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韩国最权威教育频道EBS电视台王牌节目《父母》制作人金泳熏博士的亲身体验!
揭示行之有效的父子互动之道!
爸爸们不要浪费时间在错误的事情上,看看什么东西才是你最应该给予孩子的!
《爸爸的四种礼物让孩子赢得医生》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
| 书名 | 爸爸的四种礼物让孩子赢得医生 |
| 分类 | |
| 作者 | (韩)金泳熏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来自韩国最权威教育频道EBS电视台王牌节目《父母》制作人金泳熏博士的亲身体验! 揭示行之有效的父子互动之道! 爸爸们不要浪费时间在错误的事情上,看看什么东西才是你最应该给予孩子的! 《爸爸的四种礼物让孩子赢得医生》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 内容推荐 《爸爸的四种礼物让孩子赢得医生》来自韩国EBS电视台知名栏目《父母》的制作人金泳熏博士的亲身体验。什么礼物才是爸爸最应该给予孩子的?《爸爸的四种礼物让孩子赢得医生》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游戏、习惯、关系、热情——这是爸爸送给孩子的不可替代的礼物,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的真正价值。 目录 前言 始于1%的灵感奇迹 Ⅲ 第一章 游戏的礼物,疯狂地玩吧 1 把握当下,享受现在(大脑的快乐通路) 2 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游戏(想象力和创新力) Dr Kim' s advice 1 培养孩子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3 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优势潜能) 4 让孩子走得更远(肢体游戏和多巴胺通路) Dr Kim' s advice 2 肢体游戏和社会性 5 孩子三层的大脑希望刺激(本能-情绪-理性) Dr Kim' s advice 3 父爱的荷尔蒙 6 只有玩才能让头脑变得真正聪明(游戏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7 不要把玩耍的时间推到以后 Dr Kim' s advice 4 爸爸和孩子自由玩耍的原则 8 将人生放到游戏的延长线上 Daddy' s Present 1 分月龄的亲子游戏 第二章 习惯的礼物,将趣味性渗透到习惯中 9 集中注意30分钟做一件事情(习惯的大脑) Dr Kim' s advice 5 减肥和饮食日记 Dr Kim' s advice 6 睡眠状态和醒着的状态 10 学习30分钟后要试着补偿孩子 Dr Kim' s advice 7 孩子习惯的养成 11 科学地改正坏习惯(习惯的大脑:基底核) Dr Kim' s advice 8 熟练之后就由基底核支配 12 去除妨碍集中注意的因素 Dr Kim' s advice 9 集中注意的训练 13 暂且把批评收起来 Dr Kim' s advice 10 放松大脑 14 不要养成拖延的习惯 Dr Kim' s advice 11 敞开一半的圆圈实验 Dr Kim' s advice 12 习惯和组块 Daddy' s Present 2 爸爸的类型 第三章 交往的礼物,将关系网扩散到宇宙中 15 培养孩子的社会成就感 Dr Kim' s advice 13 和爸爸洗澡刺激催产素分泌 16 和爸爸越亲密,成绩和社交能力就越强 (以催产素为中介的依恋关系) Dr Kim' s advice 14 大脑的共情能力 17 开阔孩子的知识领域——阅读有趣的书籍 (威尔尼克区) Dr Kim' s advice 15 分年龄的图画书 18 和爸爸一起旅行 Dr Kim' s advice 16 孩子给爸爸的影响 19 从7岁开始对孩子进行经济教育 20 让孩子多用博客和社交网络等交流工具 21 介绍文学、哲学、数学、科学的世界 Dr Kim' s advice 17 和孩子一起学人文学科 Daddy' s Present 3 爸爸效应的成功例子 第四章 热情的礼物, 用不会熄灭的热情之火填满人生 22 在1%灵感的基础上加之动力和逻辑 Dr Kim' s advice 18 激发灵感的活动 23 传授想象力的活用方法 Dr Kim' s advice 19 想象力能够改变大脑地图 Dr Kim' s advice 20 大脑的创造力 24 问问自己你能做得到吗? Dr Kim' s advice 21 可能性更重要 25 珍惜今天 Dr Kim' s advice 22 帮忙干家务活的作用 Dr Kim' s advice 23 斯堪的纳维亚式教育法 26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Dr Kim' s advice 24 热情的大脑 27 用生活的态度感动子女 Dr Kim' s advice 25 丈夫和妻子的位置 Dr Kim' s advice 26 肯定性语言的力量 Daddy' s Present 4 我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结束语:把孩子培养成达?芬奇一样的人 试读章节 孩子放任自己玩耍的时候,父母应该做什么呢?假如到了去补习班的时间了,但孩子却还在和弟弟妹妹嬉戏打闹,玩超人游戏;周末该学习了,但是孩子还在朋友家玩耍都忘了回家,孩子说要玩汽车游戏,却从柜子里拿出枕头和被子,大声吵闹。家里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他们却早已经忘了玩汽车的事情了。 这时妈妈和爸爸的反应是不同的。妈妈能理解这种情况,但却不能容忍。这对于既要料理家务和又要照顾孩子的妈妈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妈妈看到孩子不做作业而去玩耍本身就很生气,再加上自己本来就很忙,孩子却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就更恼火了。如果妈妈是上班族,那么妈妈会更难忍受这样的孩子。本来公司的事情就很繁忙了,如果连家里也一团糟的话,妈妈就会处于即将爆发的边缘。 但是爸爸可以容忍这种情况,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玩的。爸爸在社会生活中阅人无数。通常在职场中工作出色的人一般都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能够做出新奇决定,并按照自己的信念而执行,这种人成功的概率较高。每当看到这些人时,我就会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如他有想象力有创意呢?我很想知道,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并不比他落后,到底他的想象力源自于哪里呢?后来我看到孩子们游戏,他们玩耍的样子我大吃一惊。儿子说自己是超人,能打败拥有超能力的坏人,不知不觉就制成了宇宙飞船在宇宙中遨游。女儿变成公主打败魔女,和英俊的王子结婚了…… 爸爸看到孩子游戏就会领悟到原来孩子天生就拥有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在玩耍的过程中这种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当意识到这些,爸爸就变得宽容了。爸爸意识到了让孩子自由玩耍比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进行英语早教更重要。所以当妈妈们因为孩子去补习班迟到而责备孩子,或是唠叨不让孩子把家里弄乱的时候,爸爸们要站在孩子的一边。 当然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这样的。他们因为公司的工作繁忙,很难见到孩子。只是说爸爸和妈妈相比更能认识到玩的重要性,更能鼓励孩子很好地玩。 研究专注力的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教授说过:“在专注投人的情况下,人们做事情更有成就感,会更易成功。”在我看来,游戏是孩子培养专注力的方法,通过游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极大提升。你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真正有创浩力的人吗7 孩子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有些父母会干涉而妨碍到孩子的游戏。这样绝对不可以,父母只要看着孩子好好玩,并且鼓励他们尽情玩耍就够了,因为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游戏是自发性的。游戏的本质不在于来自外部的课题或活动,而在于孩子自发性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是即使受到他人的限制也仍然想做的行为。所以游戏是自我主导的。 第二,游戏是为了获得趣味。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是建立在愉快、喜悦和满足基础之上的。所以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是要成就有价值的结果。我们通过游戏可以获得哪怕是短暂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我们想更多地体验成长中所需要的肯定性的要素。但是这只是游戏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游戏的目的。孩子们翘首企盼和爸爸玩游戏是因为和爸爸玩游戏有嘏昧件。P9-10 序言 始于1%的灵感奇迹“孩子们没有善恶之分。如果父母教给他们善良,他们就会成长为善良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坏孩子。教给孩子善良的方法不在于批评,而是在于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并让孩子对结果有所期待。” 这是我父亲写的一段话。几个月前我的父亲给了我一个U盘,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是他在离世之前想留给孩子的遗产。那个U盘里面保存着父亲一直以来写的文章。 父亲很喜欢写文章,他用钢笔或毛笔写字、画画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一直以来都用文字仔细地记录着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日常的事情。 如今,已经过了80岁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不过,写作的工具改为电脑了。完成一篇文章之后,他就打印出来分享给家人或知己。甚至他还会把打印好的文章分发给在地铁里给自己让座的学生,希望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这样积累的文章已经有四本书的分量了。 我童年时,父亲慈祥而又善于倾听我们的意见。父亲不仅对家人,对周围的人、亲戚朋友们也充满了关心,兄弟姊妹之间也很和睦。他一般不替别人解决问题,而是尽可能地努力成为别人问题解决的支持者。 看着这样的父亲,我也在思考要给我的孩子留下点什么。我最想展现给孩子们的就是我怀揣着梦想、充满热情面对生活的样子。此外,我还思考该给孩子说点什么。父亲把承载了自己作品的U盘传给我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吧。是的,作为脑科学工作者,我也有很多话想对孩子说。希望我说的能让孩子开心。这本书就是出于这种想法而开始写的,是我想留给孩子的爸爸的礼物:那1%的灵感。 所谓爸爸就是心情好的时候微微一笑,即使在害怕的时候也会放声大笑的人;所谓爸爸就是当儿子女儿的成绩达不到自己期待的时候表面上说没关系,但是内心非常生气的人;所谓爸爸就是每天都会反思“我尽到爸爸的责任了吗?”“我是不是一个好爸爸?”的人;所谓爸爸就是在孩子结婚的时候明明内心泪如雨下,脸上却带着笑容的人;所谓爸爸就是儿子、女儿晚上很晚还没回来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担心,却盯着玄关瞧上数十次的人。所谓爸爸就是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别人的称赞的人。 ——出自于金旺基的《为了真正幸福的人生》我也是当我的孩子得到别人称赞的时候很高兴。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因为爸爸而感到自豪。我是一个爸爸,我的孩子们管我叫爸爸,我在某一个瞬间成了爸爸。但是我最近想法多起来了。我这个爸爸当得称职吗?我像个爸爸吗?当孩子们为事情不顺利而不高兴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很低落。当孩子们因受到称赞而高兴的时候我也会不自觉地高兴起来。 网上有这样一个笑话。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会对爸爸有不同的看法。 4岁时,爸爸无所不能。 7岁时,爸爸懂得真多。 8岁时,爸爸和老师谁更厉害呢?12岁时,爸爸不懂的东西真多。 14岁时,我爸爸?和我有代沟啦。 25岁时,虽然理解爸爸,但老一代已经过时啦。 我是老一代人。近来,我感觉自己的孩子有很多不足,觉得他们对于自己梦想的努力和期待不够。孩子们的生活是安定并可预测的,因此没有什么需要专注和冒险,他们需要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得到,但富足的生活很容易让他们缺乏努力实现梦想的热情,这是富足的负面作用。他们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他们缺乏对于世界的真挚的好奇心和关注,缺乏应对变化和创新的成熟,缺乏对人际关系的关心和亲切也缺乏成就自己梦想的热情。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其中1%的灵感就是出自于好奇心、成熟、关爱和热情。灵感是我们可以勇敢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是和梦想相连的。我想做的、想实现的、所期望的、想成就的都是梦想。梦想让我们有希望,让我们可以去想象。拥有梦想的人向往变化,对新鲜事物充满兴奋和期待。一个人的梦想越大,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如果想更多更炽热地努力就需要有更强的灵感。 近来,爸爸们把孩子当成朋友,对孩子的关注也多了。可是,有的爸爸行为越界,事事干涉孩子的生活。这使得孩子们缺乏管理自己生活的自律性和主导性。有的父母们为了保护孩子,使孩子们失去了在勇气和竞争中体验失误和危险的机会。孩子们是不断地追求行动和变化的。孩子们的眼睛是永远关注着新鲜和新奇的事物的。孩子们自己就是梦想的主导者、也是新时代辉煌成就的主导者。因此爸爸们更应该关注孩子们拥有的这1%的灵感。 爸爸不能预知孩子的未来。但是爸爸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们现在所做的每件事情和未来是有联系的。孩子们沉浸于游戏、熟练自己的才能、和朋友们相处、付出热情去追求梦想,现在的这些瞬间都和未来相连并影响着孩子的人生。爸爸经历过这些事情,所以很明白这一事实。近来,爸爸变得更心急起来。爸爸想不出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鼓起勇气、拥有自信能够全身心地专注生活。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DanielPink)说未来的时代会成为高概念(hi-concept)和高感性(hi-touch)时代。过去的狩猎时代、农耕时代、产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都是左脑型社会。是一个讲诚信、讲质量、体系化地收集信息就会成功的时代。但是从现在开始,即使掌握大量信息也是不够的。以什么样的概念生产信息,怎样看待信息成为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问题。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爸爸就要培养他们理解信息的眼光,需要培养他们的洞察力。 以后的时代是拥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达?芬奇类型的人成功的时代。你还在想把20年后的事情交给专家吗?你还在劝孩子考取各种资格证,享受安定的生活吗?你还在引导孩子做缺乏创新的、非创造性的、非冒险性的工作吗?如果这些正是你在做的,那么你是一个浪费宝贵时间的爸爸。史蒂夫?乔布斯说非创造性的职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失。想成为有智慧的爸爸吗?那么你需要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1%的灵感。 乔布斯的父亲曾教导他:“即使是看不见的背面也要制作得很漂亮才行。”他的父亲将从事修理、销售二手车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了他,为了把乔布斯送到他向往的名牌大学而变换工作数次搬家。乔布斯的挑战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看不见的细节的执着都传承于他的父亲。年幼时印刻在乔布斯灵魂中的灵感,日后成为了智能手机革命的导火线。 我也想培养孩子那1%的灵感。像乔布斯的爸爸一样送给孩子造就奇迹的四样礼物:游戏、习惯、交往、热情。真心希望我的书能成为让孩子高兴的礼物。 我的妻子也分享了她养育孩子的经验,并从妈妈的角度和我一起讨论了全部的书稿。向我的妻子宋美京表示感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