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梧轩艺谈录(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万章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居派画风溯源

以居巢(1811—1865)、居廉(1828—1904)为代表的晚清花鸟画家,在岭南画坛树立起一座标杆。他们所发扬光大的撞水撞粉之法及其以岭南风物为描绘对象的花鸟画风,占据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广东画坛主流。他们不仅身体力行,创造出数以千计的艺术佳构,更开馆授徒,开创了近代广东美术教育的先河。其画风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传承,影响广东画坛一百余年。直到今天,其流风余韵已然在广东画坛时时可见,绵延不绝。

居巢、居廉早年师法宋光宝、孟丽堂。宋、孟画风则承传自清初恽寿平(1633—1690)的没骨画法。因此,究其根源来讲,直可上溯至常州画派的恽寿平。无论文人气十足的居巢画作,还是充满着世俗趣味的居廉绘画,都可见到这种艺术嬗变之痕迹。在与居廉一直保持着良好社交关系的东莞好友张嘉谟(1830—1887)画中,既可见到恽氏画风的影子,也能见其受居氏画风影响的诸多元素。其清新自然的花卉画,以淋漓尽致的色调表现岭南地区鲜活的时卉,将居氏画风的影响扩展到广州以外地区。

更重要的是,居廉不同时期广揽弟子于门下,在以广州十香园为中心,遍及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江西、香港、澳门等地,形成了一个以居氏画风为主导的绘画群体,成为广东美术史上不可绕过的重要一页。

居廉弟子中,以高剑父(1879—1951)、陈树人(1884—1948)最为知著。虽然高剑父、陈树人后来东渡扶桑,研习东洋绘画以改良中国画,画风为之大变,但其早年的画风仍然传承居氏风格。另一弟子伍德彝(1864—1927)不仅跟随居师时间最长,在书画篆刻及收藏方面也独树一帜。

居廉的其他弟子中,关蕙农(1878—1956)早年习西洋画,后来追随居廉,画风融合中西,为居廉弟子中少有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派画家;陈芬和陈鉴以山水和花鸟见长,能得居氏之真传;张逸(1869—1943)是居廉晚年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山水、花鸟见长,尤以牡丹绘画为人所称道;容祖椿(1872—1942)兼擅山水、人物、花鸟,同时精鉴别,其画古韵盎然;周绍光(1874—1952)的经历与高剑父、陈树人较为相似,在入于居氏门庭后,也东游日本,但其画中的日本画元素则极少,仍然是居师花卉画风格;孙淦、郑游等人虽然生平事迹不为人所知,但都能在居氏画艺中吸取精华,故画作中流露出的撞水撞粉之法尤为明显。

居廉及其花鸟画风之所以在岭南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因其绘画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其晚期弟子高剑父、陈树人等人所创立的“岭南画派”,在近代美术史上所产生的艺术辐射力。岭南画派借助二高一陈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艺术宣扬,使其不仅在南中国地区享有盛名,在海外地区(如东南亚国家、美国、加拿大)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P44-47

后记

近日读张中行《负暄琐话》,见到有这样一句话:“虽然千万万人争着去倚市门,上天却没有断读书种子。”这句话约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的情况是,“倚市门”的人更多,但读书的种子仍然绵延不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无奈但却又稍感慰藉的事。当读到“书蠹丛书”中诸位大方之家的“小书”时,这种慰藉变成了欣喜和兴奋。既为作者娓娓道来的文风及甘居闹市而能独立思考的“另类”钦佩,也为以文珍为主导的编者们的细心与耐心及眼光所折服。但更让人有些惊喜的是,我的这本小册子也进入该丛书中。遂在欣喜与惶恐之余,认真细致地挑选文章与选定主题。

我的本行是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研究,偶尔也画些小画,但都是前者的延伸。在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之外,我更喜欢写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小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书画鉴定中对某些作品或书画家有感而发,但又不足以展开深入探讨;有的则是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外,尚有言犹未尽之处。于是,便有了这本小册子。

这些文章,大约都是迁居北京后在景山旁之梧轩写就,或在原有旧文章基础上修订而成,记录了一段学术历程。它们都是因艺术而结缘,又因艺术而成文,因而不揣谫陋,袭清人张维屏《艺谈录》和今人钱锺书《谈艺录》之例,故名。

源于惯例,也是缘于实情,要对文珍及其编辑团队说一声感谢。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这些文章仍然会散落于各处。

朱万章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日于京广旅途中

目录

梧轩之缘(代序)

吴派南天有梁孜

明人笔下的葫芦

遗民画风与新安逸韵

隶书复兴与陈恭尹

“牡丹状元”黎美周

谢兰生兼擅书法

梦幻居中一画痴

海虞画苑观略

居派画风溯源

黄宾虹写《蒹葭图》

天风楼的兴衰

“南张北溥”与文人画

蔡守与《蒹葭楼图》

诗僧苏曼殊的画迹

陈树人与自然美

新国画运动与方人定

吴子复书画兼擅

不该被遮蔽的美术个案

苏卧农与画坛革新

怀念启功

纯任自然的谢稚柳书札

苏庚春的“法眼”

马国权书画篆刻浅议

学者之书与文人之画

说不尽的吴冠中

高居翰画史印记

阅读傅抱石

文人画新解与现状

区域与主流之间

后记

序言

忆未出蜀时,家中宅院,遍种梧桐树木。及至仲夏,绿树成荫,凉风习习。于是梧荫消夏,便成少年美事。后离乡背井,辗转南北,梧影渐远,而梧桐之恋挥之不去,长驻心间。以故穗城寓所,便有聚梧轩之谓,一时名流如杨仁恺、苏庚春、马国权、傅申、王玉池、陈永正等均题写匾额,以增陋室之光。癸巳夏杪,余北上供职,为使梧荫不弃,遂名京华之寓所为梧轩,以别于岭南者。近日读书,竞见王叔明有双梧轩,明人卞文瑜有《一梧轩图》,而南田翁亦有梧竹书堂,清人徐兆英有梧竹轩、周昂有据梧轩、许壮秋有碧梧轩等。爱梧之心,遥遥相契于数百载,亦可谓隔世之缘。后再检索,以“梧”字命其斋室者,何止于此,古往今来,洋洋数十人,亦可见梧桐之魅力所在。《诗经》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谓,或为文人钟情之故。而此书之文,则多于梧轩中品茗谈艺之作,故名,以博读者方家一哂。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一日

眉山学人朱万章补记于穗城之意居室

内容推荐

《梧轩艺谈录(精)》是朱万章先生新结集的随笔文章,是从其多年书画鉴定、研究所得的文章中,遴选兼有知识性与文人意趣的篇目而成。这些小品佳构中,往往由书札、字画引出一段交游趣谈,品评艺坛掌故,从容道来艺事,字里行间饱含学养。作者对广东明清以来的名家名作尤为谙熟,鉴赏和评断多有洞见,娓娓道来中,给人以历史、艺术的滋养。

编辑推荐

《梧轩艺谈录(精)》作者朱万章曾在博物馆供职多年,对许多名家名作多有寓目,评书论画,博识而独辟蹊径;对文物背后艺术家的性情、诗画交游故事、技法风格承袭脉络等的揣摩、考据也颇有雅趣,兼有知识性与文人意趣。

作者对广东明清以来的名家作品烂熟于心,涵盖全面,巨细无遗。鉴赏和评断多有洞见,一些趣闻、典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给人以美的熏陶,亦是了解岭南书画意趣不可多得的范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