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坪相会
一九四六年,在陕北延安清凉山那边一条小路上,来了一辆马车,“得儿…~驾”(马蹄声),车把上坐了一个赶车人,一看就知道是当地老农民。为什么?因为身上有“注册商标”:头上白羊肚毛巾包头,前边扎个英雄结,身上一件老羊皮马夹,现在他手持马鞭,“啪!”一鞭下去,马发开四蹄,勇往直前。车子“轧冷轧冷”行驶着,车子后面尘土飞扬。马车穿过两座山中间悬崖隔缝,“豁拉”一个拐弯,嗨!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四面环山,中间一片相当大的平地。这个地方就叫王家坪。王家坪坐北朝南有一排排窑洞,现在就是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会议室兼卧室。窑洞前有一棵老槐树,好一派树大遮天盖地,根深不怕狂风的豪迈气势。树下一只石头圆桌,四面四只石凳。马车到。“吁!”老农民就喊一声,“小伙子,我们到家哩!”“好哩!”这时车上跳下来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小青年,他身影敏捷,动作矫健,人一蹬,双脚着地。这小伙子是谁?不是别人,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
毛岸英现在望着眼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只觉得样样新鲜,特别是觉得延安的空气也格外新鲜。“回家了!我终于回家啦!”毛岸英一九二二年十月出生在长沙,一生出来就跟了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到处奔波。一点点大的时候,父亲为了革命,就和他们母子分开。岸英跟了娘,一九二四年到上海,二五年回韶山,一九二六年去广州,之后又到长沙、武汉,接下来再回到湖南板仓外公家。一九三。年,敌人把杨开慧和他们弟兄一起抓进监狱,杨开慧英勇就义后,党组织得到消息,想方设法把他们营救出来,转移到上海,万万没想到小兄弟毛岸龙经不起路途颠簸,不幸夭折。毛岸英带了弟弟岸青流落上海,露宿街头,捡垃圾讨饭,卖报纸,做童工。
一九三六年,上海地下党寻着岸英接上关系,组织上几经周折,将毛岸英、毛岸青两弟兄送到苏联莫斯科去学习,一直到今天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敬爱的父亲的身边,岸英想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毛岸英车上一跳下来就提高喉咙直喊:“爸爸,爸爸,我回来啦!”
那窑洞里毛泽东听见吗?怎么会听不见!这时毛泽东正抓紧时间批阅文件,因为现在国内战争已经爆发,毛主席发表了“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英明论断,现在听见外面有声音,赶紧走出窑洞。虽说毛泽东是一个伟人,是领袖,是马列主义者,是共产党人,然而即使是导师也好,统帅也好,舵手也好,归根结蒂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今天父子两人在王家坪相会,对于毛泽东来讲怎么不激动呢?外边一声“爸爸,我回来啦”,毛泽东的心似乎也感觉到“滋——”的一下,他知道,这现象似乎叫心灵感应。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笔,走出窑洞来到外面,一看,呵呀,倒真的呆了一呆。乖乖不得了呀!转念头:我人也算是长得又高又大了吧,嗨,谁知我儿子竟然长得比我还高大。只见他身着一件草绿色军呢大衣,下身一条军呢裤子,脚上一双黑牛皮马靴。你看他长得地角丰隆,两条剑眉配在额前,一双俊目,黑白分明,鼻正口方。在这脸上,既看得到妻子杨开慧的倩影,嗨,倒也有我们毛家祖上的遗传因子。毛泽东在开心的时候或者在发火的时候,或者在做报告的时候,他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欢喜把两只手插在后腰部位。今天,他见到儿子,一开心,老规矩,两只手往后腰间一插,嘴里直念:“好!好!回来就好!唉!弹指一挥间,一晃有十九年喽!”
这时候,毛泽东感慨万千,回想起一九二二年十月里,自己和妻子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妻子小名叫霞姑,当时怀有身孕,而且已经足月,照理应该生了,嗨,奇怪,就是不肯临盆,据说讲不肯临盆的小囡养下来脾气相当倔强。上海人有俗语说起来就是“迪只小鬼就是勿临盆喏”。喏,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当时因为要组织工人大罢工,每日很忙,早出晚归,真的愧对妻子,关心很少。见足月尚未临盆,毛泽东就对杨开慧说:“霞姑,你不要整天待在家里,出去走走,生命在于运动啊!”嗳,果然,一运动,这个小生命倒真的运动下来了。嗬哟,养下来一个大胖儿子,唉!可惜,正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为拯救江山,在一九二七年八月顾不得妻儿,只身孤单离开清水塘。当时岸英只有连五岁都不到,就此一别,父子俩再也没有见过面。“我晓得他们兄弟几人尝遍了人间的苦楚呀!特别是开慧牺牲之后,他们更是露宿街头,饥寒交迫……”想到这里,毛泽东倒也有些眼帘盈盈。唉!十九年啦!想想十九年父子俩没有见过一面哪,然而,然而今天一个如此英俊魁梧的儿子,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怎能不激动,不感慨呢!啊呀,毛泽东觉着了,我怎么啦?今天王家坪父子相会,我怎么可以眼睛湿润?见了儿子应该高兴才对啊。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他刚才的失控也仅仅是一刹那之间。他马上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那父子俩坐在石凳上。毛泽东仔细的问了岸英在苏联学习的情况,接下来又问:“岸英哪,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的书吗?”“读,能找到的我经常读!”“读过什么小说不?”毛岸英对父亲讲,曾经看过《红楼梦》《水浒传》,还有鲁迅的作品。对于儿子回答,毛泽东听得非常仔细,当然也十分满意,但是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立起身来,习惯动作倒又来了,两只手往后腰问一插,抬头仰望,一声不响。毛岸英觉得奇怪,咦,父亲在看什么,看得如此入神?跟着父亲一看,原来远处那边凤凰山上有一群农民正在开荒。毛泽东看了一会,回过头来,对着儿子看看:“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你在苏联大学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也有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毛岸英听到这儿,懂了:“爸,是的,中国农村我不知道,也不会种田,我愿意向农民学习。”“好!我马上给你找个校长,你住到劳动大学去!”说完毛泽东提高嗓门喊:“王二小,王二小,你过来!”
王二小啥人?喏,就是刚刚送岸英来的车夫。你不要看轻他,他可是延安地区王家坪有名的劳动模范。他现在正在给马喂饲料,听见主席叫他,赶紧过来,问一声:“主席,你叫我?”毛泽东笑笑,把头点点:“是呀,二小哪,我现在要给你送一个学生,他呢进过外国的大学,可没有进过中国的劳动大学,”转过头来对毛岸英看看,“岸英哪,这就是你们劳动大学的校长。”毛岸英恭恭敬敬,一鞠躬到底:“校长,您好!”王二小可吓坏了,吓得话也讲不清楚了:“主席,这叫什么大学呀,我是什么也不知道嗳……”“嗳,二小啊,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岸英更不知道哩,他还是个娃,拜托你了,你教他种地,告诉他,庄稼是怎么种出来的,怎么多打粮食的。”王小二一听劲道来了:“好!好!”一口答应。好!就这样讲定了。
这时,岸英问父亲,那么这劳动大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拿文凭呢?毛泽东想了一想,讲:“到时候这毕业证书我会给你看的。毛岸英打起背包,跟着王二小来到离开延安城南十五里路的英家枣园去劳动锻炼。咦,一段日子锻炼下来,口碑相当好,什么活儿都担当得起,身体更壮实。等到父子俩再次王家坪相会的时候,毛岸英问:“爸爸,我可以拿毕业证书了吧?”毛泽东笑着对他说:“毕业证书在你身上嘛?”毛岸英身上摸摸,头上摸摸,“没有啊”!“你把手伸出来!”毛岸英双手一摊,两只手上厚厚一层老茧。“儿子啊,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呀!”
这就是毛泽东与毛岸英父子俩王家坪相会的故事。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