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2006年10月17日下午,22路公交车上,我收到了世界五百强A银行的0ffer。至今我仍记得当时的激动与浑身的力量,还有想要在上海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冲动。
记得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我穿了一套雪青色的、带有毛领子的、自认为很时髦的衣服(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五行多“土”)。
除了简历外,我什么都没拿(我们大四没课,直接出来实习,毕业证书要次年才发)。
当时我的老板直接问:“你什么都没有,我为什么要录用你?”
“不是有三个月试用期吗?没过,一分钱不要,我走人;如果过了,请补发我前三个月工资。”
“行,什么时候来上班?”
“随时。”
就这样,我终于可以自由出入位于陆家嘴金融圈、全上海最牛的甲A级写字楼。是的,当时我是一个20岁的、有小小虚荣心的女孩,一个体面的工作地点是我得以炫耀的资本。估计那栋写字楼里大部分人跟我一样,没人会在意里面究竟有多少辛酸,单冲着这么牛的工作地点,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辞职时稍微犹豫一下的……
我至今记得:
人生中第一个通过电话约来的陌生客户在离开时,说我和这个环境格格不入;
我那个全身穿着阿玛尼的同事,在电梯口两眼死死盯着我那双娃娃头靴子时鄙视的表情;
我那个公认为业绩很好的美女搭档,直截了当地说我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干金融投资这一行……
好吧,也许是初到这个城市,也许是还未涉世,不懂所谓规则,不懂职场险恶,只相信天道酬勤,只想不计成本地拼一把……入职半年后,我做到了团队的top,成了全团队实实在在的业绩保障。
我依然记得面试时老板问:“多久能出业绩?”
“一般员工多久能出业绩?”
“不一定,但是前三个月很少有人能出业绩。”
“我希望我是个例外。”
是的,我的第一笔业绩就是在加入A银行第20天时做出的……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当初的老板,虽然当初我长得“傻白”且“不甜”,但是我还算能吃苦耐劳,又加上业绩方面确实没让老板操什么心,所以闲下来的时候,他也很愿意教我:
“不要以为你让银行进账了,你完成业绩就算优秀了,真正的top是让客户只认你,是你具有个人的人格魅力!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将来无论跳槽到哪里,你手上的客户资源都是你跟新东家最有力的谈判筹码。”
他的话我深信不疑地贯彻着,也着实为我累积了不少优质客户资源。
如果把职业生涯用一场体育赛事来比喻的话:我们会经历预赛、初赛、复赛和总决赛。
当初我赢得的仅仅是预赛的胜利。多年后,自己做了老板,以老板的视角去观察丽江古城中那么多充满活力、意气风发的年轻管家们,我才发现很多人身上有着与我当初一模一样的自以为是。
其实,那时候的小小业绩仅仅是让我有资格在这个社会,在人才济济的大上海稍微站稳了脚跟。那会儿因为客户的喜爱与支持,而我又可能是全陆家嘴金融圈最年轻的员工,所以我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学习了。
如很多初入社会的小伙伴们一样,那时的我没有任何的经济负担,也还远远没有到考虑结婚生子的地步,所以对于升职,对于荣誉我看得远远大过于金钱。
即便当时的收入已经可以满足我在上海过小资生活,可是我的内心并没有满足,我渴望更高的职位。
在外企(我当时工作的A银行是一家外企)工作的人都知道,晋升其实是耐心与能力的双重考验,可我那时候却抱着“大跃进”的心态。
正巧在我哀叹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时候,有猎头打电话来说要挖我去C银行,所以我就不知天高地厚地跟人家谈条件,说要支行行长的职位。(P1-3)
我有三个身份:妻子、老板、母亲。
这三个身份全都是我从在丽江生活的这五年里得到的。
五年前,我第一次来丽江就深深爱上了这里,这里的人们过着一种云淡风轻、毫无压力的慢生活;五年后,我成了传说中的客栈老板娘,却每天在重压下累成了狗,很怀念以往上班的日子……
五年前,我以为开宾利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主儿,一定干着比我们高端的工作;五年后,在丽江,我看着老严开着好几百万元的车,却每天守着小小的包子铺,卖着五元一份的包子,任由游客挑剔,却怡然自得……
五年前,我以为一个人的职业是唯一的,歌手就是歌手,理发师就是理发师;五年后,在丽江,看着阿龙在白天安静的理发师与夜幕个性十足的火塘歌手之间自由切换,傲娇地享受着每一个音符与生活的节奏,我才发现我们以往的生活早已被世俗所设限……
五年前,哪怕在明星经常出入的大上海,一见到明星,我都会激动不已;五年后,在归隐客栈,我却能够云淡风轻地与各界大腕喝茶聊天——以客栈主人的身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五年,足以改写人生,改变世界。
本书的内容大致包含了这几个方面:
我为什么逃离“北上广”来到丽江?
丽江凭什么吸引我以及一波波的个性十足的人留在这里?
丽江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丽江有哪些为世人所不知道的,但让人津津乐道的人和事……
这不是给某个特定人群看的书,书里的人物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经历。
找找看,有没有你自己的影子?
1
阿远勉强算作我在丽江的艳遇吧,然后我们闪婚了,而且是裸婚。
我是北方人,他是南方人;
我勉强算个文化人,他跟《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文化水平差不多;
我在温暖的家庭中长大,他从小孤独漂泊;
我爱吃西餐,爱去咖啡馆,他从来不去这些地方,甚至排斥;
我俩唯一的共性就是都属毛驴的——脾气倔……
大多数人的婚姻都会经历从最初的甜蜜、磨合到争吵的过程,其中会有一万次的想离婚的念头和五百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念头……
更何况我们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个体结合的婚姻!
但是我们结婚五年了,目前还未离婚且育有一子,貌似感情比以前好了很多。
最近那个木头居然开始在朋友圈给我点赞,主动约我看电影,陪我去咖啡馆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有一次。阿远出差,我们在微信上聊天,不知道聊起什么,他居然夸我,这也是结婚五年来破天荒头一次。
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对于夫妻相处之道这个专业,我都可以专升本了……
好吧,无论你们是未婚还是已婚,男的还是女的,都请看过来吧。看看我的婚姻经历中有没有可以让你们引以为戒的或者参考的?呵呵。
2
前阵子,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大致内容如下:
“一做客栈的朋友说他最近压力很大,问我睡得怎么样?
我说睡得像婴儿一样。
他说我不愧是高手,现在行情差成这样,还能睡得着!
我沉默半晌:半夜经常醒来哭一会儿再睡!”
在归隐客栈,每天都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住宿,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
“好羡慕你们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哦,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喝茶、烤太阳(在丽江,人们把晒太阳叫作烤太阳),也太惬意了,将来等我们退休了,也来这边,花一点点钱盘个客栈养老……”
“丽江的艳遇多不多啊?”
“最近新闻老是报道云南宰客,或者黑旅行社的事情,搞得人怕怕的……”
说实话,被问多了,问烦了,我有时候也会跟一些很熟悉的游客朋友打趣:
“你当我们是小龙女呢,每天整一小杯蜂蜜水就能过日子?”
“还打算花一点点钱盘个客栈?还等你们老了?您还是算了吧,钱先甭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毅力、精力、忍耐力和足够高的情商,估计盖客栈的时候,等不到封顶,您就挂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它来形容真正的丽江生活,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
那些正在考虑辞职,想经营一家店,期盼将来过闲云野鹤生活的朋友,咱们有共同的话题,一起聊聊?
我在丽江等你。
3
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跟我抱怨她的老板不好,诉说各种委屈。
如果我还是当初那个小职员的话,必定与她一起“讨伐”她的老板。
然而,在丽江的这几年,客栈是我奋斗的小小事业,我也算是勉强晋升到老板这个级别了,再也不用在乎业绩的好坏,再没有了办公室的勾心斗角。 可是,每每以老板的角度去看那些在丽江古城工作的人们,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我就深深为他们感到惋惜,同时也万分后悔自己年少时的自以为是。
我没有任何资格去教育职场中的人,本书也不是职场教科书。但是,我把自己经营客栈的真实经历、感悟记录了下来,在书中,我会告诉大家老板是如何看待员工的,希望可以给职场的朋友们一些建议。
4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龙门客栈》,剧里的客栈老板娘金镶玉每天面对江湖上的各路人马,处变不惊,云淡风轻。我可没达到她那个境界,所以往往被很多奇葩客人弄得很受伤,很受伤。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教育我们,长大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一个顶好顶好的人。
人在旅途中,往往会感到放松,从而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许,你觉得反正谁都不认识,偶尔放肆一回也无所谓。
可如果我告诉你,其实你的任性和放肆会让你损失很多的银子呢?会让你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了呢?
跟钱有关的事儿,你还是悠着点儿吧。不信,你看本书里的真实例子嘛。
有段时间,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一度很流行: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我。这倒是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都很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所以总免不了下意识地各种伪装、各种捯饬自己。
我每天就在客栈看着南来北往的人,他们有各种身份、各种姿态。有给人感觉很好的,有给人感觉很差的,即便他们没跟我说一句话……
我写完这本书后,一度想把书名定为《归隐客栈》来着,就是想告诉人们,在一个客栈老板娘眼里,世人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哈哈。
找找看,书里有没有你自己的影子?
5
我先前在朋友圈发了《致十年》这篇文章,大致写了自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这十年的心路历程,和一些曾经做得好的与不好的决定、人生规划,等等。结果下面的评论非常多,甚至有不少朋友主动和我小窗聊天。
朋友发信息过来:“挺羡慕你的状态的,我在上海工作,其实很累,压力很大。昨晚还发了朋友圈说想换房子,然后觉得自己做作了,又秒删了……’’
一直没互动过的大学同学也在下面留言:“虽然我们很少聊天,但是我一直都在默默关注你哦!挺羡慕你的。”后来我们那晚聊了很多,工作、婚姻、家庭……
我知道那篇《致十年》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所以突然觉得自己该把这部分经历记录下来。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我把自己的生活和身边朋友们的经历摊开了,写成书给你们当镜子,好也罢,坏也罢.权当以文会友吧。
五年前,我以为开宾利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一定干着比我们高端的职业;五年后,在丽江,看着老严开着几百万的豪车,却每天守着小小的包子铺,卖着五元一份的包子,任由游客挑剔,却怡然自得……
五年前,我以为歌手就是歌手,理发师就是理发师;五年后,在丽江,看着阿龙在白天安静的理发师与夜幕个性十足的火塘歌手之间自由切换身份,傲娇地享受着每一个音符与生活的节奏,我才发现我们以往的生活早已被世俗所设限……
陆丽丽著的《归隐丽江(致不甘平庸的我们)》以作者近五年的生活为主线,讲述千姿百态的“丽江人”。他们或是回归自由的都市人,或是特立独行的客栈主,或是历经千帆的清洁工……书中的一切其实只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谨以此书献给在这个特殊时代漩涡里的如我一般的小人物:在迷茫焦虑中,渴望诗和远方,却不得不“格式化”地生活着的人们。陆丽丽著的《归隐丽江(致不甘平庸的我们)》以作者近五年的生活为主线,讲述千姿百态的“丽江人”。他们或是回归自由的都市人,或是特立独行的客栈主,或是历经干帆的清洁工……,书中的一切其实只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找寻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