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中著的《你的孩子被手机和iPad绑架了吗》这本书不仅为困惑中的父母们指明了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且还提供了可在实际生活中操作和使用的技巧和方法。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作者与孩子相处的经验非常丰富,也十分了解父母和孩子心中所想。书中精准还原了生活中亲子之间因为电子产品和网络发生的冲突,让父母们读后共鸣感油然而生。
| 书名 | 你的孩子被手机和iPad绑架了吗 |
| 分类 | |
| 作者 | 王意中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意中著的《你的孩子被手机和iPad绑架了吗》这本书不仅为困惑中的父母们指明了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且还提供了可在实际生活中操作和使用的技巧和方法。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作者与孩子相处的经验非常丰富,也十分了解父母和孩子心中所想。书中精准还原了生活中亲子之间因为电子产品和网络发生的冲突,让父母们读后共鸣感油然而生。 内容推荐 《你的孩子被手机和iPad绑架了吗》作者王意中作为资深专业心理师为父母提供孩子在便携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等)泛滥的今天,父母应如何引导和应对的5大关注重点、30个问题、128点破解秘笈,教父母把握黄金处理时机,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的毒害,在他陷下去之前,拉他一把! 目录 远离网络成瘾第1部:保持适当的接触频率 问题一 【速成的电子保姆代价太高】父母真要放弃教养权? 问题二 【孩子吵,别只靠电子产品转移注意力】这是管教,还是逃避? 问题三 【跳脱全有或全无的思考】该不该让幼儿接触电子产品? 问题四 【分辨想要与需要】孩子吵着要玩手机怎么办? 问题五 【一种生活模式的选择】家里该不该有电视? 问题六 【捷运上,大家都在滑手机】要从众?还是做自己? 问题七 【大人对3C也沉迷】我的忏悔与改变 远离网络成瘾第2部:坚持合理的使用规范 问题八 【坚持与妥协的拉锯】父母被孩子用电子产品“勒索”过吗? 问题九 【孩子花太多时间上网】如何做好时间管理与运用? 问题十 【约定时间到,孩子不下线】守承诺和讲信用,真的那么难? 问题十一 【同侪关系的认同与比较】可以让孩子带手机上学吗? 问题十二 【小孩有使用权,但是大人有保管权】手机到底是谁的? 问题十三 【网络内容的规范与界线】你知道孩子都上哪些网站吗? 远离网络成瘾第3部:了解沉迷的关键原因 问题十四 【只爱玩手机】别让孩子有了手机,就对世界失去了兴趣! 问题十五 【心理投射与角色认同】父母可以追电视剧剧,孩子不能追动漫? 问题十六 【培养压力适应与调适能力】在线游戏能纾压? 问题十七 【关注孩子的人际互动与需求】是爱脸书?还是想交朋友? 问题十八 【孩子沉迷于打怪】是不是现实中没有成就感? 问题十九 【教孩子创造目标】上了网,还是很无聊? 问题二十 【色情网站的诱惑】哪个青少年对「性」不好奇? 远离网络成瘾第4部:摆脱成瘾的痛苦困境 问题二十一 【直接没收或断线】小心,这是亲子冲突的火药库! 问题二十二 【避免标签化,提升自我觉察力】孩子否认网络成瘾? 问题二十三 【父母必须关注的戒断反应】孩子没上网就痛苦难耐? 问题二十四 【你必须认识的耐受性】孩子需要玩更久,才能够满足? 问题二十五 【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3C让孩子的作息好混乱? 远离网络成瘾第5部:破解成瘾的共伴效应 问题二十六 【多动症儿童对电子产品难以抗拒】自我控制能力的掌握与拿捏 问题二十七 【亚斯伯格症(自闭症)儿童对电子产品过度执着】兴趣的扩展与话题的延伸 问题二十八 【强迫症与网络成瘾形影不离】同理孩子情非得已的焦虑 问题二十九 【选择性缄默症的网络存在之道】阶段性沟通与表达的平台 问题三十 【拒学孩子遇上网络沉迷】引导孩子顺利回归校园生活 试读章节 【速成的电子保姆代价太高】 父母真要放弃教养权? 我时常跟其他作父母的朋友们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体会: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时间被切分得很琐碎,而且不只是我,许多上班族父母、家庭主妇与主夫也有一样的感受。如果父母期待拥有自己的完整时间,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父母的时间被压缩了,当然,耐性也相对变得有限。工作、家事与烦恼占满了父母的心思、时间与有限的精力。这时,如果把孩子这项“变量’’再加进来,特别是在有些家庭里,孩子不止一个,假如有两个、三个,那种“热闹”的场面,往往令身处教养第一线的父母不敢再往下想象。 与孩子的面对面交锋和过招往往让父母心力交瘁。父母家里经济宽裕一点的、有长辈帮忙的,或者父母双方是双职工需要上班的,干脆就将孩子交给长辈或专业保姆来照顾。然而,就算孩子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交由保姆照顾,也终究会回到父母的身边。教养孩子这个“最甜蜜的负担”该来的还是躲不掉。 即使是最心爱的宝贝,如果闹得实在太厉害,做父母的也难免会嫌吵,尤其是面对年幼的“小萝卜头”时,’新手父母更是容易六神无主。“别来烦我!”相信这是许多父母心里有过的独白。当然,压抑不住情绪而忍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的父母也大有人在。 只是,父母选择在亲子交手的当下发飙,当时孩子看似被你压制住了,但往往用不了多久,孩子会继续狂哭大闹,歇斯底里地闹情绪。如此的恶性循环,最后只会换来亲子关系的两败俱伤。 幸好,父母发现幸运之神眷顾着自己,甚至幸运之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错,它就是电子产品(iPad类平板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电视、游戏机等)。 父母每天爱不释手的电子产品竟然有如此的魔力!或者应该说,电子产品真的是太贴心,太了解父母了。它们对于安抚吵闹的孩子竟然这么有效,可以让孩子瞬间安静下来。这一点,正合心意。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父母将电子产品当作“电子保姆”使用,帮助自己“看管”孩子。父母很容易沉醉在孩子不吵不闹的安逸环境中,感到轻松不已,于是把这一切都归功于电子产品。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每个月的保姆费(还不包括来回接送的交通费、年节的送礼费、日常生活用品等开销),与买一台平板电脑的花费(现在的售价越来越便宜了),以及那几支淘汰的旧手机的费用相比,哪个更划算? 稍做思考,父母的选择当然是电子产品。因为神奇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能发挥神效,迅速让孩子安静下来,而且它们的价格远比雇保姆便宜得多。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父母以为“电子保姆”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然而一旦“雇用”之后就会发现,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小心!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后果在等着你。 保持适当接触电子产品与网络的秘诀 秘诀O01 谁说“西线无战事”? 秘诀002 别轻易放弃你的教养权 秘诀003 别迷失在“智慧”的光环里 秘决001 谁说“西线无战事”? “电子产品有如亲子关系的润滑剂。”“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是亲子间的最佳调解人。”许多父母觉得上面的说法没什么问题,甚至可能深信不疑。 当父母看见孩子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的屏幕,手指不断地点按、滑动,嘴角不时流露出喜悦和满足的笑容,那副陶醉的迷人模样让父母忍不住偷笑。眼前的孩子好专心、好投入、好开心,更重要的是,孩子只顾着玩,不会吵到你。父母心想:电子产品还真好用。科技不只为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像个亲子好帮手,为父母“排忧解难”,像居家保姆般陪伴着孩子。 可是,你真以为“西线无战事”? 错了!其实是我们在粉饰太平。 或许父母会觉得,电子产品减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让父母免于变脸成打手、骂手,这不是很好吗?更何况,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各取所需,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虽然没交集,倒也相安无事。 然而,就是这份“相安无事”,有时会像吗啡一样,让人忘了电子产品的无节制使用会对年幼的孩子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只不过,现在孩子还小,父母自然不会想到这些,因为不管大人或小孩都还沉醉在电子产品带给自己的虚幻美梦里。 电子产品就像蜜糖一样,让孩子爱不释手;而手拿“蜜糖”,安静专注的孩子也让父母频频放手不管。P2-4 序言 前一段时间,小编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泰国电子商店的广告——《小孩不乖,给他手机或平板即可》。这个广告在微信朋友圈和网络上“火”了一阵,网友们纷纷转发和分享。 广告里一对夫妻去电子商店为五岁的儿子选平板电脑,结账时售货员询问父母, 售货员:请问这台平板是为谁买的? 父亲:我儿子。 售货员:请问您儿子现在几岁呢? 父亲:五岁。(父亲指了指旁边趴在柜台上的儿子) 售货员:那请您七年后再来领取吧! 父亲、母亲和孩子:……(脸上露出惊讶和不解的神情) 售货员:十二岁后才是适合使用平板电脑的年纪。他现在年纪还小,应该多与你们共度快乐时光,去体会爱与温情,而不是让科技麻痹他的心灵! 小编作为一个五岁半孩子的妈妈,看后很受震撼,且深有同感。因为住在高层的楼房中,每天回家或出门都需要乘坐电梯。通常在电梯里,小编会和女儿聊天,问问她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或者听她讲和小朋友们之间发生的各种有趣事情。但自从电梯里安装了屏幕广告后,女儿一进电梯便会被屏幕里的声音和画面吸引,目不转睛地仰头看着屏幕里的广告,仿佛电梯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完全忽略了周遭的人和事物。有一次,因为手里拎着很多东西,到达楼层后小编先一步走出了电梯,回头找女儿的时候,发现她还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完全不知道已经该下电梯了。那次的经历让小编至今难忘,女儿当时的神情和举动不时地浮现在脑海中。广告屏幕就像一把无形的手,紧紧地把女儿困在原地,使她一动也不能动,女儿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被牢牢锁定在那块小小的屏幕上。这样的亲身经历真真切切地印证了上面广告里提到的:科技麻痹了他们的心灵!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既给我们和孩子带来无限的可能和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的广大世界,但也把我们的生活锁定在了那个小小的屏幕世界里。越来越多的父母每天奋战在随时随地上演的“亲子手机/iPad争夺战”中,却束手无策。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这是这个科技时代里,新手父母面临的最迫切并急待解决的难题。 小编作为父母和编辑,一直关注着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这个难题一直被各方教育人士和专家所关注,在网络上也可以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声音和建议。但这些碎片化的建议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对父母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可操作性不强。 直到小编遇到这本书——《你的孩子被手机和iPad绑架了吗?》。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小编瞬间感觉自己“躺枪”了。它戳中了当下因电子产品和网络产生的诸多亲子冲突的要害。“你的孩子被手机和1Pad绑架了吗?”这个问题问到了很多父母的心里。父母往往会埋怨电子产品太吸睛,网络环境不纯洁,或者埋怨孩子无节制地使用,不自律。但父母忽略了问题的关键:亲子之间关于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冲突,最终的导火索在父母身上,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了电子产品;同时,亲子之间的“电子争夺战”之所以会不断重演,也是因为孩子在一次次的试探中将电子产品作为情绪勒索工具,而父母在“勒索”面前频频妥协。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不仅为困惑中的父母指明了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且提供了可在实际生活中操作和使用的技巧和方法。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作者与孩子相处的经验非常丰富,也十分了解父母和孩子心中所想。书中精准还原了生活中亲子之间因为电子产品和网络发生的冲突,让小编这样的父母读后共鸣感油然而生。 作者将父母们最关心和困惑的30个问题分门别类,从五大方面条理清晰、明了地给父母指出了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实用的、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 (1)孩子什么时候适合接触电子产品和网络? (2)接触之后,父母在孩子使用过程中应该订立哪些具体的使用规范? (3)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网络,到底是谁之过? (4)孩子一旦成瘾,父母应该怎么协助孩子摆脱困境? (5)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遭遇网络成瘾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针对每个问题,作者逐条给出破解秘诀,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按需索骥(电子产品不上瘾的128个秘诀),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作者语言幽默诙谐,读起来十分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同时,作者非常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通过作者的描述,父母还能窥探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是一举两得! 古话说得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一个80后新手父母,小编常常感叹:“不教养孩子不知父母难当啊!”作为父母,当我们因为对孩子不了解,因为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不懂得教养的技巧和方法,而一直被困在问题的圆圈里走不出去时,就从书中、从其他人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从观察和了解我们的孩子中去学习和成长吧。家庭和亲子教育,不止是教养和教育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家有“电子儿童”的父母们,不如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书评(媒体评论) 电子产品这个速成的保姆真是令父母又爱又恨! 如何在想要与需要间找到平衡点,王意中老师给了父母很实用的方法。 ——亲子天下社群影音新媒体中心总监陈世耀 王意中心理师总是出奇不意地点破我们在亲子教育上的迷思,即使是“电子产品和网络”这么恼人的问题,他仍带着专业的温柔,启发关心孩子的我们突破困境。 ——台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咨询心理师许皓宜 作者作为专业和经验丰富的儿童心理师和治疗师,给纠结困惑的父母们提供了清晰明了、实用可操作的解决办法,是每个家有“电子儿童”父母们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帮手!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年儿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