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吃透人生慢慢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淑华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每年休假回法国时,如果时间许可,总会去一趟南部的大学城蒙彼利埃探望好友,还有他们家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朋友家在大学城的市中心,从恋爱、结婚到生孩子,一直住在那栋四层楼的老古董公寓里,面包老爹的店铺就在朋友家楼下。

小小的店面根本谈不上装潢设计,反倒是店里每样摆设,从面包架、面包篓甚至到收银机,都是有点岁数的老古董。二十年前,面包老爹还只是个替人打工的面包师傅时,因老板年纪大决定退休,面包老爹便顶下了老板的店。店铺规模不大,不过老爹的面包做得好,附近居民几乎都是他的忠实顾客。

每次去蒙彼利埃的时候,总会在朋友家住个三四天。朋友太太是南部马赛人,海鲜料理做得一流,每次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拿手菜招待。不过说实话,我最期待的,还是他们家得天独厚的早餐,永远都有热腾腾刚出炉的棍子面包。

在朋友家的那几天,我总是起得特别早,自告奋勇下楼买面包。在法国有个不成文规矩,买面包的人可以当场扳下棍子面包的顶端,先尝为快。根本不需要抹上果酱、奶油,热乎乎又脆又软的面包,我可以一口气吃上半条。

面包老爹一点也不老,还不到六十岁呢。朋友念幼稚园的女儿,每天出门见到面包老爹时,总喊不出老爹的名字,孩子不是故意的,面包老爹的名字真的很难念。想着想着,孩子们就这么喊出了“面包老爹”(Papi Pain)和“面包老妈’’(M。mi。Pain)。他们夫妻俩欣然接受这个天真建议,没多久附近邻居也都跟着这样称呼。

面包老妈不会做面包,原本在邮局上班的她,几年前因为健康问题提早退休后,干脆待在面包店帮忙。来自法国东部阿尔卑斯山的面包老妈,跟面包老爹热情洋溢的个性完全相反,她不爱讲话,永远静静地站在柜台后面。偶尔,当厨房工作没做完,老爹跟客人聊得忘我时,面包老妈才会打断老爹的谈兴,催促他进厨房。

我们一年才见面几次,他们夫妻俩却记得我这个稀客。每次上门买面包时,只要店里没有太多客人,面包老爹就会花上几分钟时间,跟我聊聊一年来的大小事。每次离开蒙彼利埃前,我都照惯例绕进老爹的店,向他们夫妻道别。每一次,老爹总会伸出那双沾满雪白面粉的大手,重重地握住我的手,然后说声:“明年见。”

今年也不例外,回法国的时候时间有点紧迫,但还是硬排出几天去蒙彼利埃,因为过完暑假后,朋友就要搬家了。老公寓住得有感情,不过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空间越来越小。花了一年时间,朋友终于在离市区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这回南下,除了拜访朋友外,还要看看他们未来的新家。

隔天早上一如往常,我自动自发下楼买面包。星期天早上十点多了,买面包的顾客还是很多,假日嘛,大家喜欢赖床。我推开门,进到店里,礼貌地向大家问候:“早安,女士们先生们。”

这是法国人的礼仪,进到商店里,新到的客人得向大家打招呼,其他客人也会礼貌地回一句:“早安。”

不过那天我的问候出口好一阵子,却没有任何回应。看了一下四周,所有人表情都很别扭,整个店里有股怪异气氛。往柜台探头,才发现一向开怀畅谈的面包老爹,紧紧绷着一张脸,像个机器人一样:“要什么?还有呢……一共两元三角。”

每个买完面包的客人转身离开时,都如释重负,迫不及待赶紧推门离开。

面包老爹哪里不对劲啊?更奇怪的是,一向负责买卖的面包老妈,最忙碌的时候居然不在。满肚子疑问,当着这么多客人不好意思说出来。轮到我的时候,面包老爹看了我一眼,什么招呼也没打,什么表情也没有,拿了六个牛角面包装在纸袋里,再递上三条棍子面包。我付钱、他找钱,然后——

“下一位!”

抱着热乎乎的面包,心情郁闷地上楼。刚走进朋友家,还没放下面包,头一句话就是问朋友:

“到底出了什么事,面包老爹怎么一脸怒气?”

“哎哟,没什么大不了的,每隔几年他们家总会来上这么一场文化风暴。”

文化风暴?朋友老婆接过了面包,放在餐桌上,配着热咖啡和松软的面包,她告诉我老爹的故事。十八岁的梦想,二十岁的念头

面包老爹原籍是西非的塞内加尔,从小在乡下长大的他,连首都达喀尔都没去过。十八岁时却在一位同乡鼓动下,决定到法国闯一闯。年轻的他,从没想过移民,对未来也没计划。在那里能做出什么大事业,他根本不在乎,只想去陌生国度走走看看而已。

离家的时候,单纯的梦想加上几件换洗衣服,微薄旅费配上一副强健的体格,他天真地来到了法国南部的马赛港。刚放下行李,连城市风光还没看过,就在同乡介绍下进了港口,成了临时搬运工。

没机会四处走走,光看着码头每天进出的大小货船,已经让他惊讶连连。临时工人待遇很差,工作机会又不固定,只能在同乡家的客厅打地铺,再贴点钱搭伙吃饭。但对这个纯朴的乡下小子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P2-5

书评(媒体评论)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最后无不被作者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力付诸其色香味于一条法棍、几个苹果,并且一一都被附上了详尽的菜谱。每一次读到故事的最后,读到作者和故事主角跳出戏外,把故事里的那道“当事菜”以菜谱的方式冷静地娓娓道来,我就会想起《深夜食堂》。她让我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深信:炊无定法,食无定味,饮食因人而有滋,命运因食物而有味。

——沈宏非

吃完这大餐,心里有点感慨,原来我每天做的饭只是白米肉菜而已,而淑华做出的是人间百味。读淑华的故事,看着不同的食物吃到人们的嘴里,而感情却吃到我的心里。无论是温暖快乐,还是波折艰辛,都是人生最珍贵的回忆。

——李北北

后记

吃完离桌?且慢!

对下厨做菜的人来说,吃得精光的碗盘是最好的赞美;对下笔写作的人而言,让读者满意的作品是个成就。亲爱的朋友,当你们读到这一页时,想必已经吃光、读完了“人生餐桌”上的这十道菜、十个故事。身兼作者和厨师,我是双倍快乐。

在你们离开餐桌、合上书本前,且慢,让我再说个小故事,当作送客点心。

几年前回台湾探亲时,有位好友请我到台北很有名、很昂贵的一家餐厅吃饭。到得太早,我在附近找了家书店,看书打发时间。没想到读得入迷,居然忘了约会这档事。等察觉时,赶紧放下书,急忙往餐厅跑去。远远地,朋友焦急站在门口张望。我没有手机,朋友联络不到,还以为我弄错地方。连忙道歉,朋友一点也不介意,拉着我往餐厅里走去。

那是一家高档餐厅,晚上七点还不到,已经坐满客人,大家都穿得很时髦、很体面。服务人员看见朋友,很礼貌、热情地问候,看来她是那里的常客。朋友订了安静的包厢,到了里面,才知道除了朋友夫妻外,还请了另外两位生意上的伙伴。

边跟大家致歉,边卸下随身背的小布包。原本想把小布包挂在椅子上,可惜椅背又圆又滑。这时看到旁边高雅的木柜上,已经放了两个名牌手提包,想也没想,我把小布包也摆上去。

那顿饭吃得很丰盛,每道菜上来时,都让人眼睛一亮:从日本空运来的海产、法国出名的鹅肝、美国的新鲜生蚝;就连甜点,都是限量制作的手工冰激凌。

整个晚上,大家聊得非常愉快,除了跟朋友叙旧外,也从在座客人那里,听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只是向来味觉敏感的我,却怎么也尝不出那些精致料理的滋味。总觉得每道菜被装饰得太华丽,味道调配得太复杂,丧失了原本的天然美味。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服务生的眼神。每位进到包厢收拾餐盘的服务生,看到摆在那两个名牌包旁边的小布包时,总会特别多看它两眼。

那个小布包是我家法国人在西非塞内加尔开会时,主办单位拿来装资料文件,发给每位与会者的。因为很结实,又是棉布做的,我干脆拿来当背包。

那顿晚餐服务生的眼神,我一点也不介意。凭朋友的家世财富,拿名牌包是理所当然,我既不羡慕,也不会自卑。唯一让我在意的,是看到那些珍贵食材被糟蹋、被包装到失真、失味。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自己下厨,喜欢研究食谱,甚至发明新菜色。自己做的菜,虽然比不上专业厨师的精致、华丽,但那真实的口味、真诚的心意,绝对尝得出来。

《吃透人生,慢慢来》是我这几年在不同地方生活所写下的,谢谢上海文化出版社给我这个小布包一个机会,让这些故事能够和大家分享。你们是一群专业的出版人,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工作经验。

当然,最该感谢的还是阅读这本书的朋友们,愿意跟着我的文字去旅行。没有办法亲自跟你们道谢,唯一能做的,就是动手准备更美味的故事与菜肴。

下回见!

淑华

干西非几内亚

目录

序:最好吃的是人(沈宏非)

前言:很久很久以前……

前菜

 面包老爹

 故事里的菜单:失而复得的面包

 伤心的红萝卜

 故事里的菜单:变色的红萝卜沙拉

主菜

 中国医生

 故事里的菜单:友善鸡肉大餐

 小女佣

 故事里的菜单:塔吉盘里的青春

 愚弄人的法国美食

 故事里的菜单:桑聂太太的白酒鲜奶油鱼

 十二月的大西洋

 故事里的菜单:浴火重生的烤鸡

甜点

 橙子生涯

 故事里的菜单:皮耶太太的家传甜品

 逆转人生

 故事里的菜单:外婆的魔法蛋糕

 巧克力童年

 故事中的菜单:智慧的巧克力蛋糕

 苹果的滋味

 故事里的菜单:跨年夜的苹果泥

后记:吃完离桌?且慢!

读后感:喜怒哀乐,全在菜里面(李北北)

序言

最好吃的是人

沈宏非

这个题目,借自我的朋友陈晓卿。去年,他写了一本关于吃的书,原本就打算叫这个名字,但是审查的时候,书活了下来,书名被枪毙了。这次为《吃透人生,慢慢来》作序,正好借来一用。

用“最好吃的是人”为题来给《吃透人生,慢慢来》作序,就像用西红柿炒鸡蛋,用烟草配咖啡,用胡萝卜炖羊肉,实在是世界上再贴切不过的事了。我相信,这件事不仅作者本人,就连被借用的陈晓卿,也会打心底里相信,尽管他还没有读过这本让人口水四溢并且让人口水共泪水齐飞的书。

因为作者天生爱吃,又嫁了一个从事特殊工作的男人——不是间谍,是一个专门在欠发达地区替穷人寻找水源的法国农业工程师,比间谍酷多了——嫁鸡随鸡地,除了作为大本营的法国,常年都随夫在柬埔寨、摩洛哥、突尼斯、喀麦隆、玻利维亚和几内亚这些无论对吃货还是旅行者来说都相对冷门的国度里过着“流浪”的生活。比这更冷门的,作者是以一个家庭主妇而不是游客的角色,对故事里这些男女的真实人生进行了深度、当然也是非常家庭主妇式的观察。因而,她所讲的十个故事,远远并不停留在“喀麦隆街头卖花生米的小贩,买他一包花生米,顺便也聊起世界杯足球赛的预测;摩洛哥市场里,穆罕默德先生那五颜六色的蔬菜摊后面,不管何时总有一壶热腾腾的薄荷茶和他的移民梦想;跟柬埔寨早餐店的跑堂阿姨,点一碗热裸条,再配上一杯冰红茶,就可以听她说起满腹的家庭牢骚”(作者在本书前言所言)。

这本书里有十道菜(包括甜点),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冷暖人生,一种世态炎凉。比如,一根法棍和一个十八岁从塞内加尔移民巴黎的第一代非洲移民与其第二代及其法国妻子和非洲婆婆之间的文化冲突、代际矛盾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各种尴尬;一锅葡萄酒炖公鸡与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自中国南方漂泊到巴黎的中国医生的后代、一个子承父业的中法混血儿、一个嬉皮士医生极简又极复杂的内心世界;一只在十二月的大西洋寒风里散发出迷人香气的金黄油嫩的烤鸡和一个经历了婚姻失败、丧女之痛、酗酒自杀的落魄过气法国女明星;在二十三岁那年春天带着简单行李离开长满苹果树的家乡独自来到巴黎,遭遇十二年无果爱情后远走越南的小城姑娘和一块苹果派……以上这些,无论是在奈保尔、杜拉斯还是萨冈的笔下,都足够成为后殖民宏大叙事或者充满异国风情的法式浪漫故事。然而,这故事既然落到了一个吃货的手里,人物和命运依然还是主线,只是人物及其命运,似乎无不宿命般地受到了各种食物和各种气味的微妙的影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最后无不被作者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力付诸其色香味于一条法棍、几个苹果,并且一一都被附上了详尽的菜谱。每一次读到故事的最后,读到作者和故事主角跳出戏外,把故事里的那道“当事菜”以菜谱的方式冷静地娓娓道来,我就会想起《深夜食堂》。她让我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深信:炊无定法,食无定味,饮食因人而有滋,命运因食物而有味,最好吃的是人。人未来吃此食时,食与人同归于寂;人来吃此食,食色香味一时明白起来。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书里的故事,让你心酸、落泪、爆笑、气愤;如果里面的菜肴,挑动你的食欲、饥饿和胃口,那是因为你也是一个……天生真性情的人!往事让人伤心,红萝卜沙拉却有益身心。”

如果可以的话,我其实真的很希望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全世界每一个关于人的故事,最后都应该附上一份详尽的菜谱。

内容推荐

《吃透人生慢慢来》收入作者冯淑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活时所看到、听到、体验到的十个人生故事,每个故事中都有不同滋味的食物出镜,按前菜、主菜、甜点的上菜顺序对十个故事进行排列,它们有的很开胃,有的需要一点时间消化,有的略带辛辣,有的平淡如水,需要静下心来品尝。人生百味,不同味道的食物,寓意不同滋味的人生。边品尝美食,边听讲故事,一不小心,也透露出了作者和读者自己的心迹。

编辑推荐

法国、塞内加尔、柬埔寨、葡萄牙、摩洛哥、瑞士、越南、扎伊尔……

冯淑华著的《吃透人生慢慢来》中,十个温暖感人的异国故事,带出十种不同口味的食物,有的很开胃,有的需要一点时间消化;

有的略带辛辣,有的平淡如水,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