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出英豪,中国多灾多难的近代历史上踊跃出了一批批的英雄豪杰人物,他们活跃在中华大地上,为民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冈夫著的长篇小说《草岚风雨》描写了30年代的北平的背景下,一群爱国青年为了国家艰苦奋斗的形象,文笔生动,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有相当的阅读意义。
| 书名 | 草岚风雨/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冈夫 |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患难出英豪,中国多灾多难的近代历史上踊跃出了一批批的英雄豪杰人物,他们活跃在中华大地上,为民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冈夫著的长篇小说《草岚风雨》描写了30年代的北平的背景下,一群爱国青年为了国家艰苦奋斗的形象,文笔生动,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有相当的阅读意义。 内容推荐 冈夫著的长篇小说《草岚风雨》以30年代北平军人反省院里的一场殊死斗争为背景,着意塑造了尹坚、詹英等共产党人和爱国青年的英雄群像。他们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感天地泣鬼神,斗争艺术的高妙超卓又使人击节解颐。同时塑造的敌军法处长、法官、看守等也都颇有个性,不落俗套。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试读章节 孩子平安地出生了。 最忙的要算柳贞了,她又要调护产妇,又要看顾婴儿,又要和“老兄”取得联系,又要和看守们办交涉,还要给新生的宝贝缝小衣服、小被褥,双眼都熬红了。她开了一个单子给詹英,上面有棉花布料这类东西,詹英看了后对她说: “我们多开支点钱买现成的吧,何必都亲自动手做呢?这些照护的事情也够你忙的了,还是人当紧,钱的问题你不必操心,我们想法子凑一凑。” “这你可没有说对,”柳贞说,“省钱固然是一面,可我正是为了人。你知道,买现成的,费钱不说,买来还不容易合适和称心,你可知道他们给你买了个什么东西回来?表面上看去光光亮亮,里面却装的是破絮烂套子,我还不放心呢,哪如咱买原材料,钱虽然一样要他们七折八扣,货他们却不敢给咱假的和次的,在这类事情上面,你们男同志们没有我们细心,你还是听我的吧。” 詹英满怀兴趣地听着她的话。从这些话里面,他不但听出了一个同志的事务性方面的细心和耐心,而且还对她的精神品质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他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柳贞说: “那自然,女同志确实比我们细心和周到得多。一切都依照你的办吧。你告诉给买东西的人要什么样的花样和质地,我让欧克司好好关照一下,一定要让肖艾和你称心满意。” 布料和棉花买来之后,肖艾心中很是不安,她对柳贞说; “哎呀,贞姐,他一个屎尿娃子,用这么好的东西做什么!冷不着就行,你就不能稍微歇歇吗?坐下来咱们说说话儿。” 柳贞笑着说: “屎尿娃子?你可知道他成龙呀,变虎呀?”说着走近小东西跟前看看,看他酣酣地睡着,轻轻地说道:“睡吧,我的儿子,咱们不听他们的。” 肖艾泪盈盈地笑了。她知道柳贞也生过一胎,但由于颠沛奔波,没有保住孩子。往日一提起这事,就很难过,但自从肖艾生了这孩子,她们就都绝口不提前事,仿佛从前的一切灾难,都被眼前这个象征着快乐、希望与幸福的小宝贝给补偿了。 柳贞要动手剪裁,就向看守借剪子。看守却不敢做主,找来了牛班长。牛班长也踌躇地说: “这个剪子哪,倒是一个难事了,你知道这里是不准使用这类东西的……” 没等他说完,柳贞早抢上来说: “看你这个老班长说的!你教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没想到用剪子?那你说这些东西我是吃了它,喝了它?还是扔了它?我不用剪子裁铰,那用手撕,用脚踩,还是用牙咬?你们的那些穷规矩没有一条是合理的,有个一条半条的也是空话。我说过,产妇早该送医院,你们可推三阻四地拖着不给办。现在这孩子总算平平安安地生下来了,你说该看着他赤腿露胳膊挨冻不成?咱们处得也算惯熟了,你还这么信不过人。我拿了剪子不裁衣服还做什么使!行凶去呀?挖墙凿洞去呀?还是自杀去呀?你有什么不放心的?牛班长,回头我裁好了小衣服,把这孩子打扮出来,让你们大家都开开眼!你在别的地方见过小孩子,可是在这里你见过孩子吗?不多说了,你快去拿吧。”(p196-198) 序言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在吸纳了东方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之后,骤然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其商业首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依靠对海外市场的分割,使过去形成的传统的世界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工业技术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人类的新发明成几何级数增长。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生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变革。一种能够服务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管理系统逐渐建立,并在血与火之中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变革转型中,东方古老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发国家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发的工业文明之间出现了严重了错位,并引发了控制、占有与反控制、反占有的残酷斗争。中国从农耕文明的辉煌顶峰跌落,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反思自身文明存在的问题。在外力的冲击下,中国不自觉地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筚路蓝缕、奉献牺牲,前赴后继、求索奋斗,就是要重新找到国家独立、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的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们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这样一个艰难而宏伟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中国的文学,同样没有疏离民族的历史追求,甚至在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承担了开启民智、传播思想、激发斗志、重塑文明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了探索的转型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的智慧与韧性。一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基本形成了主权统一、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形态,并以超人的勇气与奋斗精神、惊人的创造力与发展速度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化进程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失败、屈辱、挫折,但终于创造了他人所没有的成就。而我们的文学,正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推动者、表现者。就山西文学来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方阵,当然也是这一历史的组成部分。其努力与贡献非常突出。 首先是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为现代汉语从知识阶层走向普通民众,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器”到“道”的转变。所谓“器”,就是中国人在最初以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器物先进,因而倡导“洋务运动”,开办现代工厂,引进西方设施,等等。这些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来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实很快证明,仅仅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发生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宪政权,仿效欧美三权分立及选举制度等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制度变革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中国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从今天来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许多过激之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就会感到这些批判背后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文化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国书面语言具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明意义。可以说,文言文的简洁、精炼、典雅,以及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确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追求整体感、人文感、艺术感,中国的语言缺少对事物的准确表述。这种特点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体现象的整体感,但是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中对事物精确性表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语言的背后体……等等。不同于“山药蛋派”风格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首先是题材选择表现得更加多样,其次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再次是创作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山西文学终于形成了从一元走向多样的创作态势。那些坚持以农村为主要创作题材的作家们也积极地吸纳了其他的表现手法,使农村生活的表现领域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山西也出现了典型的所谓“现代派”小说。心理结构、借鉴侦探小说手法的“悬念”结构、无情节结构、意象结构、寓言式结构等等次第登场,宏大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并存一体。这些作品有的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山西作家对文学自身进步的积极探索。 从某种角度来看,山西文学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变迁史。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广为关注的小说创作之中,同时也更加丰富地表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戏剧,以及逐渐从散文文体中独立出来的报告文学及传记文学之中。当我们追寻这种变迁的历史时,不能割断由山西而表现出来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从远古以来,这一文明代代相传,承续不绝,其中涌现出众多的仁人贤士。作为个人,他们有自己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成长条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似乎勾勒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价值选择,以及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研究,并用传记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的人文价值,不仅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首先使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立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这些如星光一般闪烁的先人身上,我们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价值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承续山西文学的精神品格,创作出新的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杰才俊进行文学式的描述,也将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努力。因此,组织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双百工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一“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另一部分是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其目的是推动山西长篇小说的不断繁荣。把它们列入这一工程,即是对文学发展的新推动,也可以延续已有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山西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动的面貌。二是“百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山西的报告文学近些年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不仅参与创作的作家比较多,出现的作品比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作家应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山西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对中华文化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英杰先贤。以传记的方式把这些先人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表现出来,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追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并使我们从先人的风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动力,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所以,这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相信通过这一努力,既将促进山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责任,重塑我们的文化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