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透进毡房的一束金色阳光让左小陌从梦魇般的昏睡中醒来,她睁开眼,明亮的光线像细碎的绒毛,在她的眼前金粉般的晃动。
她想坐起来,可是,右边的手和腿都绑着像树皮一样又硬又厚的东西,动弹一下就撕心裂肺的疼痛,她只能用那只没有被绑的左手做支撑,抬起小半个身子,打量四周,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又矮又小的灰褐色的毡房里,一幅黑色的有菱形图案的门帘挂在用粗糙的木头做的门框上,那束强烈的光线,就是从那扇没有拉严的帘子缝里透进来,像舞台上的光束打在她的身上。
鼻子里充满着浓烈的植物与牲畜粪便混合的气味,低头看自己,身上穿着黑色的藏袍,盖着厚厚的牦牛皮毯,有一阵阵难闻的混合膻味,正从她身上穿着的藏袍和盖着的牦牛皮毯中散发出来。
置身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左小陌感到十分恍惚,她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只能拼出全身的力气,对着毡房的门使劲地喊道:“喂!这里有人吗?有人在吗?”她的叫喊没有一点回音,四周安静得像熟睡的婴儿一样,没有一点点声音。
眼前所有的一切像在梦里,陌生的气味、低矮的毡房以及寂静的四周,是那么的迷离而又恍惚。
她闭上了眼睛,听到了自己清晰的呼吸声,这才确信自己不是在梦里……渐渐的,那天在飞雪漫舞的盘山道上艰难前行的情景,一幕幕地在她脑海中出现……她的眼前什么都看不见,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她的车向前冲了出去……
眼前是一片黑暗。
想到这里,她的眼睛里有一股热流涌了出来,往事历历在目,如烟雾般的弥
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左小陌正在丽宫别墅的按摩浴缸内泡着玫瑰花浴,这时,放在浴室化妆台上的手机铃声温婉而又执拗地一遍又一遍地响起。
她无奈地从浴缸里湿漉漉地钻了出来,心中老大不高兴地嘀咕着:“谁啊?偏偏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真会挑时间。”顺手抓起放在浴池边雪白的大浴巾胡乱地围在身上,把沾满水珠的手在干毛巾上擦了几下,拿起了手机。手机蓝色显示屏上闪烁着“牧歌来电”这4个字,看到这几个字,心里的那些不快立即烟消云散了。她迅速地按下了接听键,亲昵地对着手机:“嘿!小妖精,跑哪儿疯去了?这么长的时间都不给我来个电话?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话音刚落,电话那头立即传来了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声音:“哎呀!究竟是谁忘了谁呀?到底是跟着博士会长本事,连猪八戒的那一套都学会了。”说着,那个柔和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哈哈地笑着。
给左小陌打电话的人叫牧歌,是左小陌大学时期的校友加闺蜜。大学毕业后,左小陌回到了北京,牧歌则留在了杭州,进了省级一家机关报当了一名小记者,她们从大学相识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了。 以前左小陌的丈夫林开杰在世的时候,她基本上会半个月或者一个月飞到杭州去看望这位好朋友,她们俩经常会坐在湖山静谧处的一个叫“四照阁”的小茶馆里,轻松而散淡地喝着茶。那个小茶馆隐藏在西湖孤山南麓的半上腰上,是以研究金石篆刻、书画著称的“西泠印社”的一个旧址。坐在这个木结构四面都有玻璃窗的“四照阁”里喝茶,能看见西湖的景色和不远处闹市间的繁忙,但却听不到喧嚣,喧嚣声都被湖山隔绝了。她们俩经常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下午,还总是嫌时间过得太快。因为,说话和下棋一样是需要对手的,只有棋艺相当了才有对弈的乐趣。
握着手机,左小陌想到,近来一直忙于公司事务,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跟牧歌联系了。于是她在电话里自责而又惭愧地说道:“牧歌,对不起,这阵子我实在太忙了,忙得都快把自己给丢了。要不下个星期六你来北京好吗?秋天快来了,来看看香山的红叶红了没有?我真的很想你。”
P1-2
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一般人都会认为那是虚构的,只是作者用他所知所闻的语言,通过妙笔生花,写成一个或凄美或悲凉的故事展现给读者而已。可是,小说《花开陌路》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在过去的五六年当中,我一直想试图忘记但却无法抹去的一段印记。
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一二个与自己情趣相投、气息相通、情如手足的朋友。五六年前一个冬天下午,当我在西湖边的一个临湖咖啡馆,跟一个在人间突然“蒸发”了5年,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闺蜜”碰面,听她娓娓地向我讲述了她“蒸发”的原因,我被她的讲述惊呆了,我心痛地看着她,当我看见她那双曾经饱受苦难的眼睛里,仍透出像婴儿般干净的目光时我哭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夜里,我捧一杯茶,打开音响,当舒缓的音乐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会想起她。于是,她故事中那些苦难的场景会一遍遍出现在我的眼前……爱和恨、伤痛与挣扎,悲哀和心痛会占据我整个心。
为了安慰她,我开始给她写信。我将我生活中看见的大事或小事都写在信里,通过邮局寄到她留的那个偏远又贫穷的小山村。信中我跟她讲:今天我去菜场买菜,看见一只脏兮兮的小狗,在一个菜摊前徘徊,市场管理员把它赶走了,不一会儿它又回来了。听边上卖菜的人说,这是只流浪狗,以前在这里卖菜的一位大妈曾经拿食物喂过它,现在大妈病了,好久没来了,但这只小狗每天还会来这里等她……这个星期天我去上海美术馆看了一个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很棒。像这样高品质的展览,很值得大老远跑去看……前阵子,我去医院看忘朋友生病的父亲,在病房巧遇曾经教我们“文化审美”的高教授,他已病得路都走不动了,可还在念念不忘他的“中国近代文化人物”研究。唉,现如今像高教授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很少见了,现在的“学究”们大概都遗失在追名逐利的路上了……
我给她写了很多的信,可都是有去无回。直到去年二月初一个下着小雪的早晨,我踩着洁净的白雪去信箱取报纸,收到了她的一封回信。她告诉我,我的信她都收到了。她没有解释为什么不给我回信的原因,只是说我的信,能让她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在信的末尾她这样写道:“知道你一直很想把我的故事写出来,我想如何我的故事能帮助一些心灵上正在失去目标的人解除痛苦,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方向,你想写就写吧。”
于是,我怀着感动和紧张的心情,虔诚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将她的故事、她的悲哀、她的挣扎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在了黑色的键盘上。我写得很快,白天上班,晚上做完家务,当一切都寂静了,我把自己当作一枚钉子一样,钉在了电脑前的那把椅子上,把心中的爱与痕,悲哀与同情,愤怒与挣扎,希望与寄托都灌注在这些黑色的方块字里,希望它能变成一幅幅画面,展现给那些还在俗世道路上做着虚空努力的人们。
一年不到我把一部25万字的长篇写成了,心中的疼痛仿佛减轻了许多。我把一个不幸女人身上所发生的事,一一展开,有对青春和爱情的美好描述;有对善良真诚的赞美;有对俗世社会的世态炎凉、尔虞我诈行为的讽刺;有对当下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的抨击;同时,也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的本能所产生的欲望、渴求以及复仇心理,作了不偏不倚的刻画,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颂扬,对善良、真诚的赞美,对狭隘与邪恶的讽刺与批判。
我还努力地想通过主人翁左小陌,从一个善良清沌、高雅聪慧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沉沦为一个金钱至上的颓废女人,最后在圣灵的感召下,脱胎换,走上了一条情神救赎道路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间并不是天堂,生活给予我们的可口饭菜、漂亮新衣、鼓囊的钱包、柔暖的睡床以及美妙的理想……都不会永久地属于一个人,它们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人的一生随时随刻都会充满不幸和苦难。但是,当苦难和不幸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在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之间进行自由抉择。因为自由抉择是上帝赐给我们人类的一件礼物,也是一种考验。
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小说,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一直在写新闻、散文、游记之类的文字。我知道自己对小说语言的运用缺乏经验,而且我也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只是想通过这篇小说的语言和描绘,说出我心里想说的话,那就是,人即使在最痛苦、最险恶的环境中,也不应该选择自暴自弃的逃避。生命中,爱情可以被利益取代,财富可以被暴力夺走,美貌能够被时间湮灭,却不能摧毁一个善良人心中对真诚自由心灵的向往与选择。
作者于2014年5月
童童的作品《花开陌路》讲述:一贯养尊处优的“军二代”左小陌,随着父母相继离世,命运也开始了多舛的变故。意外流产造成的终身不孕,丈夫被权贵诬陷成的买凶杀人的罪犯,青梅竹马的恋人伙同仇家设陷……一个又一个的厄运像噩梦一样,让她感到绝望……在去西藏寻找自己最后归宿时,她被藏民意外的相救。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带疗伤的日子里,让她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小说,用唯美的文字把一个女人多难曲折的命运展现给大家,只是想说明,一个人,爱情可以被利益取代,财富可以被暴力夺走,美貌能够被时间湮灭,但不能摧毁一个善良人心中对真诚自由心灵的向往与选择。
童童的作品《花开陌路》是青春文学。讲述了“军二代”左小陌的青春之路,她外貌端庄秀丽、谦和柔弱,内心却清高孤傲、冷静沉着。一贯养尊处优,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命运也开始了多舛的变故:未婚先孕的孩子在意外中流产,造成终身不孕。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恋人痛苦分手。丈夫被权贵诬陷成的买凶杀人的罪犯……亲人的离去,爱情的背叛、世道的邪恶,像噩梦一样地的缠绕着她,让她感到绝望……在去西藏寻找自己最后归宿的途中,她被藏民意外的相救。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带疗伤的日子里,她明白了活着的意义。于是,她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里停留下来,走上了一条精神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