及/ 向死而生 土耳其/ 洗去一世浮沉 以色列/ 与神角力 犹太那点事儿 埃及/ 向死而生 肯尼亚/ 肯尼亚的小与大 拥抱乞力马扎罗 澳大利亚/ 邂逅澳大利亚多元文化 澳大利亚狩猎游 新西兰/ 新大陆的神秘人 中国西藏/ 浅谈中西方建筑 南北极/ 站在极地的思考:假如地球面临末日 试读章节 甘地这个名字,实在是如雷贯耳。翻开百科全书,足足有一页以上的篇幅记述他的生平,找度娘问一下,会有六百多万条相关结果。这吓到我了,但这密密麻麻的文字让我感到,甘地这样的伟人,对我这个普通人来说,太遥远了。 直到看到纪念馆中甘地的一双凉鞋——那是一双极普通的凉鞋——走遍印度全国的他,在上面留着的脚形十分清晰,镂印得相当深。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甘地——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很强的存在感。 我无意细写甘地的生平故事,我也不是什么甘地专家,我所知道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且甘地这样的伟人,如此伟大,以至于我不知从何说起。 还是从他身边的人说起吧。 尼赫鲁与甘地的不同政见 先说说尼赫鲁。这也是位伟人,他的家族对于印度政治的影响很大。 他与甘地有着类似的经历,同是同大党领袖,都获得伦敦律师执照,都曾主政印度,虽然尼赫鲁并非赞同甘地的每一句话。但他仍是甘地的追随者。 尼赫鲁的父亲是个英式富足律师,所以他从小在一个完全英式的庄园环境里长大,从小被一大堆下人伺候着,之后再到伦敦受教育、从业。一个人童年的环境和经历往往对他的价值观影响很大,所以尼赫鲁这样的海归背景对印度社会能有多少了解、对民间疾苦有多少同情,实在不好说。 他最为重要并且至今仍保存完整的遗产,是他的世俗主义以及他对地方自治主义的强烈鄙视,他公开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他虽然认同甘地穿土布衣服的哲学,但尼赫鲁的行为举止从未失去爱德华时代绅士的风范,即使在被英国当局逮捕并投入监狱,他吃的仍是煎蛋、牛肉和土豆。 所以尼赫鲁主张精英主义,扶持的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运用少数受到高等教育的精英参与资本密集、科技密集型等领域的竞争,制药业、生物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印度最值得骄傲的领域。 然而与此同时,印度的劳动大军4.7亿人中,不到7%的人被正式雇佣。印度人口众多,缺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制造业不需要劳动者太高的教育水平,但印度的基础教育覆盖率太低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慢性营养不良儿童(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是印度儿童。11亿印度人口中,大约有7.5亿生活在68万个村庄中,大部分村庄没有合格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和小学。 为什么会如此失衡、如此畸形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甘地。他成功地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仅凭一己之力就使争取自由的斗争深入到目不识丁的民众中。 甘地至今仍然影响现代印度人的梦想——印度精英阶层中的甘地主义者们死守甘地的信条,认为农村应该成为印度社会的主体,死守文化自豪感以及对现代主义根深蒂固的蔑视。(以尼赫鲁为代表的许多人反对这种见解,争论一直持续) 在给尼赫鲁的一封信中,甘地写道:“我确信如果印度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以及世界要通过印度得到真正的自由,那么大家迟早会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将生活在乡村而不是城镇,居住在棚屋而不是宫殿。生活在城镇和宫殿里的人们无法和睦相处,他们的生活将暗无天日,只有暴力和谎言。” 甘地是如此为了印度穷人们奔波和操劳,即使在73岁高龄,仍因反对种族歧视而被捕入狱一年九个月,他为了解放被人歧视的最底层阶级——不可触贱民(贱民过去称之为“不可接触者”,意思是“被压迫的”或“被污染的”),赌上自己的性命,这是广为人知的史实。 甘地,理应是印度不可触贱民们的英雄,是印度穷苦大众的希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安培多伽尔,被奉为先知的人2006年,一幅漫画被编入印度“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政治科学教材中,这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但就是这幅漫画在印度议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波及所有政党。 很好奇这幅漫画究竟画的是什么?尼赫鲁拿着鞭子抽着一只蜗牛,坐在蜗牛上的是安培多伽尔。它暗示安培多伽尔制定宪法的步履太慢了,尼赫鲁催促他快点儿。 据称,任何试图亵渎安培多伽尔形象的行动,都会在印度导致暴民般的反抗。这是在甘地和尼赫鲁身上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甚至时至今日,安培多伽尔的塑像在哪里落成就会在哪里引起一场骚乱。安培多伽尔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 安培多伽尔,是第一个得到认可的贱民领袖,是第一个在国外接受教育的印度贱民,是印度1950年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这部宪法保证了不论种姓身份而均能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并赋予每个成年人投票选举的权利。与甘地不同的是,安培多伽尔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而在绝大多数贱民眼中,甘地和尼赫鲁是领导人;安培多伽尔,是贱民的先知,给印度最边缘的人群带来了一线曙光。先知不同于领导人的是,先知是贱民和佛陀(以安培多伽尔为代表的印度贱民信奉佛教)之间的精神联系,是解放和拯救最穷苦大众的实实在在的希望。 安培多伽尔,堪称是影响印度历史的第三个人物,是印度千千万万穷苦人的精神领袖。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主张农村是社会主体、为解放印度贱民而发动“神之子”运动的甘地才是印度穷苦人的第一精神领袖。 P19-22 序言 从2010年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至今,我已经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始也许只是简单的旅行,走走停停,就像别人说的——从一个自己呆腻歪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如此反复而已。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慢慢发现了行走的好处。 首先,遇见的人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能侃的能吹的还有脚踏实地的。一遇到他们,我就觉得自己有些傻,他们知道苍山洱海,他们知道南迦巴瓦,他们知道天涯海角……相较之下,我只是原地的陀螺,在自己的世界里转个不停…… 其次,内心强大且敞亮了。一直在路上,不会拘泥于你多我少的算计,也不缺乏朋友的忠实;总是在赶路,随时都有新的风景进入视线,胸中也就一直装着阳光。谈起任何一个地方都自信从容,聊起任何一个话题都侃侃而谈,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心中。所以,我明白了一段段的行程,就像一块块的砖,渐渐地在心里砌成了一座大厦,高大而且敞亮。 最近有一个词儿很流行,叫“说走就走”。很多人不曾一个人出门,很多人离开家会有莫名的伤感和无助。我要说的是——每一个行走者都同样曾是不认路的小孩,每一个行走者都曾有内心胆怯的瞬间,每一个行走者都有这样那样可以妥协的原因,比如待哺的孩子,忙碌的工作,永远没完的琐事,身体不好等等……比如我,近视,血压高,听不懂英语。四十岁的大叔腼腆胆怯的时候也越来越多。但只要迈开第一步,旅行给我的只剩下勇往直前的喜悦!我可以,你也可以——送给那些想要走走的人们。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旅行只是身体上的辛苦,而写书是劳心劳神的活儿,况且又不是文字工作者,为什么要去扛这陌生的笔?难不成真的遵循古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自认我还不是那么听话又古板的人。 但我仍认为,行万里路可以给我们梦想,读万卷书可以给我们智慧。所以,不管多么艰难,都要扛起这陌生的笔,记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顺便再从古人那里捞点智慧回来。这是其一。 其二,可能是因为现在我和你们都太忙了,已经没有时间听我滔滔不绝地给你们讲述我所到的每一个地方的所见所闻了。那我就用笔记下来,到你们有时间的时候再从书里与我一道分享吧。 这本书的文体大致上分为两种,一是说说,二是走走。前者是杂文,记录了我东拉西扯的所思所感并加上这四十年的五味杂陈揉在一起的一些闲言碎语;后者是游记,我希望通过我的笔,记下那些鲜有旅行者到达的地方,能够让你从这点滴的描述中找到有价值的旅行地。 这两种文体揉在一起,以国家为单位呈现出来,我甚至不想刻意地排列顺序,希望不要打扰到你阅读的兴致。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不是导游手册,不是游记攻略,也不是论述旅行意义和历史的常识文本。我读到的,更像是用生命和空间在对话,这些对话涉及“人文、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甚至还有科学”,他让我看到了旅行的较高等级,诠释了行走的深层意义。 ——《百家讲坛》讲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 出自《高去高来》序 旅行,本身就是一个耗费体力的活儿,能在行走的同时还留下这么多文字,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镜头是感知的焦点,文字是探索的心路。手捧此书,读图、读城、读国家,皆可。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董事长石晓兵 出自《高去高来》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