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兴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传珠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传珠编著的《兴邦》一书,以传统章回小说的文学体裁叙述了从甲午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相关重要人物。书稿资料丰富,体例新颖,评价历史事件和臧否历史人物客观公正,政治导向正确,重要史实准确。反映了中国社会从殖民封建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独立的曲折进程。

内容推荐

李传珠编著的《兴邦》所写历史事件涵盖的时间范围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50多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是西方列强掠夺瓜分中国的侵略史,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步一步有计划妄想灭亡中国和灭绝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是中国由封建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同时也是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是无数仁人志士寻找救国之路的探索史,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

目录

第一章 马关约奇耻大辱 众举子公车上书

第二章 西太后镇压变法 谭嗣同视死如归

第三章 旧耻未雪添新辱 八国联军掠北京

第四章 袁世凯以守为攻 摄政王放虎归山

第五章 孙文反清创共和 武昌起义帝制亡

第六章 孙中山让出大位 袁世凯窃国得逞

第七章 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兴兵讨袁

第八章 袁世凯逆流称帝 蔡松坡护国讨袁

第九章 孙文成立军政府 陈李创建共产党

第十章 冯玉祥反戈一击 段祺瑞全军覆没

第十一章 陈炯明广州叛乱 孙中山北京逝世

第十二章 蒋介石誓师北伐 北洋军土崩瓦解

第十三章 “四一二”风云突变 共产党如梦方醒

第十四章 南昌炮声如春雷 朱毛会师井冈山

第十五章 蒋介石二次北伐 张学良东北易帜

第十六章 蒋介石排除异己 蒋冯阎中原大战

第十七章 “九一八”东北沦陷 “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十八章 万里长城今犹在 奋起抗日在雄关

第十九章 冯玉祥出山抗日 吉鸿昌大义凛然

第二十章 强攻麻城陷重围 张徐痛失鄂豫皖

第二十一章 蒋介石一“剿”红军 张辉瓒首战被擒

第二十二章 蒋介石二“剿”红军 何应钦铩羽而归

第二十三章 蒋介石三“剿”红军 毛泽东声东击西

第二十四章 蒋介石四“剿”红军 游击战再显神威

第二十五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离赣长征

第二十六章 红军突破封锁线 湘江水红系血染

第二十七章 毛泽东遵义复出 四渡赤水脱重围

第二十八章 红军佯攻昆明城 朱毛巧渡金沙江

第二十九章 神兵飞夺泸定桥 红军翻越大雪山

第三十章 张国焘拥兵自重 长征胜利到陕北

第三十一章 百丈关南下受挫 第一湾贺龙扬帆

第三十二章 西安事变张杨谏 国共合作同抗战

第三十三章 西路军全军覆没 徐王李九死一生

第三十四章 卢沟桥日寇挑衅 全民族奋起抗战

第三十五章 国军血战在淞沪 日寇南京大屠杀

第三十六章 八路军整装北上 平型关首战告捷

第三十七章 卫立煌血战忻口 韩复榘弃城南逃

第三十八章 张自忠大义当前王铭章死战殉国

第三十九章 李宗仁指挥若定 台儿庄日寇丧胆

第四十章 国军掘堤花园口 日寇大举犯武汉

第四十一章 长城内外烽火起 敌后游击枪声激

第四十二章 毛泽东论持久战汪精卫投敌叛国

第四十三章 冈村宁次密调兵薛岳大意失南昌

第四十四章 国军血战昆仑关 日寇兵败南宁城

第四十五章 随枣宜两军激战 张自忠壮烈殉国

第四十六章 冈村兴兵犯长沙 薛岳灵活击日军

第四十七章 水原丧师陈庄镇 “名将”花陨黄土岭

第四十八章 八路军太行抗日 刘伯承巧设伏兵

第四十九章 百团大战硝烟浓 正太线上日寇惊

第五十章 诱敌深入至上高 十面埋伏歼日军

第五十一章 皖南事变摩擦起 兄弟相煎何太急

第五十二章 山本偷袭珍珠港 左权殉国太行山

第五十三章 韩德勤苏北反共 陈粟黄桥惩顽敌

第五十四章 阿南惟畿犯长沙 薛岳天炉熔日寇

第五十五章 远征军入缅作战 杜聿明九死一生

第五十六章 史迪威老骥伏枥 驻印军卧薪尝胆

第五十七章 三军知耻而后勇 驻印军缅北扬威

第五十八章 出奇兵攻其不备 傅宗良智取大洛

第五十九章 余程万血战常德许国璋壮烈殉国

第六十章 汤恩伯豫中溃败 日军打通平汉线

第六十一章 守长衡薛岳失策犯桂柳强弩之末

第六十二章 驻印军锐不可当 横扫日军雪前耻

第六十三章 远征军西渡怒江 血战松山歼日寇

第六十四章 “八一五”抗战胜利 东京审判伸正义

第六十五章 国共重庆谈和平 两军上党起硝烟

第六十六章 判形势抢占东北 守四平毛林失策

第六十七章 孙连仲孤军冒进 高树勋阵前起义

第六十八章 李先念中原突围 粟大将苏中七捷

第六十九章 刘伯承巧计诱敌 陈赓全歼第一旅

第七十章 聂荣臻误攻忻州 傅作义智取张垣

第七十一章 陈毅粟裕初合兵 戴马劲旅被全歼

第七十二章 弃临沂北上寻机 围莱芜生擒仙洲

第七十三章 胡宗南占领延安 毛泽东不离陕北

第七十四章 粟大将虎口拔牙 张灵甫孤傲丧命

第七十五章 攻坚城林彪受挫 守四平子良扬名

第七十六章 刘邓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大反攻

第七十七章 陈谢大军渡黄河 蒋胡调兵守西安

第七十八章 罗历戎丧师被俘 杨罗耿巧打石门

第七十九章 攻开封粟裕扬威 破襄阳陈刘会友

第八十章 许世友攻占济南 王耀武泉城被俘

第八十一章 毛泽东高瞻远瞩 攻锦州关门打狗

第八十二章 长春城和平解放 廖耀湘辽西被歼

第八十三章 定方略淮海决战 失戎机百韬毙命

第八十四章 刘伯承智取宿县 双堆集黄维被歼

第八十五章 蒋介石朝令夕改 杜聿明全军覆灭

第八十六章 聂荣臻佯攻张垣 傅作义嫡系被歼

第八十七章 林罗刘大军入关 刘亚楼攻占天津

第八十八章 傅作义顺应民意 北平城和平解放

第八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九十章 二野攻克太原城 三野解放大上海

第九十一章 大迂回千里包抄 西南诸省告解放

第九十二章 解放军怒攻金城 马步芳全军覆灭

第九十三章 锐不可当下宁夏 长驱直入进迪化

第九十四章 轻残敌金门受挫 万名将士葬海疆

第九十五章 韩先楚智取海南 薛岳逃离第一楼

第九十六章 新中国宣告成立 三军将领授军衔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严重侵害中国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为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要由中英共同议定。从此,西方列强打开了侵略中国的门户。英国得寸进尺,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国强迫清政府在1844年10月24日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不仅攫取通商特权,条约还规定法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传播天主教;同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后来又陆续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葡北京条约》,特别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割让中国大片领土和侵害中国主权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伊犁条约》等。面对西方列强不断侵犯中国主权和侵占中国领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严峻局面,中国的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如焚。

正当西方列强不断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时候,位于中国东方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迅速强大起来,开始疯狂侵略朝鲜和中国,1894年日本出兵侵占了朝鲜,同年7月下旬,日本又突然袭击了中国的陆军和海军。1894年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至9月,经平壤战役,日军控制了朝鲜全境;又经甲午海战,重挫中国北洋水师,控制了黄海制海权。同年10月,日军兵分两路从陆路、水路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占领了中国的安东(今丹东)、九连城,11月又攻陷大连、旅顺口等地。1895年2月,日军又攻占了山东威海卫军港。至此,苦心经营多年的新式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损失25艘战舰,死伤4000余人,主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左宝贵、林永升等将领壮烈殉国。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的马关,即下关春帆楼,日方强迫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签订了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史称《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条约共十一款,并附有《另约》、《议订专条》,规定:一、中国承认鲜朝完全独立;二、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五、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消息传开,中国朝野震动,亿万民众更是义愤填膺。当时云集北京应试的各地举子,群情激愤,怒不可遏,纷纷集会,慷慨陈词,个个涕泪横流,众人聚集在原明朝大臣杨椒山曾冒死起草上书的宣武门外松筠庵内,夜不肯眠。广东籍举子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才华横溢,7岁便能作诗填词,人称神童。其先祖为粤之望族,以程朱理学传家。康有为自幼博览群书,对玄学造诣尤深,经常讲学,追随者日多,在众举子中颇有影响。时年37岁,风华正茂,见众人情绪激昂,便振臂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势日衰,东西方列强竞相侵略瓜分中国,国家危矣!民族危矣!中国必须兴利除弊,维新变法,实行新政,富国强兵。我们给光绪皇帝上书!”“对!我们给皇帝上书!我们给皇帝上书!我们拒签和约!”众人齐声呼喊:“请广厦兄代笔!”一致推举康有为起草上书。康有为遂令他的学生梁启超执笔,他口述大意,明确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日、变法图强三项主张。梁启超比康有为小15岁,才思敏捷,文章盖世,口若悬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笔如游龙,不到一个时辰,洋洋万言上书一挥而就,气势恢宏,陈述清晰,切情入理,丝丝入扣,读来朗朗上口,众人喝彩,争相签名,遂将谏书置于红漆木盘之中,由康有为双手擎过头顶走在前面,众考生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向皇宫走来。4月22日的上书递进清廷之后,被军机大臣孙毓汶扣压,未能上达光绪皇帝。聚集在外面一直等候消息的举子们,闻之哗然,纷纷要求严办督师不力、丧权辱国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严惩临阵逃脱的海军将领叶志超、方伯谦;要求隆重公祭为国英勇捐躯的邓世昌、左宝贵等将领及广大海军官兵,表彰爱国烈士,伸张正义;朝廷应下罪己诏,迁都变法,拒签和约,与倭寇血战到底!一致推举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代表众人执笔再次起草上书。这次书比上次增加了恳请皇帝要重视通商、发展工业等内容。1895年5月2日上书写成,签名者多达1300余人。定名《上清帝第二书》,史称“公车上书”。此名源自汉代举孝廉乘公车赴京,后人便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子的代称。

上递《上清帝第二书》的举子们,在康有为、文廷式、梁启超带领下,从宣武门松筠庵出发,一路游行示威,高呼“拒签和约”、“与倭寇血战到底”、“查办丧权辱国的李鸿章”等口号,散发、张贴揭帖,发表演说,北京各界有识之士和市民纷纷响应,加入游行队伍,穿街越巷,直奔都察院而来。一时间都察院门前人山人海,宣呼之声震动京城,也传进了皇宫之内。

康有为等举子们,风餐露宿,在都察院门外苦苦等了三天三夜,《上清帝第二书》仍然石沉大海,不见回音,直到第四天,才出来一个给事,让举子们先回馆舍,朝廷正在商议。康有为等人哪里知道,朝廷内部主和派和主战派就是否批准李鸿章草签的《马关条约》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主和派军机大臣孙毓汶接到《上清帝第二书》后,看到内云“请陛下拒签和约,要与倭寇血战到底”等字样,哪里还敢拿出来?他拿着李鸿章给他送来的《马关条约》文本,正在软硬兼施逼迫总理衙门大臣、光绪皇帝载湉的老师翁同龢劝皇上批准《马关条约》,孙毓汶说:“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水陆两路大军压境,若再迟疑不决,一旦日军再下山海关,京畿危矣!你是皇上的老师,国家安危系你一身,请你尽快劝圣上用宝玺。”翁同龢说:“海军覆没,尚有陆军,何必惊慌!倭寇远离本土,兵员粮秣难继,只要我们团结御敌,定能打败倭寇。”孙毓汶说:“你们这些人,最会清谈误国,沽名钓誉,不自量力,鼓动皇上出兵对抗日本人,以致弄成这种局面,海军覆灭,旅顺口、威海卫军港尽失,你们还嫌不够吗?”翁同龢气愤地说:“我没有闲工夫与你们这些误国殃民的人争论,你快快走开吧,我要面见圣上,决不能签署《马关条约》。”翁同龢说完,一甩袖子就拿着奏折去见光绪皇帝。孙毓汶担心皇上看了翁同龢的奏折先入为主,就说:“我同翁公一道去,我劝先生不要那么死心眼,中国地大物博,割去一个台湾岛,也无碍大局,只要保住幽燕,你我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翁同龢怒斥道:“呸!真是恬不知耻!人做事即是不能光荣耀祖,但任何时候也不能给子孙后代留骂名。秦桧死了700多年了,他的子孙后人至今抬不起头来。”

P1-3

序言

本书名“兴邦”取自“多难兴邦”之意。本书所写历史事件涵盖的时间范围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50多年时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它是一部屈辱史,是西方列强掠夺瓜分中国的侵略史,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步一步有计划妄想灭亡中国和灭绝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是中国由封建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同时也是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是无数仁人志士寻找救国之路的探索史,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贤先烈,他们为了反抗外族侵略,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他们心中那份神圣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至今读来依然使笔者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潸然泪下。

笔者出生于1936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段历史时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又亲眼目睹了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国力日益强盛、民族走向复兴的过程,虽老骥伏枥,但依然志在千里。2009年73岁已过古稀之年的我毅然提笔撰写此书,历经五年遂成稿。笔者无为他求,深恐子孙后代忘记那段悲惨的屈辱史,丧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唯愿后辈居安思危,勿使那段屈辱史重演,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笔者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的甲午战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等手段,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诸如《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葡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伊犁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对此,中国的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如焚,奋起抗争。在帝国主义列强中,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迅速崛起的日本,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妄想灭亡中国和灭绝中华民族。从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去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到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攫取在东北的种种特权,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直至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陷于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在我国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有关。在这期间,为维护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列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北洋爱国将领丁汝昌、邓士昌等壮烈殉国,到杨靖宇、赵一曼、左权、戴安澜、王铭章、张自忠等抗日英雄为国捐躯,涌现出了无数对国家对民族赤胆忠心、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不管他们属于哪个党派,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脊梁!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在这一时期,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民主政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有志之士奔走呼号,出生入死,英勇战斗,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戊戌六君子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徐锡麟、秋瑾女士等义士先烈亦永垂不朽!

在1894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变成了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何等伟大的巨变!没有这一历史巨变,我们就没有今天!我们国家就没有两弹一星!何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何谈成为世界上第三航天大国?没有这一历史巨变,我们的处境不会比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好,甚至更惨!我们一定要做到勿忘历史、勿忘国耻、珍惜现在,知道能生活在一个独立、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里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西方列强在原始积累阶段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残酷屠杀殖民地人民、疯狂掠夺殖民地财富的历史。现在,他们又改头换面,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粗暴地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别国的主权,挑动支持叛乱,甚至出兵占领别国,屠杀那里的人民,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现在,在我们国内,有极少数所谓的学者、民主派不知羞耻,打着所谓民主自由的旗号,明里暗里在充当西方列强和反华势力的代言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汉奸卖国贼并无两样。作者以大量历史事件为素材,撰写这部文学作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后辈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从苦难和屈辱中走过来的,要珍惜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世界上没有谁能救我们,唯有我们自己救自己;世界上没有谁比我们炎黄子孙自己更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在历史上曾有一部分人,其中就包括蒋介石委员长,寄希望于国联和九国公约组织谴责和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结果,他们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今天,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西方列强在长期侵略、奴役、剥削别国人民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优越感没有变!至今,没有任何事实证明他们已经改恶从善,放下屠刀;而恰恰相反,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他们以维护人权、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为借口,制裁、侵略别国。我们不能相信他们所谓“人权”的虚伪谎言,他们每天都在践踏人权!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谈论人权!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遏制中国、培养他们的代言人、妄图从内部颠覆我们国家的罪恶活动。我们不能高枕无忧,我们还没有彻底摆脱危险,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团结一致,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迎接并赢得挑战!  现在,国家已度过了建国初期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提高了。时间是化解人们思想纠结的一剂良药。要赢得未来更大的挑战,就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事件和人被长期忽视了。作者在书中收进了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旨在还原历史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只要谁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就应该给予歌颂,这也是笔者撰写此书的又一目的。

撰写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三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

孙中山,奔走呐喊,率领革命党向腐朽的清政府宣战,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封建帝制在中国的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居功至伟。国民党尊孙中山为国父,共产党尊孙中山先生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对孙中山先生无论给予多高评价,都不为过,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将永垂青史!对蒋介石应一分为二地评价。一方面,他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率领国民革命军先后两次北伐,以寡击众,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了北洋军阀,传檄而定东北,完成了统一中国南北的大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指挥国民革命军主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基本上坚持八年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代表中国政府对日正式宣战,旋即决定对日、德、意法西斯三国宣战,并派出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为中国赢得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些也都应予以肯定。但另一方面,蒋介石长期以来残酷迫害、镇压、屠杀进步人士、革命人士和共产党人,一再围剿红军,实行白色恐怖,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鲜血。在西安事变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后,采取不抵抗政策,把东三省拱手让给日寇,为日军以后侵占察哈尔省,攻占长城各口和冀东,进而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打开了方便之门。即使在抗日战争中,他还制造了皖南事变,使亲者痛。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又不顾全体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公然撕毁重庆和平协议,发动内战,把刚刚得到和平的中国人民又带入水深火热之内战中,彻底走向反动。因此他最终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笔者尊重历史,如实写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他最初是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那里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但他不同于王明等人只知道机械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辞藻。纵观历史,社会发生动荡和变革的最主要原因均是社会贫富不均和财富的高度集中所造成的,而中国农业社会的贫富不均和财富的高度集中体现在土地的占有不均和土地的高度集中上,毛泽东敏锐地洞察到这一中国社会的深层问题,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革命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土地对中国无地和少地的广大贫苦农民而言,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国民党虽然每逢星期一就搞纪念总理周活动,宣读背诵孙总理的遗嘱和三民主义,其实他早就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他和他的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财团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虽然罗列了一大堆原因,但并未触及问题的实质,有什么用呢?而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却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深得人心,自古以来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妄图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岂知,这样却促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和同年的秋收起义,以毛泽东和朱德为首的共产党人率领农民、工人和士兵,以井冈山为根据地,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实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共两党的大博弈和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决斗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未来的胜负,中间出现的一些因素和事件,只不过是推迟或加速这一进程而已,对最终的结局不起决定性的影响。大浪淘沙,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涉中国共产党的事务的情况下,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他率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勇气历尽千难万苦,经历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壮举。抗战期间他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准确及时地看到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他高举抗日和统一战线的大旗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发表了指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著作——《论持久战》。他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当之无愧被推选为中国革命的最高统帅和领袖,陕北人民首先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悍然发动内战,他以为凭借在抗日战争中接受美国训练的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兵团及美国援助和日军投降留下的大批武器装备等优势,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但他逆历史潮流而动,不得人心;毛泽东已经成长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蒋介石已根本不是毛泽东的对手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中毛泽东指挥若定,迅速打垮了蒋介石。辽沈战役,首打锦州,将几十万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廖耀湘、孙立人的兵团被迅速全歼;淮海战役奇袭咽喉要冲宿县,切断了津浦线和徐州国民党军的退路、补给线,进而对其各个歼灭;平津战役,毛泽东命令林彪率百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关对傅作义的部队形成战略包围,进而声东击西,歼灭了傅作义的嫡系部队,攻下天津,切断了津浦线,使北方关内唯一的出海口塘沽变成了一座死港,最后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毛泽东断然拒绝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方案,不给国民党喘息之机,立即发起渡江战役,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国民党军,毛泽东采取大迂回战略战术,从两广和云贵西进,彻底切断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的退路,蒋介石和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却全然不知,险遭生擒;两眼向北紧盯秦岭和大巴山的胡宗南忽闻解放军从云贵抄了他的后路,犹如五雷轰顶,被困在西昌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多亏蒋介石发了一点善心才用飞机把他接走。

毛泽东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把帝国主义势力逐出了中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破天荒地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他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家、战略家和诗人于一身,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笔者虽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但酷爱文学和历史,在学生时代和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籍。由于工作繁忙,直到2009年才下决心提笔撰写这部文学作品。写作开始后作者深感自己能力有限,书中所写的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距现在又显得太近,难以站在更远、更高处,更全面、更客观地审视这些事件,必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偏颇难免,还望读者指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谨希望读者阅读之后不会觉得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但愿此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全力支持,爱子文军在繁忙工作之余校核书稿,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并亲自修改稿件,爱女英军虽身在千里之外但仍然积极联系出版事宜。吾虽不敢妄称家学源远流长,但爱国情操、敦厚家风一脉相传,内心甚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