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唐崇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我国制造行业发展需要“工业4.0”,更需要“工匠精神”。唐崇健著的《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作用、成长与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全面论述,拜读此书,对正确理解、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大有裨益,对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也有很大促进。

内容推荐

唐崇健著的《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是一本写给企业的关于工匠精神培育与缔造的书,一本帮助企业进行匠心管理的书,不仅从理念角度讲述匠心内涵,而且着重于从管理角度阐述领导者如何进行匠心管理。

本书不是传统工匠精神的再版,而是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比如:如何树立正确的企业理念,如何塑造持续创新的文化,如何培育员工的匠人精神,如何建设一支与企业共成长的团队等,为管理者提供一种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思路。

目录

推荐序一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

推荐序二 匠心,即为致良知

推荐序三 内有匠心,外有良品

推荐序四 思想者唐崇健

前言 不忘初心

第一章 工匠精神,源自正心

 用心,才能铸就“工匠精神”

 发心,傻傻的倔强

 专心,不懈的行动

 定心,正确的坚持

 静心,神般的专注

第二章 智慧之匠,成就卓越领导者

 独具匠心,才能成就真正的企业家

 简约匠心,才能成就卓越的领导者

 育人匠心,才会锻造“职业化的教练”

 细微匠心,方能谈得上职业化

第三章 匠心之韵,让每件事都产生价值

 修炼匠心,先学思考在别人的前面

 锻造匠心,时时刻刻注重微思考

 验证匠心,关注工作的实际成效

 贯通匠心,不断复盘的精进

 匠心之城,现场,现场,还是现场

 匠心之手,找对方法做对事

 极致匠心,就是一次把事情做到位

 匠心管理,就是要做好“管理中的管理”

第四章 创新的变现,正是匠心的外化

 创新,是需要变现的

 创新需要灵感,更需要潜心落地

 创新,需要自己与自己竞争

 创新,一定要摆脱“路径依赖”

 创新,通过匠心将创意变成市场

 创新之匠,要抓住核心价值

 创新管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驱动器

 减少浪费就是最大的创新

第五章 工匠精神,源于严苛的管理

 有尊严的企业更倡导工匠精神

 制度大于老板,管理多用匠心

 匠心管理,标准化先行

 精益管理是一种工匠的信仰

 持续的工作热情,不是三分钟的热度

 管理是盯出来的

 管理最长的距离是从说到做

第六章 工匠尊严,凡事讲究精致

 工匠有严格的时间意识

 工匠,醉心于细节

 工作,要从小事做起

 真正的工匠,不怕反复核对

 巧匠,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大工匠,都是诞生于现场

 工匠,耐得住寂寞

 工匠,是“做”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

第七章 大匠眼中,人皆可成才

 伟大企业,需要伟大的员工

 具有匠心的人才爱学习

 匠人,不能管,只能理

 复合型匠人,企业的未来

 匠人心得:只要会雕琢,就没有无用之材

 匠人,就是活儿做得极为精致的人

第八章 好产品必然来自好工匠

 要做个好企业,必须做出好产品

 比别人付出更多一点,产品就会比别人好一点

 重复的事求精进,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经得起考验

 我们为什么勤劳而不敬业

 工作要有敬畏之心

 诚信是一种责任

 诚信是需要积累的

第九章 只要你走心,处处皆匠心

 感动客户,从用心服务开始

 服务就要做到极致

 工作,请给出结果

 管理要用报表说话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习惯于缺点是最大的缺点

 用匠心在暗处积蓄能量

第十章 他山之匠,可以攻心

 管理的目标,就是造就源源不断的匠人

 管理至道,就是替别人着想

 别急,先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自责,叫不出员工的名字

 “确认”习惯会让你高效

 做笨笨地事,笨笨地做事

 卓越需要无比的勤奋

 换个角度看优势和劣势

 为什么大多数人抓不住机会

 文明驾驶不应该离我们太远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跋 时光去了,但爱更深了

后记

试读章节

用心,才能铸就“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2017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工匠精神”,可谓用意至深。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一个曾经匠人层出不穷的国度为何重提“工匠精神”!

2016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都造得出来的中国,竟然还不能生产圆珠笔头!如果不是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虽是农业大国,很多种子却长期被控制在国外;航空母舰造出来了,但尼龙绳却造不出来等。

当然,2016年,国内一家企业终于宣布:我们生产出了总理说的“圆珠笔头”,这既让我们兴奋,也让我们尴尬,似乎是被总理点了名以后才生产出来的。

看来,不是我们生产不出来,也不是我们不聪明,是我们很多人不愿意弯下腰来将一件小小的产品做到精致。

很长一段时间,国人都有些看不起“匠人”,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是一种气质,意味着坚定、踏实。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西方人称之为“偏执”,比如乔布斯对苹果品质的偏执追求。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竟然缺少“工匠精神”,这本身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中国制造”竟然在国际市场上长期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秘诀就是他们工匠众多,更好地传承了“工匠精神”!

工匠,不是给钱多就能成的。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才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你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好的工匠,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工作效率。无数事实表明: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不仅是专家和工程师的事,工匠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来说,专家、工程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工匠。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源于“工匠精神”的思想和理念。在工匠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享誉中外、畅销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荆棘。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长青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在互联网思维狂舞的疯狂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中华民族精髓的重振。

P2-4

序言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

作者是我的老朋友,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先锋!目前,电线电缆行业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因西安地铁电缆事件引发的行业地震尚在。此时此刻,作者出版《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我觉得意义非凡,委托我作序,欣然从命,我也想把自己的感想与各位分享。

第一,电缆行业问题不仅存在于电缆行业,这是有普遍性的,只是在电缆行业表现比较突出。就我多年从事产业研究而言,其他装备制造业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这才是中国制造的隐忧。大家知道,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电缆行业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整个装备制造业,哪个行业不用电缆?电线、电缆影响巨大。为此,《匠心管理:如何铸造工匠精神》一书可谓生当逢时,无论是电线电缆行业内部人士,还是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都应该好好读读。我们企业管理者有如此匠心,工匠会少吗?工匠精神有了,偷工减料事情还会有吗?

第二,一个大国的崛起,一定是以大批良匠为基础的,良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大国的竞争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举世瞩目,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我们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不得不说,在不少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2017年我们刚刚突破成为“制造业之痒”的圆珠笔芯的滚珠,而核电、高铁、飞机等不少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这其中原因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关键人才。浮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专注于某个领域、甘心寂寞的大国工匠才能创造奇迹,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此作序,同时也以此献给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崛起而埋头苦干的工匠们!

后记

时光去了,但爱更深了

英国卡斯商学院硕士唐淼

我一直活在自己二十岁的梦里,直到2014年春节过后,突然意识到爸爸今年虚岁五十岁,五十知天命。知天命是古人形容人到了五十岁大雅的叙述方法,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求结果。

五十岁,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所以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庆幸我的父亲在很多方面已然有所成就,作为女儿,我感到骄傲。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父亲,在我眼里,并不是他的事业成功,而是比任何人都为家人着想。

小的时候,我觉得爸爸是圣诞老人的代名词。每次他出差回来,不管多晚,我都会从床上爬起来偷偷摸到爸爸的箱子,看到他给我带的礼物。或者是我喜欢的毛绒玩具,或者是糖果,或者是《十万个为什么》,金币巧克力的香味溢满我的整个童年岁月。那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一个人抬着我的脚,一个人抬着我的头,摇晃我的身体,说是这样会长高。我记得很多这样的事情,也拥有一个有趣的童年。

长大之后,爸爸工作很忙,也有很多烦恼,他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苛求细节,追求完美。青春期的时候,我经常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看着我一脸失望,对我不成熟的行为不耐烦地打断,我一直以为他们不喜欢和我交流。长大之后的某天,我突然明白,可能那时候我也没有给他们平等交流的机会,我表现出来的非理性一定是很让人不可思议的。

父母儿女,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两种定位,没人知道怎么样做才算是好的,也没有人能够通过训练变得更好。然而血缘关系不能选择,反而显得更珍贵。当我在外面受了委屈,遇到困难,即使不说出口,也永远知道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所以才敢去做子己想做的事情。

前几天和爸爸妈妈出门,突然在车上说到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爸爸和小伙伴的一系列趣事让我意识到原来我的父母也有过很敢拼的时候,他们曾经年轻冲动,也像我们现在一样莽莽撞撞,这样的感觉真好。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或者说和爸爸一样,不太会感情外露。但爸爸做过的很多事情都让我感动,比如我在苏州念书时,爸爸一有空就会来看我,带我吃好吃的东西,只要我有要求,爸爸总是尽力办到。

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有一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想,大部分时候,并不是我们目送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是充满关心,充满不舍的目送。选择去相信身边所有的人和事情,最后才明白,父母是世界上最在意你的人。

我一直不知道要送什么礼物给爸爸,于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因为很久不写东西,写出来的内容自己不好意思回头再看,都是一些琐碎的感想。就写到这儿,祝爸爸生日快乐,未来的每一步都平安顺利。

书评(媒体评论)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匠心管理》一书可谓生当逢时,无论是电缆行业内部人士,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

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之一,而工匠精神之灵魂,就是王阳明先生提倡的良知。中国制造业要想获得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国制造”要想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商品,中国产品必须成为精品,而精品只能出自怀有良知的人们之手,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具有“匠心”的“工匠之手”。我希望更多的人读一读《匠心管理》,把宏伟的人生目标或企业愿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良知为源泉,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

唐崇健先生目睹电线电缆行业30年的变化沧桑,对于行业内的诸多变化洞察至深,相信这本《匠心管理》能够为浮躁的世界带来一片清凉的思想。

——坚持创新学院院长周永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