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军长征凉山记忆(1935.5)/红军长征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红军长征系列丛书》分为人物篇、故事篇、记忆篇三大系列,人物篇有《长征中的川籍革命家》《永恒的记忆——长征中的川籍少数民族红军》2本,故事篇有《血染的神话——飞夺泸定桥勇士的传奇人生故事》《长征中的动人爱情故事》2本,记忆篇有《红军长征康区记忆》《红军长征凉山记忆》《一起走长征路》3本。本项目充分体现了我省红色文化精神,它的出版将有助于推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书是记忆篇之《红军长征凉山记忆(1935.5)》,由陈甫林编著。

内容推荐

陈甫林编著的《红军长征凉山记忆(1935.5)/红军长征系列丛书》是一本弥足珍贵的档案,记录一段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红军长征过凉山时,大批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红军,凉山是红军经过线路和时间最长的地市州之一。

中央红军自1935年5月初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途经凉山9县1市,从南到北贯穿凉山全境,总行程达800多公里,为红军25000千里长征总行程的6.8%,是红军长征在总行程中全国市州最长征程的地区之一,同时时间跨度较长。从进入凉山到5月28日到安顺场渡大渡河(当时安顺场为凉山州越西县管辖),历时29天,如果算上泸沽分兵奔袭大树堡的部队,共计31天,在全国全省都是罕见的。

目录

记者纪实

第一章 红色传承

 凉山本土民族歌剧《彝红》6月将亮相

 国家大剧院

 《彝红》“红”京城

 《彝红》全国巡演逾两万人观看

 《彝红》:红遍中国,红运凉山

 《彝红》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

 《彝红》走进国家大剧院

 民族歌剧《彝红》:浸润在音乐里的革命史诗

 《彝红》:一部有品格的民族歌剧

 凉山:谱写文化产业发展“五彩云霞”

第二章 凉山巨变

 红色西昌跨越巨变

 腾飞会理:红军长征人川第一县

 弘扬长征精神汇聚奋进能量冕宁新常态下新作为

 红色会东发展涌动

 传承红军精神,苦干成就三个宁南

 越西:彝族红军之乡绘就新蓝图

 红色基因德昌前行

 普格:红军树下再出征

 甘洛:红色作证西部铅都焕新颜

 金沙江边渡天险红军打响入川首战

 一碗酸甜的“红军汤”在会东县喝了80年

 听百姓讲红军故事看凉山发展之变

 凉山:打出特色牌农业发展快

 凉山: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德昌安宁河谷风点亮万家灯火

 红色凉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红军走过的傈乡:傈僳族农民工接受刺绣和葫芦笙制作培训

 当年给红军治病的桑叶如今成宁南县致富的产业

 凉山:新村建设铺就致富路

 普格:68岁退休老干部自筹资金保存革命遗址

 宁南县:现代宁南人的“蚕”“桑”经济

 会理会议遗址成爱国教育基地

 昔日红军紧急改道处如今建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

 礼州会议放异彩

 “彝海结盟”地崛起彝家新寨

 大凉山新农村的“美丽嬗变”

 冕宁: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红色越西三文鱼走俏全国

 带上海棠腊肉 甘洛人在北京开饭店

第三章 活动掠影

 凉山州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80周年歌咏活动

 《国宝档案》“红军过凉山”系列选题(6期)

 凉山纪念红军长征暨“彝海结盟”8啁年

 重走长征路凉山迈步新“长征”

 红色文化搅热凉山红色旅游

 红军播下民族团结种子

 索玛花儿年年开红军精神f℃代传

 书法、美术、摄影开展

 凉山举办:纪念红军长征

 过凉山暨“彝海结盟”80周年征文活动

 西昌市礼州:82岁老人默默守护,

 “毛主席住过的房子”

 重走红军长征路凉山再出发

永恒丰碑

 巧渡金沙江

 会理会议

 中央红军取道德昌北上

 红军长征过普格

 “彝海结盟”——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

 礼州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线路

 长征路上第一个红色政权

 越西——参加红军最多的地方

 红军过甘洛:传播革命的星火

 红军过凉山大事记(1935年4月30日~5月31日)

 长征到延安的彝族红军战士

 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

 凉山州参加红军的人数统计

 “彝海结盟”人物

 红军在凉山留下的文物

 珍贵的红军标语

理论纵横

 彝海结盟是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

 凉山州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应具备的意识

 红军长征过凉山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感悟“彝海结盟”胜利共筑大凉山下“新长征”

 四渡赤水与北渡长江

 “彝海结盟”与党的民族政策的实践

 弘扬长征精神在“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谱写“中国梦”冕宁新篇章

 长征文化是四川省红色旅游的核心支撑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新常态下凉山再出发

 充分发挥凉山红色文化对扶贫攻坚的引领作用

 西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军事胜利转折点

 “彝海结盟”的成功实践对做好新时期凉山民族工作的几点启示

 挖掘历史文化打造越西“彝族红军之乡”

 弘扬长征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共铸中华复兴

 以史为鉴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弘扬长征精神践行“四个全面”

 浅谈红军长征对越西的社会影响

 “彝海结盟”对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

 用长征精神指引人生航向

 弘扬彝海结盟精神全面推进建设金阳新常态

 弘扬长征精神彰显发展正能量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推进凉山跨越发展

 弘扬优秀革命传统躬身践行群众路线

 让长征精神在社区永远传承

 “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的丰碑

 忆峥嵘岁月展美好未来

 弘扬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彝族群众最喜爱红军长征题材影片

 在纪念红军长征暨“彝海结盟”80周年宣誓仪式上的讲话

 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上的讲话

 中共凉山州委办公室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

 80周年宣传文化系列活动策划方案》的通知

 红军长征过凉山80周年宣传报道方案

 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关于开展红军长征过凉山8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大奖赛暨大型展出活动的通知

试读章节

《彝红》:红遍中国,红运凉山

万里“长征”演绎“红色经典”

以中国工农红军过凉山的不朽诗篇“彝海结盟”为背景的中国民族歌剧《彝红》,自2015年6月3日至5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序幕以来,历时两个月,行程6800多公里,在全国九个省16个城市巡回演出23场,直接观看的观众超过三万人。仅到国家大剧院观看《彝红》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世界级、国家级文艺界的专家就达117人,红军将帅后代65人。

《彝红》自2014年1月开始创排,并于当年7月开始公演。公演以来,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11月,《彝红》在武汉参加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摘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并获得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奖,第三届四川省文华奖、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最佳剧目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近日又获四川文华奖特别奖。

歌剧《彝红》以强大的创作阵容,将“彝海结盟”这段红色英雄传奇史诗般地呈现于舞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既有主题思想、又有文化质感的舞台艺术作品。国家一级编剧、四川人艺艺术总监李亭任编剧,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任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曹平任导演,四川人艺创作中心主任朱天天任副导演,四川通俗音乐协会主席刘党庆作曲’,国家一级指挥唐青石任音乐总监、指挥,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童为列担岗舞美设计,解放军艺术学院舞美队队长周丹林任舞美总监。

《人民日报》在刊发的新闻中,认为《彝红》不仅诠释了新中国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启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长期以来,坚持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奋进的真实写照。

在广东省巡演后,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认为《彝红》全国巡演是一次传播正能量的豪迈之旅,也是一次光大民族文化的人I文之旅,更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谐、亲诚惠融的国家气象。

反响强烈美誉全国

《彝红》在全国的巡演,不仅得到了观众和当地媒体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专家、知名人士的一直好评。在巡演的第一站保定,这片浸染着狼牙山五壮士、北洋淀翎雁队、冉庄地道战血染风采的土地上,观众们对“彝海结盟”的红色题材深有感触: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各民族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彝红》揭示了红军长征“彝海结盟”的历史事件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间的历史必然。

刘伯承元帅亲属刘雁翎女士观看《彝红》后,饱含深情地说:“彝海结盟是红军史上的不朽诗篇,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将这段红色传奇史诗般地呈现在舞台上,这是对彝海结盟和民族大团结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基础,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激发斗志和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说:“‘彝海结盟’是值得纪念的,它是民族团结的丰碑,凉山今天发展的很不错。过去是大凉山老凉山,我前几年去看过,很不错,(凉山的)进步很大、很好。凉山歌舞团我知道,搞的很好,很不错。”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杨志说:“看了《彝红》,有一种沁人心扉的感觉,舞台呈现精致、有层次和立体感,融合了民族性和戏剧性,好听、好看,是我心中所期待的民族歌剧。我希望它能成为经典之作。”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都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改革开放,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我们也希望不仅仅是对历史一般性的回顾,而是要从‘彝海结盟’的精神里面来吸取一种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干秋万世的保持团结和谐的局面。尤其是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我觉得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民族面临全面复兴确定的目标。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样一个目标最终一定会实现。”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中国歌剧研究会理事陈蔚说:“这部剧基于彝族的文化当中,基于凉山的土地之中,基于这帮艺术家和演员当中,它是彝族文化的一部代表作。我是从心底就热爱《彝红》,它很有民族特色、独一无二、无可取代、感染力强。”

《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是这样评价《彝红》的:“这部歌剧具有地域风情,展示了中国民族歌剧一条很重要的发展路径。在演唱方面,不仅时尚、不拘一格,还非常接地气,观众容易接受。演员的演出也很到位。”

音乐评论家景作人:“《彝红》在民风民俗方面的结合给我的印象很深,这部戏的剧本非常好,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叙述都很清楚。音乐非常美,是一种真正能够打动我内心的音乐。”

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剧本》杂志社主编黎继德说:“《彝红》是一部独特的歌剧,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将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青少年戏剧协会中国中心主任尹晓东说:“看《彝红》时仿佛看见了中国歌剧的方向,那就是运用西方歌剧的作曲技法讲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对西方作曲技法的借鉴和应用,是这部戏最大的价值。”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在谈观后感看时指出,“《彝红》是一台有水准、有份量的大型民族歌剧,不仅演绎了民族团结的光辉历史,也颂扬了群众路线的伟大意义,所以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好戏,看这个戏我很感动很激动,好听,亲切,朴朴素素,(郭)兰英第一个从旁边站起来鼓掌,鼓了很长时间;能有一部作品将长征的这段革命历史告诉后人,我觉得这太有必要了。《彝红》弘扬的主题是时代需要的,后代更需要的,是一部能给予人激励的主旋律歌剧。”这是中国民族歌剧的泰斗,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少将乔佩娟对《彝红》作的评价。

沧桑朴实的彝语清唱,婉转悠扬的月琴弹奏,本土元素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使观众感受到了歌声美、故事美和民族文化美,为此,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给出的评价是:“用这样的方式演绎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既重温了历史,又享受了艺术,《彝红》是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作。”P8-10

序言

2015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凉山暨“彝海结盟”80周年。“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红军长征过凉山时,大批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红军,凉山是红军经过线路和时间最长的地市州之一。在会理召开的“会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统帅地位,“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红军自1935年5月初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途经凉山9县1市,从南到北贯穿凉山全境,总行程达800多公里,为红军25000千里长征总行程的6.8%,是红军长征在总行程中全国市州最长征程的地区之一,同时时间跨度较长。从进入凉山到5月28日到安顺场渡大渡河(当时安顺场为凉山州越西县管辖),历时29天,如果算上泸沽分兵奔袭大树堡的部队,共计31天,在全国全省都是罕见的。

由于时空的跨度和凉山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从而在凉山红军产生了众多永垂青史的事件。

1.巧渡金沙江——保存了中央红军主力的实力;

2.会理会议——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统帅地位;

3.礼州会议——明确了红军北上转移的方向;

4.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民族政策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十件大事之一;

5.建立冕宁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一为长征途最早的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政权之一;

6.建立沽鸡支队——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7.建立冕宁县抗捐军——长征途中最早的地方革命武装之一;

8.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凉山各族人民参加红军人数众多,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凉山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并肩战斗,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千亿、百亿大关,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实现从“一步跨千年”到“经济跨千亿”的历史巨变,全州呈现经济稳健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当前,凉山正处于追赶跨越发展、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大好机遇与重大挑战并存,为各族青年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伟大长征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蓬勃的朝气和顽强的毅力,踊跃投身凉山“四个全面”伟大实践,在推动凉山追赶跨越发展、同步全面小康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创新创业、建功奉献,让青春在奋力谱写“中国梦”凉山篇章的新长征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