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将拿破仑生平的经历编写成了文字,汇总成为举世闻名的《拿破仑传》一书。本书主要从拿破仑的内心历程着手来展开叙述他的成就,尤其对他的“私生活”和内心独白做详细的解剖。
该书在美国一经上市,便位居“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成为拿破仑诸多传记中最为经典的版本之一。
| 书名 | 拿破仑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 |
| 出版社 | 华龄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际知名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将拿破仑生平的经历编写成了文字,汇总成为举世闻名的《拿破仑传》一书。本书主要从拿破仑的内心历程着手来展开叙述他的成就,尤其对他的“私生活”和内心独白做详细的解剖。 该书在美国一经上市,便位居“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成为拿破仑诸多传记中最为经典的版本之一。 内容推荐 《拿破仑传》一书用朴实且客观的语言描述了拿破仑一生的叱咤风云,再现了一代“军事巨人”取得的伟大军事成就;恰如其分的心理描写与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绘为全书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拿破仑的睿智、勇敢。当然,埃米尔·路德维希对拿破仑本人的野心与失误也没有进行美化与掩盖,这也使得这部作品在做到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具备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目录 译者序 时势的造物 第一章 岛 科西嘉之战 复仇者降生 独行的男孩 少尉爱读书 保利失算了 出师遇阻 穷中尉的征文 投向雅各宾派 再遭失败 土伦城的反击 短暂的监禁 在失业中沉沦 天无绝人之路 爱上约瑟芬 第二章 溪 翻越阿尔卑斯山 战神波拿巴 洛迪之战与进城仪式 约瑟芬的谎言 偏航的骄傲 萌芽的野心 出色的外交家与政治家 入住芒泰贝洛宫 外交官塔列朗 为下一个目标努力 卢森堡演讲 向埃及进军 远航的“东方号” 妻子的背叛 战败阿布基尔 一雪前耻 返航巴黎 密谋政变 永远消失的督政府 法国,就在脚下 第三章 江 “革命已回到开始” 战争,远未停止 在民主与专制间徘徊 歌剧院暗杀事件 兄弟反目 处死当甘公爵 改名“拿破仑” 不安的奢华 雄鹰展翅欲飞 带着狂热的理想迈进 新波拿巴家族 动荡的普鲁士 四面楚歌 法俄和谈 埋下祸根 偏爱热罗姆 爱情与权势的抉择 幻灭的日不落帝国 背叛与谋杀 新的婚姻 第四章 海 家族阴谋 立志重塑欧洲 进军俄国 远征莫斯科 占领克里姆林宫 流放施泰因 狼狈退兵 膨胀的欲望 每况愈下,众叛亲离 对阵反法同盟 没有结局的和谈 大败局 困兽犹斗 彻底绝望 放逐厄尔巴 反攻巴黎 秋后清算 兵败滑铁卢 投奔英国 陨落的传奇 第五章 岩 坚强的“铁人” 荣誉高于一切 战争是最高的艺术 爱情让人分心 不相信神灵 地狱般的圣赫勒拿岛 打发单调的生活 为读懂人生而骄傲 思念科西嘉 两份遗嘱 英雄落幕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科西嘉之战 这里岩石密布,人烟稀少。夕阳的最后一道光线穿过浓重的烟雾,落在原始森林问。在虚弱的光线中,一位年轻的少妇坐在帐篷里,一边给怀中的孩子哺乳,一边听着外面的声响。 这时,她听到有马蹄声接近,她想是不是远在战场的丈夫回来了。可现在太阳已经下山,雾气正浓,看不清道路,所以尽管丈夫说过今夜会回来,但她依然不确定。 她和丈夫都出身于古老的军事家族。战争爆发后,她随民众领袖保利的副官,也就是她的丈夫离开了舒适的家,来到这个荒凉的山区,与全岛人民并肩作战,驱除入侵的法国人。她要在这里用荣誉和勇敢证明自己的血统。 帐篷的门被打开,一阵清爽的空气随着一位身形高瘦的男子透了进来。丈夫回来了。 年轻的丈夫20岁左右,身穿军装,动作灵敏,头巾上装饰着亮眼的羽毛。这次,他带来了好消息。他说:“莱蒂齐亚,我们就要胜利了!我们明天停火,敌人撤到了海边,已经无路可退。他们已经派代表来谈判,科西嘉将重获自由。从今以后,我们的孩子再也不会成为法国人的奴隶。” 说到孩子,每个科西嘉家庭都希望自己能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因为这里的习俗与别的国家不一样。在这里,受到侮辱的人当场就可以报复,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宗族间的仇杀也是家常便饭。为了保证家族血脉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流传下去,这位年轻的军官和许多人一样,都希望妻子能为自己多生子嗣。对科西嘉女人而言,最大的荣誉便是孩子。因此,15岁那年她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只可惜几个孩子都是女儿。直到今年,她19岁,终于和丈夫有了第一个儿子。 复仇者降生 整个科西嘉面临的局势一波三折。就在科西嘉人以为胜利在望,即将再度拥有太平岁月的时候,敌人在第二年春天成功抢滩登陆。值此生死存亡关头,科西嘉人众志成城,全副武装。 科西嘉的儿女们虽然英勇地浴血奋战,但最终寡不敌众。为保存实力,他们被迫撤退。撤退的队伍里以男人居多,间杂少数女子。人们翻山越岭,穿越丛林,向海边进发。这个过程对莱蒂齐亚而言更加艰辛一些,因为她的肚子里怀着孩子,手臂里还抱着1岁的儿子。 他们的领袖保利在6月份就带着数百随从去了意大利,大家随后的撤退行程又持续了1个月,直到保利的副官和一众使者向大家传达了投降意愿,科西嘉人的斗志至此崩溃,之前的骄傲烟消云散,对抗和撤退均宣告终止。从此,莱蒂齐亚便安心养胎,在当年8月份诞下另一名男婴。这个孩子即是后来的“复仇者”,莱蒂齐亚为他取名叫拿破里奥尼。 莱蒂齐亚的丈夫曾经在比萨读大学,生活豪奢但学无所成。他顶着波拿巴伯爵的名号在大学虚度时光,同时他还沉浸在自己的空想中,妄图赢得一场遗产继承官司。由于丈夫在这件官司上面空耗精力,莱蒂齐亚不得不咬牙硬撑,想方设法维持家计。日益窘迫的家庭状况让莱蒂齐亚的丈夫变得现实,第二个孩子出生后,波拿巴只好停止了学业。 家已成而业未立的波拿巴开始自谋生路。他瞅准了法国当局拉拢人心、稳定科西嘉局势的政策,于是投靠了占领者,很快就在新成立的法院谋到了陪审推事的职位。另外,他的哥哥是当地主教堂的大司祭,而他的连襟——妻子同父异母的兄弟做生意很有一套,同时兼位司祭。波拿巴和这些有一定实力的人互相帮衬,加上自己长袖善舞,与科西嘉元帅攀上了关系。有一次,这位元帅拜访波拿巴一家,他便倾尽所能,以最高规格的款待来献媚元帅。 科西嘉人崇尚快意恩仇,对力量的服从成为多子多福的催化剂,男丁意味着在竞争和斗殴方面占有优势,波拿巴一家也不例外。已经30岁的莱蒂齐亚是五男三女的母亲。波拿巴虽然拥有山上的羊群、海边的葡萄园,但养孩子的开销依旧让他觉得吃不消,而且整天都让孩子们和妻子为金钱而喋喋不休也不好。因此,波拿巴决定把11岁的经土伦和10岁的凡尔赛这两个男孩带到法国。 值得一提的是,波拿巴虽然一直拥有伯爵头衔,却一直未能得到当局的确认。到了法国后,这位已经归顺并服务法国10年的伯爵,身份终于被完全认可。专门负责头衔、级别、证章事宜的铨叙局向国王证实波拿巴是货真价实的伯爵,而科西嘉元帅也对波拿巴很关照,国王当即赐予波拿巴两干法郎,并且特评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进入贵族学校免费学习。 这两个儿子还算争气,毕业后分别成为神职人员和军官。 P1-3 序言 拿破仑·波拿巴,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 这位出生于科西嘉岛的传奇英雄人物,一生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对内方面,拿破仑多次镇压反动势力,有效遏制了叛乱的发生;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让世界的法律体系得以完善,同时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外方面,拿破仑充分发挥了自身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通过巧妙地作战指挥,先后5次攻破了由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防线,取得了不下50场战斗的胜利,为破除欧洲封建制度的根基,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推动欧洲社会发展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拿破仑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其最辉煌的时期,欧洲除了英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要么臣服于拿破仑,要么与拿破仑结为联盟,整个拿破仑帝国的势力也在这一时期达到空前强大。而这样一位功绩辉煌的人物,最终却在圣赫勒拿岛上因病不治而终,拿破仑的时代,至此默然地画上了最后的句点。 国际知名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将拿破仑生平的经历编写成了文字,汇总成为举世闻名的《拿破仑》一书。该书在美国一经上市,便位居“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成为拿破仑诸多传记中最为经典的版本之一。 《拿破仑》一书用朴实且客观的语言描述了拿破仑一生的叱咤风云,再现了一代“军事巨人”取得的伟大军事成就;恰如其分的心理描写与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绘为全书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拿破仑的睿智、勇敢。当然,埃米尔·路德维希对拿破仑本人的野心与失误也没有进行美化与掩盖,这也使得这部作品在做到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具备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这样的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它能以强大的生命力,感染着一辈又一辈的后人们,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翻译这样的一部优秀作品,也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唯恐译注不当,让原著的精彩打了折扣。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典籍与外文资料,力求让翻译做到准确无误。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有纰漏,还请相关读者、学者予以指正。 译者 后记 卡莱尔往往倾向于对历史的叙述,普鲁塔克则更专注于对英雄们的生平事迹进行描写,他们都是对某一方面比较关注,因而才能取得成功。那些既想描写生平,又想叙述历史的人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两者本身就有很多差异性。 纵观历史,还没有发现有谁能严格地依据史实为伟人立传,要么就是情节安排过于戏剧性,偏离了历史人物本身的经历;要么就是虚构成分太多,读起来更像小说。这一点,歌德和拿破仑也曾提出过批评。 不过,为历史上的伟人写传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一生的荣耀都是靠战绩获得的,而不像学者,一部著作就能辉煌一生。恺撒在法萨卢斯战役上出奇制胜,以寡敌众,击败了对手庞培;腓特烈大帝通过罗斯巴赫战役大败奥地利军队;拿破仑则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瓦解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但是现在除了军事院校,后人并不太关注这些战役的成败,如果他们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才能,而只是统帅军队,那他们的名声肯定比不过手下的指挥将领,因为一场战役取得成功的关键正在于政治家的背后决策,是政治天才让他们卓尔不凡。 所以,试图探究伟人心灵的传记作家,应该去关注他们天才和性格的交汇处。 本书就是从拿破仑的内心历程着手来展开叙述他的成就。拿破仑的个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处处显现,所以本书很注重对他在政治决策时的态度进行描述。作为国家的缔造者和立法者,他的统治思想,对革命的态度和对社会、对欧洲局势的看法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至于战役的经过、欧洲局势的变化方面,大都一概而过。 通常学校的书本里只对拿破仑参加的著名战役略有概述,其他方面大都没有提及过,本书将对他的“私生活”和内心独白做详细的解剖。他跟兄弟和妻子通过很多信件,里面记录了他所有感到郁闷和兴奋的时刻,他曾因妻子的背叛痛不欲生,几度绝望,也曾因敌人阴险的手腕怒不可遏,咆哮发狂。比起那些战役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他对将军和女人们说的话更重要。 但是,我们并没有局限于对拿破仑秘史的研究,而是通过多个着力点再现了他在公、私两方面的形象,使他能够更加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里很多章节把他指挥军事的战况和他的感情结合起来穿插叙述,因为情绪和行动往往相互影响,这样能使拿破仑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在对拿破仑生平的描述过程中,作者总是先从他的内心状态加以考虑,他的崛起和最终的落魄都深受内心状态的影响,所以本书一直按照这条情感的长链来解释他的决断和行为,所有与他的内心世界没有关系的人和事都做了略写。 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是拿破仑自己的内心独白,因为只有用第一人称才能最好地展示出一个人的态度和想法,不受身份的局限,但是也必须十分注意,作者本人不能把结局牵连出来,把独白变成是对命运的感叹;只有置身于当时的情景来描写当时的感受才不失真实,更有悬念感。本书在这一点的处理上很注意,作者始终按照情节的发展来体会拿破仑的内心感受,直到结尾才让读者对始末有了清晰的认识。 前面提到过,很多人物传记因叙述过于自由而被指虚构,为了避免这一点,作者始终围绕史实展开叙述,除了内心独自,本书没有一个句子是虚构的,但出于对关注点的考虑,作者略去了很多具体的日期和文件名,以免过于繁杂。 歌德对布里昂的《回忆录》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本书揭示了可怕的事实,把史学家和诗人带给拿破仑的种种光环和幻象都削弱了,但英雄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渺小,可见真实的事物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作者希望这本传记也能得此评价,只有热爱真实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因由。 拿破仑凭借自信和勇气、激情和智慧达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他经历了史诗般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革命的时代,恐怕再也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了。拿破仑在给世界带来巨大的震荡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样千年不遇的悲剧人物理应让世人了解。 埃米尔·路德维希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