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前不教子
《朱子家训》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意思是说,教育孩子,要当面指出他的错误,让他感到羞耻,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妻子犯错了,则需要给她留一定的颜面,最好在背后悄悄地告诉她。
现在看来,枕边教妻很有道理,但堂前教子并不可取,因为人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孩子调皮或出现过失时,家长总是喜欢大声训斥,不管周围有没有人;有时甚至还会找一个“反面”例子,这样挖苦道:“你看某某孩子多听话、多能干啊——哪像你,整天就知道玩。”
家长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想通过人前教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也许当时孩子会因为受到批评而有所收敛,但他的内心其实并不服气,甚至会心生怨恨。
人前教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不小心犯了错时,如果家长不注意时间和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其肆意指责、辱骂,孩子会觉得很受伤,很没“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打击,而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自尊,打打骂骂无所谓。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求,我们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越是会用心去维护自己的好形象;而我们越是伤害他,孩子就越是会不在乎,越是会破罐子破摔,甚至对家长产生敌对的紧张情绪。
可能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你越是打骂孩子,孩子越是不怕,越是不听话,越是跟你对着干。越是夸奖和鼓励孩子,孩子就越是努力,越是乖巧,越是优秀。
常言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如果家长时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就会以逆反或自暴自弃的方式“回报”于你。因此,家长要细心地呵护孩子的自尊,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
其实,孩子犯错是十分平常的事,有的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的是由于经验不足,有的是由于一时兴起——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谓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 对此,父母应该保持平常心,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教训孩子——等到没有外人时,再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做,效果要好很多。
同时,批评孩子时,父母还要掌握好的方式和技巧,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训斥、骂人,因为教育是一项细致活儿,家长得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P4-6
一只蜜蜂不小心钻进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因为玻璃瓶口正好背光,它钻进去后,以为瓶底就是出口,于是拼命地朝着有光的方向扑腾。结果,无论它怎么努力,就是走不出困境,最后绝望地死在了玻璃瓶里。
与蜜蜂比起来,苍蝇就聪明得多。
当它被困在玻璃瓶中时,它先是朝着有光的方向飞了一阵,发现行不通后,赶紧调转方向,朝另一边飞去,但还是行不通。无奈之下,它只好继续调转方向。就这样,苍蝇在玻璃瓶里横冲直撞,不断改变方向,虽然它碰了无数次壁,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出口,逃之天天。
在上面的故事中,蜜蜂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以至于钻了牛角尖,并最终害了自己。而苍蝇选择的方法虽然笨拙,但却十分奏效。
人在年轻的时候,热情澎湃,总有一股子干劲,总想开创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由于经验匮乏,许多人会陷入困境,就像蜜蜂不小心钻进玻璃瓶一样,由于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他们选择了放弃,结果功败垂成,遗憾终生。
其实,我们应该像苍蝇那样,这个方向行不通,就换另一个方向,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就一定能够找到真正的出口。
很多时候,上天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会有意考验我们,给出许多个选项,然后让我们自己去筛选。虽然我们不清楚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只要我们一个一个地去验证,答案自然就会浮出水面。
人不要怕摔跟头,也不要怕走弯路,谁不是从跌跌撞撞中走过来的呢?就像那只碰壁之后的苍蝇,虽然它不知道出口在哪里,但它永不放弃,始终在努力。对于人类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前进的信心。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地生活,没有新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维僵化,更难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相反,一个人若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的信息,‘摩擦生热’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
当我们陷入困境,暂时找不到出路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起来,不断去尝试,不断调整思路。机会不会在原地等你,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像苍蝇那样坚持不懈,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不放弃。
一块石头,在建筑工人的眼里,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在雕刻家的眼里,它则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为什么同样的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手里,会显示出不同的价值呢?这就是细心雕琢的结果。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以石头来比喻孩子,如果你使用的工具是铁锤,那么你打造出来的只能是粗糙的碎石。如果你使用的工具是刻刀,那么你雕琢出来的就是精美的石像。
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常常被老师视为“低能儿”,因此仅仅上了三个多月的学就被老师撵出了学校。但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低能儿”,并且在她耐心的辅导和教育之下,爱迪生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发明家。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多大出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领路人。
可以说,父母能成就孩子,也能毁掉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家长用心去雕琢,都能使其成为温润的美玉。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致使一些本该成为美玉的孩子成为了碎石,这多么让人痛心啊!的确,教育孩子很难,但再难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生养孩子不像买东西,不管是不是“次品”,你都无法“退货”——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将“次品”转化为“合格品”,将“合格品”转化为“上品”。
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对男孩不打不骂、对女孩不娇不惯,周礼著的《正面管教儿童心理学》分析了从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上92个教育细节,是一部家长对孩子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时的应急手册。
周礼著的《正面管教儿童心理学》写了一位妈妈陪伴自己儿女成长的故事,其中的辛苦和心酸,幸福和美好,都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馈赠,生活中最大的收获。《正面管教儿童心理学》中既有关于孩子成长生动的现场记录,也有母亲鲜活的育儿经验,及其陪伴孩子一同成长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