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都市故事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编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王家坪相会

一九四六年,在陕北延安清凉山那边一条小路上,来了一辆马车,“得儿…~驾”(马蹄声),车把上坐了一个赶车人,一看就知道是当地老农民。为什么?因为身上有“注册商标”:头上白羊肚毛巾包头,前边扎个英雄结,身上一件老羊皮马夹,现在他手持马鞭,“啪!”一鞭下去,马发开四蹄,勇往直前。车子“轧冷轧冷”行驶着,车子后面尘土飞扬。马车穿过两座山中间悬崖隔缝,“豁拉”一个拐弯,嗨!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四面环山,中间一片相当大的平地。这个地方就叫王家坪。王家坪坐北朝南有一排排窑洞,现在就是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会议室兼卧室。窑洞前有一棵老槐树,好一派树大遮天盖地,根深不怕狂风的豪迈气势。树下一只石头圆桌,四面四只石凳。马车到。“吁!”老农民就喊一声,“小伙子,我们到家哩!”“好哩!”这时车上跳下来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小青年,他身影敏捷,动作矫健,人一蹬,双脚着地。这小伙子是谁?不是别人,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

毛岸英现在望着眼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只觉得样样新鲜,特别是觉得延安的空气也格外新鲜。“回家了!我终于回家啦!”毛岸英一九二二年十月出生在长沙,一生出来就跟了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到处奔波。一点点大的时候,父亲为了革命,就和他们母子分开。岸英跟了娘,一九二四年到上海,二五年回韶山,一九二六年去广州,之后又到长沙、武汉,接下来再回到湖南板仓外公家。一九三。年,敌人把杨开慧和他们弟兄一起抓进监狱,杨开慧英勇就义后,党组织得到消息,想方设法把他们营救出来,转移到上海,万万没想到小兄弟毛岸龙经不起路途颠簸,不幸夭折。毛岸英带了弟弟岸青流落上海,露宿街头,捡垃圾讨饭,卖报纸,做童工。

一九三六年,上海地下党寻着岸英接上关系,组织上几经周折,将毛岸英、毛岸青两弟兄送到苏联莫斯科去学习,一直到今天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敬爱的父亲的身边,岸英想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毛岸英车上一跳下来就提高喉咙直喊:“爸爸,爸爸,我回来啦!”

那窑洞里毛泽东听见吗?怎么会听不见!这时毛泽东正抓紧时间批阅文件,因为现在国内战争已经爆发,毛主席发表了“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英明论断,现在听见外面有声音,赶紧走出窑洞。虽说毛泽东是一个伟人,是领袖,是马列主义者,是共产党人,然而即使是导师也好,统帅也好,舵手也好,归根结蒂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今天父子两人在王家坪相会,对于毛泽东来讲怎么不激动呢?外边一声“爸爸,我回来啦”,毛泽东的心似乎也感觉到“滋——”的一下,他知道,这现象似乎叫心灵感应。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笔,走出窑洞来到外面,一看,呵呀,倒真的呆了一呆。乖乖不得了呀!转念头:我人也算是长得又高又大了吧,嗨,谁知我儿子竟然长得比我还高大。只见他身着一件草绿色军呢大衣,下身一条军呢裤子,脚上一双黑牛皮马靴。你看他长得地角丰隆,两条剑眉配在额前,一双俊目,黑白分明,鼻正口方。在这脸上,既看得到妻子杨开慧的倩影,嗨,倒也有我们毛家祖上的遗传因子。毛泽东在开心的时候或者在发火的时候,或者在做报告的时候,他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欢喜把两只手插在后腰部位。今天,他见到儿子,一开心,老规矩,两只手往后腰间一插,嘴里直念:“好!好!回来就好!唉!弹指一挥间,一晃有十九年喽!”

这时候,毛泽东感慨万千,回想起一九二二年十月里,自己和妻子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妻子小名叫霞姑,当时怀有身孕,而且已经足月,照理应该生了,嗨,奇怪,就是不肯临盆,据说讲不肯临盆的小囡养下来脾气相当倔强。上海人有俗语说起来就是“迪只小鬼就是勿临盆喏”。喏,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当时因为要组织工人大罢工,每日很忙,早出晚归,真的愧对妻子,关心很少。见足月尚未临盆,毛泽东就对杨开慧说:“霞姑,你不要整天待在家里,出去走走,生命在于运动啊!”嗳,果然,一运动,这个小生命倒真的运动下来了。嗬哟,养下来一个大胖儿子,唉!可惜,正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为拯救江山,在一九二七年八月顾不得妻儿,只身孤单离开清水塘。当时岸英只有连五岁都不到,就此一别,父子俩再也没有见过面。“我晓得他们兄弟几人尝遍了人间的苦楚呀!特别是开慧牺牲之后,他们更是露宿街头,饥寒交迫……”想到这里,毛泽东倒也有些眼帘盈盈。唉!十九年啦!想想十九年父子俩没有见过一面哪,然而,然而今天一个如此英俊魁梧的儿子,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怎能不激动,不感慨呢!啊呀,毛泽东觉着了,我怎么啦?今天王家坪父子相会,我怎么可以眼睛湿润?见了儿子应该高兴才对啊。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他刚才的失控也仅仅是一刹那之间。他马上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那父子俩坐在石凳上。毛泽东仔细的问了岸英在苏联学习的情况,接下来又问:“岸英哪,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的书吗?”“读,能找到的我经常读!”“读过什么小说不?”毛岸英对父亲讲,曾经看过《红楼梦》《水浒传》,还有鲁迅的作品。对于儿子回答,毛泽东听得非常仔细,当然也十分满意,但是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立起身来,习惯动作倒又来了,两只手往后腰问一插,抬头仰望,一声不响。毛岸英觉得奇怪,咦,父亲在看什么,看得如此入神?跟着父亲一看,原来远处那边凤凰山上有一群农民正在开荒。毛泽东看了一会,回过头来,对着儿子看看:“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你在苏联大学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也有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毛岸英听到这儿,懂了:“爸,是的,中国农村我不知道,也不会种田,我愿意向农民学习。”“好!我马上给你找个校长,你住到劳动大学去!”说完毛泽东提高嗓门喊:“王二小,王二小,你过来!”

王二小啥人?喏,就是刚刚送岸英来的车夫。你不要看轻他,他可是延安地区王家坪有名的劳动模范。他现在正在给马喂饲料,听见主席叫他,赶紧过来,问一声:“主席,你叫我?”毛泽东笑笑,把头点点:“是呀,二小哪,我现在要给你送一个学生,他呢进过外国的大学,可没有进过中国的劳动大学,”转过头来对毛岸英看看,“岸英哪,这就是你们劳动大学的校长。”毛岸英恭恭敬敬,一鞠躬到底:“校长,您好!”王二小可吓坏了,吓得话也讲不清楚了:“主席,这叫什么大学呀,我是什么也不知道嗳……”“嗳,二小啊,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岸英更不知道哩,他还是个娃,拜托你了,你教他种地,告诉他,庄稼是怎么种出来的,怎么多打粮食的。”王小二一听劲道来了:“好!好!”一口答应。好!就这样讲定了。

这时,岸英问父亲,那么这劳动大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拿文凭呢?毛泽东想了一想,讲:“到时候这毕业证书我会给你看的。毛岸英打起背包,跟着王二小来到离开延安城南十五里路的英家枣园去劳动锻炼。咦,一段日子锻炼下来,口碑相当好,什么活儿都担当得起,身体更壮实。等到父子俩再次王家坪相会的时候,毛岸英问:“爸爸,我可以拿毕业证书了吧?”毛泽东笑着对他说:“毕业证书在你身上嘛?”毛岸英身上摸摸,头上摸摸,“没有啊”!“你把手伸出来!”毛岸英双手一摊,两只手上厚厚一层老茧。“儿子啊,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呀!”

这就是毛泽东与毛岸英父子俩王家坪相会的故事。P1-3

后记

白驹过隙,第一、第二届参加红色经典小故事大赛的小同学们起码要读大学或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吧。不过,回想当时海选、初赛复赛决赛、故事高手班等动人的环节,色彩依然鲜活。还记得吗?少年报社、广播电台的老师,感谢你们与刘长胜故居陈列馆一起,为同学们撑起的绚丽天空。还记得吗?一次次评审,小同学不仅一遍遍地练习,更是得到故事家面对面的专业指导。还记得吗?那个暴雨的夏夜,我们从静安公园匆忙地赶到故居底楼继续完成复赛筛选,选手们仍意犹未尽。还记得吗?一幅幅书法作品,饱含墨香,将传统文化励志传递……

如果有一天,我们再次相聚一起,我真想听听这十多年历程,小小的故事对你意味着什么;好想听你们说说,比赛结束后,是不是会在自己录播的回放中,重新认识自己。哦,我有好多好多的问题,不知,你想说些什么。

感谢你,小同学,谢谢你和你父母对大赛的信任;感谢您,老师,谢谢您的拉拉队给决赛选手无比的荣耀。还有,滑稽王小毛之父葛明铭老师、故事家黄宣林老师,以及静安区教育局张连根老师等,感谢你们的无穷智慧和默默付出;感谢所有一路关注我们的参与者,我们将继续用故事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响亮音符。

目录

王家坪相会

可爱的、慈父般的老人毛泽东

餐厅送别

姊妹同心站起来

两个“小霸王”

我的父亲刘晓

“吝啬鬼”陈延年

不苟取不妄言

海港惊雷

不向敌人低头

艰难的岁月

上海英美烟厂大罢工

书记部与三大工人运动

虎口脱险

扑不灭的火焰

化险为夷的小交通员

可怕的“731”,伟大的他……

来之不易的报纸

太爷爷的宝盒

女话务员智斗日寇

永不消逝的电波

小鬼当家

较量在校园

烈火雄心

巧吞情报

弄堂里的小先生

一双筷子讲述的故事

土墙里的一个宝

富通事件和反迫害“狙击战”

航运梯队反撤退

大楼新生记

时应里棚户区的党组织

金家巷棚户区斗争

斗“飞行堡垒”

黎明后的最后使命

红旗曼舞大上海

“刀迷”李斌

爱民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马人俊

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老劳模潘阿耀

鸡毛飞上天——用爱办学的吴佩芳

心贴布、布贴心——著名劳模杨富珍

“快递大户”裴承前的故事

附录

开口,你就会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怎样讲故事

漫谈写故事

浅谈新故事的叙述语言

后记

序言

二○○四年暑期,愚园路81号一幢假三层的小洋楼前面,朗朗的故事声陪伴了一波又一波的孩子度过长长的夏夜。之后,故事便像孩子们频闪的想象力,活跃在静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阔的空间。

十余年来,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像种子般在孩子心中萌芽,而且一次次触动教育基地老师们温暖的心田。

故事里有鲜明的人物。是呀,千里走单骑,刘长胜与密电码的事迹跃然纸上。

故事里有动人的情节。红旗曼舞大上海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上海人民迎来解放的斗争历程。那时,保护城市其难度犹如在瓷器店里打老鼠,但是在人民解放军和上海地下党的里应外合之下,最终迎来了胜利!

故事里有易懂的道理。蔡元培先生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如何“不苟取,不妄言”。

故事里有昂扬的能量。在艰难的革命岁月中,刘晓同志哪怕是在精神和肉体遭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依旧大义凌然,不畏邪恶,保持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故事,是口耳相传的艺术,更是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血脉相连。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是都市文化集聚地,各类故事不仅展现了都市的历史和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成为一股凝聚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力量。静安有故事,文化传播也需要讲故事的形式。在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下,静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者,已熟悉并善于用故事作为宣传的路径,教育的载体,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礼,让青年在故事中感恩,让每一位关注和参与故事推广的人获取独特的感受。的确,随着刘长胜故居暑期故事夜场起步的上海市红色经典小故事大赛的策划和推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十余万人参与的数字效应,更是文化工作者对于青少年德育工作方式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基地的老师深切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也一步步走近故事,探寻教育的真谛。

一路走来,红色经典故事不仅成为市级德育教育创新实践案例,更成为宣教阵地芬芳吐艳的一朵朵鲜花。故事活动的推广记录下了孩子的成长,更有讲解员对静安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

感谢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也期待在教育、研究领域,为人所知、为人所用、为人所爱。故事静安!故事上海!

内容推荐

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编的《都市故事汇》通过一个个革命小故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为建设一个新中国,与国民党反动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饶斗争的动人事迹。作者在这些故事的创作中,鲜明地展现了革命先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抱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编辑推荐

故事里有鲜明的人物。

故事里有动人的情节。

故事里有易懂的道理。

故事里有昂扬的能量。

故事,是口耳相传的艺术,更是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血脉相连。

一路走来,红色经典故事不仅成为市级德育教育创新实践案例,更成为宣教阵地芬芳吐艳的一朵朵鲜花。  

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编的《都市故事汇》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读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