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2013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这一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风起云涌,互联网如当代版的“文艺复兴”,影响并改变着传统金融的业态和格局。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开始积极谋变,以巩固既有的优势地位;阿里、腾讯、百度、新浪、京东等互联网电商企业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信息科技手段,凭借用户、渠道、流量等已占有的优势,摸索出一套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逐渐搭建起了自己的金融版图。
除此之外,伴随互联网金融的热潮,除早期建立起来的P2P网贷平台,垂直搜索、智能理财、众筹服务平台等也纷纷开始在金融领地上“跑马圈地”,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业务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台”,互联网金融龙腾虎跃,热闹空前。令人不解的是,一向“壁垒森严”的金融业,面对如此多的“搅局者”,央行监管部门却采取了少有的宽容和默许态度。
在这次互联网金融的风潮中,阿里巴巴的马云再一次扮演了互联网金融的“弄潮儿”角色。
2013年6月14日,内蒙古乌海一家业绩平平、名不见经传的化工企业内蒙君正股票,莫名涨停。细心的投资者深入分析后发现,内蒙君正是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东,而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刚刚于6月13日联合推出了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随后在股市低迷的大盘下,内蒙君正在16个交易日内创下8次涨停。
内蒙君正早在2007年就人股了天弘基金,其后又通过增资的方式,成了天弘的第二大股东。从2010年起,天弘基金连续3年亏损,如果不是余额宝,内蒙君正长期的股权投资不能算是成功。但6月13日余额宝的推出。让内蒙君正的股价瞬间复活,仅半个月就翻了一番。可以说,余额宝拯救了内蒙君正。
余额宝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手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余额增值理财产品,上线之后,引领了一波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浪潮,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余额宝实质上是基金产品,但比基金门槛低、更灵活。其特点与银行活期存款相似,但比活期存款利率高许多。与传统金融行业的理财产品相比。余额宝的优势在于:
(1)收益较高。用户把资金转入余额宝账户,实际上是购买了天弘的“增利宝”货币基金。用户存留在余额宝账户里的资金不仅能生“利息”,而且利率要比银行活期存款高出若干倍。上线后,余额宝的收益率基本稳定在4.5%左右,而同期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5%,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为3%。同样是10万元,放在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大概是4500元.而在商业银行存活期储蓄,一年的利息收入只有350元,存定期一年,利息收人也只有3000元。
(2)使用方便、灵活。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支付和转出,具有活期存款的所有功能,用户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也可以网上购物、转账、缴费等,无须再单独开户。客户在支付宝中进行购买或赎回,整个流程与支付宝充值、提现和购物一样简单,转支没有手续费。另外,余额宝还支持T+0实时赎回,这意味着转入余额宝账户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至支付宝进行消费,也可以随时转入银行卡,提取现金。
(3)门槛低。余额宝对客户转入的资金没有最低余额限制,l元就能转入,让一些普通民众的零花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经确认后,第二个工作日便开始计付利息,次日12点前就可以将前日的收益发放到余额宝账户内,用户可以随时进入自己的账户查看收益。
余额宝低调入市,却高调吸金。9月30日,余额宝吸收存款达到500亿元,11月14日,余额突破1000亿元。一年后,余额宝的注册用户已达1.49亿人,余额达到5789.36亿元。
在余额宝的“搅局”之下,金融业再起波澜,活期宝、现金宝、收益宝等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长。余额宝引起的不仅是“宝宝”类理财产品的疯长,更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引起了金融界从混业到跨界的混战。
互联网电商纷纷拿出各种金融产品,抢滩互联网金融。中国“特色”的商业规则再次应验:只要有利可图,就蜂拥而上,哪怕挤得头破血流。在互联网金融“馅饼”的诱惑下,互联网电商巨头、小额贷款公司业主等各路人马,纷纷铆足了劲儿进军互联网金融,不断蚕食传统金融业的领地。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