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
中医功效:味甘,性平,滋阴补肾,活血暖身,健脾和中。
对糖尿病的作用:燕麦在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有助于抵御疾病和抗感染。同时,燕麦的含糖量比较低,含有的是果糖衍生的多糖,可减少胰岛素依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是糖尿病患者极好的食物。
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燕麦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燕麦中的功能因子首推膳食纤维,胶体状的B-葡聚糖是燕麦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高纤食物起到一定的“血管清道夫”作用,不但能预防便秘,减肥瘦身,其中的某些成分还可结合人体的胆固醇,并使之排出体外,起到降脂、降压的作用;燕麦片中丰富的维生素B6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血清素水平,改善久患糖尿病而导致的郁闷情绪;尼克酸、叶酸、泛酸则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内废物堆积。
推荐搭配食法:燕麦的食用方法非常丰富,可繁可简,既可当早餐,又可当正餐主食,还可以当零食。推荐的食法和搭配有:燕麦鸡蛋煮牛奶,燕麦煮豆浆,燕麦打入鸡蛋可摊成薄饼,燕麦掺入面粉做成燕麦面条,燕麦与大米同煮做杂粮饭,燕麦与杂豆同煮成杂粮粥,燕麦掺面粉做成各式面包、糕点,如燕麦杂粮包、燕麦曲奇、燕麦牛奶馒头、燕麦皮馄饨、燕麦皮饺子、洋葱燕麦饼等。
食用注意要点:燕麦富含粗纤维,不宜长时间大量食用。市场上有很多即食燕麦片,以开水或热牛奶、热豆浆一冲即可食,这些即食麦片大多经过精加工和熟化处理,从降糖效果来看,需要煮的燕麦比速食燕麦要好。还有一些速食燕麦片,里面添加了糖和奶粉、面粉等材料,燕麦片的含量很少不说,里面添加的糖、奶、面粉等,糖尿病患者要高度警惕。要降糖,糖尿病患者最好还是购买高纤燕麦自己回家煮。要注意的是,麦麸中的纤维素可与食物中的钙形成人体难以吸收的草酸钙,不但导致钙难以被人体吸收,而且有可能形成尿路结石。故有服用钙片习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当天吃过燕麦,那么应把服用钙片的时间与吃燕麦的时间错开3~4小时。同理,除了钙之外,富含草酸的食物,如竹笋、菠菜、苋菜等,不能与燕麦同食。
小米
中医功效:味甘、咸,性凉,补虚损,益精气,健脾胃,润肺补肾。
对糖尿病的作用:小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为大米的4倍之多,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形成一层“滤网”,可避免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改善体内脂肪平衡;小米对体弱的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可益五脏,充津液,壮筋骨,强肌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小米能滋阴,可清热解渴,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干欲饮的症状。小米入脾、胃、肾经,有显著的健脾和胃的功效,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症状,小米粥可以调整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胃症状。小米是所有谷类作物中色氨酸含量最高的粮食,色氨酸有稳定情绪、调节睡眠的功效,丰富的维生素B也能缓解紧张情绪,故失眠的糖尿病患者不妨喝点小米粥。小米中的维生素E对生殖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推荐搭配食法:虽然红糖小米粥是滋补的经典搭配,但显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最受欢迎的小米食法是煮粥,小米中氨基酸的含量不足,因此宜搭配肉类、豆浆、鸡蛋等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同煮,以补充小米的不足,如肉碎小米粥、豆浆小米粥、鸡蛋小米粥等。小米的升糖指数在主食中属于中等,故煮小米粥时可加些杂豆、薏苡仁、燕麦等同煮,如绿豆小米粥、红豆薏苡仁小米粥、核桃花生小米粥、燕麦小米粥等,可进一步降低血糖。小米也可人菜肴,小米蒸排骨软糯美味,营养搭配科学。
食用注意要点:小米的升糖指数与烹饪时间成正比,煮的时间越长,升糖指数也就越高,因此,熬小米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开锅后转小火,焖至小米熟透即可食用。
P8-1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食不厌精,讲究饮食滋味,也擅长以饮食养生。在所有的疾病中,没有一种疾病比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患者既要吃得美味,又要食能果腹,还要做到营养均衡,充分满足机体的需要,并且还不能让血糖超标,一日三餐如何安排,确实是一件“技术活”。如果对食物的升糖指数、营养成分、相互之间的搭配特点以及中医所说的功效、自己的体质特点等情况了解不多,的确很难做到吃得对,更别说做到吃得好、有营养了。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稳定病情的三大基石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祸从口入”、血糖升高的病例数不胜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食材被制作成美味佳肴端上饭桌,作为糖尿病患者,虽然不可能掌握所有食材的各类属性和配搭宜忌,但对平时主要食用的主食、副食必须有大致的了解,要搞清哪些宜食,宜食多少,哪些不宜食或少食,如何搭配才能发挥食物的最大协同功效,避免食物产生相克、相侮作用,哪些食物需要在烹饪制作时特别留意,否则就可能发生截然相反的效果等。例如,有的食材本身升糖指数并不高,但烹饪的时间过长,则升糖指数直线上升,如绿豆,煮的时间越长,升糖指数越高。再如,中医认为食物本身就有性味、归经的属性,如果食物的属性与自身体质“脾气”不对,非但不会起到互补的作用,反而会损益增害,经常食用就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蔬菜对血糖影响并不大,但其属性偏寒或偏热,若不适合患者的体质,食后可引起患者身体不适。例如,本身属于阴虚火旺体质的糖尿病患者,若性偏温热的食物吃得太多,则可加重口干欲饮的症状;而寒凉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哪怕摄入的食物热量不高,但嗜食生冷寒凉之物,也容易引起腹泻、食欲不振。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多数伴有多种并发症,如果进食只看升糖指数,却不问食物的寒热属性、搭配宜忌、烹饪方法等,即使每餐热量计算得非常准确,也有可能加重并发症或导致其他不适症状。
本书可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日常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功效、热量、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影响以及食物之间的搭配宜忌、食用注意要点等。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前除了应该对自己的病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外,还要掌握一些糖尿病饮食的主要原则,例如:饮食总量控制原则、三餐比例“343”原则、饮食清淡原则、膳食均衡原则、进食定时定量原则等。只有在严格遵守了糖尿病饮食主要原则的基础上,食物的宜忌、功效、搭配等才有意义,这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切忌断章取义,孤立地看待某些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例如,不能因为某种食物具有降糖功效就不管自身体质情况如何,没有节制地多吃,以为吃得越多降糖效果就越好。事实上,任何食物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热量,即使食物有降糖功效,但摄入超过一定的限度,也能产生一定的热量,目前还没有像药物一样能降糖又不增加热量的食物。就拿苦瓜来说,其降糖的活性成分主要是提纯后的苦瓜素,要服用很大剂量才有效,单纯依靠吃苦瓜来降糖,作用十分微弱,与其说能降糖,还不如说其升糖指数低,相对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而已,不能指望它能代替降糖药。
本书在介绍食物时,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方便查阅,使用了一些指数作为参考指标。“适宜指数”是指该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是否适合食用的综合判断指标,最高的适宜指数为★★★★★;“升糖指数”即血糖生成指数(GI),是指食物进入人体2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的程度,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升糖指数在0~4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在46~70为中升糖指数食物,高于70则为高升糖指数食物;“热量”是指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所提供的供人体每时每刻消耗的能量,通常以千卡/100克为单位,食物中能产生热量的营养元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当供给超过人体消耗时,多余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随着时间的累积,身体就容易胖起来,糖尿病的风险也就随之加大;“每天可吃”是指该食物在分别被作为主食、副食食用时,首先应满足饮食总量控制原则,也就是说,选取的食物的分量不能超标。
我们身边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能说说糖尿病的一二三……其实这里的误区有很多,道听途说会带来许多新的伤害。糖尿病是个慢性病,真正了解它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家庭医生报》等主流专业媒体特约作者,从业10余年,每年发表科普文章近千篇的国内资深健康宣教专家禤影妍中医师,将多年科普糖尿病的经验与知识汇集成册——《糖尿病饮食宜忌一本通》,为您带来专业、精要、简明、实用的糖尿病饮食宜忌说明书。
禤影妍编著的这本《糖尿病饮食宜忌一本通》为您带来最专业、最精要、最简明、最实用的糖尿病饮食说明书。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中不乏许多行之有效的小方法与小验方供您参考。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一定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如何防治就是本书的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