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机能主义心理学/人心理生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威廉·詹姆斯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心理学的定义可以在莱德(Ladd)教授的言辞中找到最好的表述,即对意识的状态进行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的状态意味着感觉、欲望、感情、认知、推理、决策、意愿,以及诸如此类。它们的解释必然包括对其起因、条件和即时后果的研究,只要这些是可以确定的。

心理学在本书中是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来探讨的,这需要稍作评论。大多数的思想家都有一个信念,即归根到底,所有事物只有一门科学,而且在一切都得到了解之前,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单独地得到完美的解释。如果这门科学得以实现,它应该是心理学。但现在这点远未实现,相反,我们还有很多新出现的科学,分散在不同地方,并且由于现实方面的缘故彼此分离,直至出现后来的发展,它们才得以汇联成关于真实(真理)的一个整体,学识的这些短暂的起始我们可以将之用复数形式称之为“诸科学”(理科)。出于避免变得笨拙之目的,每一门这样的科学必须坚守自己所自行选出的问题,并且忽略所有其他者。这样每一门科学都毫无质疑地接受了某些资料,而让哲学的其他分支对其重要性和真理性进行思索。所有自然类的各门科学,举例而言,尽管存在通过进一步的反思得出理想主义的事实,都预定说一个物质的世界完全独立地存在于思考的思想之外。力学科学认为这种物质具有“质量”,并且可以施加“力”,并将这些术语仅仅从现象的角度进行定义,并且从不使自己烦劳于它们在近距离观察下所表现出的不可知性。运动类似地在力学科学中被认为独立存在于思想,尽管在这个假定中存在一些难题。所以,物理学假定原子在一定距离内进行作用,而且不加鉴别;化学毫无例外地采用物理学的所有数据;生理学采用化学的数据。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遵循同样的偏颇和暂时性的方式,在具有其他自然科学所认定的不同限定的这个“物质”世界而外,心理学还具有独属于自己的资料,并且将之留给哲学的更加完善的部分来检验其最终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些资料是:

(1)思想和感觉,或者任何意识的状态可以借之被了解的名字。

(2)通过某些一时的状态而了解的其他事物的知识。这些事物可以是物质的客体或事件,或者思想的其他状态。物质客体可以是时间上的切近或遥远者,而且思想的状态可以是其他人的状态,或者是思考者自己在其他时候的状态。

一个事物如何可以了解另一个事物是所谓的知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此类被称为“思想状态”的东西,如何会成为这样的所谓的理性心理学而不是经验心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状态的完全真实只有在知识理论和理性心理学理论都如此说的情况下才可能得以了解。而关于它们的大量的暂时性真实可以汇集在一起,与更大的真实一起发生作用,并且在时机到来时由后者所解释。关于思想状态及其所自诩的认知的假定的这种暂时性集合,就是我所说的被当作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所意味的。在关于物质、思想和知识的任何最终理论方面,这样被理解的心理学所体现的知识、事实和原则自然具有它们的价值。如果批评者发现,这种自然科学的观点将事物武断地剪裁,他们绝不应该批评将自己局限在那种观点的本书,而是应该通过自己更加深邃的思考将之完善。不完整的表述经常是实际所必然的,超越当前情况中的一般性“科学的”假定需要的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书架的文卷,而对于本作者而言,这一书架的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P1-3

后记

后记 心理学和哲学

词语“形而上学”的含义——在上一章,我们将“自由意志”的问题转给形而上学。在心理学的有限的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是仓促的,令心理学坦率地承认,对于它的科学目的而言,可能宣称决定论,没有人会挑出错误。如果,它在后来变成,这个宣称仅仅有一个相对的目的,并且可能被反宣称所画叉叉,即可以进行调整。现在,伦理学(道德标准)提出了反对的宣称;本作者,作为一人,毫无犹豫地认为这个宣称更加有力,并且认为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那么对于他而言,心理学的决定论的假设仅仅是暂时的和方法论的。这里不是讨论道德标准的地方,我提出冲突只是为了显示,所有这些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科学相比有为方便之用的特点,必然要根据彼此的需要进行修改,从而保持它们的假设和结果。它们进行讨论的地方被称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仅仅意指一个要清晰和不断思考的不一般的顽固的尝试。特殊科学都研究充满模糊和矛盾的资料,但从它们有限的目的性的观点看,这些缺陷可以被忽略,因此,出现了对如此普通的形而上学的这个名称的贬义用法。对于一个仅仅有有限目的性的人而言,任何对于这个目的而言过于微妙的讨论都会被冠以“形而上学”的标签。一个地理学家的目的会缺少对时间本身的理解,一个机械师现在不需要了解作用和反作用是可能的,一个心理学家有足够的东西要忙,而无须问他和他所研究的头脑如何会对同样的外部世界做出认知。但明显的是,与一个立场不同的问题可能在另一个立场中是必须的核心。一旦一个人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整体世界尽可能大的洞见,形而上学的困惑就会变成所有中最急切的。心理学对一般哲学贡献了这些,作为自己的完整份额,我在此最后一章建议简要地指出其中哪一个更加重要。

首先,是关于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当心理学被当作一个自然科学来对待的时候(如它在本书中被对待的方式),思想的状态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同在经验中所立即给出的数据;而起作用的假设仅仅是一种经验的规律,即对于任何时候的大脑的整个状态,总有一种独特的思想状态与之对应。这一直非常有效,直至我们开始变得形而上学,并且问自己我们说“对应”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观点似乎极为黑暗,只要我们试图将其翻译为比平行变化更加密切的什么东西。一些人认为,通过将心理状态和大脑分别称为“单一同样的现实”内部和外部“方面”,它们使关于它的观念更加明确。其他人认为,心理状态是一种单一存在,灵魂,作用在大脑呈现的不同活动上的反应。其他人再一次将谜题进行了瓦解,他们提出,每一个大脑细胞都是独立有意识的,经验给出的心理状态是融为一体的所有小的意识的外现,如同大脑本身是所有细胞在一起的外现。当我们从一个观点看时,我们可以称这三个形而上学的尝试分别为一元论、唯心论、原子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困难,对我而言,其中唯心论的困难在逻辑上是最小的。但是唯心论在多种意识、交替个性等的事实方面难以企及(详见“自我”一章),这自然令它们更加需要原子论的定义,因为对很多时而聚集成为一个大的聚合体、时而分成几个小的聚合体的众多小的意识进行思考,与对一个时而完全反应、时而分裂成几个同时反应的灵魂进行思考相比,前者似乎更容易,大脑作用的局部化有利于原子论的观点。如果在我的经验中,如一个铃,可以说我的枕叶是它被看到的条件,我的颞叶是它被听到的条件,那么还有什么比说前者看到它,后者听到它,然后两者的信息被合并更自然的呢?由于将固定下来的事实进行代表的这种方式的极端自然性,即在任何时刻一个客体的几个部分出现在意识中的确取决于尽可能多的当时活跃的大脑的部分,所有如此书开始部分23、57页及其他部分所出现反对意见,即针对意识的“各个部分”可以“合并”的,将被原子论哲学家拒绝为牵强附会、不真实和“形而上学”。他的“目的”是获得一个公式,可以将事物以自然和简单的方式统一起来,为此目的,原子论似乎是专门创造的。

但是关于“对应”的难题不仅是要解决它,更是要以基本术语的形式陈述之:

“阴影在这里聚集起来,黑夜是一切。”

当思想与大脑内的一个变化对应,在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所发生的事情的主题。我们必须知道哪一类的心理事实,哪一类的大脑事实,比如说,是紧邻的。我们必须发现其存在直接依赖于大脑事实的最小心理事实,我们必须类似地找到具有心理对等的最小的大脑事实。在如此找到的心理和身体最小值之间,会有一个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它的表达,应该是基本的心理一身体规律。

……

意识本身的状态不是可以验证的事实——意识的状态本身不是可以验证的事实,但是“更糟的在后面”。到目前为止所写出来的常识和心理学都没有进行质疑,那门科学所研究的一时的状态是不是经验的直接资料。“事物”已经被质疑,但是思想和感情从没有被质疑。外部世界,而从不是内部世界,已经被否定。每个人都假设,我们对自己如此这般的思想活动有直接的内视熟知,我们的意识是某种内在的东西,与它所了解的外在客体相对照。但是我必须承认,在我而言,我无法认定这个结论。无论何时我尽力对自己的如此的思想行为变得了解,我抓住的都是身体的事实,从我的眉毛或头脑或喉咙或鼻子得到的印象。似乎意识作为一种内在的活动比可感觉到的给定的事实更加是一种假定,即,假定一个知道者与所有这些被知道的东西相关联,并且似乎“意识”是一个更好的词来描述之。但是被定为假设的“意识”与“内在感觉无误地理解的意识状态”相比,几乎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一方面,它令谁是知道者这个问题更大地张开,并且令我们在第十二章的结尾所做出的回答变为仅仅是一个从通行的偏见观点出现的暂时性陈述。

结论——所以,当我们说到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我们必须不能假设这意味着一种终于站在牢固基础上的心理学。它的含义相反,它是说一个尤其脆弱的心理学,形而上学的批评主义在每一个关节处滴入水流,其中的基础假设和资料必须在更加广阔的联系中进行重新考虑,并且翻译成另外的表达。简言之,这一个带有不自信的词语,不是带有傲慢的词语,因而听到人们胜利般地谈论“新心理学”和写下“心理学历史”的确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词所覆盖的真实要素和力量中,没有清晰洞见的第一个瞥视存在。遗传原始的事实,一些传言和观点的纠结,仅仅在描述的层面的一点分类和归纳,我们有思想的状态和我们的大脑对之进行条件划定的强烈的偏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向我们展示规律的意义上的定律,没有任何一个任何结果可以按照起因被推演出的假设。我们甚至不知道如果我们有任何基本定律,那么,它们可以得出的条件是什么?这不是科学,这仅仅是科学的希望。科学的问题和我们在一起,当某一“意识”对应某一大脑状态时必然会发生某些事情。对是什么进行真实的一瞥会是科学成就,在它面前所有过去的成就都会显得苍白。但是现在,心理学出于伽利略和运动定律之前的物理学,拉瓦锡和在所有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观念之前的化学境况中,心理学的伽利略和拉瓦锡在出现时必然是著名的人,当然他们必然在某一天出现,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索引。但当他们真的出现,情况的必然性会令他们变得“形而上学”。同时,我们可以促使他们到来的最好方式是理解我们在其中摸索的黑暗有多么大,并且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作为起点的自然科学假设是暂时和可以修改的东西。

目录

第一章 简介

第二章 一般感觉

第三章 视觉

第四章 听觉

第五章 触碰,对温度的感觉,肌肉的感觉和疼痛

第六章 对运动的感知

第七章 大脑的结构

第八章 大脑的功能

第九章 神经活动的一般条件

第十章 习惯

第十一章 意识流

第十二章 自我

第十三章 注意

第十四章 概念

第十五章 辨别

第十六章 联系

第十七章 时间感

第十八章 记忆

第十九章 想象

第二十章 感知

第二十一章 对空间的感知

第二十二章 推理

第二十三章 意识和运动

第二十四章 感情

第二十五章 本能

第二十六章 意愿

后记 心理学和哲学

内容推荐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历时12年精心打造,构建了科学心理学的完整体系,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兴起的里程碑,确立了未来百余年的心理学研究范畴。本书首推情绪理论,以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让读者深入了解感觉、知觉、意识、思维、情绪等各种心理问题,对美国心理学特别是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编辑推荐

威廉·詹姆斯所著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是将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进行探讨,是对意识的状态进行的描述和解释,包含对起起因、条件和即时后果的研究。《机能主义心理学》从人的生理机制与心理的关系入手,介绍了一般知觉、视觉、听觉、运动知觉等感觉的基本问题。在介绍大脑神经活动的基础上,作者论述了心理学意识层面的基础问题。

在最后,他论述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学。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中心主张是提倡实用主义,即世间无绝对真理,真理决定于实际效用,而且真理常随时代环境变迁而改变,适合于时代环境而有效用者。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对以后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