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博士楼里所有的目光倾巢而出围剿着吕明月。真是上了二十多年的学都没有享受过如此殊荣,因为她决定退学。
刚才和导师拍桌子的英雄气概还如余烬一样炙烤着她,直烤得她浑身上下冒火。活了近三十年,头一次做了回自己的英雄,真是漂亮,她不能不高看自己。只恨楼道里空荡荡的寂静无声,连个给她喝彩的人都没有。她踩着自己的回声出了中文系古旧阴暗的楼门,一头扎进了外面的阳光里。阳光很好,在她头顶流光溢彩,她几乎忘了脚下的台阶,只如伟人塑像一样屹立在那里环视着这校园。从硕士到博士,在这校园里居然已经窝了六年,却从不曾真正看过它一眼,这校园对于她来说从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图书馆的,一条是通往食堂的。如今,她却要与它们道别了。最重要的是,是她自己选择了这种戛然而止。她有些豪迈还有些悲壮。她去意已决,导师再骂她三天三夜也没用。
当天晚上她就被左邻右舍的女博士们围攻了。左边的邻居永远穿着睡衣蛰伏在宿舍里看书,她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读博几年委实省下了不少衣服钱。她说,你这是脑子进水了吗?博士都读了三年了,再坚持个一年半载就毕业了,你现在退学了干什么去?右边的邻居又瘦又小,永远留着可爱的童花头,表示她永远不会长大。这发型果然让很多人以为她还是本科小妹妹,她当然得意。然而最让她得意的并不是她长不大,而是她日益增长的学识与她不朽的外表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天山童姥似的。她口气也是童姥的,长辈一样教训着吕明月,不要以为就你一个人累,谁不是在这脱皮掉肉地熬着,要不为什么叫我们博士狗,总有像狗的地方吧。我知道你肯定是发愁毕业论文,没事,我也才写了几页,谁也没写了多少,是不是?你说你退学多不划算。听众中唯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博士热烈地支持她,她晚上愁论文,白天愁嫁人,她说,真佩服你,其实我也早就不想往下读了,现在我最想做的事情是生孩子,可惜没人和我生。说到生孩子她两眼放光,立刻把昏暗的宿舍照亮了。有人又问,吕明月你退学后打算去做什么?
吕明月被一群人围剿着,表情却很淡定,只是微微笑着,并不多说话,有如闹市里的僧人入定,看上去略有些诡异。她自然已经想好了退学后去做什么,只是不能和她们说。她对这帮女人的了解绝不亚于对自己手指头的了解,她们和她都不过是一路货色。当年为什么读研,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后来为什么读博,因为还是找不到好的工作。其实她们对做学问的兴趣远没有对看肥皂剧的兴趣大。长得略有姿色的,恨不能一见导师就撒娇。据说这系里那个最有姿色的女博士就是坐过导师大腿的,虽然坐过之后后事不详,但她显然自以为有了导师的荫蔽,走在路上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现在博士堆积如山,像她们这种院校毕业的中文系博士只能远销三四线小城市。更何况像吕明月这样的女博士。
P3-5
其实,对于孙频,我的了解是浮光掠影的,不过直觉告诉我,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然,这句话与隐私无关,我所谓“有故事”,是对人群的一种区分方式,也许,是指那些身上留着深刻的生活痕迹的人;也许,是指人与生活的冲突。有些人,生来是和生活冲突的,那几乎是他们的命运。
现实中的孙频,是安静的、沉静的,纤尘不染,与世无争。其实,她不知道,偶尔在暗淡的楼梯口或是走廊里和她面对面相遇时,我心里的那份高兴。我喜欢看见那张干净的青春的脸,那双被丰富的心灵照亮的动人的眼睛,那让我踏实和安心:那象征着一个我所热爱的天地和世界,善良、美。
但是在她的小说中,我却读出了那种强烈的冲突感。无论是《无相》,还是《月煞》,故事后面,力透纸背的总是一个不安宁的、挣扎的、精彩而痛苦的灵魂一一这是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会和生活和解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你会突然悲从中来,因为,你知道。那痛苦是没有解药的,它根植于一个人对于人性的透彻的了解与深深的失望。
时代教会了她的大多数同龄人永不和自己叫板,因为,生活已经足够艰辛、足够沉重。在这个群体还没有机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流的时刻,他们已经现实而明智地选择了一个咬紧牙关的姿态:咬紧牙关承受生活赋予他们的一切。也许。这“咬紧牙关”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一一接受强大的命运。这其中深不见底的无助与无奈,黑夜般的无助与无奈,在孙频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们的身上,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痛彻心扉。尽管如此,我却仍然能在这一切之后看到那个不甘心的作者,那个不甘心的孙频。对,孙频也咬紧了牙关向生活做着不屈服的、孤独的和无望的抵抗,就像人类永远的骑士一一堂。吉诃德。所以,她在小说中才会流露出如此痛苦、如此纠结、如此绵长和黑暗的气息。那气息无处不在,就像无声泛流的大河,滔滔地淹没了每一行字句。
其实,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有这样孤独的、悲壮或卑微的抵抗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品质,以及它的胸怀,这似乎是一个文学的母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孙频的表达,既是当下的、时代的,同时也具有了超越性。
我从来不认为,对于人性洞察的深浅,必然和年龄有关,和阅历有关。生活告诉我,洞察是一种深刻的才能。作为一个小说家,毋庸置疑,孙频在她安静的、冷静的、不动声色的描述之中,或鲜明或曲折地把人呈现开来,如同一个导游,曲径通幽地带你直入灵魂的深渊或是人心的坟茔,每每会让你惊叹她眼睛的独特和犀利。也因此,她绝不是一个温情主义者,她从不诗化什么,比如青春,比如爱情,她给我们带来的、常常是被最寻常的平庸所洇没的幻灭:青春未老先衰,爱情千疮百孔,那其实才是最恐怖最荒诞的幻灭,如同无声无息的、漫天的毒雾,让人窒息。她似乎信手拈来,却让生活崩溃。
在这些故事中的主角,有母亲是妓女的特困大学生,有生活在一个村庄里的慰安妇,有为了救父亲用毒蛇杀死哥哥的女孩,有为了一点尊严甘愿活成娼妓的女大学生,有为了上学而在月夜追债的祖孙两代人,有在月光下全身绑满胶带试图从高压线上越狱的犯人,有为了找到一点点活着的意义把自己逼疯的小镇人。但他们终究会在最黯淡的生活中选择一点尊严,选择一种有光泽、温度、暖意的美。孙频说到底是一个浪漫的人,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对,我就是这样固执地相信,孙频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她与生活的冲突,她不屈的抵抗,正是缘于她对某些东西的极端珍视和爱,比如善,比如美,比如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样去理解孙频,也许,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安慰。我看到了孙频的悲悯,尽管生活满目疮痍,可她对这个世界,仍然抱着无尽的、赤诚相见的勇气和善意。
黑夜中绽放的花朵,也许,比白昼的怒放更奇异迷人。
孙频著的《自由故/孙频作品系列》收录了《自由故》《夜无眠》《隐形的女人》三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三个知识女性的故事,她们因自身的敏感要在时代的疼痛之外承受更多的命运的张力。作者对女性人物内心的挖掘与探索,可谓淋漓尽致。
孙频被称为是当代的张爱玲,是被阎连科、韩少功、苏童称为“未来的大家”的八〇后作家。她的写作是勇敢的,笔下的故事《自由故/孙频作品系列》虽深耕于当下现实的社会,却又将这个时代抽空,让人和人在最简单的关系中缠斗,从而将“最冷、最暗”的地方逼出来,呈现出人性这一更为辽阔视野下的“女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