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凭借既能够说服他人,又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罢免了慕容延钊殿前都检点镇宁军节度使一职,让他出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不仅如此,他还罢免了韩令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一职,让他出任为成德节度使,并授命石守信接替韩令坤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位。因为殿前都点检曾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担任过的职务,他心里总有一些阴影挥之不去,所以他做了这样一个决定:日后不再设置殿前都点检这个职位。
再来说石守信这些人,他们曾经都是赵匡胤的好朋友,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是“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在赵匡胤兵变时立下过大功。正是凭借这一优势,他们都相应地得到了升迁,而且执掌重兵,心中难免会有几分得意,走起路来都格外有精神。刚开始时,赵匡胤看在他们都是自己的好友,所以并不在意。但是赵普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长此以往,实在是不妥,于是,他曾经多次进言说:“我也不是担心他们会背叛您,但我觉得他们并不能有效地统领部下。如果他们的部下也贪图富贵,将来有一天联合起来拥戴他们,恐怕到时候,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啊。”这一次,赵匡胤却把赵普的话着实放在了心上,或许只有这样的言辞才能刺痛赵匡胤的某根神经。为了避免兵变事件的重演,赵匡胤终于狠下心来,开始采取措施来解除这些人的兵权,以消除后患。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的某一天,待晚朝结束后,赵匡胤便特意将石守信等禁军统领留下来喝酒。刚开始,君臣几人相谈甚欢。正当酒兴正浓的时候,赵匡胤突然放下手中的酒杯,并屏退了左右的侍从,然后深深叹了一口气,说:“如果不是因为你们的出力,我是做不了皇帝的,因此,我从内心感念你们的功劳。可是你们哪里知道,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难处啊。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呢。不瞒你们说,这一年下来,我每天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听到赵匡胤这番话,感到十分吃惊。在他们看来,身为一国之君,怎么也会有烦心事?于是连忙问其原因。赵匡胤继续说:“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呢?”听到这样的话,石守信等人才意识到赵匡胤话中有话,好像在暗示着什么,于是连忙叩首道:“陛下何出此言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存有异心啊!”
赵匡胤说:“事实绝非像你们说的那样,我知道你们是肯定没有异心的,但如果你们的手下想要获得荣华富贵呢?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恐怕到时候也会身不由己了。”听到赵匡胤这番肺腑之言,石守信等人惶恐至极。他们也不傻,深知皇帝已经有所防备,现在这是杀鸡给猴看呢。如果他们日后被抓住了把柄,很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甚至还会连累家族的人。想到这里,他们一起跪在地上说:“我们都是武将,都是粗人,没有想到这一点,还请皇上能够指条明路。”
赵匡胤这才缓缓地说道:“人生在世,时光如白驹过隙,真正想要得到财富的人,无非就是趁着现在多多地聚敛钱财,以使后代子孙都能够免于贫困。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一个闲官,多置办一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基业,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我们君臣之间也就没有了猜疑。如此上下相安,岂不是一件好事?”石守信等人这才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一个个拜俯于地,大声地说:“陛下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待酒席一散,大家也不敢再多言,各自回家去了。
P11-12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朝代,它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它的建立,并不是推翻前一个朝代,而是从前一个朝代接替过来的。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宋朝可以分为北宋和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于开封,历时一百六十七年;南宋建都于杭州,历时一百四十九年。此外,在南宋灭亡之后,一部分南宋朝臣又先后拥立赵星、赵呙两位小皇帝,并继续打着宋朝的旗号坚持了三年的抗元斗争。如此算来,宋朝的历史共长达三百一十九年。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代后周,黄袍加身,这才建立了宋朝。宋朝建立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匡胤就基本上稳定了内部政局。而宋朝贯彻“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也正是发端于赵氏家族基业的缔造者——宋太祖赵匡胤。当时,由于北边有劲敌辽国和辽国控制下的北汉,南边有吴越、南唐、南汉、后蜀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唯恐有朝一日,他人黄袍加身,会推翻自己的江山。也正是因为这种顾虑,赵氏历代君主历来重文轻武、以文制国的特点十分突出。此后,赵匡胤和其弟赵炅(赵光义)便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经济、文化方面也空前繁荣。
到宋真宗、宋仁宗时期,宋朝正式步人盛世。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八岁的小皇帝赵呙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崖山海战发生之后,宋朝彻底灭亡。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封建统治家族相比,赵氏家族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子嗣不昌。若加上宋朝末期的两位幼帝,宋朝共有十八位皇帝,其中有六位皇帝死后,没有让亲生儿子继承皇位。若加上赵匡胤的兄终弟及,皇储更显缺少,这在中国帝王时代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在父死无子继的特殊情况下,赵氏政权的皇位传承却进行得十分顺利,并且没有出现大危机,可见,赵氏家族“昌文偃武”的国策还是有成效的。虽然在这表象的背后,也夹杂着极其复杂的内外因素,但至少从表面上看,在这个朝代,皇帝的“家”是稳定、安静的。
宋朝,真的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历史。本书包含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宋太祖、宋仁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诸多重要历史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靖康之耻是千古之辱,精忠报国的岳飞留下了千古英名,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写下了千古绝唱……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版图上建立的朝代,在进取与保守、图强与积弱的反复中踽踽而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王朝之一,却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但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方面、科学技术方面、文学艺术和史学方面,还是军事实力上,宋朝都远远超越了之前的秦、汉、唐三个大一统王朝。
在社会经济方面,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古代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是这个时期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则在宋朝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方面,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活动中。这三大发明,都对后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等许多领域,宋朝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在文学艺术和史学方面,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大多数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血腥、屠戮。唯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例外。宋太祖赵匡胤在取代后周时,并没有采取血腥的手段,更没有担心前朝子孙复辟而大加屠戮。相反的是,赵匡胤勒石为盟,要求后嗣新君遵守誓言,务必善待周室。因此,大宋三代,在强调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真可谓开明。然而,也正因为宋朝过分看重“以儒立国”,整个时代尚武精神沦落,这便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使得大宋王朝在面对外来强敌时,无还手之力,任由外虏欺凌,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不忍细看的大宋史》这本书,通过一个个曲折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段精彩的人物传奇,为读者描述了赵氏家族历代君王是如何处理家族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以实现长久统治的故事。这本书不仅全面刻画了宋朝十八位皇帝的性格和命运,也从中勾勒出了宋代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从而引领更多的读者朋友去回味、去思索宋朝这段历史。
宋朝,真的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历史。墨竹著的《不忍细看的大宋史》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宋仁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诸多重要历史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靖康之耻是千古之辱,精忠报国的岳飞留下了千古英名,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写下了千古绝唱……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土地上建立的朝代,在进取与保守、图强与积弱的反复中踽踽而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王朝之一,却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但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方面、科学技术方面、文学艺术和史学方法方面,还是军事实力上,宋朝都远远超越了之前的秦、汉、唐三个大一统王朝。
墨竹著的《不忍细看的大宋史》这本书,通过一个个曲折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段精彩的人物传奇,为读者描述了赵氏家族历代君王是如何处理家族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以实现长久统治的故事。这本书不仅全面刻画了宋朝十八位皇帝的性格和命运,也从中勾勒出了宋代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从而引领更多的读者朋友去回味、去思索宋朝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