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把握孩子心理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王承凯编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平静对待总是与父母对着干的孩子

在某中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很多家长纷纷提出,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脾气就变坏了,父母的话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还公然和父母对抗。

“女儿以前读幼儿园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小学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走开。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

“儿子13岁,年前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过完春节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偷着上网吧,作业也不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我让他往东,他往西,吃饭时,我让他多吃蔬菜,他就是要吃肉,我让他买绿颜色的衣服,他就是要买黄颜色的,反正总是犯拧,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没招了!”

心理导读

可能不少父母都和故事中的家长一样,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那么听话,一上了学好像就变得犯拧了,为什么现在的脾气这么大,为什么总是要与自己对着干?到底是什么原因?

教育心理学家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在3~4岁。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孩子在3岁之前,是与父母处于一体的状态,但在3岁以后,他们的大脑皮层快速发育,语言、运动能力大大提高,渐渐能够区分自己与环境的不同,所以,此时他们开始希望自己能独立行动,如果家长处处管着他们,他们便开始反抗,从而事事与父母对着干。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成长的变化,来合理地引导孩子。好的教育是让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你的教育方式。也不要认为在孩子小时候你所给予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毕竟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小,无法反抗和拒绝父母,而现在,长大的孩子已经懂得了如何说不,敢于违抗父母的意思了,而此时的家长突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专家律议

的确,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爱孩子,但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一味地训斥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其实我们要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变化着手,如果孩子总是和我们对着干,我们最好这样做:

建议1 把命令改为商量

父母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做出武断性决策,要尊重他:“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打算如何处理呢?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呢?”当你知道他的观点、实施方法、实施时间后,进行判断,对不正确的部分要以研究探讨的语气和他交流:“我认为那样做可能会出现不理想的状况,比如……你认为妈妈的意见对吗?”

孩子是聪明的,有判断力的。如果你的话有道理,孩子也是会采纳你的建议的。同时,交流会越来越多,亲子关系更好。

再比如,孩子想周末去朋友家玩,你可以和孩子商量,让其和更多的孩子去交往,但一定要讲究原则,比如你去的地方要告知家长,你什么时候回,都有哪些人,玩多长时间。如果孩子要求在朋友家住,你要告诉孩子不行,如果晚了,爸爸妈妈可以去接你。那样爸爸妈妈不会担心。支持他,同时也告知不能破坏原则。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体验,去成长。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后盾,是支持者和帮助者,才不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才会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

以商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商量失败,但感情氛围会增强,有利于以后的沟通。家长经常的错误是,当前问题没解决,还破坏了感情气氛,阻断了感情沟通,失去今后解决问题的机会。

建议2 不妨让孩子吃点“苦头”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儿子“要风度不要温度”,寒冬腊月坚决不穿毛衣,如果商谈没成功,不用着急,让他挨冻一次没关系,真感冒了,他会明白你的意图,至少以后会考虑你的意见。

总之,在教育孩子这一问题上,支持要比压制好,商量要比命令好,另外,只要孩子的想法合理,就要给予支持!

P2-4

目录

第一章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解析孩子的怪异行为

 一、平静对待总是与父母对着干的孩子

 二、让诚实守信代替孩子的撒谎成“性”

 三、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四、如何让孩子改掉“贼”性

 五、如何培养出文明礼貌的“小绅士”

 六、纠正孩子的任性和蛮横

 七、充分利用孩子调皮好动的天性

 八、如何让霸道的孩子收敛“霸性”

第二章 关注孩子的不良情绪: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帮助孩子疏通心里的烦恼

 二、教孩子平息怒气

 三、别让挫折打垮孩子

 四、别让消极占据孩子的内心

 五、让孩子学会适当排解不良情绪

 六、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七、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三章 清楚孩子的学习动机: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一、如何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习

 二、让孩子不再远离考试焦虑

 三、帮助孩子适度减减压

 四、如何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五、如何帮助孩子攻克学习中的短板

 六、如何让孩子理智追星

 七、帮孩子挣脱网络的束缚

 八、让孩子劳逸结合,懂得放松自己

 九、帮助孩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章 正视青春期性困惑:让孩子对性有正确的认知

 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慰

 二、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谈“性”的问题

 三、解开青春期孩子心中的性困惑

 四、别强制打压,理智对待孩子的早恋行为

 五、帮助孩子从单相思中抽出身来

 六、引导孩子摆脱失恋的痛苦

第五章 关心孩子的人际交往:引导孩子懂人情识人心

 一、让孩子成为人人喜欢的万人迷

 二、教孩子敢于拒绝他人

 三、鼓励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四、教孩子正确面对朋友之间的冲突

 五、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六、鼓励孩子多为他人着想

 七、理性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八、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第六章 体察孩子内心的阴影:塑造孩子积极阳光的性格

 一、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弱点

 二、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做主”

 三、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

 四、除掉孩子心中“嫉妒”这颗毒瘤

 五、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困境

 六、别让孩子成为被虚荣腐蚀的“玛蒂尔德”

 七、如何让孤独的孩子向你打开心扉

 八、如何培养出性格豁达的孩子

 九、个性幽默的孩子更积极乐观

第七章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常识

 一、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孩子患有心理疾病会有怎样的症状

 三、被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心理扭曲

 四、孩子的自尊心该怎样维护

 五、别忽视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六、孩子任性,是有心理需求

 七、逆反期的孩子该怎样相处

第八章 做孩子天赋的挖掘者:不良行为后隐藏的正能量

 一、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要辩证看待

 二、你剥夺了孩子“做梦”的机会了吗

 三、爱涂鸦的孩子,想象力丰富

 四、孩子好奇心重,是爱动脑的表现

 五、用你的表扬来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六、要尽早在孩子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

 七、乐观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八、着力打造孩子的意志力

第九章 重视孩子成长的敏感期: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幼儿敏感期

 一、孩子都有一个任性的敏感期

 二、正确看待幼儿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三、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多嘴”

 四、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际关系敏感期

 五、要抓住幼儿辨认颜色敏感期

 六、喜欢哼唱的音乐敏感期

 七、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性别敏感期

第十章 不要给孩子制造心理雷区:父母是孩子的天

 一、别给孩子贴“笨”的标签

 二、父母的离异对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三、不要放大孩子的“失败”

 四、别当着外人的面宣扬孩子的过错

 五、你了解家庭冷暴力对孩子的危害吗?

 六、一定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第十一章 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父母要及时引领孩子回归

 一、你了解孩子叛逆的心理原因吗

 二、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能太专制

 三、叛逆期孩子的心事需要我们倾听

 四、离家出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五、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总是心浮气躁,怎么办

 六、爱攀比、虚荣心强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七、叛逆期的孩子总是想学坏,怎么办

第十二章 给孩子最公平的评价:别让偏见和不尊重毁了孩子

 一、偏见会引发亲子关系的紧张

 二、别用分数来衡量你的孩子

 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不要过度干涉

 四、放下架子,用示弱法认可和承认你的孩子

 五、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六、别小看孩子,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七、缺乏沟通,是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源

第十三章 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别让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 “书呆子”

 一、注重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孩子培养观察力

 三、孩子的专注力该如何提升

 四、意志力就是孩子的成功力

 五、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六、教会孩子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

第十四章 让亲子关系逐渐升温的秘诀:用心沟通才能 教出好孩子

 一、给予孩子话语权,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多用身体语言与孩子沟通

 三、与时俱进,与孩子建立友谊

 四、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让孩子把你当自己人

 五、孩子犯了错,批评要“顺耳”点

 六、说服孩子要讲究方法

参考文献

序言

我们都知道,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些家长显得过于焦躁,孩子一旦出了些什么问题,就乱了方寸,甚至与孩子斗气,以为大声呵斥就能让孩子听话。而实际上,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你们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

沟通,要求父母向孩子敞开心扉,要让孩子了解你的心理想法,同时也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互相了解和沟通,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心里想什么,“对症下药”才能担任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在考虑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反思一下:您是否唠叨?您与孩子的话题是否永远都是学习、听话?您是不是经常暗示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您是否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你交流?您的孩子是不是觉得你越来越“土”?之所以要求我们反思,是因为孩子在长大,或多或少会表现出逆反心理,我们越是要求他们,他们越不听。最好的做法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做法,打开与孩子交流之门,缩短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面对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行为,很多家长一直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打压式,和孩子斗气,企图将孩子的错误行为和观念遏制住。然而,实际上,这种方式多半是无效或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如果我们总是运用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或者苦口婆心地劝说,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排斥你,孩子也只会对我们的管教感到厌烦,除了躲着我们,他们还能怎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出现的毛病,诸如顶撞父母、撒谎、自私等,都是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如果我们不能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孩子势必也会气急败坏,最终,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但不能达到,反而激化了亲子间的矛盾,孩子也不愿意与你沟通了。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有快乐,还有烦恼,他们不但面临各种学习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了解他们的成长困惑,不掌握一些打开孩子心门的方法的话,那么,我们便很容易陷入“孩子冲动叛逆,父母气急败坏”的教育困境。这些给父母的警示是,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孩子的心理。

总之,家庭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需要认真对待。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著者

2016年1月

内容推荐

孩子是快乐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他们不但要面临各种学习压力,还要面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也被人们称为“成长的烦恼”。

王承凯编著的这本《如何把握孩子心理》针对孩子的性问题、生理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社会交往等方面出现的典型的心理问题做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编辑推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但要面临各种学习压力,还要面临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各种心理问题也由此产生,这也被人们称为“成长的烦恼”。王承凯编著的这本《如何把握孩子心理》正是针对青少年日趋多变的心理问题而编写,从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性问题、社会交往及人格特征等多方面对孩子经常出现的典型心理作了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案例为家长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对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39:42